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5-02-21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马的驯化赋予人们从不曾拥有的流动能力,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过了这个范围内资源的承载力,就会导致饥荒,这也是为什么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很难形成大的社会群体。不过,海岸地带则拥有季节规律不同于陆生资源的水生资源,且有舟楫之便,有条件聚集大量人口,能够形成如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那样的复杂社会。

马的驯化还让人类第一次真正有可能全面利用草原环境,此前草原因为单位面积的初级生产力(植物生长)比较低,所能支持的次级生产力(动物生长)也比较低,和沙漠、高原、极地等并列为狩猎采集的边缘环境。这个地带的资源密度小,动物群的流动性非常大,狩猎采集者依赖步行是很难维持生计的,这是草原地区石器时代遗存较少的原因之一。马的驯化可以让人类拥有更大的生态空间,这也是草原地带青铜文化在马驯化后兴盛的主要原因。

游牧业的建立意味着人们进一步依赖驯化动物。牛羊的驯化本来就是游牧业的必要基础。牛一般只吃嫩草,而羊则什么都吃,它们之间构成很好的共生关系。牛羊除提供肉食之外,还能提供大量的奶制品,仅仅依赖肉食,游牧是不能满足生计需要的。马与很早就驯化的狗则为大范围流动放牧提供了条件。

畜牧意味着社会中进行农耕和负责放牧的劳动力的分化,游牧则意味着人们彻底放弃了农耕,但游牧并不是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生计方式,而是需要通过交换从农耕者那里获得金属工具、纺织品、粮食等必需生活资料。燕山-长城南北地区生计方式的分化不仅表现为农牧并重的经济与游牧业的产生,还表现为旱作农业系统的真正建立。这一地区种植的作物以黍、粟为主,尤以黍为重,因为黍比粟更适应干旱与寒冷的环境。构成旱作农业系统的另一种农作物是大豆,它是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来源,而且种植大豆与其他豆类都有养地的作用。有研究认为,大豆的驯化始于公元前1100年左右,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则可能是最早驯化、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正因为有大豆的种植,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得以完成。

(摘编自陈胜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的适应变迁》)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产生的时间先后来看,原始农业早于游牧型畜牧业,后者又早于放养型畜牧业。

B. 依赖步行的狩猎采集者在草原、沙漠、高原、极地都很难维持生计。

C. 对于游牧者来说,金属工具、纺织品和粮食属于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资料。

D. 在驯化、种植大豆之前,燕山-长城南北地区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全建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大兴安岭处于西辽河流域与欧亚大陆的草原地带之间,导致西辽河流域不具备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条件。

B.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后气候普遍变得干冷,使得游牧业一经产生就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扩散到整个欧亚草原。

C. 北美西北海岸印第安人突破了两小时步行圈内资源的承载力的限制,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复杂社会。

D. 黍比粟更适应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干旱与寒冷的环境,因此这一地区的游牧者从农耕者那里换取粮食时更看重黍。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游牧业起源观点的一项是(  

A. 《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随畜牧而转移,……然亦各有分地。毋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B. 在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距今3000年左右的一处遗址中,考古学家既发现了大量牛羊骨骼,也发现了不少农具。

C. 400毫米年降雨量是农耕生产对水资源需求的底线,中国年降雨量400毫米等值线东段与明长城走向极为相似。

D. 《辽史·地理志》记载,辽上京一带为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

4.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气温条件

燕山-长城南北地区史前文化及存续期

生计方式

图片1.png图片2.png


 
 

农牧并重


 
 

农耕

A. 文化I存续期内大部分时间里气温偏暖。

B. 文化I存续期内传统的旱作农业系统尚未完成。

C. 文化II存续期内存在着劳动力的分化。

D. 文化存续期内人们主要利用草原环境维持生计。

5. 哪些因素对欧亚大陆游牧业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风

萧红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刷————

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是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

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马蹄响呢!

祖母的小棉袄又在手中颠倒了!她把袖子当了领来穿。她的腿早已不中用了。

马蹄响近了,风声更恶,站在炮台上的男人们持着枪杆。不管哪一个房中都不敢点灯。在浩荡的天空下,南山坡口,游动着的马队蛇般地爬来了。二叔叔在炮台里想,灾难算是临头了,一定是来攻村子的。他跑向下房去,每个雇农给一支枪,雇农们欢喜着,他们想:地主张二叔叔多么仁慈啊!把我们当作家人看待了!

