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故事、中国经验:海外传播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随着国内网文IP生态链的日益成熟,中国网文正在走向IP生态出海的新阶段。在日本,《全职高手》实体书由日本三大出版社之一的Libre出版。为了让更多读者能理解文章的网络竞技词汇,当地网站还专门制作了“用语解说”栏目。同名改编漫画于2021年在日本Piccoma平台上线,长居人气榜TOP3。从出版授权到翻译上线再到动漫出海,《全职高手》见证了中国网文出海模式的升级迭代。
近两年,《赘婿》《斗罗大陆》《锦心似玉》《风起陇西》《卿卿日常》《天才基本法》等网文IP剧集,先后登录YouTube、Viki等欧美主流视频网站,在全球上百个国家和地区产生影响。电视剧《赘婿》影视翻拍权出售至韩国流媒体平台,IP影视作品不仅停留于海外播放,还成为了海外剧集的内容源头,侧面证明了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和文化渗透率正在逐步攀升。
据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汤俏。
记者:中国网络文学出海仅几年时间,就已得到了无数海外读者的“追捧”,您认为网文受到世界读者喜爱有哪些原因?
汤俏: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网络文学作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跨越萌芽期、积累期,进入快速发展期,实现了从内容到模式、从区域到全球、从输出到联动的整体性转换。这一系列海外传播生态系统,为网络文学快速更新和稳定的内容输出提供了产业保障和技术支持。
另一方面,网络文学之所以受到世界范围内的读者喜爱,更重要的原因是内容“好看”。中国网络文学不仅以其新奇陡转的情节和脑洞大开的设定吸引读者,成为他们缓解压力、打发时间的阅读休闲方式,更因为它独特的中华文化魅力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深受喜爱,融入了瓷器、刺绣、戏曲、绘画、饮食等东方文化元素和尊师重道、兄友弟恭、热血奋斗等中华传统美德的中国网络文学,自带“魅力光环”。
通过阅读中国网络文学,海外读者不仅能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也能领略当下中国的时代风貌。正是基于这种融合了中国元素和本土偏好的共享文化资源,中国网络文学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了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广受海内外读者青睐。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所言,中国网络文学能够出海,不仅仅是因为单纯讲“中国的故事”,更是因为讲“好故事”。
记者:玄幻、仙侠这类网文和西方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是否有相近之处,比如说叙事模式、精神内核等?
汤俏:目前国际上较受欢迎的类型,正在从之前的较为集中走向多样化、细分化的趋势。以前海外读者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男性喜爱玄幻、奇幻题材,而女性比较喜欢都市言情题材;现在更多体现为一种差异化阅读,更多的小众细分题材如科幻、体育、游戏等也进入了海外受众的视野中。另一方面,受欢迎类型也是具有区域特色的,比如东南亚国家因为相近的文化背景会更青睐玄幻、仙侠、穿越、宫斗、侠义等题材的作品,而科幻、恐怖、推理、悬疑等类型则更受欧美国家欢迎。当然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而是变化的、交叉的、发展的。
玄幻、仙侠这类小说和西方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当然有相近之处。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实际上已经吸纳融合了包括中国文化在内的东西方文化元素,具备跨文化特质和审美价值追求的作品才能打通人类共通的情感。但其叙事模式和精神内核,仍然是以中国元素为主的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这是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核心吸引力所在。
记者:如果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这类奇幻作品,中国网文是否也有了类似的代表作?
