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5-07-14 下载支付:5点 立即下载

一、课内基础知识(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kuài)     shěn)之     biǎn)小     莫不zhōnɡ)音

Bkēnɡ)尔      hú)觫      páo)烙      妃嫔yì)嫱

C仓廒(áo)        chān)视   新zhēnɡ)     qiā)呼欲绝

D        nà)     yǐ)逦      前合后偃(yǎn

2.按照词类活用分类,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章甫,愿为小相焉       ②赤也为之           ③良庖更刀    

④骊山构而西折           ⑤成之,早出暮归      ⑥择而从之 

士臣,构怨于诸侯       ⑧范增数项王         ⑨李牧连

A.①⑥/②⑤/③④//         B.①⑧/②⑥/③④//  

C.①⑧/②⑤/③④/⑥⑦/         D.①⑥/②⑦/③⑧/④⑤/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不秦(攻打)        执图寺后(到……去)  比及三年(等到)       

B至今(实施)        戍卒叫,函谷(攻占)  旦日飨士卒(早晨)

C其泉源(疏通水道)  逐客以敌国(取用)    戮力攻秦(合力)  

D拔剑切而之(吃)      而议事不合(常常)    乐岁终身苦(丰年)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组是(3分)

①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齐楚之        ③约为婚姻

不敢有所近            行李之往来        ⑥瓦缝参差

⑦必固其根本                可怜焦土          童子

A.①③     B.②④⑥⑦     C.①③④⑧     D.②③⑥⑧

5.按照文言句式特点分类,下列句子归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是乃仁术也         ②莫之能御也            ③吾属今为之虏矣 

④百姓之不见保       ⑤晋军函陵              ⑥客有吹洞箫者

⑦竖子不足与谋       ⑧大王来何操            ⑨一羽之不举

A.①③/②⑨//⑤⑦/⑥⑧                  B.①/②⑧⑨/③④/⑤⑦/

C.①/②③⑥/④⑨/⑤⑦/                  D.①③/②⑧/④⑦//⑥⑨

6.学校准备在推普周举办“汉字之美”主题展览,需设计一组宣传语,要求适配灯箱、短视频、广播三种媒介。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要求的一项是(3分)

A.(灯箱方寸之间 (视频最酷老祖宗发明  (广播从甲骨文到表情包的奇幻之旅 

B.(灯箱字有乾坤 (视频3000年字体变装秀  (广播倾听横竖撇捺里的中国密码 

C.(灯箱书写文明 (视频挑战全网最难生僻字  (广播聆听会说话的甲骨文

D.(灯箱墨韵千秋 (视频这些字你读错了么?(广播每个汉字都是历史的声波信号

二、课内外阅读(62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瓦当,是中国古建筑檐头筒瓦前端的装饰构件,兼具美化与保护木制檐头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建筑附件。它不仅是古代建筑的装饰元素,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通过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领略到汉代瓦当的艺术魅力,并从中汲取灵感,为现代艺术创作与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汉代是瓦当艺术发展的巅峰时期。在继承秦代瓦当的基础上,汉代瓦当不仅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更在纹饰和图案上展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素面瓦当在汉代已较为罕见,取而代之的是纹饰瓦当和文字瓦当。这些瓦当的纹饰丰富多彩,包括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等,每一种纹饰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审美价值。而文字瓦当更是汉代瓦当艺术的一大特色。这些瓦当以文字为装饰元素,构图精巧,排列和谐,不仅体现了汉代文字艺术的独特魅力,更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的心态。

    瓦当的分类颇为丰富,主要包括图像瓦当、图案瓦当和文字瓦当。其中,图像瓦当尤为独特,多以神兽、动物纹为创意之源,展现出匠人的超凡构思。与秦代瓦当直接反映生活景象不同,汉代瓦当图像经过艺术化加工,呈现出超脱现实的奇珍异兽形象,展现出汉代艺术的独特魅力。瓦当的图案往往巧妙地将画面一分为二或一分为四,既对称又富有变化,显得自然匀称,生机勃勃,其中,云纹瓦当尤为常见,以其独特的韵律美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在汉代,文字瓦当成为主流,内容丰富多彩,充满时代特色。这些文字瓦当大多寓意吉祥,寄托着人们的祈福之愿,辞藻优美,字数不一。诸如“万岁”“长乐未央”等祝福语,不仅文字流畅自然,其古朴的书法风格更是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赞赏与推崇。由此可见,汉代瓦当的艺术创作形式纷繁多样,古代匠人运用各种方式与手段,巧妙表达不同题材与内容,以达成理想的视觉效果。文字与图画,虽表现方式各异,却同样承载着情感与思想,文字以语言述说,图画则以视觉呈现,二者相得益彰,共绘艺术之华章。

