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附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2-08-21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卷(新高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贯穿始终,一直作为人类灵魂的支撑。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目标,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和强大的精神力量作为基础。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坚持高度的文化自信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的关键。

希望大家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古人讲:“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在隆重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表彰了100名改革先锋,其中就有许多作家、艺术家、社会科学家,像李谷一、李雪健、施光南、蒋子龙、谢晋、路遥、樊锦诗、厉以宁、林毅夫、王家福、胡福明、许崇德、杜润生、郑德荣等,他们都是紧跟时代、奉献时代的优秀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希望大家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摘编自习近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材料二:

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化,作家生活于时代之中,不能不深受时代气息的感染。作家的文学风格必然要渗入时代文化的因素,表现出时代性。文学风格总是这样或那样反映时代文化的特点,形成文学的时代风格。

所谓文学的时代风格,就是作家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它是该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家作品中的表现。时代风格主要是指从历史和社会高度把握的、只属于这个时代而不属于其他时代的文学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散文感情激越、设想奇特、辞采绚烂、富有论辩性,理当与当时群雄割据、学派林立、百家争鸣、富有创造力的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文学的时代特点不是时代印记被动的承受物,它既是时代精神的产物,又是时代精神的发酵剂和催化剂。曹操、曹丕、曹植、孔融、王粲、刘桢等人都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他们面对军阀混战、世积乱离、风衰俗怨的时代,既敢于正视现实,又富有“拯世济物”的宏愿,因此,尽管这些作家各有各的风格,如曹操的苍凉悲壮,曹丕的通脱清丽,曹植的豪迈忧愤,孔融的豪气直上,王粲的深沉秀丽,刘桢的贞骨凌霜,但他们却都继承和发扬了汉乐府缘事而发、为时而作的文学精神,具有“慷慨以任气”和“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这古今盛赞的“建安风骨”,就是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时代风格又总是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形成不同的时代风格。比如,在欧洲曾此起彼伏盛行过的古典风格、哥特式风格、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风格,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时代风格的形成,受时代情境和语境的影响,也离不开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比如,唐代中后期的古文运动所造成的新文风和时代风格,就是一群古文家的有意识的努力创造。唐初文风承六朝骈俪旧习,成为束缚思想内容的桎梏,一些先行者逐渐要求反对骈文,提倡古文。到德宗贞元间,韩愈号称上继三代两汉,以自己奇句单行的散文与“俗下文字”(即骈文)相对立,逐渐有众多文人追随。至宪宗元和间,又有柳宗元大力支持,于是声势更大。古文言之有物,具有批判锋芒,一度压倒了骈文,开创一代新文风。

风格的时代性差异也完全可能体现在同一个作家身上。这在一些跨世纪、跨时代的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特别是当时代发生动荡、革命、战乱,改朝换代,或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出现重大的变更转型,都会使作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创作视野、艺术趣味乃至情调语调发生重大的变化,从而导致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变。中国的现代作家,大多都经历了个人风格的时代性转换。如丁玲早年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却受到了挫折,这在她早期带有自传性质的《莎菲女士日记》等小说中有着明显的表现,作品呈现出一种浓厚的感伤色彩和浪漫风格。在成为左翼作家,特别是进入延安革命根据地后,丁玲的作品和文风都判若两人。1948年她出版的反映土改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的政治色彩和写实风格。

(摘编自童庆炳《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为民族复兴不断地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与支撑。

B.描绘当今时代的精神图谱,需要一批与时代同频共振、为时代发声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

C.作家作品的时代风格是指所处时代的文学特征,因而与时代密切相关而与作家的精神世界无关。

D.当社会发生剧烈的动荡或转型时,一部分作家会受其影响而创作出与自己以往风格不同的作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作家与时代的关系,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

B.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敢于为时代画像,为时代明德,才能更好地与时代同步。

C.建安七子“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共同特点形成了建安文学的时代风格。

D.作家作品与时代发展关系密切,时代情境和语境是其文学风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

3.下列现象,最能体现“文学的时代风格”这一概念的一项是(3分)

A.司马迁《史记》中的世家、列传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历史,记录时代发展历程,展现时代发展面貌。

