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最近,“语言通胀”现象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语言通胀”也就是语言上的通货膨胀,网友举例,“宝宝=你好”“爱你=谢谢”“亲爱的=同事”,两个字的“哈哈”已经过于敷衍,“超级”“最”成了常见的程度副词。简单来说,就是语言似乎变得“不值钱”了,很多字词在网络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精确度。
其实,近年来人们不止一次地讨论网络语言表达的问题。比如,此前的“文字失语症”“文字讨好症”“孩子们不会好好说话了”“网梗写进作文”等等,这些讨论都可以视为网络时代人们的观察和反思。
的确,互联网带来的变革是翻天覆地的,网络中的语言表达作为人们互联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人们总是根据环境来选择表达方式,就像我们在职场、家里或是在聚会上的表达也不尽相同。人们在不断探索低成本、高效率的互联网沟通方式,于是网络语言就在互联网交流的大环境中,逐渐发展演变成现在的样子。那些亲昵的称呼是为了拉近虚拟空间中人与人的距离,那些夸张的副词顺应了互联网注意力经济的需求,那些简短的缩略语则符合互联网快速的、碎片化的传播特点。
但“语言通胀”等现象依然是值得反思的。因为在当下,网络几乎已经等于生活本身,成为我们所处的一种基本环境,网络语言有着日常化的趋势。语言和思维是同构的,语言表达的单一化和夸张化,背后也含着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化等问题的隐忧。
举例来说,在很多“小圈子”里,成员们谈到共同的爱好时,经常使用夸张的甚至是绝对化的语言来表达那种热烈的追捧,诸如“最完美的”“绝绝子”“天花板”等,可一旦遇到不同意见,圈子成员便容易出现激烈的情绪反应,缺乏建设性的对话空间。再如,众多的“震惊”“救命”,可能让大家的神经变得不那么敏感,也可能导致严肃话题的“泛娱乐化”,削弱话题本身的社会意义。
我们或许可以将“语言通胀”和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公布的2024年度词汇“脑腐”联系起来看。“脑腐”指的是因过度消费低质量的网络内容而导致的“一个人的精神和智力的衰退”。长期沉浸在夸张的同质化的表达中,同样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导致深度思考能力的缺失。与之相对的,有逻辑感、层次感和美感的语言表达,则会为我们打开更多的思辨和讨论的空间,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
网络语言表达中的种种现象,也是科技时代中文化特征变化的表现之一。面对“脑腐”这种“我们所生活时代的症状”,多一些思考和警觉,我们就能在变化中多一分主动。
(摘编自张永群《宝宝=你好,爱你=谢谢?“语言通胀”值得反思》)
材料二:
赵丽明:周先生,近些年来,外来语,还有许多字母词都到汉语里来了。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呢?
周有光:这是不可避免的。假如仔细研究日本的语言,日本大部分的老词都是中国去的,新的词是欧洲去的,它自己的词大概百分比少得不得了。这是一个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呢,至今有争论。我们要维持语言的纯洁性,反对外来词的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要接受外来的文化,就要吸收外来的词汇,这是必然的。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语言是不一样的,文字也是不一样的,“语言异声,文字异形”。以后就相互学习,“书同文”以后就有了一个共同的“通语”。后来,到了汉朝末年,印度佛教传进来了,对中国文化影响非常大。我们许多词汇都是印度词汇。我们常常说,我很烦恼,烦恼就是从印度来的。假如一味抵抗外来词,不用外来词,那么文化就很难进步了。所以要吸收外国文化,就不可能不吸收外国词汇。
赵丽明:英文和汉字混在一起用,会不会侵害汉语的纯洁性,要不要规范呢?
周有光:英文是世界上作用最大、流通最广的,英语怎么变成一种非常发达的语言呢,就是因为英语一直在传播,它长时间吸收外来文化,是最不纯洁的。要纯洁很困难,可以说世界上没有纯洁的语言。(笑)纯洁都是相对的。
所以说,语言相互影响是一个自然现象,这不是病态。但规范是必需的,因为里面有不合理的东西。
赵丽明:面对汉语汉字当前这种情况,政府、学术界该怎么做?
