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AI)近两年的发展具有“大”和“多”的鲜明特征,大模型的参数规模越来越大,文图视等方面的多模态能力也越来越强。2025年,从全球业界发展趋势看,AI将具备更强的推理能力,各形态智能体会更加普及,同时也会有“规模定律”受考验等更、多挑战浮现。
大模型应用更广,推理能力更强大
2024年,各家大模型不再简单竞争参数规模,而是将兼具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能力的多模态作为重要发力点。美国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在2024年2月面世就惊艳世界,正式版已于12月向用户开放。美国谷歌公司近期预测,2025年,多模态AI将成为企业采用AI的主要驱动力,助力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开发新的商业模式。如多模态AI将广泛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分析医疗记录、成像数据、基因组信息等推进个性化医疗;在零售、金融服务、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扩展。有专家认为,通用人工智能正渐行渐近。
AI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提升。OpenAI在2024年9月发布推理模型o1,并在12月迅速升级到o3版本,新模型在数学、编程、博士级科学问答等复杂问题上,表现出超越部分人类专家的水平。【A】美国“元”公司最近推出了与传统大型语言模型不同的大型概念模型,它可以在更高的语义层级——“概念”上进行思考。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捕捉文本的整体语义结构,使模型能在更高的抽象层面进行推理。这些具备高级推理能力的模型在科学研究中潜力巨大。【B】业界普遍认为,AI将在2025年加速科技突破,有望在可持续材料、药物发现和人类健康等方面展现出新的能力。
智能体将更普及,具身智能受期待
智能体的出现频率将越来越高。智能体指使用AI技术,能够自主感知环境、作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智能实体。如果把大模型比作一名学到很多知识、尚未进入社会实践的学生,智能体则像个毕业生,即将学以致用,在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价值。
智能体可以是一个程序,只要说出需求,它就像一个能理解、会帮忙的小助手,可在无人工干预条件下完成跨应用程序、多步骤的真实任务。业界普遍认为,这种智能体2025年将变得更加普及,且能处理更复杂的任务,将人类从一些重复且琐碎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德勤公司预测,智能体很快将能支持供应链经理、软件开发人员、金融分析师等人员的工作。智能体还可结合物理实体,形成“具身智能”,如自动驾驶汽车、具身智能机器人等。美国国际数据公司人工智能领域高管认为,智能体未来有望全面革新自动驾驶领域。【C】
“规模定律”受考验,多重挑战需应对
大模型过去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符合“规模定律”,即大模型的性能随着模型参数、训练数据量和计算量的增加而线性提高。但近来不断有迹象显示,由于训练数据即将耗尽、更大规模训练的能耗和成本激增等因素,“规模定律”可能难以延续。
因此有研究者提出“密度定律”,指AI模型的能力密度随时间呈指数级增长。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注重AI算法的调优,同样的模型能力可被放到一个更小的参数规模里,表明模型的能力密度不断增强。“炼大模型,不如炼优模型”。微软开发的Phi模型等一系列小模型已显示,管理较小但高质量的数据集可以提高模型的性能和推理能力。【D】业内人士预测,小模型的吸引力可能在2025年大幅增高。
发展AI的能源挑战也备受关注。由于训练最新的大模型耗能巨大,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已将目光瞄向核能。AI的快速发展还伴随着安全、治理、版权、伦理等方面的新风险。例如多模态功能的拓展,使虚假信息的内容形态更加多元,也更难被普通人所辨别;智能体自主性的提高,会带来其目标与人类意图不一致或产生意外行为的风险。
(摘编自新华社记者冯玉婧、张漫子《2025年人工智能如何进化》)
材料二
2025年春节前后,全球科技创新的顶流当属DeepSeek。依靠独特技术路线,我国初创企业开发的这款人工智能大模型性能强大,训练成本却不高。DeepSeek就如同从小路驶出的高性能平价跑车,一举冲到行业第一梯队。外媒感慨,这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地震”“一座里程碑”。横空出世的国产大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理解中国创新模式、路径的生动样本。
顶尖创新成果,离不开顶尖人才的灵光乍现。据创始人梁文锋介绍,团队主要由国内高校毕业生和没毕业的博士生组成。但日常生活和普通劳动者的力量和智慧不容忽视。以人工智能为例,没有千千万万名数据标注员的精准“投喂”,国产大模型就不可能如此“聪明”。DeepSeek之所以成功,很重要一个原因也是坚持了开放开源的技术路线,将各方面智慧汇聚起来。科技创新的源泉,是实际生产生活,是更广泛的参与和投入,在这方面,中国拥有独特优势。
完整的产业链条、丰富的使用场景、广阔的市场空间、扎实的人才储备,能够形成从技术到应用,再从应用反哺技术创新的完整闭环。用好这个优势,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必将不断结出硕果。
还要看到,原创性创新,离不开对个体兴趣的尊重与激发。梁文锋曾表示:“我们选人的标准,一直都是热爱和好奇心……很多人对研究的渴望,远超对钱的在意。”中国科学院院士祝世宁小学时代读到《科学家谈21世纪》,让他对未来产生了美好憧憬;大疆创始人汪滔,自幼对航模拥有浓厚兴趣。这些例子并不是说物质激励不重要,而是有了兴趣、热爱、好奇的助燃,才能更好激发对创新创造的极致追求和持久热情。
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时代扑面而来,正是我们解锁更多原创性创新,走向世界科技最前沿的好时机。在这样一个时刻,DeepSeek这个名字也仿佛一个隐喻,提醒和激励着我们,继续“深度求索”,向着无人区,向着星辰大海!