汤俏:关于这个问题,请允许我引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中的一句话来回答:网络文学作为构建中国叙事体系创新载体,在文化出海方面表现出引领风尚的潜质,已具备进军西方主流文化市场的实力,成为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力军。同时,中国网络文学也成为了世界流行文艺中重要的一环,不仅从中获得滋养,并且以其中国模式“反哺”全球流行文化。因此,是否出现可以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的作品,我认为是值得期待的。
记者:网文已经成为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大众文化,您认为纯文学是否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汤俏:网络文学出海最初并没有商业资本或政府力量护航,虽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并不标签式地呈现中华传统文化要素,而是将其融入小说文本、有声读物、影视剧改编等文艺形式中,经由网络亚文化空间中的粉丝渠道在民间传播,潜移默化地融入海外读者的日常生活。中国网络文学以其融合东西方文化元素、拥有丰富想象力的中国故事,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呈现了一份世界文学坐标中的中国经验。
那么,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纯文学是不是可以借鉴这一点,在精英译介、评奖等传统途径之外,拓展民间交流途径,探索出一种精英与大众良性互动、共同作用的海外传播方式。
记者:……
汤俏:……
(摘编自何晶《中国网络文学:让上亿海外读者和我们的故事同悲喜、共命运》)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文学能够迅速进入全球市场且读者众多,主要依赖于商业资本和政府力量的推动。
B. 《全职高手》在日本市场的成功,原因之一是其本土化策略,如增设“用语解说”栏目。
C. 玄幻、仙侠类网文在欧美国家更受欢迎,而科幻、悬疑类则更受东南亚读者青睐。
D. 中国网络文学的国际传播优势在于其叙事模式与西方奇幻作品高度相似,便于海外读者接受。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网络文学已从单纯的内容输出发展为多元输出,如影视播放权、翻拍权等,影响力逐步扩大。
B. 汤俏认为,网络文学的成功更在于其“好看”的内容,它包含中华文化元素,符合海外读者的阅读偏好。
C. 纯文学可以借鉴网络文学的传播方式,比如通过粉丝渠道等民间传播途径,拓展在海外的影响力。
D.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出现了可以完全对标《冰与火之歌》《魔戒》的经典作品,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标杆。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6个字。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已形成_______的发展态势,其内容创作既保持了_______的鲜明特色,又通过_______的方式增强了跨文化接受度。这种独特的传播现象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4. 文章最后记者还有可能提出什么问题?请设计出记者的问题并根据前文内容代受访者作简要回答。
5. 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模式对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有哪些启示?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匆离额济纳
范长江
骑骆驼作沙漠长征,在我尚为第一次。我们在北平和平绥线一带所看到的骆驼,体格总不很大,驼峰小而倒仆的多。这五只骆驼,因为被喀尔喀人终年休养着,精神焕发,体格壮美,其中三匹有出乎寻常的高度,人骑在驼峰间,只剩了一个头部比驼峰略高一筹。骆驼肚子肥大得可怕,从脊梁到肚底,我们这般骑士们的腿长只够它五分之二。新长的秋毛,是那样的鲜嫩,那样的舒展。
驼主兼向导的这两位蒙古喇嘛,一个叫道尔济,一个叫苏牧羊,是同胞兄弟俩。翻译是久留蒙古的汉人老杜。老杜从前拉骆驼惯走外蒙古,酒泉到绥远一路也很熟,蒙古话说得很漂亮。他们知道我是初行戈壁,选择了那匹比较矮而年轻的骆驼,给我作骑驼,顾虑大驼不好驾驭,恐怕我跌下来。实在是骑驼比骑马平稳安适得多。
用汽车行戈壁,并不感觉戈壁十分广阔,骑上骆驼,就感到缩地之无术了。由白音泰来东南过东河,额济纳肥美的森林水草区,慢慢留在我们的后面,骆驼舒缓平稳的脚步,前后摇荡着骑人的上身。驼背上不必要很完全的骑鞍,有相当垫隔的工具就行。驼不要缰,牵着连在它鼻上的单索,就可以对它指挥如意。
