教学E网

首页 > 试题试卷 > 月考试题

月考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全国卷)(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1-11-20 下载支付:30 立即下载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全国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网络文学领域,现实题材作品越来越多,正取代玄幻题材成为网络文学的主流。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打破了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作品内容具有丰富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多种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聚焦时代变革与社会现实,为读者讲述不同行业人物的精彩人生,以现实主义精神建构网络文学的“时代感”和“现实感”,使网络文学更接地气,更具时代价值。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反映时代发展风貌与历程。这些作品以人物个体经历为线索,以小见大,从不同行业入手,描绘了一幅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社会画卷。比如,《大江东去》以农民企业家、个体户、国企厂长等人物为中心,聚焦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呈现出一个立体、全面、鲜活的中国形象;《中国铁路人》以铁路工作人员为切入点,书写了中国铁路事业壮阔的发展历程;《他从暖风来》将男女主人公的人生际遇与“一带一路”倡议紧密结合;《造车》以个人成长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崛起历程;《大山里的青春》《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聚焦城乡、山村建设,讲述了青年一代支教山区、助力脱贫攻坚的故事。这些作品描绘了奋战在一线和基层的祖国建设者群像,展现了“中国追梦人”的职业素养、人生信仰与精神风貌,书写了新时代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改革历程。

聚焦社会热点是部分网络文学作品的主旨所在。它们是现代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动人心弦的故事和温暖人心的力量。比如,《都挺好》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展现新一代女性争取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奋斗过程;《老妈有喜》涉及二孩政策、中年妇女境遇、青春期叛逆等社会热点话题,书写了两代女性的成长与自我价值追求,颇具时代气息;《彩虹在转角》书写了身残志坚的青年人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态度,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些作品聚焦社会现实问题,直击读者内心的痛点,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

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着力点。比如,描写深圳发展历程的《深圳谣》,展现内蒙古草原牧民投身经济建设的《草原上的红飘带》;描写彝族生活的《我在彝乡的故事》,展现西北大漠风采及当地工厂发展的《又细又长的棉纱棉》等。一些少数民族作者运用双语写作,在作品中展现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让读者在阅读少数民族故事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

文学创作扎根人民生活之中,获得的不仅是艺术审美上的突破,同时也是历史的回声,这是伟大时代文学作品走向经典化的历史使命与必然要求。现实主义网络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原创力的一种体现,只有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以通俗化、大众化的方式观照伟大时代,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民心声,才能切实担负起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的责任。

(摘编自王婉波《从玄幻到现实:网络文学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作品内容丰富多样,有职业背景的创作者从他们熟悉的行业入手创作。

B.网络文学作品均既描绘人物个体,也塑造人物群像,描绘了一幅幅恢弘的社会画卷。

C.网络文学作品往往聚焦社会热点,一些少数民族作者将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相结合。

D.现实主义网络文学能够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原创力,应该传递时代精神与道德理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论证近年来网络文学积极关注现实的中心论点。

B.文章在论证观点时,多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例证翔实,使文章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C.文章论证网络文学书写地域文化,展现民族特色的着力点时,平均着墨,例证鲜明。

D.文章结尾指出了现实主义网络文学的价值、应秉持的写作理念和应切实担负起的责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文学只要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B.《中国铁路人》《造车》等网络文学作品不仅时代感强,而且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

C.《都挺好》描写新一代女性对家庭幸福和事业成功的追求,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

D.网络文学积极书写现实既是网络文学自身发展变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和读者的需要。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科学家对海洋深处进行测温后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迹象,海洋变暖正在促使深海生物快速向两极迁徙。这意味着,尽管深海平原的环境条件远比地表洋流环境更加稳定,但深海生物已经感受到了正在上升的热量影响。众所周知,世界上海洋的面积几乎覆盖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而从地表到海底,则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

尽管人们一再关注这颗蓝色星球上的水域健康状况,但想要精确地计算出地球上海洋温度变化率仍然非常困难。因此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但通过科学家们反复的研究已经证实,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

