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48分)
(一)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植入门问答
问一:譬如种植一株树,或者一株花,如何能使之必然生活,而且会发荣滋长?
答:如果这一株花或树,得来时并无重大损伤,且出土未久,未曾枯槁,依法种植,断无不能生活之理。
问二:如何说是依法种植?
答:第一须择天晴之候,泥土干燥,深耕浅种。如有多枝,勿使分枝之处埋入土内,将泥土桩实,浇足凉水,这水要使地下之土与盖上之土,和花树之根结成一体,是谓依法种植。
问三:依理想而论,种植花树以阴雨天为宜,为何舍此不取,反要选择天晴之日?
答:烈日之下,种植固非所宜,然须择晴天的早上或晚上。因为在雨天,泥土一经雨淋,容易成块,种植之后,不能与花树之根及加入之土融合凝结,以致中多空隙,根须不但不能发达,且易腐蚀。所以必求天晴之日,将干泥粉碎,加入根之四周,使无一处空隙,然后灌之以水,则花树之根能与泥土融成一片,是以种树必得趁晴天。
问四:……
答:……
问五:深耕浅种之说,如何解释?
答:所谓深耕,即是种树之穴必掘之稍深,较种下之树根越一倍;种时仍将掘出之松泥,填入穴内,中部稍稍高起,这就指浅种。继乃将树根安置妥帖,而旋转一周,使泥土与根相和洽。然后四周再加泥土,让其与穴外原有之泥土相和洽,于是稍加坚实,再浇足水,是谓深耕浅种。
问六:必须深耕之理由安在?
答:花树发达与否,全靠乎根,假使根须不能发达,花树亦不能发达。倘使种植时仅掘至应种之下而止,则根须不易发展,花树即不能繁荣,此为必须深耕之理由。
问七:既深耕矣,深种有何妨碍,何以必须浅种?
答:花与树之呼吸,在枝干与叶,如人之有口鼻,人苟闭塞口鼻,必致窒息。使花与树之枝干,深陷土内,亦必致窒息,此即不可深种之理由。
问八:种植花树方法,尚有其他不可不知的条件否?
答:尚有三端不可不明白:第一,种植花树的地位;第二,种植后的浇灌干湿;第三,施肥料的时期和浓淡。三端缺一,不能使种后之花树延长生命,而且也不能发达。
问九:如何是地位?
答:地位有两种,一种是方向,一种是高低。
问十:方向应当如何?古人说是向阳的好,是否如此?
答:这是不差的,但是也有较为喜阴的,即使喜阳的花树,长久晒在烈日之下,亦非所宜。
问十一:高低又怎样解释?
答:花树有喜干的,也有喜湿的,但即使喜湿的花树,如时常浸在水内,除浮萍水草等外,绝不能耐。所以种植花树之地,必较平地为高,使大雨之后,无积水之患。
问十二:请问浇灌的干湿如何?
答:浇灌必依天时的干湿而定:风和日暖,雨水调畅之时,不必浇灌;天晴较久,夜无露水,间日浇灌;炎夏烈日,每日浇灌,或晨夕各一次浇灌。浇灌必须在日尚未出,或日已没落时,地面热气全消,方为有益无害。不然,郁热之气,蕴蓄于根,易致腐烂。假使干湿难定,则自以较干为宜,常言道“湿不如干”,乃经验之谈也。
问十三:请问施用肥料之时期和浓淡,如何方称适当?
答:时期各有先后,然就普通而言,以立冬之后与立春之前,最为适宜。施用肥料,须在天晴之后,若在雨天肥料随流水而去,不但效用全无,且雨时根须已湿,加以肥料沾着易致腐烂。至于肥料浓淡以及肥料多少,常语曰“肥不如瘠”。如此观之,施肥不若淡而次数多为妙,湿时施干肥,干时施液肥可也。
问十四:“湿不如干”“肥不如瘠”,依理想而论,似乎相反,请问理由安在?