周有光:我想学术界就是要研究,学术界不能做结论,只能提出建议,可是学术界的研究非常重要,违背学术规律的东西是不可能成立的。
语言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变了以后需要规范。已经变了还没有规范,在这个阶段当中,必然会发生一些混乱,所以要在它稳定后对它进行规范。
有些词你要看它是不是稳定,一时很难判断。有的词是“彗星词”,它起来很快,走掉也很快,一下子就没有了。
赵丽明:您这个词真好,彗星词,曾经很亮,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闪而过。
周有光:所以你要等待一段时间,观察它的变化,等它稳定了,再加以规范化。现在的网上语言,说它是对还是不对,目前很难下一个结论。因为有些现象是一种偶尔的现象,临时的现象,它还没有稳定。不合适的东西自然会淘汰,要过一段时间再加以规范。
(摘编自赵丽明《汉语的今天——百岁学者周有光教授访谈》)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语言通胀”现象意味着语言“贬值”,导致很多字词在网络中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和精确度。
B. 互联网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冲击了网络中的语言,网络语言问题和互联网生活相伴而行。
C. “语言通胀”的现象不仅折射着思维同质化和情绪极化等问题,而且会危及社会安全和稳定。
D. “脑腐”和“语言通胀”都因过度消费低质量网络内容而产生,对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危害极大。
2. 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
A. 材料二就非常有现实意义的汉语的纯洁性问题发起访谈,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激发其思考。
B. 虽然访谈的主题是“汉语的今天”,但谈话内容还涉及汉语的历史发展和未来走向,显现出被访谈者的博学和远见。
C. 访谈者的问题由浅入深,按读者容易接受的次序合理设计,或直截了当,或旁敲侧击,营造了轻松的访谈氛围。
D. “彗星词”的说法新颖别致,周有光教授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这种词语存在时间很短、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3. 下列对两则材料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从网络语言使用角度谈论具体的“语言通胀”现象,材料二所谈论的汉语纯洁性的话题则更为宏观。
B. 材料一列举大量语言通货膨胀的例子,使人们对语言在网络中失去原有价值和精确度的危机有了直观的了解。
C. 材料一按照列现象、挖原因、说危害、提建议的步骤行文,材料二按照问现象、问危害、问做法的顺序设计问题。
D. 材料一旗帜鲜明地反对语言的新异变化,材料二受访者则对语言的变化持宽容肯定态度,两则材料立场大不相同。
4. 材料二中,周有光举日本语言、印度词汇和英文的例子有什么用意?
5. 2024年10月,中央网信办、教育部联合部署开展了“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其中一个内容就是整改部分网站平台在热搜榜单、首页首屏、发现精选等重点环节呈现的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请结合两则材料说明这一行动的合理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万物眺望(节选)
鲍尔吉·原野
黏豆包给笊篱的信
亲爱的笊篱:
你还在滚烫的热水里捞饺子,捞小米饭吗?哈哈,你真行。我给你写这封信是向你介绍一下我的历史。
正如你所知道的,我是黏豆包。我觉得,我说出“黏豆包”这三个字的时候,所有的目光都转向我。这些目光来自在顶棚昏昏沉沉织网的蜘蛛,酸菜缸后面不知沉睡了多少年的磨刀石。它们睁大眼睛,想知道我的一切。我理解它们的心情。
关于我,说起来我是一堆美好事物的结晶体。从外表来看,我质地金黄,像一个缩小的博格达山。呵呵,山哪有我这么富贵?我是大黄米面蒸的豆包,我的味道酸中带甜。最大的优点是黏。我曾经黏掉三个老人的五颗牙齿,黏掉三个小孩儿的七颗牙齿。这个战绩怎么样,很厉害吧?但这只是皮毛,我的精华是肚子里的红豆馅。红小豆经过精心挑选,不能大也不能小。下水煮不能破皮儿,也不能不熟。煮熟后掺入白砂糖。主人的老婆乌云山丹用一只手把豆馅捏碎搅匀,不知道的人以为她在豆馅里找金戒指。她捏呀搅呀,把豆馅捏得比枣红马的皮毛还要红。然后拿黄米面把它包起来。