汉代瓦当题材之丰富、结构之均衡、造型之圆满,无一不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匠心独运的装饰手法。汉代瓦当的题材十分丰富,既有对自然生活、天地万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神秘吉祥神兽的幻想刻画,更有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祈福吉语。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既源于汉代人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体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结构方面,汉代瓦当展现出了卓越的匠心。中轴对称结构、中心旋转结构、任意灵活结构等精妙的结构形式,使瓦当主题突出,装饰性极强。无论是从整体到局部,还是从局部到整体,都呈现出一种均衡和谐的美感,令人赞叹不已。在造型方面,汉代瓦当以圆形为主。这种造型既富有动感,又韵味十足。圆形本身就是轴对称、中心对称的几何图形,其作为装饰纹样的图形载体,具有一种包容性,能够突出画面动静结合、方圆呼应的和谐统一感。在圆形范围内,纹饰、文字都巧妙地围绕着圆形结构布局,给人一种对称、平衡、和谐的审美感受。此外,汉代瓦当还充分利用了有限的空间,曲直适宜,张弛有度,布局巧妙。无论是细腻的线条刻画,还是生动的图案描绘,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汉代瓦当的装饰之美。这种装饰之美不仅体现了汉代人们的高超技艺,更展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汉代瓦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涵,是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与图片资料,可以发现瓦当元素的题材与内容比预想的还要丰富多样,它简直是传统图像、图案、文字装饰的艺术宝库。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碰撞,需要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统文化为现代创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与资源,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学习与传承。在提炼、加工和再创造的过程中,应该有选择地提取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内容,并将其运用到艺术创作中。

    (摘编自鄢婕论汉代瓦当的艺术特征和应用价值》

材料二:

汉代瓦当作为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作用是保护屋檐,防止雨水冲刷,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瓦当渐渐演变为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陶瓷材质赋予了作品坚硬的质感,通过特有的质感和光泽来展现出作品的独特魅力。在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过程中,借鉴汉代瓦当的艺术元素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致敬,也是现代陶瓷雕塑创作中的一种尝试。汉代瓦当质地坚硬、色彩斑斓,经过岁月的洗礼呈现出古朴、典雅的美丽效果,为陶瓷雕塑的创作提供了借鉴。其图案多样、线条流畅、富有动感,艺术家可以把它运用到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中去,通过对这些图案和线条特点的研究使作品更具有动感和活力。

在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的创作过程中,汉代瓦当这一艺术形式可以给艺术家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与质感。汉代瓦当外形美观,不同地域的瓦当也各具特色,在现代陶瓷雕塑作品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地域瓦当的文化特色,把地方瓦当的图案、纹饰等融入作品中,进一步展现作品特色。此外,陶瓷雕塑在材料和技术层面发展迅速,新技术层出不穷,比如3D打印、建模等。这些技术突破了传统雕塑技法的界限,让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拓宽了创作空间,帮助艺术家们创作出高精度的艺术品,使得作品在形式和质感上的表现变得多样。随着数字艺术媒体的发展,艺术家可以通过3D扫描等技术对汉代瓦当进行研究,为现代陶瓷雕塑创作提供新的灵感。                                          

摘编自尹伊洋汉代瓦当艺术在现代陶瓷雕塑中的应用》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材料一指出瓦当兼具美化与保护功能,而文字瓦当是秦代首创,内容多为祈福吉语,书法风格古朴。

B. 材料一与《中国建筑的特征》均以空间顺序为主,通过分析建筑构件的布局特征展现独特的艺术魅力。

C. 材料二认为,现代3D打印技术可以替代传统瓦当制作工艺,帮助艺术家们创作出高精度、形式多样的作品。

D.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汉代瓦当是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对其进行研究,能激发现代艺术创作的灵感。

8下列选项,不符合汉代瓦当艺术特征的一项是3分)

A. 四神瓦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神兽形象生动,蕴含着镇守四方、驱邪吉祥的寓意。

B. 长乐未央瓦当,篆书字体圆润流畅,对称布局在圆形空间内,展现了文字与构图的和谐统一。

C. 云纹瓦当,通过重复的卷云图案形成旋转动感,在有限圆形空间内创造出无限延伸的视觉效果。

D. 鹿纹瓦当,鹿四肢舒展,鹿角分叉刻画细致,形态基于真实观察,比例协调,还原现实场景。

9某陶瓷艺术家计划创作一组以“地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现代陶瓷雕塑作品该艺术家可如何借鉴汉代瓦当艺术?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3