答:所谓湿干肥瘠,皆是过分而言。因为过干如经发觉,可以立刻浇灌而使之湿,过湿则不能立刻使之干也,肥瘠亦然。盖一则能补救,一则不能补救,此其理之一。过干过瘠之弊,花树枝叶至多暂时憔悴,一经发觉,实时浇水、上肥,尚易补救。过湿过肥,其病先在于根,根已腐烂,枝叶尚繁茂,及至根部腐烂殆尽,枝叶变化,补救已无及矣,此其理之二。
问十五:除以上问答外,尚有不可不知之事理否?
答:尚有一端为入门不可不知者,余常谓培植花树,与教育儿童无异。教育儿童的最要条件,为多注意,少干涉。假使少注意,而多干涉,不但于儿童身心无益处,反多弊害也。种植花树亦然,一花一树,既经依法种植之后,须时时留意,有无害虫滋蔓,或风吹、雨打、日炙、霜侵,有则及时补救。切不可时常移植,攀折摇动,使之不能安定,如此则自然枝叶茁发,花果丰饶。而所谓入门,亦尽于此矣。
(摘编自黄岳渊、黄德邻《花经》)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阴天或下雨时种植花木,浇水量、施肥量过多,炎夏烈日时每日浇灌,这些情况往往容易导致植物的根部腐烂。
B. 问三和问十四均用“依理想而论”对回答者的观点表示不解和疑问,回答者进行了解释,指出提问者原有认知的不合理之处。
C. 问八的回答“尚有三端”以及问十五的回答“尚有一端”,这些内容可作为问六“必须深耕之理由安在”这一问题的补充。
D. 问一到问三以及问五到问七讨论的是花木在种植过程中的存活问题,问八到问十五讨论的是花木移植到固定的地方后培育的注意事项。
2.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何能使之必然生活”“施用肥料之时期”中“生活”“时期”的含义与今天最常使用的意义不相同。
B. 原文在部分回答结束时使用“是谓……”“是以……”“此为……”收尾,起到了回应提问、强调观点的作用。
C. 问六的回答体现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重点的思想,而问十二的回答则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
D. “作物之施肥,犹似人之饮食,饮不可过度,食不可过饱,否则作物之生长,似极茂盛,实则易为风雨吹倒”此句可全面且形象地回答问十三。
3. 根据原文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牡丹具有喜干怕湿、忌积水的习性,因此其种植地最好选择在干燥向阳、 ① 的地方。栽种前先挖土坑,坑的具体大小以根系放入后能充分舒展为原则。再将基肥填入坑底,覆上一层约10厘米的厚土。然后将植株置入坑内,用手扶持端正,填土一半,轻提植株并左右摇动,使 ② 。栽植深度不可过深或过浅,过深则 ③ ,过浅又容易发生倒伏。最后将土填满,用脚踩实后再浇透水。
4. 根据上下文,问四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一个并阐述理由。
5. 与本文类似,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也把种树比作对待孩子,二者的养护理念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二)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材料二:
石钟乳,饵之最良者也。楚、越之山多产焉,于连于韶者,独名于世。连之人告尽焉者五载矣,以贡,则买诸他部。今刺史崔公至,逾月,穴人来以乳复告。邦人悦是祥也,杂然谣曰:“氓之熙熙,崔公之来。公化所彻,土石蒙烈。以为不信,起视乳穴。”穴人笑之曰:“是恶知所谓祥耶?向吾以刺史之贪戾嗜利,徒吾役而不吾货也,吾是以病而绐(绐,欺也)焉。今吾刺史令明而志洁,先赖(赖,利也)而后力,欺诬屏息,信顺休洽,吾以是诚告焉。且夫乳穴必在深山穷林,冰雪之所储,豺虎之所庐。由而入者,触昏雾,扦龙蛇。束火以知其物,縻绳以志其返。其勤若是,出又不得吾直,吾用是安得不以尽告?今而乃诚、吾告故也。何祥之为!”
吾闻之曰:“谣者之祥也,乃其所谓怪者也;笑者之非祥也,乃其所谓真祥者也。君子之祥也,以政不以怪诚乎物而信乎道人乐用命熙熙然以效其力。斯其为政也,而独非祥也欤!”
