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试题试卷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卷(新高考Ⅱ)(附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2-03-25 下载支付:50 立即下载

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卷(新高考Ⅱ)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必须明确的是,典籍是用文字书写的,因此文字的形成,是产生典籍的先决条件。那么中国的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呢?仓颉造字的传说在古代比较流行。东汉许慎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远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这些说法大多有传说的成分,不一定完全可信。因为文字绝不会是由个别人创造出来的,文字应该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当然,不能否认有个别人在文字产生中起较重要的作用。《荀子·解蔽》中说:“古之好书者众矣,仓颉独传者,壹也。”这话说得比较客观。荀子认为古来喜欢书写文字的人很多,但都没有传下来。仓颉的字之所以传下来,是因为他用心专一,字写得比别人好。这恐怕比较符合历史事实。

近代人类学与民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各民族在自己产生繁衍的过程中,储存信息、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文字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当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信息传递与储存的手段已日新月异,不可限量了,这当是留待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来看,汉文字产生以前,也大致经历了以上所说的几个基本阶段。结绳是我国远古先民实物记事的主要形式。《周易·系辞下》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说明,我们的远古先祖曾以结绳作为实物记事的方法记载史事,传递信息。20世纪五十年代的民族调查报告也表明,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彝族、哈尼族等,仍保留结绳记事的一些实物。此外,云南佤族还保存有刻木记事的例证,就是在一些长木板上,刻下深浅不同的缺口,表示历年发生过的大小事件,以帮助记忆,再由族中耆老负责解释这些事件,最终实现代代相传。

我国古代学者很早就认为,在文字产生之前图画曾经起过类似于文字的作用。《易·通卦验》曰:“宓牺方牙苍精作《易》,无书,以画事。”这就是说,在文字产生之前,伏羲作《易》,是以图画的形象来表达他的思想的。在我国的北方和南方,都有大量的古代岩画遗址留存,有的历史非常久远。民族学研究成果证明,云南纳西族就使用过图画文字,他们用图画文字书写的典籍至今还有大量的遗存。这也证明图画曾是很多种文字产生的前身。

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所共识之后,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这就出现了符号。在河南舞阳贾湖地区出土了8000年前的龟甲,其上的契刻符号,有的已类似殷墟文字;在属于山东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莒县陵阳河和大朱村遗址,出土的一批4000年以前的土陶器上,则刻画了一些象形符号,它们都是我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及符号记事,虽然也能用来表意,但是由于每一独立表意单位的构成繁琐,包含的信息量少,很难表达复杂的事物;同时实物记事、图画记事和符号记事表意存在不稳定性,所以它们不可能成为记录知识信息的理想手段,只有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

(摘编自周少川《解开我国古代典籍诞生的谜团》)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这是古代比较流行的说法,但现在已经被否定了。

B.各民族产生繁衍过程中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应当成为学者们深入总结的新课题。

C.云南纳西族使用图画文字的形式书写典籍,这种典籍至今还在世上遗留保存了许多。

D.我国出土的龟甲上的契刻符号、土陶器上的象形符号,都是中国原始文字的先驱。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典籍是文字书写的,所以要更好地研究我国古代典籍就很有必要弄清汉字的起源。

B.荀子认为仓颉用心专一,字写得好才得以传下来,其他人的字没流传下来,是因为用心不专一。

C.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最早是实物记事,这种实物记事在我国分为结绳和刻木两种,以前者为主。

D.与实物、图画、符号相比,文字具有能表达复杂的事物、稳定性等优势,是典籍产生的唯一条件。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汉字不是某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古代先民不断创造积累的结果,其产生也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B.作为用来记事的汉字产生之前,储存和交流信息的手段大致经历了实物、图画、符号记事等几个基本阶段。

C.文字产生前图画曾起过类似的作用。当某些图画为更多人所熟悉共识,其笔画结构就开始简化,便出现了作为文字先驱的符号。

D.相对成熟的文字,才能准确地代表事物及其相互关系,为人们共同理解和接受,因此,文字是典籍构成的重要前提和因素之一。

4.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结构。(4分)