研究人员通过对20000种深海生物的研究发现,在深度超过1000米的地方,海洋生物在20世纪下半叶的移动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它们在海面附近的同胞了。目前来看,由于海洋的巨大面积和深度,已经在海洋表面观察到的温度上升现象将会波及更深的水域之中,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现在做什么,深海海洋生物都将面临直到21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境威胁,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

(摘编自《全球变暖,生物在向两极方向迁徙》)

材料二:

温室气体具有温室效应,越来越多的温室气体使得地球不断地被“捂热”,这就是全球变暖。同时,因为水相对于空气能够更多地储存能量(水的比热容和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全球变暖增加的能量90%以上都存储在海洋中,使得海水变暖。因而,海洋的能量变化直接反映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

海洋变暖对人类和地球生态系统存在广泛的负面影响。由于热胀冷缩,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如果叠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给包括我国在内的沿岸和小岛屿地区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我国临近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最多并且最强的地区,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更多的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同时,由于上层海洋比深海变暖更快,海洋层结也在持续加强。海洋层结的加强会抑制海洋垂向热量交换和溶解氧输送,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已有研究表明,过去60年海洋溶解氧已经下降大约3%。受海洋变暖和酸化的影响,近些年珊瑚礁系统屡次出现大规模白化事件。

未来怎么办呢?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是当务之急,《巴黎协定》目标是努力把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并为控制在1.5℃内付出努力。2020年9月22日,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向全世界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CO2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然而,由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就算可实现《巴黎协定》目标,21世纪海洋变暖也不会得以遏止。这一现象凸显了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摘编自成里京《海洋变暖持续将会怎样》)

材料三:

2020年以来,海洋“咸变咸,淡变淡”的盐度变化态势加剧,海水垂向层化持续加强。最新IAP数据表明,在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与2019年相比增加了2×1022焦耳,这些热量可以使13亿个1.5升的电热水壶里的水同时烧开。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碳排放量出现小幅下降,但全球海洋温度依旧出现了持续的增温并达到历史新高,这与海洋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缓慢和滞后特性息息相关。因此,过去的碳排放导致的海洋变暖等影响将持续至少数十年之久。

(摘编自《14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海洋变暖报告》)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深海生物目前出现了快速向两极迁徙的现象,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海洋变暖。

B.目前,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甚至远远多于对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

C.《巴黎协定》针对全球变暖的事实提出了明确的目标,但《巴黎协定》的实现仍然不能遏止21世纪海洋变暖。

D.2020年,虽然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让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但受过去的碳排放影响,全球海洋温度仍创历史新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海洋的面积几乎占了地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三,这就导致我们想要精确计算地球上海洋温度的变化率非常困难。

B.海洋温度上升将波及更深水域,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深海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威胁都没有什么帮助。

C.海洋存储了全球变暖所增加的90%以上的能量,海洋能量变化反映全球气候变化,只有依靠它才能判断全球是否变暖。

D.为帮助读者理解2020年全球海洋上层2000米吸收的热量相比2019年的增值,文章用这些热量能烧开很多水来生动说明。

6.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说的“负面影响”有哪些?请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卖书  宗璞

几年前,写过一篇短文《恨书》,恨了若干年,结果是卖掉。

这话说说容易,真到做时也颇费周折。

卖书的主要目的是扩大空间。因为侍奉老父,多年随居燕园,房子虽不小,但大部分为书所占。四壁图书固然可爱,但到了四壁容不下,横七竖八向房中伸出,书墙层叠,挡住去路时,则不免闷气。而且新书源源不绝,往往信手一塞,便混入众书之中,再难寻觅。有一天我忽然悟出,要有搁新书的地方,先得处理旧书。