历史记载我们诞生于金朝,说金朝人跟宋朝人学会做黏豆包的技艺。你想象一下,金朝人穿着金朝衣服把糜子米收割下来,脱粒,碾成面做黏豆包。注意,黏豆包并非天生就酸甜适口,要提前发面,让面发酵。用这个面做皮儿,红小豆做馅,包成黏豆包,上锅蒸。黏豆包蒸熟了要放在冰天雪地里冻。金朝人把我们放在屋外大缸里,任凭风雪侵袭,锁住水分。所以每个黏豆包从外面拿到屋里,身上都结着冰霜,和爬冰卧雪的金朝战士没什么区别。接着进锅里再蒸第二遍,我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从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进入零上一百多度高温的蒸笼,这是怎样的历练啊。最后,我们被端上桌,这已经是大年三十或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的早晨。
亲爱的笊篱,你可能发现了,我表面上是在介绍一种食物,其实是在说厚重的历史。亲爱的策篱,下面我们谈一谈形势。可能你不懂“形势”这个词的含义,形势是各类事物发展趋向的总体态势。你看今天刮南风,天气暖和了。主人那木斯郎家房檐的冰溜子开始滴水,我们黏豆包感到了暖意,但身上的冰霜还没有化。我不得不说,我们待在一米多高的腌酸菜的大黄缸里并不舒服。我每天从缸底往上观望,想起了一个成语“坐井观天”。虽然星星美丽,我们却看不到星星的全部。我只能看到六颗小星星。实话说,我很盼望过春节。到时候我就能进入那木斯郎的屋子里。他家好漂亮,光沙发就摆了三张,两短一长,长沙发顶上的大镜子映照坐在沙发对面折叠凳上的拜年的人。他们身穿鲜艳的蒙古袍,蓝蒙古袍配橙色腰带,领口露出羔皮毛,这是老年人的装束。年轻人穿着羽绒服。
他们走进那木斯郎家里,给那木斯郎的老父亲却吉扎木苏磕头。磕头之前献上包装精美的白酒和糕点,还有奶豆腐、黄油。磕完头,他们静静地等待却吉扎木苏老人赐福。老人照例说,祝你们学习进步,事业圆满,婚姻幸福。老人话音刚落,他们立刻站起来攥住蒙古袍或者羽绒服的大襟儿,往身上撩,表示收到了祝福,倒退着下去。
你会问,我怎么能看到这一情景?我当时在屋外的窗台上,在屋里我早融化了。大年初一,那木斯郎家来了很多拜年的人。近中午,他们享用丰盛的午餐——有手把肉、清炖风干牛排、油煎羊血肠。最后达到午餐的顶峰——吃黏豆包。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写到这里,这封信应该收笔了。由衷地祝你一切顺利!
爱你的黏豆包
笊篱给黏豆包的回信
亲爱的黏豆包:
你说黏豆包是金朝人发明的,而金朝是中国古代女真人建立的一个王朝。金朝首领是完颜阿骨打,你是不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不管你听或没听过,他都是存在的。
我并不是笑话你,我觉得你作为一个黏豆包能写这么长的信很了不起了。你蹲在寒冷的窗台上观望村里的人给却吉扎木苏老人拜年,证明你是一个有心人。我没吃过黏豆包,不好评价你在中外食品史上的地位。粗略地说,你在那木斯郎家里食物的排名,大约在第七八位。你可能不服气,我说给你听,这些食物都是我从那木斯郎的大铁锅里捞出来的,而且我听到了主人和客人们的评价。
排第一的是手把羊肉,在那木斯郎家乃至整个万度苏草原上,手把羊肉的地位无法撼动。排第二的是饺子。你见过饺子吗?蒙古人把它叫作扁食。这个词是蒙古人跟宋朝的汉人学来的。它扁扁的,用小麦粉包成元宝形,里面是肉馅而不是红小豆馅。排第三的是羊血肠。万度苏草原每个牧民都喜欢这种食物。它是由荞麦面和羊血混合灌进羊肠蒸制而成的。排第四的是奶豆腐。排第五的是奶酪。排第六的是油炸果子。排第七的是炒米。排第八的是奶油牛犊子汤。对不起,你排到了第九。事实就是如此。但你不要气馁。
亲爱的黏豆包,你经历了不平凡的一生。早年你在黑土地里长大,被碾子碾成粉,又被和成面团放在滚烫的炕头,盖上被子,压上枕头,上锅蒸。然后流放到冰天雪地的酸菜缸里等待东山再起。美好的春节来临,你又被上锅蒸了一遍去蘸猪油。这种经历比大米、小米、酸菜、奶豆腐、黄油都更传奇。虽然经历了高温与冰雪,但并未改变你骨子里的黏与酸。你善于团结红小豆和白砂糖。在万度苏草原,能成为像你一样的黏豆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
爱你的笊篱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草原万物中选取了黏豆包和氘篱两样事物,是因为它们合作非常默契,对彼此情况很是熟悉。
B. 本文与蒲松龄的《促织》一样,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在对微小事物的描摹中表现社会生活的大主题。
C. 那木斯郎一家的生活既有草原民族的传统,又带有现代气息,作者借此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被挤压的忧虑。
D. 策篱将那木斯郎家的食物进行了排位,隐含了作者的口味偏好,表达了他对草原民族饮食习惯的认知。
7. 关于第一封信中的第三、四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堆美好事物的结晶体”一句领起了后文,既肯定了黏豆包的制作原料,也赞美了其中蕴含的人文意义。