5.荀子推断汉字不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你能从文本或者已有知识中找到哪些依据来增加荀子这一论断的说服力?(4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晚潮  张承志

黄昏在不觉之间降临了。

原野上,一个结实的高个汉子闷头走着,他脚下的砂石在寂静中咔嚓咔嚓地滚响。仿佛只有傍晚时才有的那种阴凉的风已经吹来了,他走得很累,但却没有出汗。已经退化的旱季草原上丘陵起伏,裸露着赤褐的石脉,远远望去像炭火一样使人发热。但是这会儿,无论是这红褐的丘陵,还是周围光秃秃的草滩,都已经被徐徐降下的暮色冷却着。震耳欲聋的噪声也仿佛冷却了。但是,没有了那种一直在耳边锐声鸣着的噪响,人就像抽了柴的火焰一样,不知不觉地泄掉了力气。

他知道这一天真是累了。两腿像是里头断了腱子,踩出去总有点不稳,两个肩膀空得难受,手像是悬在一根细线上那样不自在,坠得难受。那汉子觉得两只手上的指头一跳一胀的,像是肿了,他闷闷地想着,大步地朝回家的路走着。暮色水一般浸漫着,大地慢慢地隐去轮廓。

从挖砂场走到家整整十五里地。干那样的活儿,人就像疯了一般。干完活扔下锨就歇可不行,他猜要是扔下锨就躺下或许能死过去。所以这十五里路虽然远了一点,可是走路的时候能让呼吸平顺下来,僵了的骨节也能走着走着变得松活。前几天他总觉得到了家也就喘匀了气;脑子也在辽阔的黄昏里清醒了过来。

他只是心里觉得惊奇。在砂窝子干了几天了,他还是觉得那么吃惊。他从来没有这么干过活儿,他估计爹在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这么干过活儿。那可真叫揭地三尺哪,砂场那边土地给成片成块地揭开了。他默默地迈着大步,觉得自己整整一天都像是做梦,到现在才一点、一点地醒过劲来。一天十几个钟头,他想,人都像是着了魔,入了咒。他也一样,像神鬼附了体,十来个钟头不知道累也不知道饿。到现在才觉出肚子饿了,饿得一阵阵发疼。可是他还没有明白这就是饿,他只明白自己正在渐渐地恢复知觉。不光肚子,全身都酸胀起来,皮底下一下下地跳血。灰云封住的天空绽开了一个边角,有两只燕子扑着蓝闪闪的翅子从脚前掠了过去。他听见那燕子留下的两声清脆的鸣叫,这阵听着,那鸟叫声怪玲珑的。他觉出自己的心情也正在放晴,原野上的风拂在脸上凉润润的。总之,他盘算着,今天又是十几方。城里人疯了,敢用四块钱买一方砂子。听头儿说,过几天再抬抬,要四块五一方。乡下人也疯了,因为这么一个月能净赚两千多块钱。卖一身力气换回两千块,这样的事不干才是真疯子呢。他们十个汉子挖砂的时候都一声不响。头儿说这块地底下的砂子不用筛,直接就能运去盖高楼。既然不用筛,那也不用堆了,他们直接把砂子从坑里扔上卡车。两手钳死锨把,把气足足地运到腰板,是汗珠子也攥干它,是血泡也捏碎它,不能让一锨锨飞出去的砂子断了线。从清早到日落,他的眼睛在流星般抛上天的砂子中瞪得肿了,发红了。那一锨锨飞上去的砂子在头上闪着,像是一片晃眼的金点。后来他只看见这满天的闪闪金点。连伙伴们油黑的脊背板子,连哼哼拱着的载重卡车,连天上的太阳和云都看不见了。他甚至忘了钳死的掀把和一折一挺的腰板。在那个呼啸着闪亮着的挖砂窝子里,他觉得自己干得疯了。