(摘编自《人民日报》评论文章——《从DeepSeek看中国创新》)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OpenAI的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正式版向用户开放是各家大模型不再简单竞争参数规模、而向多模态趋势发展的有力证明。
B.通用人工智能渐行渐近,多模态AI成为改善客户体验、提高运营效率、开发商业模式的有效助力,是企业采用AI的主要驱动力。
C.当前,AI的逻辑推理能力正在逐步提升,OpenAI发布的推理模型o1,在数学、编程等问题上,表现出超越某些人类专家的水平。
D.DeepSeek一鸣惊人,被外媒评价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场地震”“一座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进入世界科技第一梯队。
2.根据材料一,下列属于2025年AI发展所遇挑战的一项是( )
①模型参数规模持续扩大 ②能源消耗与成本问题
③多模态虚假信息泛滥 ④智能体目标与人类意图冲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均围绕人工智能展开论述,分别从全球态势和本土经验的角度,展现了AI技术近来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B.材料一主要论述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与面临的挑战,材料二着眼于中国创新模式、路径以及优势,侧重点不同。
C.两则材料都运用举例、对比等论证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主体部分均采用并列结构,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D.材料一大量使用术语,语言颇具科学性和专业性;材料二多处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语言颇为生动形象。
4.以下论据分别出自材料一【A】【B】【C】【D】四处,请根据语境将它们还原到合适的位置。
①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给机器学习先驱、化学奖颁给能预测蛋白质结构的AI开发者,凸显人工智能推动科研的巨大贡献。
②美国特斯拉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已可在工厂行走、分拣电池,还能以接近人类的灵活度用单手稳稳接住迎面抛来的网球,有望在2025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并投入使用。
③在2024年12月,谷歌发布其最新推理模型“双子座2.0闪电思维”,专注于解决编程、数学及物理等领域的难题。
④中国深度求索公司2024年12月底发布混合专家模型DeepSeek-V3.测试结果显示,与某些性能相当的国际知名大模型相比,成本低了一个数量级。
5.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分析中国人工智能应如何持续创新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博物馆承担着阐释藏品价值的职能,做好阐释的关键是建立观众与藏品信息的关联。短视频是博物馆在新媒体时代履行阐释职能的有效途径。在“让文物活起来”等理念指引下,我国博物馆教育人员也在谋求新的表现形式。短视频时长短、传播快、受众广,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弥补观众不能实地参观的遗憾,且其平台自带点赞、收藏、转发、评论等功能,可以增强观众对博物馆活动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因而短视频这一卓有成效的宣传渠道成为博物馆的优选。
博物馆短视频既要满足博物馆文化传播的需求,也要符合短视频用户的兴趣喜好。2022年4月至10月,故宫博物院在官方抖音账号上推出“抖来云逛馆”故宫科普系列。该项目一方面多角度展现故宫,满足不同观众对故宫的兴趣和期待;另一方面让知识讲述有实物依托和实景感受,以便观众知识理解、兴趣激发和情感代入。
当然,内容是短视频的核心,内容的选择与阐释直接影响短视频的质量和传播效果。因此“抖来云逛馆”选题贴近生活,激发了观众兴趣和情感共鸣。
博物馆作为社会服务机构,侧重藏品信息真实准确的表达;而短视频作为新媒体传播工具,更侧重信息快速广泛的传播。随着短视频平台用户学习需求的增长,博物馆与短视频平台的合作将更加密切,博物馆短视频也将更具影响力。
(摘编自蒋倩倩《博物馆短视频创作中的阐释理念与实践》)
材料二:
数字人(亦称为数智人)就是由计算机图形学、图形渲染、动作捕捉、深度学习、语音合成等计算机手段创造及使用,并具有多重人类特征(外貌特征、人类表演能力、人类交互能力等)的综合产物。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技术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数字经济的新动能得以释放。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一个行业可以忽视数字人带来的效益,博物馆也不例外,纷纷试水博物馆数字人项目。
博物馆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守护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博物馆行业近四十年来,在建筑、展览、服务设施、社教、互联网传播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传统学科、硬件条件发展比较充分、快速;但仍有诸多方面需要努力,但其中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还是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科技支撑。
虚拟数字人技术不仅可以为博物馆带来更广泛的关注和更多元的展示方式,也有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与传承,从而增加人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然而,目前博物馆推出的数字人都相对简单,基本集中在“宣传展示型”代言人和“观众服务型”引导员两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数字人给博物馆带来的新型服务功能,以及其背后存在的问题。
作为博物馆数字人,既需要美观的外表,又需要有趣的灵魂。现实案例中,博物馆数字人外形趋同,依旧没有脱离“美女主播”“美女讲解员”的固有形象思维。外形固然重要,但其内涵才是硬核。博物馆数字人应颜值与智慧并存,要在内容建构上下功夫。