其实处理零散的旧书,早在不断进行。现在的目标,是成套的大书。以为若卖了,既可腾出地盘,又可贴补家用,何乐而不为?依外子仲的意见,要请出的首先是“丛书集成”,而我认为这部书包罗万象,很有用;且因他曾险些错卖了几本,受我责备,不免有衔恨的嫌疑,不能卖。又讨论了百衲本的“二十四史”,因为放那书柜之处正好可以放饭桌。但这书恰是父亲心爱之物,虽然他现在视力极弱,不能再读,却愿留着。我们笑说这书有大后台,更不能卖。仲屡次败北后,目光转向《全唐文》。《全唐文》有一千卷,占据了全家最大书柜的最上一层。若要取阅,须得搬椅子,上椅子,开柜门,翻动叠压着的卷册,好不费事。作为唯一读者的仲屡次呼吁卖掉它,说是北大图书馆对许多书实行开架,查阅方便多了。又不知交何运道,经过文革洗礼,这书无损污,无缺册。我心中暗自盘算一定卖得好价钱,够贴补几个月。经过讨论协商,顺利取得一致意见。书店很快来人估看,出价一千元。

这部书究竟价值几何,实在心中无数。可这也太少了!因向图书馆馆长请教。过几天馆长先生打电话来说,《全唐文》已有新版,这种线装书查阅不便,经过调查,价钱也就是这样了。

书店来取书的这天,一千卷《全唐文》堆放在客厅地下等待捆扎,这时我拿起一本翻阅,只见纸色洁白,字大悦目。我随手翻到一篇讲音乐的文章:“烈与悲者角之声,欢与壮者鼓之声;烈与悲似火,欢与壮似勇。”心想这形容很好,只是久不见悲壮的艺术了。我又想知道这书的由来,特地找出第一卷,读到嘉庆皇帝的序文:“天地大文,日月山川,万古昭著者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经世载道,立言牖民,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时义大矣哉!”又知嘉庆十二年(1807年),皇帝得内府旧藏唐文缮本一百六十册,认为体例未协,选择不精,命儒臣重加厘定,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编成。古代开国皇帝大都从马上得天下,也知道以后不能从马上治之,都要演习斯文,不敢轻渎知识的作用。我极厌烦近来流行的宫廷热,这时却对皇帝生出几分敬意。

书店的人见我把玩不舍,安慰道,这价钱也差不多。以前官宦人家讲究排场,都得有几部老书装门面,价钱自然上去。现在不讲这门面了,过几年说不定只能当废纸卖了。

为了避免一部大书变为废纸,遂请他们立刻搬走。还附带消灭了两套最惹人厌的《皇清经解》。《皇清经解》中夹有父亲当年写的纸签,倒是珍贵之物,我小心地把纸签依次序取下,放在一个信封内。可是一转眼,信封又不知放到何处去了。

虽然得了一大块地盘,许多旧英文书得以舒展,心中仍觉不安,似乎卖书总不是读书人的本分事。及至读到《书太多了》这篇文章,不觉精神大振。吕叔湘先生在文中介绍了一篇英国散文《毁书》,那作者因书太多无法处理,用麻袋装了大批初版诗集,趁午夜沉之于泰晤士河。书既然可毁,卖又何妨!比起毁书,卖书要强多了。若是得半夜里鬼鬼祟祟跑到昆明湖去摆脱这些书,我们这些庸人怕只能老老实实缩在墙角,永世也不得出来了。

最近在一次会上得见吕先生,因说及受到的启发。吕先生笑说:“那文章有点讽刺意味,不是说毁去的是初版诗集嘛!”

可不是!初版诗集的意思是说那些不必再版,经不起时间考验的无病呻吟之作,也许它们本不应得到出版的机会。对大家无用的书可毁,对一家无用的书可卖,自是天经地义,至于卖不出好价钱,也不是我管得了的。

如此想过,心安理得。整理了两天书,自觉辛苦,等疲劳去后,大概又要打新主意。那时可能真是迫于生计,不只为图地盘了。

(选自《读者》2020年第9期,原载《散文》1989年第1期)

【注】①外子:即丈夫,沿用了旧时的称呼。旧时妻称夫为外子,夫称妻为内子。

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作者卖书的目的是扩大空间和贴补家用,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收入不高、生活窘迫的现状。

B.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C.文中作者的丈夫曾因险些错卖“丛书集成”而受作者责备,他不免有衔恨的嫌疑,作者识破丈夫的心机,再加上这部书是父亲的心爱之物,于是就决定不卖。