B.“五四”前后,许多文学作品带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如鲁迅的《祝福》反对“吃人”的封建礼教。

C.《窦娥冤》《雷雨》通过剧中人物的悲情遭遇,表现了剧作家们对所处时代社会现实的观照和理解。

D.林觉民的《与妻书》,一方面是至情至性,一方面是国家大义,文章既缠绵悱恻,又具有浩然正气。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中国作家网《文学的力量》中有一句名言:“文学与时代相互成就着彼此的斑斓与激越。”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长明灯  鲁迅

春阴的下午,吉光屯唯一的茶馆子里的空气又有些紧张了,人们的耳朵里,仿佛还留着一种微细沉实的声息——“熄掉它罢!”

“还是这样么?”三角脸的拿起茶碗,问。

“听说,还是这样,”方头说,“还是尽说‘熄掉它熄掉它’。眼光也越加发闪了。见鬼!这是一个大害,我们倒应该想个法子来除掉他!”

“我们上县去,送他忤逆!”阔亭捏了拳头,在桌上一击,慷慨地说。

“不成。要送忤逆,须是他的父母,母舅……”方头说。

“可惜他只有一个伯父……”阔亭立刻颓唐了。

“老年人不都说么:这灯还是梁武帝点起的,一直传下来,没有熄过。他这么胡闹,什么意思?……”胖脸的庄七光放开喉咙嚷起来。

“我想还不如用老法子骗他一骗。”灰五婶说,她是本店的主人兼工人。

“什么老法子?”庄七光诧异地问。

“他不是先就发过一回疯么,和现在一模一样。他那时也还年青哩;他的老子也就有些疯的。听说:有一天他的祖父带他进社庙去,教他拜社老爷,瘟将军,王灵官老爷,他硬不拜,跑了出来。从此便有些怪,一见人总和他们商量吹熄正殿上的长明灯,后来他自己要去吹。幸亏我家死鬼那时还在,想了一个法:将长明灯用厚棉被一围,漆漆黑黑地,领他去看,说是已经吹熄了。”

阔亭愤愤地说:“这样的东西,打死了就完了!”

“那怎么行?”她吃惊地看着他,连忙摇手道,“他的祖父不是捏过印靶子的么?”

阔亭们立刻面面相觑。

灰五婶接着说:“后来就好了的!不知道怎么又疯了起来。午后他就走过这里,一定又上庙里去了。那灯不是梁五弟点起来的么?不是说,那灯一灭,这里就要变海,我们就都要变泥鳅么?你们快去和四爷商量商量罢,要不……”

几个人决定还是先到庙前去看一看。

他也还如平常一样,黄的方脸和蓝布破大衫,只在浓眉底下的大而且长的眼睛中,略带些异样的光闪,看人就许多工夫不眨眼,并且总含着悲愤疑惧的神情。短的头发上粘着两片稻草叶,那该是孩子暗暗地从背后给他放上去的。

“你干什么?”三角脸终于走上一步,诘问了。

“我叫老黑开门,”他低声,温和地说,“就因为那一盏灯必须吹熄。你看,三头六臂的蓝脸,三只眼睛,长帽,牛头和猪牙齿,都应该吹熄……吹熄。”

一个赤膊孩子擎起玩弄着的苇子,对他瞄准着,将樱桃似的小口一张,道:“吧!”

“你还是回去罢!倘不,你的伯伯会打断你的骨头!灯么,我替你吹。你过几天来看就知道。”阔亭大声说。

他两眼更发出闪闪的光来,钉一般看定阔亭的眼,使阔亭的眼光赶紧辟易了。

“你吹?”他嘲笑似的微笑,但接着就坚定地说,“不能!不要你们。我自己去熄,此刻去熄!我只能姑且这么办。我先来这么办,容易些。”他说着,一面就转过身去竭力地推庙门。

“不成!你没法开!”