B. 从色泽到形状,从味道到馅料,从发面到上锅蒸,对黏豆包制作过程的描述层次清晰,形象具体又饱含情味。
C. 作者写黏豆包异常骄傲地向氘篱炫耀它黏掉了老人和小孩的牙齿,以此表达对事物有优劣两面的哲理思考。
D. 作者引导读者想象金朝人向宋朝人学习后,做黏豆包的情景,让民族间饮食交流的历史一下变得具象化了。
8. 文章采用书信对谈的行文方式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9. 文章结尾部分说“在万度苏草原,能成为像你一样的黏豆包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自宣帝时久典枢机,明习文法;帝即位多疾,以显久典事,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显为人巧慧习事,能深得人主微指,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忤恨睚眦,辄被以危法。议论常独持故事,不从萧望之等。望之等疾恭、显擅权,建白:“中书政本,国家枢机,宜以通明公正处之。宜罢中书宦官,应古不近刑人之义。”由是大与恭、显忤。
望之数荐名儒、茂材以备谏官,会稽郑朋阴欲附望之。望之始见朋,接待以意;后知其倾邪,绝不与通。上器重萧望之不已,欲倚以为相;恭、显皆侧目于望之。刘更生使其外亲上变事,言“地震殆为恭等。愚以为宜退恭、显以章蔽善之罚,进望之等以通贤者之路。”书奏,恭、显疑其更生所为,白请考奸诈,辞果服;遂逮更生系狱,免为庶人。会望之子伋亦上书讼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复奏:“望之教子上书,称引亡辜之诗,失大臣体,不敬,请逮捕。”弘恭、石显等知望之素高节,不诎辱,建白:“望之深怀怨望教子上书非颇屈望之于牢狱则圣朝无以施恩厚。”上曰:“萧太傅素刚,安肯就吏!”显等曰:“人命至重,望之所坐,语言薄罪,必无所忧。”上乃可其奏。冬,十二月,显等因令太常急发执金吾车骑驰围其第。使者至,召望之。望之以问门下生鲁国朱云,云劝望之自裁。于是望之仰天叹曰:“吾尝备位将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狱,苟求生活,不亦鄙乎!”谓云曰:“趣和药来,无久留我死!”竟饮鸩自杀。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杀吾贤傅!”是时,太官方上昼食,上乃却食,为之涕泣,哀动左右。于是召显等责问,皆免冠谢,良久然后已。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十》)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望之深怀怨A望B教子C上书D非E颇屈望之F于牢狱G则圣朝H无以施恩厚。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疾,憎恨,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的“疾”意思相同。
B. 谏官,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进行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C. “上乃可其奏”与《项脊轩志》中“乃使人复葺南阁子”的“乃”用法相同。
D. 趣,赶快,急速,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的“趣”的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石显能言善辩,既有办事经验,又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他受到汉元帝的重用,权倾朝野;他对言其擅权的萧望之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B. 萧望之是个正直的人,他多次推荐有学问有才能的人担任谏官,而对于想巴结他的郑朋,在了解到对方是个邪僻不正的小人后,就不再与之交往。
C. 刘更生让人上书,希望皇帝罢免弘恭、石显而重用萧望之,不但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反而受到弘恭、石显的报复,他先是被抓捕入狱,后又被免官。
D. 汉元帝知道萧望之性情刚正,不肯受辱,一旦被抓捕,就必定会饮鸩自杀,所以最初并不同意石显等人请求,但他心存侥幸,最后还是同意了。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即位多疾,以显久典事,精专可信任,遂委以政
(2)天子闻之惊,拊手曰:“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杀吾贤傅!”