D.文中引用嘉庆皇帝所写序文的意思是告诉人们书本有传承文明、教化民众的作用,要重视知识。

8.从文本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评价说:本文虽写“卖书”,实则表现的是“爱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太祖闻而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B.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C.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D.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可指儒经,或指道经,还可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C.差:通假字,“差”同“瘥”,“病愈”的意思,在本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

D.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从表象上看,首,头也;伏,低下。“首伏”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一心一意从事治病救人之职责,且从不后悔。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痛苦。

C.华佗善用医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心灰意冷,将书烧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悬,宜含宥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415题。

春夕①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春夕》是诗人旅居湘鄂时所作。②五湖,指春秋越国大夫范蠡隐居的太湖,这里指崔涂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春水远流、春花凋谢的暮春之景,点明了诗人春归时节身在异乡的境况,渲染出凄凉孤愁的气氛。

B.颈联诉说了思乡之苦,“动”“绝”两字,把诗人那种由期待而沮丧的复杂心理,逼真地传达出来了。

C.尾联运用了反问和用典的手法。从暗用五湖典故来看,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这首诗感情真切,意境深婉,尾联中“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自慰自嘲,反映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15.本诗颔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结合该联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2)《荆轲刺秦王》中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正面写小石潭的凄清寂寥,令人不由产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   ),1925年,毛泽东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现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担当。不仅他关注世界的未来,也关注中国的前途,并把中国梦融入实现个人梦的伟大实践中。他壮怀激烈,立志改造中国社会,坚信人民群众一旦觉醒并汇入中国革命的历史潮流,将凝聚成坚不可摧的磅礴力量。他终结了旧中国黑暗无边的噩梦,开启了新中国           的好梦。

回顾百年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秉持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为           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           的壮丽史诗。

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数仁人志士为救国牺牲 

B.世界革命运动正风起云涌

C.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  

D.不同阶层的国人关注世界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不仅关注世界的未来,也关注中国的前途,并把中国梦融入实现个人梦的伟大实践中。

B.不仅他关注世界的未来,也关注中国的前途,并把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C.他不仅关注中国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未来,并把个人梦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

D.他不仅关注中国的前途,也关注世界的未来,并把中国梦融入实现个人梦的伟大实践中。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锦绣壮美     峥嵘岁月     义无反顾     气吞山河

B.繁花似锦     蹉跎岁月     义无反顾     气贯长虹

C.锦绣壮美     峥嵘岁月     义不容辞     气贯长虹

D.繁花似锦     蹉跎岁月     义不容辞     气吞山河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科学家提出一种说谎对应的认知加工模型。模型表明,当一个人说谎的时候,工作记忆的负担会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说真话只需要提取、组织已有的记忆,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简单直接;而编造谎言则不同,   ①   ,再额外虚构一个故事,并想象出所有对应的背景细节。也就是说,准备谎言时大脑需要同时处理真相和谎话,才能让说辞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尤其是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说谎者的认知和工作记忆负担会更大。这是因为,他们要确保自己能“随机应变”地编造出新的细节,而这些细节和已有的细节不能互相矛盾。也就是说,   ②   ,认知负荷以及维持谎言的难度可能会呈指数式增长。

说谎时的自我控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情。经过专业训练的情报人员可以在接受问讯时神色如常,做到脸不红心不跳地说谎;但大多数人说谎时都需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导致说谎的时候通常表现得格外专注。另外,说谎者有时候会在潜意识层面对说谎产生内疚等负面情绪,   ③   ,从而暴露了自己。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1.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对试图撒谎者提出劝告。不超过5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为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诗文朗诵,美术展,音乐、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节是学校的传统活动,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一直以来备受同学们的欢迎。不过也有同学认为“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还有些同学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功夫。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在艺术节开幕式上的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全国卷)

语文参考答案

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网络文学作品均……”说法以偏概全。原文中的说法是“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这些作品”。

2.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平均着墨”错误,并非平均着墨,而是侧重在民族特色上。文章在举例时,举“民族特色”的例子要多于举“地域文化”的例子,后面还专门论述了一些少数民族作者创作出大量弘扬民族文化的网络文学作品的内容。