转过这座长着一棵孤零零的树的山岗以后,远远可以望见缀落在草滩深处的几座家屋,一缕炊烟在前面轻轻地升了起来。

文本二:

顶峰  张承志

马群拥挤成一团,争先恐后地挤撞着冲进溪水,溅起高高的水珠。这是清一色的伊犁马,清一色枣褐色的、宽胸高背的伊犁马。其实,融雪汇成的溪谷很宽,从哪儿都可以下河。马群可以先啜饮一番,再慢慢走上对岸的石路的,但它们偏偏嘶着、吼着,甩着沾着水珠的长鬃,互相又撞又咬。马群到底是马群,不知道挂镫披鞍,它们自由自在惯了。

铁木尔勒马站在岸上,望着过河的马群。这条小溪往下流去,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巩乃斯河,再往下游走,它还能汇进伊犁河。河水也是自由自在的,像马群一样。他瞟着河里的白浪,懒洋洋地歪在鞍上。

送马是件痛快的事,因为马群都是精选过的大马,跑起来齐齐的,没有一匹会掉队。铁木尔不喜欢在家里放牧,尤其不喜欢像阿莫尔那样一年年地放羊。放羊算什么呀,那些卷毛的改良羊又憨又笨,绳索抽在背上也不肯跑一跑。他经常教训老实巴交的阿莫尔说,他宁肯饿肚子也不去放羊。放马呢,看起来威风,加登巴当上马倌这些年总是那样张狂。其实你张狂什么?他在心里恨着加登巴。你那一套,他想,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去吃硝,去啃盐,怀驹的骡马不能轰赶,像老太婆一样罗嗦。如今草不够吃,到处都在为草场闹纠纷。牧民们把马群叫做什么呢?他嘲讽地想着,黑打草机。其实加登巴那群马大半是枣红的,不是,黑的。冬天快来啦,骄傲的马群就要老实啦。他喜欢幸灾乐祸地看冬天的加登巴那副寒酸的样子。你当马倌也不值得羡慕。值得羡慕的只有我,他想。他喜欢这种长途送马的活计,轰赶着精选的马儿跑过半个新疆。他不屑去和牧人们为草场的事儿斤斤计较。他总是随口打个唿哨,马群就呼啸而去,像一阵风,像一条河,加登巴即使气得咬牙,也只能被他远远地甩在背后。

铁木尔突然把两只手指咬住,打出一声尖厉的唿哨。胯下的马猛地跃出溪水,向对岸冲去。乳白的水雾高高地扬起来了。

二百匹高头大马嘶鸣着奔驰。数不清的铁蹄掌在山石上敲出火星。铁木尔粗声地吆着喊着,抡着扎手的硬牛毛套索,抽打着马群。嘿,让狂妄的加登巴为枯草去发愁吧,让阿莫尔围着歪坍的冬窝子和一块冒碱的硝泥地转一辈子吧。他连连磕着马腹,吹着吓人的口哨。马群愤怒地向前奔驰,洪流般涌过一道山谷,又涌过一道山谷。

奔跑在这种新鲜的旅途上,一道又一道地突破着地平线的阻挡,这使他精神抖擞,满心愉快。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挖砂人,走得很累,但却没有出汗,表明这一天劳动时间虽长,但劳动强度不大。

B.耳边锐声鸣着的噪响没有了,人不知不觉地泄掉了力气,表明挖砂人劳动环境的艰苦。

C.作者运用大量的比喻,道出挖沙人虽然超负荷劳作,但依然认为卖一身力气也值得。

D.挖沙人听那鸟叫声怪玲珑的,他觉出自己的心情也正在放晴,是因为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一色的伊犁马,清一色枣褐色的、宽胸高背的伊犁马”这一句话强调突出了铁木尔愉快自豪的心境。

B.像一阵风、一条河的马群让铁木尔内心充满优越感,是他看不起阿莫尔、加登巴的心情的折射。

C.“长途送马的活计,轰赶着精选的马儿跑过半个新疆”反映了铁木尔逃避现实的心理,让他心情愉快。

D.铁木尔尖厉的唿哨立刻激起马群的奔跑,场面壮观,气势恢弘,突出了人物的恣肆昂扬的情态。

8.文本二多处写到了马群,分析这样写的好处。(6分)