然而,市面上没有一款专门为博物馆或文博单位定制的成熟产品。配套的基础数据不足,导致博物馆数字人只有“颜值”,缺乏“内涵”。技术公司的探索固然重要,但博物馆对文化遗产知识的研究与积累、解读更重要。当然,博物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数字人的应用还不太成熟,由于经费、技术、内容策划等方面的局限,博物馆未来应用场景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同时,数字人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如何平衡数字人与传统展览之间的关系,如何保护数字人的版权和信息安全,如何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等。这些挑战需要博物馆和数字人技术公司共同努力解决。也需要博物馆更加重视数字化和数字人技术的应用,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深耕。
(摘编自孙芮英《文博数字人创作与应用探索》)
材料三:
如今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这既为博物馆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也增添着博物馆的创新活力。同时,对历史文化最好的保护,是融入日常生活,成为生活所需。让博物馆里的藏品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遇,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凤冠冰箱贴,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毛绒玩具,三星堆博物馆以三星堆文物为原型的三星堆盲盒……一个个博物馆文创产品走红,背后是让文物融入日常生活的努力。
时下,借助数字化“翅膀”,文博资源上“线”入“云”,非遗项目破“屏”出“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仅让文化遗产保存得更好更全,也让文化资源更活更火,同样也可以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将为弘扬中国精神注入新的动力。
(摘编自龙国贻《拓展博物馆的“文化半径”》,2024年11月01日《人民日报》)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宫博物院在官方抖音账号上推出“抖来云逛馆”系列视频,这些内容的选择可以影响其质量和传播效果。
B.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博物馆不但要对藏品信息真实准确地表达,还要在文化遗产传承与守护中起到重要作用。
C.近年来数字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让很多博物馆或文博单位纷纷试水博物馆数字人项目。
D.近四十年来,博物馆行业运用信息技术,强化科技支撑,传统学科、硬件条件发展比较充分、快速。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建立观众与藏品信息的关联,博物馆就能更好地承担起阐释藏品价值的职能。
B.短视频成为博物馆宣传的优选渠道,主要是因为其时长短、传播快、受众广,且不受时空限制。
C.博物馆数字人没有脱离“美女主播”“美女讲解员”的固有形象思维,是因为配套的基础数据不足。
D.数字化技术让一眼千年、一眼万里成为现实,这不仅有利于激活文物的生命力,也能拉近博物馆与观众的距离。
8.下列选项难以体现博物馆数字人拥有“智慧”的一项是( )
A.2022年6月15日伽瑶作为首位数字敦煌文化大使亮相。其服装纹饰中的文化元素及配色等设计灵感则来自《都督夫人礼佛图》中的供养人和莫高窟第217窟《观无量寿经变》中的菩萨。
B.2022年7月22日,中国国家博物馆首个虚拟数智人“艾雯雯”美丽热情,通过短视频正式和观众见面。将带领观众一起畅游5000年中华文明长河。
C.2022年8月3日虚拟人“苏小妹”为眉山“数字代言人”和“宋文化推荐官”,她身着汉服翩翩起舞,致力于利用虚实结合的创意,复兴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D.2022年9月1日超写实文博数字人“班昭”正式出道,她是一位端庄典雅的古风少女,携手文博专家诠释博物馆数字化魅力。
9.为了“让文物活起来”,某省博物馆开展“丰神有仪”中国古代人物画展,此次展出包括宋代的《洛神赋图》、明代的《归去来兮辞图》《竹林七贤图》等。请结合三则材料为该博物馆的本次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经乎上世而来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虽人弗损益,犹若不可得而法。
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时不与法俱在,法虽今而在,犹若不可法。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而己亦人也。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尝一脔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于此。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此为治,岂不悲哉!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变则悖,悖乱不可以持国。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医,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故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圣,其法皆不同;非务相反也,时势异也。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时已徙矣,而法不徙。以此为治,岂不难哉!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荆国之为政,有似于此。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良剑A期乎B断C不期乎D镆铘E良马期乎F千里G不期乎H骥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法,法律、法令,成语“奉公守法”中的“法”字意思与此相同。
B.释,放弃,与《屈原列传》“复释去张仪”中的“释”意思不同。
C.一,一样,与《兰亭集序》“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中的“一”意思相同。
D.表,作标记,与《过秦论》中“却匈奴七百余里”的“却”用法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疑问开篇,先提出问题“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再阐释原因。
B.文章否定拘泥古法的做法,提出了“世易时移,变法宜矣”的主张。
C.本文第三段通过“荆人袭宋”的故事,用类比的方法说明泥守先王之法的害处。
D.本文引用“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等寓言故事来论证因时变法的观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已与先王之法亏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