14. 从材料看,汉元帝的“失政”主要表现在对待朝臣的态度上,请对此做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养鸷词①
刘禹锡
养鸷非玩形,所资击鲜力②。
少年昧其理,日日哺不息。
探雏网黄口,旦暮有余食。
宁知下鞲③时,翅重飞不得。
毰毸④止林表,狡兔自南北。
饮啄既已盈,安能劳羽翼。
【注】①唐王朝后期,藩镇割据,不服从中央政令;朝廷派往讨伐藩镇的武将,大都高官厚禄、养尊处优,毫无战斗力。刘禹锡有感而作此诗。②鲜力:力量小的动物。③鞲(gōu):古代射箭时用的臂衣,打猎时让鹰站在上面。④毰毸(péi sāi):羽毛散张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的第一层是前六句,写养鸷之误;第二层是后六句,写错误养鸷的后果。
B. 诗人对养鸷少年虽着墨不多,仅有“哺”“探雏网黄口”等描写,但其形象已十分鲜明。
C. 羽毛散乱的鸷鸟和行动敏捷的狡兔,二者形成鲜明对照,共同构成了一幅鲜活的画面。
D. “宁知”“安能”两处使用了反问的手法,突出表现了鸷鸟吃饱后不肯奋飞的特点。
16. 本诗说理可谓深入浅出,请简要分析它是如何做到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王特别希望获得演讲比赛第一名,她心里不时地念叨着曹操《短歌行》中提到月亮两句:“_______,_______?”以此表达自己对早日获得奖杯的渴盼之情。
(2)刘老师在总结期中考试成绩时告诫同学们说:“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以前的奋力拼搏,但《谏太宗十思疏》中说得好:‘_______,_______。’成功之后往往会放纵自己、小瞧他人,这会导致我们走下坡路,希望大家保持警惕。”
(3)“回首”指回头看,有时也指回忆,常见于古诗词中,比如“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戏曲中,寒署冷热可用唱词描绘,风雨之声可用乐器模拟,而剧中人物在不同气候下的身体反映、心理感受,就要伶人以表演来传达了。
数九寒冬普通人难免悲苦,但是冬日也不乏天上掉馅饼的喜事。比如《拾金》,演绎叫花子在冻饿无助之时,于雪中拾到黄金之事。黄梁美梦成为现实,叫花子的境遇徒转直上,他嬉笑怒骂,载歌载舞。①值得一提的是,②说起《拾金》的来源,③很多人的观点称始于乾隆皇帝,④不知道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⑤叫花子会演成什么样。更让人好奇的是,不差钱的他,能体察和模仿这种捡到黄金的快乐吗?
时间背景在冬天的戏曲还有演尉迟敬德洗马的“御果园”,剧中说到有两颗神奇的黑红药丸,人吃红丸,马吃黑丸,如此则数九腊月,人“一霎时浑身俱是汗”,想来马也应该“一霎时浑身俱是汗”,皆不畏寒。红黑二丸看不见摸不着,不过吃了是真管用。
18. 文中前两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
19.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 下列戏曲中,与《拾金》起名原因相同的一项是( )
A. 《女驸马》 B. 《桃花扇》 C. 《霸王别姬》 D. 《牛郎织女》
21. 文中第三段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加以改正,并说明原因。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不过吃了是真管用的红黑二丸看不见也摸不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的材料中说:“冬日也不乏天上掉馅饼的喜事。”有人认为,生活中的确存在天上掉馅饼的喜事;但也有人认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八中高三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宿迁市沭阳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资阳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5高二期中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卷+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河北省邯郸市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调研监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恒一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