你要想骆驼自己加速它的行进速度,最好让它们并排着前进,平行局势下,谁也不肯让谁,它想赶过它的同伴,而它的同伴却没有一个愿意落后,你快我更快。它们各不相让,我们赶路的人,却占了便宜。生存是竞争的,为了竞争,各方面不能不全力奋进,否则将成落伍者和失败者。
戈壁中无鲜明的道路,只是望着山头走。走过一个山头,又望着另外山头,作为前进的指针。连续通过两大戈壁滩,骑得乏了,下驼休息。下面是干燥的沙地,寸草不存,四望遥远的天边,有时有山,有时我们的视线消失在阴灰的地天相接的气氛里。人是这样的四个,骆驼是这五匹。两个蒙古人和我语言不通,他们三个相互间谈得起劲,我自己除了偶尔和翻译谈几句之外,没有方法可以表达我的思想和感情。我这时才感到戈壁之辽阔,及其给予旅人之空虚。一片戈壁盆地的中心,沙地上存留着灰白色的细泥沉淀块,整个来说,这些沉淀泥块已经破碎了。远远看去,还保存着蜂巢式的平面。假如回到万万年以前,戈壁正是碧蓝海底的平沙,如果我们坐在探海器里,沉坠到汪洋的中心,那时可能遇到许多鲨鱼、乌贼、珊瑚之类,隔着玻璃我们可以和许多水栖动物见面。可惜我迟生了若干万万年,沧海已成荒漠,风沙而外,所余的只有极少的古海征候了。
途次,常遇成堆的白骨狼藉戈壁中,盖为过去横渡沙漠而牺牲之骆驼。骆驼本生于沙漠,其所恃以生者,以其能食各种杂草,有水囊可以蓄水,有驼峰可以耐饥,故能纵横大漠,独傲群兽。待其经过一定时期之后,一代之生命即告结束,黄沙广漠,即为此漠上英雄白骨之陈列所。过去若干代如此,今后若干代亦莫不如此,此盖为骆驼生存史之本质。然而我们所骑未死骆驼,对于彼等先代之白骨,仍时现惊避之行动,是盖有惧于“死”。生物必不能不死,而生物皆不欲死,此生物之所以奇特也。
午后走过了一个十数里的大沙窝区,黄昏后又走进另一沙窝,我有点不愿意走,一方面是骑骆驼骑得饿了,一方面是恐怕走进沙窝,夜间走不出来。但是老杜告诉我,苏牧羊的意思是再过了这片沙窝才住下,过了沙窝有草可以喂骆驼。我当然只好听话。天是慢慢由太阳的世界走入月亮的世界,朦胧的月光射在紧密的沙浪上,半明半暗的浪头,无尽地连绵着,起伏着,四望都是茫茫。五匹骆驼在苏牧羊领导之下,转来转去,浮沉在沙浪之中,飘荡,飘荡。到嫦娥小姐都有休息的意思了,我们仍没有发现沙海的边沿。看苏牧羊东张西望的神气无疑是迷路了。既然丧失了方向,也只好暂时找地住了下来。沙里无水无草,因为沙是松的,帐幕也立不起来,草率地烧些茶吃,我们就露天睡在沙上了。
仰面看到明月和星光,她们陪着我们。她们的态度非常温和活泼,似乎有几分嘲笑人类。笑人类的活动太迟缓,太小气,太自私,太白费气力。因为她们想来,人类正当的生活期,应该是集中所有的力量,克服自然界,增加全人类的享受,而现在还停滞在民族压迫民族、阶级压迫阶级、世界压迫世界、个人倾轧个人的时期,人类的进步太慢了,墨索里尼和希特勒在拼命提倡压迫弱小民族,说是“传播文化”,这完全是开人类历史的倒车。在她们看来,是更加可笑了。
我们这一小队人驼,实无异于大海中的孤舟,假如我们今夜就消灭在沙漠里,等于大西洋上沉没了一只帆船,不会引起世人的注意。这种遭遇,常常令许多有志的人灰心。他们努力的苦心,总希望世人了解和同情,如果一番热忱放在冰窟里,往往令人伤心丧气。然而,真正从事艰难事业的人,又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人与人间之彻底了悟,因生活环境之不同,与修养之有别,纵然平心静气,障碍已多,何况利害不齐,观点各异。故明代名将俞大猷说:“真丈夫处世,唯自信而已,又何穷通得失之足动于其心哉!”这实在是紧要的秘诀,我们认定事情做去,旁人是否能了解我们的苦心,大可不管。
太阳刚从地平线的东方放出红光,我们已经骑上骆驼随沙梁而起伏。骑驼有如骑龙,因为它的头颈有几分像龙,走路的风度,又安详落大。驼上四望,风景索然,于是转而运用思想,往往能把一个问题想得很远很深,没有什么另外的刺激可使我的思想混乱。我这时才明白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义。淡泊指生活,宁静指环境,即生活之物欲不能过高,始能建立高尚之志趣。同时自己心内心外,都要保持安宁与清静,才能集中精力,致力于精深远大之事功。因为是清晨,看准了方向,约二小时走出沙窝。飓风区海浪式的沙窝,上上下下,象征人生之崎岖,崎岖中正有人生最精彩的节目。一入戈壁,宛如人入顺境,平顺生涯,又无大可称述了。
(节选自《中国的西北角》[注],有删改)
【注】《中国的西北角》是新闻记者范长江于1936年出版的通讯报道集,记录其1935年7月至1936年5月期间对中国西北地区的考察经历。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作者多次骑骆驼穿越戈壁的经历,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西北驼运生活的细节。
B. “人骑在驼峰间,只剩了一个头部比驼峰略高一筹”“腿长只够它五分之二”等正面描写,突出骆驼体型的高大。
C. “嫦娥小姐都有休息的意思了”一句,以混搭的语言风格和幽默的语调,赋予自然以灵性,烘托旅途的愉悦心理。
D. 文本引用明代名将俞大猷的话,抒发了真正从事艰难事业的人应秉持自信、不必在意旁人是否理解自己苦心的感慨。