“那么,就用别的法子来。”他转脸向他们一瞥,沉静地说。

“哼,看你有什么别的法。”

“我放火。”

他闪烁着狂热的眼光,在地上,在空中,在人身上,迅速地搜查,仿佛想要寻火。

方头和阔亭在几家的大门里穿梭一通之后,吉光屯全局顿然扰动了。许多人的耳朵里,心里,都有了一个可怕的声音:“放火!”全屯的空气紧张起来,凡有感得这紧张的人们,都很不安,仿佛自己就要变成泥鳅,天下从此毁灭。

这事件的中枢,不久就凑在四爷的客厅上了。坐在首座上的是年高德劭的郭老娃,脸上已经皱得如风干的香橙,捋着白胡须。

“是么,”四爷也捋着上唇的花白的鲇鱼须,却悠悠然,仿佛全不在意模样,说,“这也是他父亲的报应呵。他自己在世的时候,不就是不相信菩萨么?我那时就和他不合,可是一点也奈何他不得。现在,叫我还有什么法?”

“如果真是烧将起来……”方头抢着说。

“真是拖累煞人!”四爷将手在桌上轻轻一拍,“这种子孙,真该死呵!唉!”

方头说,“我们得赶紧想法子。我想……”

“我想:倒不如姑且将他关起来。”

“我是天天盼望他好起来,”四爷缓缓地说,“可是他这疯病总不好。也不是不好,是他自己不要好。无法可想,就照这一位所说似的关起来,免得害人。”

“那自然,”阔亭感动地说,“可是,房子……”

“庙里就没有闲房?……”四爷慢腾腾地问道。

“有!”阔亭恍然道,“有!进大门的西边那一间就空着,又只有一个小方窗,粗木直栅的,决计挖不开。好极了!”

未到黄昏时分,天下已经泰平,或者竟是全都忘却了,人们的脸上不特已不紧张,并且早褪尽了先前的喜悦的痕迹。在庙前,人们的足迹自然比平日多,但不久也就稀少了。吃过了晚饭,还有几个孩子跑到庙里去游戏。

“我放火!”

孩子们都吃惊,立时记起他来,一齐注视西厢房,又看见一只手扳着木栅,一只手撕着木皮,其间有两只眼睛闪闪地发亮。

沉默只一瞬间,癞头疮忽而发一声喊,拔步就跑;其余的也都笑着嚷着跑出去了。赤膊的还将苇子向后一指,从喘吁吁的樱桃似的小嘴唇里吐出清脆的一声道:“吧!”

从此完全静寂了,暮色下来,绿莹莹的长明灯更其分明地照出神殿,神龛,而且照到院子,照到木栅里的昏暗。

孩子们跑出庙外也就立定,牵着手,慢慢地向自己的家走去,都笑吟吟地,合唱着随口编派的歌:

“白篷船,对岸歇一歇。此刻熄,自己熄。戏文唱一出。我放火!哈哈哈!”

(有删改)

【注】①捏过印靶子,即过去做过朝廷正式任命的官。②四爷,“疯子”的伯父。

文本二:

“矛盾冲突”一词在现实中是指面对同一事件,人与人之间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同时又对对方的看法持反对意见。高尔基曾表示:“在有着鲜明人物的那些地方,必定存在着矛盾冲突。”在文学作品中,“矛盾冲突”则是用来展现人物自身、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艺术形式。“矛盾冲突”是形成人物个性的基础,能够塑造具有冲击力的人物性格,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

(选自李宗刚《文本的张力与历史的合力》)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紧张的氛围,以对话的形式交代了长明灯的来历、灯对吉光屯人的意义、疯子要灭灯,以及人们盘算对付疯子等几件事。

B.作者以将“梁武帝”误说成为“梁五弟”的灰五婶,来影射那些不明真相却人云亦云的人,具有讽刺意味。

C.小说中,吉光屯的小孩多次出现,捉弄疯子,给他头上放稻草叶,拿苇子瞄准他,甚至随口编歌取笑他,其主要作用是表现孩子们的好奇任性。

D.社庙正殿上安置的长明灯是封建社会时期君权与神权的产物。屯民们心中的“长明灯”象征着封建社会残留的精神文化,造成吉光屯居民的愚昧迷信、落后无知、精神麻木。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长明灯”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吉光屯的人们愚昧保守的思想,同时也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B.作者运用外貌、语言、神态、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去刻画主人公“疯子”,使其形象突出,饱满鲜明。