9.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相同之处和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上的不同之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晋武帝泰始)五年春二月,帝有灭吴之志。壬寅,以尚书左仆射羊祜都督荆州诸军事,镇襄阳。祜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与吴人开布大信,降者欲去皆听之,减戍逻之卒,以垦田八百余顷。其始至也,军无百日之粮,及其季年,乃有十年之积。祜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合之下,侍卫不过十数人。

初,广汉太守弘农王浚为羊祜参军,祜深知之。祜兄子暨白:“浚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祜曰:“浚有大才,将以济其所欲,必可用也。”更转为车骑从事中郎。浚在益州,明立威信,蛮夷多归附之。俄迁大司农,时帝与羊祜阴谋伐吴,祜以为伐吴宜藉上流之势,密表留王浚,复为益州刺史,使治水军。

咸宁二年冬十月,以羊祜为征南大将军。祜上疏请伐吴,帝深纳之。而朝议方以秦、凉为忧,祜复表曰:“吴平则胡自定,但当速济大功耳。”议者多有不同,祜难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唯度支尚书杜预、中书令张华与帝意合,赞成其计。

三年冬十二月,吴夏口督孙慎入江夏、汝南,略千余家而去。诏遣侍臣诘羊祜不追讨之意,并欲移荆州。

四年夏六月,羊祜以病求入朝,既至,帝命乘辇入殿,不拜而坐。祜面陈伐吴之计,帝善之。以祜病,不宜数入,更遣张华就问筹策。帝欲使祜卧护诸将,祜曰:“取吴不必臣行,但既平之后,当劳圣虑耳。功名之际,臣不敢居,若事了,当有所付授,愿审择其人也。”

十一月,羊祜疾笃,举杜预自代。祜卒,帝哭之甚哀。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B.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C.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D.南州民闻祜卒/为之罢市/巷哭声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好游岘山/襄阳人建碑立庙/于其地岁时祭祀/望其碑者无不流涕/因谓之堕泪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壬寅,为天干中的壬与地支中的寅的搭配,干支相配来纪年、纪月、纪日。文中用以纪日。

B.上疏,朝廷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疏”原意是疏通,后引申为分条陈述或分条记录。

C.中书令,唐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共议国政,中书令为当时三省的长官。

D.辇,古代一种用人力推挽的车,秦以后,唯天子才能乘辇;文中让羊祜乘辇是一种礼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祜在荆州安抚远近百姓,对吴国军民开诚布公讲求信义,善待吴国降兵,重视垦田生产,使军队粮食丰盈,获得军民拥戴。

B.有人以秦、凉地区的胡人可能成为隐患为由反对伐吴,羊祜认为只要快速行动成就灭吴大功,胡人就不足为虑,但只有个别人赞同。

C.晋武帝认可羊祜的伐吴之计,但当吴国的夏口督孙慎进犯江夏、汝南两郡劫掠一千多家离去后,他仍然追究羊祜的不追讨之过。

D.羊祜殚精竭虑,积劳成疾,但他不贪图灭吴之功,只是提醒晋武帝要谨慎选择灭吴之后的治理者,并在病危之际举荐杜预治理吴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祜兄子暨白:“浚为人志大奢侈,不可专任,宜有以裁之。”

2)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天与不取,岂非更事者恨于后时哉!