3.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归纳辨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A.“就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推论不当。“打破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的创作局面”只是说明网络文学有了创新,但如果并没有向良好的方向创新,就不会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B.“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于文无据。“其作者从事过这类职业”只是一种可能性,而非必然性,文章中并没有表明这两部文学作品的作者一定从事过其作品所显示的职业。C.“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错。从原文“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有机统一”可知,并没有体现“强烈的女性意识”,而是将社会发展与女性意识相结合。

4.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甚至远远多于……”分析错误,原文是“有些海洋学家喜欢抱怨,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甚至比海洋深处的地质构造以及沉积物的了解还要多”“这或许是真实的状况”,原文只是将二者做了比较,并没有说“人类对火星和金星表面的探索和了解很多”;另外,只是有的人这样认为,真实情况并不完全是这样的。

5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对文中观点进行准确推断的能力。A.因果不当,“导致我们想要精确计算地球上海洋温度的变化率非常困难”的原因有“海洋深处的生态系统具有惊人的多样性以及潜在的风险”等多种因素。B.“无论我们做什么,对深海海洋生物所面临的环境威胁都没有什么帮助”分析不当,从原文“对人类来讲,需要紧急采取行动,缓解我们对深海生物造成的威胁,这不仅包括了遏止海底采矿和深海捕捞,更多的是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可知,我们采取积极行动,尽管无法阻止“深海海洋生物都将面临直到21世纪末之前不断上升的环境威胁”,但还是会有作用的,只不过作用有滞后性。C.“只有依靠它才能判断全球是否变暖”分析不当,由原文“海洋热含量成为判断全球是否变暖的最佳指标之一”可知,这只是最佳指标之一,而不是唯一指标。

6. ①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②上层海洋变暖比深海变暖更快使海洋层结持续加强,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这句话在材料二的第二段,是第二段的第一句话,从后文内容可知,这句话是本段的论点。其后的内容都是负面影响的具体内容。以“同时”之前为界可将其分为两部分,前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海洋变暖膨胀推升了全球海平面,加上潮汐、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土地沉降等因素,将造成极大的经济和社会风险。后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上层海洋变暖比深海变暖更快使海洋层结持续加强,进一步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并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7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作者识破丈夫的心机”不对,只是作者的猜测“因他曾险些错卖了几本,受我责备,不免有衔恨的嫌疑,不能卖”;“不卖”的原因应该是“这部书包罗万象,很有用”。而“父亲的心爱之物”指的是“二十四史”而非《丛书集成》。

8. ①孝顺父亲。侍奉老父,多年随居燕园;因是老父亲心爱之书,不卖百衲本的“二十四史”。②细心认真。将要卖的书仔细比较,选不重要的卖,嫌书价低仔细打听价钱。③善于反思。卖书后心中仍觉不安,认为似乎卖书总不是读书人的本分事;认为“对一家无用的书可卖,自是天经地义,至于卖不出好价钱,也不是我管得了的。”④爱书。家里藏书多,不断买新书,卖书时又舍不得,卖书之后内疚不安。

9. ①文章开篇写的是卖书,但是卖的是旧书,新书仍不断买,处理旧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要有搁新书的地方”,侧面说明“我”是爱书的。②中间虽用大量的笔墨来写“卖书”的周折,但实际表达的是对书的爱恋、不舍和牵挂。③结尾写卖书后的反思和洞见:表面是自我安慰的释然“对大家无用的书可毁,对一家无用的书可卖,自是天经地义”,深层是对“卖书”的自责,不管怎样掩饰,内心的不安是无法补救的,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书之情。

10.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郡守”作“果大怒”的主语,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D。“令人追捉杀佗”是兼语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人”既作动词“令”的宾语,又作“追捉杀”的主语,“追捉杀”作谓语,宾语为“佗”,独立成句,前后断开,中间不用停顿;“属使勿逐”承前省略主语“郡守”,兼语短语作谓语的的句子;“守嗔恚既甚”的“守”作主语,若作“逐”的宾语不合逻辑,“守”前断开,中间不能断开;“守”为“嗔恚既甚”的主语,不需要断开。据以上分析排除C。