(选自柳宗元《连山郡复乳穴记》,有删改)
材料三: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囊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颂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己,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勤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选自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有删改)
6.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以政A不以怪B诚乎物C而信乎道D人乐用E命F熙熙然G以H效其力。
7.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逾”,超过,与《送东阳马生序》中“不敢稍逾约”的“逾”意思相同。
B. 材料三“实”,名词作状语,与《小石潭记》中“斗折蛇行”的“斗”和“蛇”用法相同。
C. 材料二“焉”,语气词,与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焉”意思不同。
D. 材料三“害”,妨碍,与成语“趋利避害”“害群之马”中的“害”意思都不同。
8.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石潭记》情感脉络有一个显著的转折:从开始的“心乐之”到最后的“悄怆幽邃”。这一转折是理解全文情感内核的关键。
B. 州里的人认为已经绝迹近五年的石钟乳突然重现于世是一种吉祥的征兆,认为这与崔公的到来密切相关。
C. 采石者向世人故意隐瞒石钟乳实情,是因为他们不想再为钱采石,哪怕获得极高的报酬,也不愿前往。
D. 郭橐驼栽树苗时非常细心,栽好后却将其置于一旁,不过分干扰,以此顺应树木天性,使其自由生长。
9.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束火以知其物,縻绳以志其返。
(2)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0. 材料二和材料三充分体现了柳宗元因事明理的“针对性”文风,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三)阅读Ⅲ(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怀
邵雍
寒露缀衰草,凄风摇晚林。
鸟声上复下,天气晴还阴。
节改一时事,人怀千古心。
谁云子期死,举世无知音。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全诗的结构安排清晰明了,前四句描写秋天景色,后四句则是展开议论。
B. 诗歌从寒露、凄风、鸟声、晴阴等多个角度落笔,使秋日景色立体可感。
C. 诗人了解人性中软弱的一面,指出人或许会在一念之间改变自己的气节。
D. 诗的尾联使用了“伯牙绝弦”的典故,以此展现出诗人宽广自信的胸襟。
12.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请结合这句话,谈一谈你对本诗主旨的理解。
(四)阅读IV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下面是第二集《神韵》的解说词,请补充完成。
漫游三秦,邂逅文人墨客,探访古今先贤,感悟人文情怀:
(1)我们登上潼关古城,眺望群山,凝视黄河,张养浩笔下“________,_____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壮观景象浮现眼前;
(2)与友人漫步西安古城墙,感受都市繁华,憧憬美好未来,吾辈坚信“______,_______”(《行路难》其一);
(3)远望古蜀之地,同挚友道别,一起为友情高歌“_________,__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告别长安,坐高铁,穿秦岭,达汉中,拜谒武侯祠,诸葛亮出师北伐时铿锵的哲言——“攘除奸凶,__________,还于旧都”(《出师表》),依然萦绕在耳边;
(5)“_______,再回延安看母亲!”(《回延安》)心中无数次默诵着贺敬之的诗句,乘飞机由陕南奔向革命圣地延安,畅饮延河水,拥抱宝塔山。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有意使用语音相同、相近而语义不同的词构成双重语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①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②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③汉魏至唐宋诗歌中有大量谐音双关的例子,④尤其是格律诗,⑤常利用谐音双关形成借对,⑥因此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对仗。此外,谐音双关在谜语、歇后语中也不乏用例。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
不过,有些谐音双关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要杜绝使用,如给餐厅取名“饭醉团伙”。有些谐音双关表意不明,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如某地商圈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为“共享新夜态”“夜态”的意思不明确,使人( )。所以,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言格调高雅和信息传递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14.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5.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B. 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 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D. 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16. 填入文中第四段括号内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莫名其妙 B. 无所适从 C. 大惑不解 D. 一头雾水
17. 剪纸是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常用具体的形象表达纳福迎祥的寓意。请从下面剪纸画中任选一幅,说明其寓意,并从图画构成和谐音两方面进行简单解释。
三、写作(4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本资料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泰州市兴化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工业大学附中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四川省达州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卷+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天津市津南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十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