往日地主苛待他们,就连他们最反对的减工资,现在也不恨了,都欢喜着提起枪跑进炮台去。尤其欢喜的是牧羊的那个童子——长青。他想,我有一支枪了,我也和地主的儿子们一样地拿着枪了。长青的衣裳太破,裤子上的一个小孔,在抢着上炮台时裂了个大洞。

人马近了!长青在炮台的一角,把住他的枪。

人马绕路去了,数不尽的马的尾巴渐渐消失在月夜中。老祖母欢喜地喊着孙儿们:不要尽在冷风里,你们要进屋来暖暖,喝杯热茶。

地主和他们的儿子都转回屋去。长青仍蹲在炮台里,棉裤后身作了个大洞,他冷得几乎是不能耐,要想回房去睡。但是他想起了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为人要忠!你没看古来有忠臣孝子吗?长青觉得这正是尽忠尽孝的时候,他捧着枪,做一个可佩服的模样。裤子在屁股间裂着一个大洞。

长青家的柴门开了,又关了!篱笆上的积雪被振动落下来。

这人是谁呢?头发蓬着,下垂的头遮盖住。穷困的妈妈听得外面有踏雪声,她想这是她的儿子吧!可是儿子十五天才可以回一次家,现在才十天。

妈妈出去把儿子接进来。长青腿软得支不住自己的身子,躺在炕上,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妈妈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事,心痛地急问:儿呀!你又牧失了羊吗?主人打了你吗?

长青闭着眼睛摇头,妈妈又问: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对妈妈说吧!

妈妈!前夜你没听着马队走过吗?张二叔叔说那些人是万恶之极的,专来杀小户人家。我举着枪在炮台里站了半夜,冻生病了。

长青抽着鼻子哭。妈妈的心碎了,她想丈夫死去三年,家里从没买过一尺布,和一斤棉。她把儿子抱过来。豆油灯像在打寒战似的火苗哆嗦着。

张老太太又在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张二叔叔走过来,看着妈妈抖得怪可怜的,他安慰着:妈妈!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炮手都很能干呢!没有什么事!

张二叔叔同弟兄们坐在老太太的炕沿,老六开始说:长青那孩子怕不行,可以给他结账,有病不能干活计的孩子有什么用?

张老太太说:长青是我叫他来的,就算我们行善,给他碗饭吃,他那样贫寒,老太太觉得困了似的,合起眼睛抽她的长烟袋。

长青的妈妈——洗衣裳的婆子来打门,温声地说:老太太,上次给我吃的咳嗽药再给我点吃吧!

张老太太也是温和着说:给你这片吃了!今夜不会咳嗽的,再给你一片吧!

洗衣裳的婆子暗自感谢张老太太,退回那间靠近草棚的黑屋子去睡了!

第二天天将黑的时候,在大院绳子上挂满了黑色的白色的,地主的小孩的衣裳。洗衣裳的婆子咳嗽着,她实不能再洗了!于是走到张老太太的房里。

张老太太,我真是废物呢!人穷又生病。一面说一面咳嗽,过几天我一定来把所有余下的衣服洗完。

张老太太扭着她不是心思的嘴角问:我说老李,一定要回去吗?明天不能再洗一天吗?

老太太,我实在做不下去了!长青妈说。

穷人的骨头想不到这样值钱!昨夜给你那药片,为着今夜你咳嗽来吃它。现在你可以回家去养着去了!把药片给我,那是很贵呢!不要白废了!

老李每月要来给张地主洗五次衣服,每次都是给她一些萝卜,或土豆,这次都没给。

两天过后风声又紧了!×军真的要杀小户人家吗?怎么都潜进破落村户去?李婆子家也曾住过那样的人。

长青真的结了账!背着自己的小行李走在风雪的路上,好像一个流浪的、丧失了家的小狗,一进家屋他就哭着。吃饭妈妈是没有米的,他越想越没路可走,用哀惨的声音呼着他的妈妈:妈妈,我们吊死在爹爹坟前的树上吧!