1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B.“孝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错误。“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征辟”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1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且从不后悔”错误。原文中说“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可见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

13.(1)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

(2)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题得分点有:“近”,短时间;“济”,治好;“事”,进行、从事;“延岁月”,延长寿命。

2)题得分点有:“实”,确实;“工”,高明;“悬”,密切相关;“含宥”,包涵宽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华佗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每处也不过七八下,病痛就消除了。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选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积物。病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没有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大发一下怒气病就会好。于是多收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咐手下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后病就好了。  

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鬲这个部位(膈俞穴),手到病除。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暂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做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华佗被移送交付许昌监狱,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们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于是将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根除。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种病。但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孩子冤枉死去了。”

14.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以及技巧的能力。C.“尾联……这里的‘归’字,表达的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错误,从诗中来看,“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诗句中暗用五湖典故,这里的“归”字,还含有归隐田园之意。诗人仆仆风尘,仕途坎坷,“自是不归归便得”一语,是无可奈何的伤心话,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在政治上走投无路、欲干不能而又欲罢难休的苦闷以及彷徨的心理。“归”字,除了有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归隐田园之意。

15.用典:使用庄周梦蝶、杜鹃啼血的典故,突出了梦醒之后的空虚、失望,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虚实结合:“胡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

对比:“胡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渲染凄清氛围,令人触目伤怀,表达游子漂泊的思乡之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本题针对颔联设题,题干没有给出具体的鉴赏角度,故考生可以多角度分析。“胡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诗句是说在睡梦中梦见了万里之外的家乡,醒来时正值夜里三更时分,杜鹃在树枝上凄厉地啼叫。前一句巧写梦境,由于游子日有所思,夜间便思乡成梦,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然而,这只不过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翩翩飞舞于花间,虽然有趣,毕竟虚幻而短暂,醒来之后,蝴蝶还是蝴蝶,庄周还是庄周。游子从“胡蝶梦”中获得片刻的回乡之乐,但梦醒以后,发现自己依旧孤眠异乡,家园依旧远隔万里,岂不更加空虚、失望,更加触动思乡之情。这里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后一句“子规枝上月三更”——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子规鸟(即杜鹃)在月下哀哀啼唤:“子归!子归!……”,这里使用杜鹃啼血的典故。听着子规啼,想着蝴蝶梦,游子的心,该是何等的痛苦哀伤,真如李白诗句中所谓道“一叫一回肠一断!”这里,十四个字写出了三层意思:由思乡而入梦,一层;梦醒而更思乡,二层;子规啼唤,愁上加愁,三层。这三层,一层比一层深。

上句虚写梦境,梦见自己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家园,下句实写梦醒,依旧孤眠异乡,只有子规明月相伴,蝴蝶梦与家万里,一虚一实。梦境回乡,获得片刻欢愉,而现实凄清,内心更是伤悲,蝴蝶梦与子规啼,一乐一悲,二者构成对比。同时子规啼与三更月,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考生可以从使用典故、虚实结合、对比等角度分析。

16.(1)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皆白衣冠以送之(3)四面竹树环合  寂寥无人   

17.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前后文的“中华民族苦难深重”“表现出他对祖国命运的忧虑和担当”可知,应该填入“面对中国社会的内忧外患”。

18.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的语病:一是关联词语序不当,应该把“他”放在“不仅”的前面。可以排除B;二是逻辑错误,“中国的前途”应该在前,“世界的未来”应该在后,且应是“个人梦”融入“中国梦”。可以排除A、D。

19.A【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锦绣壮美:形容景象美好壮观。繁花似锦:各种各样的鲜花盛开,像锦绣一样绚丽多彩。这里是说中国梦的美好,用“锦绣壮美”更恰当。可以排除B、D;第二空,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蹉跎岁月: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这里是说“回顾百年”不平凡的年月,用“峥嵘岁月”更恰当;第三空,义无反顾:以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退缩回头。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这里是说坚定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用“义无反顾”更恰当。可以排除C;第四空,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很大。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这里是说气势恢弘的“壮丽史诗”。用“气吞山河”更恰当。