7. 关于文本中对骆驼的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表面看来,作者是对骆驼的外表进行赞美,因为它们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内在看则是对“骆驼精神”的赞美。
B. 以“用汽车行戈壁”的感受与骑上骆驼“感到缩地之无术”进行对比,突出骆驼行进视角下人对荒漠环境深感无奈。
C. 文本塑造出的骆驼的独特形象,既丰富行程叙事,又成为读者理解荒漠环境、作者旅途情感与文章主题的切入点。
D. 文本对骆驼的描写更多基于作者自身的旅途体验,茅盾《风景谈》则借对骆驼队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对延安抗日军民的赞美。
8. 某电视台拟以“戈壁行吟——范长江《匆离额济纳》”为题拍摄电视纪录短片,请你任选文本中的相关段落为该纪录片的某画面拟写文字脚本,要求拟写的文字具有文学性。
9. 作者骑骆驼穿越戈壁时,将眼前所见与人生哲思、生命感悟相融合。请结合文本举例分析。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斶曰:“斶闻古大禹之时,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无德而望其福者约,无功而受其禄者辱,祸必握。故曰:‘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形之君也。无端者,事之本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
(节选自《战国策·颜斶说齐王贵士》)
材料二:
东方先生喟然长息,曰:“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苏秦、张仪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擒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得行焉。今则不然:圣帝德流,天下震慑,诸侯宾服,连四海之外以为带,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运之掌,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使苏秦、张仪与仆并生于今之世,曾不得掌故,安敢望侍郎乎!传曰:‘天下无害,虽有圣人,无所施才;上下和同,虽有贤者,无所立功。’故曰:时异事异。”
(节选自东方朔《答客难》)
材料三: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尊,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节选自曾巩《〈战国策目录〉序》)
材料四: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节选自王安石《读〈孟尝君传〉》)
10. 材料三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惟先王A之道因时B适变C为法D不同E而考之F无疵G用之H无弊。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矜,自夸,与《陈情表》“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矜”意义不相同。
B. 仆,作为自称的谦词,与《报任安书》“仆诚以著此书”的“仆”意义、用法相同。
C. 偷,苟且,得过且过,与《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的“偷”意义不同。
D. 特……耳,只不过……罢了,与《狼》“止增笑耳”的“止……耳”意义、用法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颜斶认为上古大禹时期因为缺乏贤士辅佐而导致诸侯国有上万个,强调君主应重视贤士、礼尊贤士,并借助贤士之力而成就道德和功业。
B. 东方朔认为苏秦、张仪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得士者强,失士者亡,需要纵横之士施展才能;而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士人已无用武之地。
C. 曾巩批判战国游士不尊崇道,只图游说之利,他们给国家和自身都带来极大危害,与贤士应有的品德和作用形成对比,从反面凸显对贤士的看法。
D. 王安石通过对“士”的标准的鉴别,驳斥了“孟尝君能得士”的传统观点,说明“士”必须是可赖以谋国制敌的能人,鸡鸣狗盗之徒不算“士”。
13. 请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14. 结合以上四则材料,分别从品德、智慧和志向三个方面谈谈在战国时代应如何成为一个好贤士。
(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卜算子·端午
史浩
符箓玉搔头,艾虎①青丝鬓。一曲清歌倒酒莲,尚有香蒲晕。