(二)《红楼梦》专题阅读(本题共4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0~13题。

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富贵风流。

——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

且说贾妃在轿内看此园内外如此豪华,因默默叹息奢华过费。忽又见执拂太监跪请登舟,贾妃乃下舆。①只见清流一带,势如游龙,两边石栏上,皆系水晶玻璃各色风灯,点的如银花雪浪;上面柳杏诸树虽无花叶,然皆用通草绸绫纸绢依势作成,粘于枝上的,每一株悬灯数盏;更兼池中荷荇凫鹭之属,亦皆系螺蚌羽毛之类作就的。诸灯上下争辉,真系玻璃世界,珠宝乾坤。船上亦系各种精致盆景诸灯,珠帘绣幙,桂楫兰桡,自不必说。已而入一石港,港上一面匾灯,明现着“蓼汀花溆”四字。

  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座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②诸公不知,待蠢物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

  当日这贾妃未入宫时,自幼亦系贾母教养。后来添了宝玉,贾妃乃长姊,宝玉为弱弟,贾妃之心上念母年将迈,始得此弟,是以怜爱宝玉,与诸弟待之不同。且同随祖母,刻未暂离。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自入宫后,时时带信出来与父母说:“千万好生扶养,不严不能成器,过严恐生不虞,且致父母之忧。”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前日贾政闻塾师背后赞宝玉偏才尽有,贾政未信,适巧遇园已落成,令其题撰,聊一试其情思之清浊。其所拟之匾联虽非妙句,在幼童为之,亦或可取。即另使名公大笔为之,固不费难,然想来倒不如这本家风味有趣。更使贾妃见之,知系其爱弟所为,亦或不负其素日切望之意。因有这段原委,故此竟用了宝玉所题之联额。那日虽未曾题完,后来亦曾补拟。

  闲文少述,且说贾妃看了四字,笑道:“‘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③侍座太监听了,忙下小舟登岸,飞传与贾政。贾政听了,即忙移换

  茶已三献,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满眼垂泪,方彼此上前厮见,一手搀贾母,一手搀王夫人,三个人满心里皆有许多话,只是俱说不出,只管呜咽对泣。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围绕,垂泪无言。

半日,贾妃方忍悲强笑,安慰贾母、王夫人道:“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儿们一会,不说说笑笑,反倒哭起来。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说到这句,不禁又哽咽起来。邢夫人等忙上来解劝。贾母等让贾妃归座,又逐次一一见过,又不免哭泣一番。贾妃因问:“薛姨妈、宝钗、黛玉因何不见?”王夫人启曰:“外眷无职,未敢擅入。”贾妃听了,忙命快请。一时,薛姨妈等进来,欲行国礼,亦命免过,上前各叙阔别寒温。

贾妃见宝、林二人亦发比别姊妹不同,真是姣花软玉一般。因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揽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10.下列对文本及原著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暗示元春悲剧命运。

B.贾政把宝玉之前创作的“蓼汀花溆”“有凤来仪”用作大观园中的匾联,体现了一个父亲的良苦用心。

C.“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指的是皇宫,元春这番话充分表明她对家人送其入宫一事满怀痛苦与怨恨。

D.元春在谈话中问到薛姨妈、宝钗、黛玉等人,说明她虽然在宫中,对家中的事情还是有所了解的。

11.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①以游龙喻水,既写出水系蜿蜒的形态,又暗含贵胄气派,展现了大观园的极致奢华。

B.句子模拟“看官听说”“待在下说明”等传统话本的对话口吻,具有市井文学的亲切感。

C.句子传话过程,放慢叙事节奏,凸显元春的威仪和众人战战兢兢、唯恐出错的心理。

D.句子携”“”“抚”三个动作描写贴切传神,表现了元春对幼弟宝玉的深厚感情。

12. 元春见宝玉时为何“泪如雨下”?请简要分析。(3分)

13. 文本采用“通灵宝玉”的叙事视角,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材料一:

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来,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钜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之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殁头前于孟胜。因使二人传钜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二人以致令于田襄子,欲反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钜子于我矣,当听。”遂反死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上德》)

材料二:

夫古今异俗,新故异备。如欲以宽缓之政,治急世之民,犹无辔策而御悍马,此不知之患也。今儒、墨皆称先王兼爱天下,则视民如父母。何以明其然也?曰:“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此所举先王也。夫以君臣为如父子则必治,推是言之,是无乱父子也。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见爱而未必治也虽厚爱矣奚遽不乱?今先王之爱民,不过父母之爱子,子未必不乱也,则民奚遽治哉?且夫以法行刑,而君为之流涕,此以效仁,非以为治也。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先王胜其法,不听其泣,则仁之不可以为治亦明矣。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①钜子:墨家学派领袖人物的称呼。②荆:楚国的别名。