20.①说谎者要在记忆提取的基础上②随着谎言信息量的增加(撒谎内容复杂)③并不自觉地体现在面部表情上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文段通过介绍说谎的生成机制来暗劝人们不要说谎。①由“额外”可知此处应和说真话有一样的要求,结合“说真话只需要提取、组织已有的记忆”,可知此处应填“说谎者要在记忆提取的基础上”;②据“也就是说”可知此处为上文内容的解说,据上文“说谎者的认知和工作记忆负担会更大”“因为……他们要……编造出新的细节”,此处要填原因,即“随着谎言信息量的增加”;③对应“经过专业训练的情报人员可以在接受问讯时神色如常”,而“大多数人说谎时……暴露了自己”可知,此处应填暴露的原因,即“并不自觉地体现在面部表情上”。

21不要说谎,说谎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说谎需要较强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对试图撒谎者提出劝告”,即是“不要说谎,因为说谎会(需要)……”。分析文段,第一段主要分析了说谎对应的认知加工模型。“说谎者的认知和工作记忆负担会更大……认知负荷以及维持谎言的难度可能会呈指数式增长”,强调说谎需要较强的认知能力;第二段通过对比,说明大多数人说谎时都需要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思维和情绪,即说谎时自我控制能力要强,否则很容易暴露。

22.【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所给材料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复兴中学将举办第27届艺术节,并指出了活动的目的是“落实‘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发挥以美育人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艺术修养,展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第二部分是学生对于艺术节的不同反应,简单说是有人赞同,有人否定。

否定的声音有两种,一种是认为“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另一种是认为“艺术修养要看考级成绩,拿到证书才有用,其他都是浪费功夫”。

显然作文的观点必须是肯定“美育”的重要性。考生可从美育的作用,如何正确认识美育,如何正确实施美育,如何平衡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忽视美育的危害以及出现否定声音的原因等角度进行阐述,要观点明确,语言得体,并要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立意】

(1)美育是一种刚需

(2)美育,社会之正道

(3)以美育人,向美而行

【参考例文】

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现如今,关于是否进行美育引发了不同人的争论,不少人认为在现实生活中,美育并不重要,“人无德不立,学无‘分’不行,只要品德好、成绩好,未来就会很美好,风花雪月又不当饭吃”,对此,我的观念是——要提倡美育,让世界充满美。

首先,我们所说的美育是指对审美能力的一种培育,它不仅仅局限于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欣赏美的作品,更多的还在于对现实生活中美的发现,以及对美的道德方面的发现和认识。而我之所以说我们需要美育,说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教育,是因为美育能直接帮助我们在生活中对美的事物与美好品德进行一个更上一层的鉴定和选择,它会教我们判断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且它能够对个人素质的提升以及人格的塑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可以通过美育让自己在面对艺术、面对社会、面对人生时有一个判断标准,而这个标准能够树立其个人的发展方向,促使我们全面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过分专注于智育培养,有时往往会忽视甚至轻视对美育的培养。的确,在这个教育体系所置的环境下,智力开发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审美能力的有无并非是无关紧要的事,美育能够帮助你在智力培育的同时,树立更好的判断标准,建立全面的人生观,让你能更好地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而这些能力又能够促使你进步,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教你判断好坏,判断是否道德,而这些是智育中无法获得的东西。

而又有人疑问在学业为重的环境下哪有时间去欣赏美。其实美育不只要欣赏美,更重要的在于辨别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之所以认为没有时间进行美育,是因为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不能在纷繁的社会中抓住那些温馨、美好的美的瞬间,并且加以放大,传递给更多人去感受美好,这也是美育能够带给我们的东西,当你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中,美会带给我们更大的冲击,洗净我们心灵中的创伤,推动我们进步,抚慰我们向前。

在这个过分注重智育的社会,我们应该重视美育的培养,让美育填充我们心灵中对美好的向往,让社会充满美,发散美,构建一个更加美丽的世界。

谢谢大家!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全国卷)(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