(2)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14.本文主要讨论了如何对待先王之法的问题。请根据文本概括作者的观点,并用自己的话说明作者持此观点的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别州民
白居易
耆老①遮归路,壶浆满别筵。
甘棠②无一树,那得泪潸然。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唯留一湖水③,与汝救凶年。
【注】①耆老:此处指地方上年长且有威望的长者。②甘棠:出自于《史记·燕召公世家》,后以“甘棠”象征对德政清明的官员的怀念。③白居易在杭州任职时,在西湖周边修筑了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和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描写杭州的父老准备水酒满筵,拦路相送,表达了百姓对诗人的感激。
B.“无一树”写诗人当政期间官署连一棵树也没有,可见诗人一心为民,清正廉洁。
C.从诗中来看,杭州百姓的灾荒,既有天灾(即“足早”),也有人祸(即“税重”)
D.这首诗既有面对百姓感恩时的愧疚,也有对百姓的同情和对百姓苦难的无可奈何。
16.这首诗是如何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校运会总结会上,班主任引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 , ”两句话,强调勤奋与懈怠对做事成败的影响,希望大家能发扬体育精神,在学业方面更上层楼。
(2)周末小张和朋友一同登山,突然天空乌云滚滚,山间水汽弥漫,眼前的景象让小张不禁想起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诗句:“ , 。”
(3)古典诗词中的“星”意象,常引发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思,如“ , ”就是如此。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昆明菌子极多。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枞,味道鲜浓,无可比方。有一种菌子,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①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②这东西这么好吃?!
雨季的果子,是杨梅。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作“火炭梅”。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
18. 文学作品中问号与感叹号的叠加使用,能更充分地反映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两处画横线的部分就是如此,请加以体会分析。
19. 文中加点两个“有”,在表意上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_____①_____,虽不乏有价值的内容,但也存在内容同质化、虚假化等问题。面对这些信息,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辨别和筛选。
一些不良信息常常以_____②_____的方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比如,有的信息打着“科普”的旗号,传播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内容;有的信息则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发布一些_____③_____的消息,吸引眼球。这些信息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误导我们的认知,对社会甚至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我们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掌握有效的信息辨别方法。首先,要关注信息的来源,选择可靠的信息渠道。其次,要学会分析信息的内容,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最后,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和传播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_____④_____,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
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铺天盖地 潜移默化 耸人听闻 披沙拣金
B.漫山遍野 潜移默化 骇人听闻 沙里淘金
C.铺天盖地 耳濡目染 骇人听闻 披沙拣金
D.漫山遍野 耳濡目染 耸人听闻 沙里淘金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信息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对社会甚至造成不良影响,还可能误导我们的认知。
B.这些信息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误导我们的认知,甚至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C.这些信息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对社会甚至还可能误导我们的认知,造成不良影响。
D.这些信息不仅会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对社会还可能误导我们的认知,造成不良影响。
22.请根据上文内容,为“信息素养”下一个定义。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华君武作品《曹雪芹提抗议》改动)
以上漫画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湖北省恩施州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福建省南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南阳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广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内江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主城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