14.羊祜“密表留王浚”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裴迪

恨不逢君出荷蓑,青松白屋更无他。

 陶令五男曾不有,蒋生三径枉相过。

芙蓉曲沼春流满,薜荔成帷晚霭多。

闻说桃源好迷客,不如高卧眄庭柯。

【注】①裴迪,盛唐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与王维来往频繁,其诗多是与王维的唱和应酬之作。②蒋生三径:东汉蒋诩,廉直有名声。王莽摄政,诩称病免官,隐居乡里,舍前竹下辟三径,唯故人羊仲、求仲与之游。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简要交代生活环境,“青松白屋”突出其志趣高雅,“更无他”,突出其生活俭朴。

B.颔联化用陶渊明、蒋诩典故,与吕逸人形成对比,暗含了吕逸人超越前人的隐逸情怀。

C.颈联写曲折的荷塘里春水流动,晚间雾霭下薜荔成帷,托物言志,凸显岀诗人的高洁品质。

D.尾联用词精准到位,“闻说”对应“不如”,吕逸人穷尽挽留之意,诗人极言愿留之情。

16.这首诗多处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请结合全诗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过秦论》中,贾谊认为,秦始皇为了愚化百姓,采取了“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这一政策无疑是愚蠢的,唐代的章碣在《焚书坑》一诗中写道:“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2《荀子·劝学》中,古人认为用一整天的时间来思考,却“________”;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却“________”。

3)苏轼常常借月抒怀,《赤壁赋》中用“________”写“客”希望与月永存,《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以“________”写因感慨人生而洒酒祭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走入留园,人们会领略到张弛、开合的韵律节奏感。留园处处________着我国传统园林布局所注重的疏密对比的构图原则。

园内不均匀的建筑布局有疏有密,对比强烈,疏处能走马,密处不透风。园内建筑群以东侧为主,石林小屋附近的房屋排列紧密,内外空间交织穿插,有________之感。另一面,园的西侧建筑就稀疏、平淡得多,使人感到弛而不张。园内中部景区房屋沿全园的四周排布,游园人处于园中,可同时环顾园内周边的建筑。

园内山石布局疏密有致,中间区域为主,假山位于中间区域的西北部的位置,树木多种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山林野味。

留园________了中国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自然美”,其整体形势忌平直而求曲折。每经过一个曲折的空间,游园者就会有一种新的感受;曲折与景物________,游园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游园情趣,正因如此,曲折也给整个园林带来了意境上的深邃。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恪守       应接不暇       秉承       层出不穷

B.遵从       应接不暇       秉持       层出不穷

C.恪守       目不暇接       秉持       连绵不断

D.遵从       目不暇接       秉承       连绵不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园内山石布局疏密有致,以中间区域为主,假山处于中间区域的西北部的位置,多种树木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山林野味。

B.园内山石布局疏密有致,以中间区域为主,假山位于中间区域的西北部,树木多种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山林野味。

C.园内山石布局疏密有致,中间区域为主,假山位于中间区域的西北部的位置,多种树木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山林野趣。

D.园内山石布局疏密有致,以中间区域为主,假山位于中间区域的西北部,多种树木参差错落,体现出一种山林野趣。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睛近视,这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第一,   ①   ,由于蓝光能量高,可直达视网膜,对其造成光学伤害,引发各种眼病。第二,   ②   ,这是因为屏幕频闪的光会伤害泪膜层造,导致眼睛容易出现干涩、刺痛、流泪等症状。第三,长时间盯着屏幕,会引起睫状肌痉挛,加重视力疲劳,尤其在黑暗环境中看手机,   ③  

因此,不要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避免增加眼部的压力而导致近视。如果在用过手机后感到眼部不适,那肯定是玩手机的时间过长了。

22.填写文中横线处内容,并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11.png

上图的________和湘云醉眠、宝钗扑蝶,是《红楼梦》中较为经典的三大场景。此情此景,画中人吟诵出了“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的诗句,这几句诗表现了画中人怎样的思想性格?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齐桓公要任用贤才宁戚,有大臣希望桓公派人去打听其口碑。桓公说:“问之,患其有小恶。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东汉末年,曹操采取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都被任用,他最终平定了北方。

魏征劝谏唐太宗要任用有贤德的人,说“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趋”,唐太宗认为他说得颇有道理。宋代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认为任用人才,首先要考虑其品德。

以上材料很有启示意义。请综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1-2022学年高三一模强化训练卷(新高考Ⅱ)(附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