可是这次出乎意料的,妈妈没有哭,只是说:孩子,不要胡说,我们有办法的。

奇怪,怎么妈妈会变了呢?怎么变得和男人一样有主意呢?

前村消息传来,整个前村的人和×军混成一团了!张二叔叔放探出去。回来报告是这样:村民安静着,鸡犬不惊的不知在做些什么。

张二叔叔问:你们看见些什么呢?

我们是站在山坡往下看的,没有马槽,那些恶棍们和家人一样在院心搭着炉,自己做饭。

全家的人挤在老祖母的门里门外,好像窒息了似的。关闭的大门外面有重车轮轴的声音。可不是吗,敌人来了!方才吓得像木雕一般的张老太太也扭走起来。

张二叔叔和一群小地主们捧着枪不放,希望马队可以绕道过去。马队比上次的马匹更多。使张二叔叔纳闷的是,后半部的马队也夹杂着爬犁小车!并且车上也像有妇女们坐着。更近了!张二叔叔是千真万真看见了,李三,刘福,小秃……一些熟识的佃农。张二叔叔气得要动起他地主的怒来大骂。

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叔的房舍包围了!开了枪。

这不是夜,没有风,这是光明的朝阳下,张二叔叔第一个倒地。在他一秒钟清明的时候,他看见了长青和他的妈——李婆子也坐在爬犁上,在挥动着拳头。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七日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本开头提到的————”的风声,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有象征意味,暗示着革命风暴的到来。

B. 长青坚信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认定为人要忠,因此哪怕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他也坚持值守炮台。

C. 张家老六提议要给生病的长青结账,张老太太却可怜他家境贫寒,要行善赏他碗饭吃,可见张老太太心地善良。

D. 长青最终还是被结账回到家中,他哀惨地要到爹爹坟前吊死,表明他的生活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多次提到张老太太手中抖动的小棉袄,既暗示了她封建土财主的身份,又刻画了她的心虚与慌乱。

B. 小说虽然对革命和革命军队着墨不多,但平淡的叙写中仍能够反映出强烈的阶级矛盾和底层民众的逐渐

觉醒。

C. 小说描写炮台驻扎的场景时,多次写到长青棉裤后身的大洞,表现了他的贫穷状况,也为后文写他生病做铺垫。

D. 张二叔叔说革命军是万恶之极的,但革命军驻扎的村庄鸡犬不惊,这反映了张二叔叔家不了解真实情况。

8. 请结合文本,分析小说以夜风标题有什么好处。

9. 鲁迅在《生死场》的序言中评价: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本文中的李婆子是同时代底层妇女的一位代表,她的明丽和新鲜之处体现在哪?请简要分析,并谈

谈李婆子这一人物在小说主旨表现上的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曰:高阳贱民郦食其,窃闻沛公暴露,将兵助楚讨不义敬劳从者愿得望见口画天下便事。使者入通,沛公方洗。使者出谢曰:沛公敬谢先生,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非儒人也。使者惧而失谒,跪拾谒,还走,复入报。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郦生入,揖沛公曰: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将兵助楚讨不义,足下何不自喜也?臣愿以事见,而曰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夫足下欲兴天下之大事而成天下之大功,而以目皮相,恐失天下之能士。且吾度足下之智不如吾,勇又不如吾。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沛公谢曰:乡者闻先生之容,今见先生之意矣。乃延而坐之,问所以取天下者。郦生曰:夫足下欲成大功,不如止陈留。陈留者,天下之据冲也,兵之会地也,积粟数千万石,城守甚坚。臣素善其令,愿为足下说之。不听臣,臣请为足下杀之,而下陈留。足下将陈留之众,据陈留之城,而食其积粟,招天下之从兵;从兵已成,足下横行天下,莫能有害足下者矣。沛公曰:敬闻命矣。

于是郦生乃夜见陈留令,说之曰:夫秦为无道而天下畔之,今足下与天下从则可以成大功,今独为亡秦婴城而坚守,臣窃为足下危之。陈留令曰:秦法至重也,不可以妄言,妄言者无类,吾不可以应。先生所以教臣者,非臣之意也,愿勿复道。郦生留宿卧,夜半时斩陈留令首,逾城而下报沛公。沛公引兵攻城,县令首于长竿以示城上人,曰:趣下,而令头已断矣!今后下者必先斩之!于是陈留人见令已死,遂相率而下沛公。