角簟②碧纱厨,挥扇消烦闷。唯有先生心地凉,不怕炎曦近。
【注】①艾虎:用艾草制成的虎型饰物,旧俗端午节给儿童戴在头上,用以驱邪。②角簟:一种竹制或草制的席子。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通过细腻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端午独特的风情。
B. 上片描述了端午时节人们祛邪避害的风俗和歌唱、饮酒的欢乐。
C. 下片转入室内描写,人们在厨房里挥扇消除暑气带来的烦闷。
D. 全词从端午习俗的具象描摹,到由暑热引发的感悟,层次分明。
16. 词作最后两句与陶渊明《饮酒(其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分别从内涵和技巧两个方面加以简析。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杜同学望着远处江面上一架长龙般的桥梁,脑海中即刻浮现出《阿房宫赋》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老师在《农村家访随笔》中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描写家访过程中看到的农村遍植桑树、鸡犬相闻的景象。
(3)与下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有“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术研究当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坚决不能投机取巧、弄虚作假。②近日,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25年第二批次科研不端行为案件处理结果显示,有25名学术不端者被通报批评,引发广泛关注。③科学的本质是求真,科研的基础在求实。④然而,极少数科研人员在帽子、位子、面子的利益驱使下,放弃学术底线,打破道德红线,⑤造成“白袍点墨,终不可渝”。这无疑违背了科研工作的初衷,损害了科研人才的形象,进而破坏公平竞争的科研环境,阻碍了科技队伍的健康成长。
对于此类行为,不能任由其滋生蔓延,必须坚决亮剑。纠治学术不端,需要像反腐败一样“有案必查,有错必纠”,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强大威慑。_________:强化预警预防机制,完善更加细密的监督管理措施,构建更加完备的数据库资源,用好技术手段,在学术论文申报、项目申请等环节严格把关,形成操作性强、合理高效的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机制,推动问题发现在早、影响扼杀在小;加大违规惩处力度,优化行政监管手段,放大社会监管效能,对学术不端行为坚决“零容忍”,发现一起,调查一起,处理一起,通报一起,同步用好诚信档案、临时或终身取消项目申请资格等方式,加大惩处力度,让科研造假者名利双输,科研失信者处处受限,推动违规成本远超违规“收益”。
德之不厚,行之不远。对于科研人才来说,德和才,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 )。德是安身立命之本,才是成就事业之根。有德无才,难以创新突破;有才无德,容易步入歧途。
18. 文中第一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 下列填入第二段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需要构建预防与惩处并重的治理体系
B. 首先要从思想根源上消除科研人员的侥幸心理
C. 近年来学术不端事件呈现出多发频发态势
D. 国际学术界对此类行为普遍采取严厉措施
20. 填入文中第三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缺一不可 B. 相辅相成 C. 相得益彰 D. 此消彼长
21. 请解读下面这幅漫画,简要说明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22. 材料围绕“学术生态建设”阐述了三个紧密关联的问题。请结合文本内容依次写出三个问句,作为本文的写作提纲。
三、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横渠语录》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语文试卷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邕横教育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荆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部分学校高三八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