14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人之情性A莫先B于父母C皆见DE而未必F治也G虽厚爱矣H奚遽不乱

15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交好,与《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的“善”意思相同。

B.罪,治罪,与《阿房宫赋》中“族秦者秦也”的“族”用法不同。

C.因,于是,与《庖丁解牛》中“因其固然”的“因”意思不同。

D.举,列举,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举先王之政”的“举”意思不同。

1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孟胜作为墨家钜子,受阳城君托付守护其食邑,双方以剖成两半的璜玉为符信,约定符信相合才可听从命令。

B.徐弱劝谏孟胜,认为赴死对阳城君无益且会对墨家有损,而孟胜则认为只有以死行义才能维护墨家信誉。

C传命的弟子想返回楚国为孟胜殉死,田襄子以钜子的身份进行劝阻,最终传命的弟子听从了田襄子的话。

D儒家、墨家认为先王爱天下人,司寇行刑时君王会停止奏乐、听到死刑判决时君王会流泪的表现可知。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3分)

2夫垂泣不欲刑者,仁也;然而,不可不刑者,法也。(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3分)

18两则材料在“治国方法”上的分歧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9~20题。

西河·金陵怀古   周邦彦

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

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馀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

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注] 愁:南朝时的民间女子。②刘禹锡《乌衣巷》中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山围故国绕清江”一句中的“绕”字,化静为动,形象展现金陵独特地理形势。

B. 五、六句用怒涛、孤城、风樯、天际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雄浑苍凉的金陵江景图。

C. 下阙写燕子“相对如说兴亡”化用前人诗句,且别出心裁地用拟物手法赋予新意。

D. 全词上、中、下三阕,由金陵山川起笔,再到断崖树,最后落笔街市,层次分明。

20.叶嘉莹评价周邦彦的诗词:“不平铺直叙,时间和空间常常是跳接。”这一观点在本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从时间角度简要分析。(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

2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假设自己要治理的国家,不仅夹在大国的中间,还处于“                    ”的艰难境况。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苏洵在《六国论》中则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3)班级中有些同学做事总是缺少周密的考虑,事后又感到懊恼,老师引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中的“                    ”两句,教导大家要改变这种习惯。

(4)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                    ”两句,写景中寄寓词人百折不回的意志和争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5)古人秋日览胜,常将浩瀚江景付诸笔端,或呈现壮丽画面,或寄寓情思,例如宋词中的“                    ”。

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2~25题。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松柏不畏逆境、坚强不屈的品格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人们不禁要问:它们何以如此耐寒?

适者生存,松柏自有应对寒冷的法宝。首先,松柏的叶片呈针状或鳞片状,可以有效减少水分散失。叶片表面还覆盖着一层蜡质,这不仅提高了防冻能力,还能进一步减少水分蒸发。因此,松柏不仅耐寒,也非常耐旱。与阔叶树的叶片相比,松柏的针叶具有相对较低的含水量,而且其内部还富含松脂,可以发挥“防冻剂”的作用。①其次,②松柏的叶片在冬季会积累丰富的抗氧化物质,③能够有效清除在寒冷、干旱等逆境条件下植物体内产生有害分子——活性氧自由基,④保护细胞免受冻害侵袭,⑤并及时立刻参与修复冻害引起的细胞损伤。此外,松柏能通过改变生物钟使自身的生理活动与季节变化相适应。松柏从9月中旬便开始准备休眠,而后逐步降低生理活动,(  甲  )。此时,即便把松柏从室外移至温暖的室内,它们也不会“苏醒”,直到1月中旬,才慢慢“醒”来,迎接春天的到来。

松柏的叶片在基本停止生理活动之后如何防御光损伤是一个更复杂的谜题。入冬后,松柏叶片会变为灰绿色,以减少对光能的吸收。科学家发现越冬期间的松柏叶片具有通过改变光合器官的微观结构减少对光能的捕获并通过多种独特的系统将过剩能量消耗掉的特点。冬季松柏叶片细胞内会大量表达一种强光保护蛋白,吸收或反射多余的光能,防止过剩光能导致有害的活性氧物质生成,从而避免细胞生理系统被过剩光能损伤。

总而言之,(  乙  ),是因为它们在生长节律、生理结构、生物化学机制、基因表达等方面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22下列句子中的“”与文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贾母道:“……,他竟比盖这园子还费工夫了。”

B. 四叔踱出门外,也不见,直到河边,才见平平正正的放在岸上,旁边还有一株菜。

C. 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

D. 格里高尔还在这儿,丝毫没有想到要离开他的家。

23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分)

24.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分)

25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 ——梁启超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