(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

[]①上谒:递上名帖。还走:转身就跑。还,同“旋”。目皮相:看人只看外表。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将兵 A 助楚 B 讨不义 C 敬劳 D 从者 E 愿得 F 望见 G 口画天下 H 便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方,指正在,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方宅十余亩”的“方”意思不同。

B. 善,指关系好,与《劝学》中“善假于物也”的“善”意思不同。

C. “而下陈留”与《师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两句中的“下”意思相同。

D. 县令首,“县”同“悬”,指悬挂,悬挂首级是古代用来惩戒或示众的一种酷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经过陈留的时候,身份卑微的郦食其到军门去拜见沛公,但刚开始他并没有引起沛公的重视。

B. 沛公的使者不肯替郦食其通报信息,这惹得郦食其大怒,他瞪圆了眼睛,手持宝剑,斥责使者。

C. 郦食其告诉沛公说,他与陈留守令关系要好,可以替沛公前去游说陈留守令,劝陈留守令投降

D. 陈留守令害怕被秦灭族,拒绝了郦食其劝其投降的建议,最后他被郦食其半夜悄悄斩下首级。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


2)若欲就天下而不相见,窃为足下失之。

14. 沛公对郦食其前后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两首曲子,完成下面小题。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5. 对这两支曲子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玉良姻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木石前盟指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B. 《终身误》中的和《枉凝眉》中的他都是指贾宝玉。

C. “阆苑仙葩指薛宝钗,美玉无瑕指林黛玉。

D. “凝眉意指林黛玉的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

16. 关于这两支曲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终身误》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咏叹薛宝钗的。

B. 《枉凝眉》是写林黛玉的,最后一句照应小说第一回的还泪之说。

C. “都道是金玉良姻说明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得到贾府封建家长的赞同和支持。

D. 这两支曲都运用对比,写出了贾宝玉在宝钗、黛玉两个中间徘徊,难以选择。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8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猿啼是古诗文之常见意象,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 ”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 ”均使用了这一意象。

3)李清照《声声慢》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凄苦的哀愁浸满了作者心灵,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病等等,作者的愁太多太多了,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42024年《故宫日历》选用了93件故宫馆藏龙文物图片作为插图。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在古诗文中多有出现,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经常有人问,( )?

苏轼给出回答: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中的世界包罗万象,有让你开阔眼界的

美景。南宋诗人尤袤在谈到读书时说: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

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读书,( ),能助你化解孤独与寂寞,战胜内心的苦

闷与忧愁。作家王人博说:“人其实很矮小,都是被书垫高的。”阅读,能帮你积蓄资本、

不断超越自我。

 

季羡林先生在形容人不读书时,曾称其为“鼠目寸光”。意在说,你不读书,能够获得

的信息就会很少,专业知识就会不足,如果你的知识累积,赶不上社会进度,那就很容易被

抛掷在后面,追赶不上他人。由此带来的,就是心境的不安。一点风吹雨打,就会把你打趴

下。面对着困难,读书,就是战胜绝望的法宝。

读书的过程,就是让人的生活变得充实且精神上获得丰盈;缺少读书的过程,如果身处

热闹之中,也会时常感到空虚。当你把闲暇时间用来读书,书中壮阔瑰丽的风景,便足以抵

御内心的匮乏。

18. 下列诗句所使用修辞手法,与文中划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C.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D.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与文中“鼠目寸光”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苏东坡咏赞钱塘潮的千古名句。

B.这位失明的姑娘学会了用心世界,用手指说话

C.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D.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

20.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2 个字。(4 分)

 

image39image40image4121.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做出修改,将改后的句子完整地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4 分)

22. 季羡林称不读书的人为“鼠目寸光”,照理他们应很难获得成功,可现实中却也不乏某

些不读书或没文化的成功者。请谈谈你的看法。(5 分)

 

四、写作(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语云,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但费尽思量的人,往往没有时间行动。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

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田家炳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