C.这篇小说具有一种冷色调,冷静的叙述之下显示出“看/被看”二元对立的叙事模式,体现了鲁迅小说忧愤深广的特点。

D.小说以第三视角讲述吉光屯所发生的一切,整体叙述凝练单纯。从小说的情节设置来看,主要情节场面扣人心弦,如茶馆的紧张,庙门前的紧张等。

8.请简要概括《祝福》中的“我”与本文主人公“疯子”形象的异同。(4分)

9.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分析文本一中体现出哪些矛盾冲突,并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雒阳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良亡,间行归汉王。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留侯性多病,即道引不食谷,杜门不出岁余。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二十五》,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B.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C.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D.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汉/六年正月/封功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五万人具食”与“七十者可以食肉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食”字含义不同。

B.“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与“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何”字含义不同。

C.“未尝特将也”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两句中的“尝”字含义不同。

D.“自择齐三万户”与“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两句中的“择”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良少年时代就显出了不同一般的胆略,因为自己家族世代相韩,他就用尽家财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报仇。

B.张良在峣山下的秦将想要反叛秦王朝的情况下,献计刘邦,让沛公带兵攻击秦军,一举拿下咸阳,取得大胜。

C.张良在败峣下军,消项羽疑,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促诸侯之会等方面运筹帷幄,为汉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D.高帝对张良的才能极为赏识,让他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委婉地拒绝了,但还是被封为留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2)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4.张良为什么拒绝三万户的封地?(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①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注】苏轼从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与孙巨源等人集会于多景楼。捻:弹奏琵琶的一种指法。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得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不仅没有赘余之感,反而具有美感。

B.上片情事相连,借往昔之景,论不平之事,写心中之情,展昂扬之志,意蕴盎然,如神来之笔。

C.下片先以“停杯且听琵琶语”承上启下,接着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并序》的“轻拢慢捻”,赞美弹奏琵琶的高超技艺。

D.“醉脸春融”四个字描摹出一个怀抱琵琶的少女两颊泛红、嘴角含笑的动人姿态。

16.本词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都写到听琵琶女弹奏,但听曲的态度、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表意上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描述了周瑜英气勃发、豪情满怀的形象,“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3)箫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吹奏乐器,其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许多古诗词中都有吟咏。例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为庆祝建党百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追寻——红色家书背后的故事》。节目将不同时代共产党员的红色家书为切入点,将这些可以堪称绝妙的文章通过文情并茂的演绎奉献给观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欣赏。当今时代,互联网发展迅速,音频已成为走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前沿的媒体。声音凭借着单纯的信息维度,流水般汹涌地涌入听者的身体,更能直击人心。情感放大是中国特色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追寻》将百封家书用震撼人心的讲述和   ①   的吟诵传递出人间至美之情。一封封浸染着父母之恩、夫妻之爱、兄弟之情的家书,透过声音,连着时空,栩栩如生。《追寻》以一种  ②   的方式对经典人物、故事进行了生动演绎,更多革命烈士将被我们了解、认知、传诵。通过《追寻》,我们认识了裘古怀,“同志们,壮大我们的革命武装力量争取胜利吧!”他的临终遗言   ③   ,令人动容。《追寻》展现了信仰的力量、人性的光辉,将红色文化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了出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它修改正确。(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最近我读了《人体的秘密》这本书,本书从身体健康和医学的角度去分析那些关于人体说不出口的正经事。说不出口是因为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   ①  

比如有的时候我们会遇到一些有口臭的人,或者我们自己就有这样的困扰,但这种话题是很难去和别人讨论的。“我发现你有口臭”,这句话本身就是带有一定攻击性的,也非常容易让别人觉得受到了冒犯,容易被误解,因此类似的谈话往往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但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问题,因为这是与我们自己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的事情。从医学的角度,我们可能也能得到一些很好的解决办法。

引起口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是喝水太少,这二者听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如果喝水太少,嘴里发干,这种清洁作用就会变弱,   ②   。晚上睡着的时候,我们分泌的唾液较少,   ③   ,因此,细菌就会利用这个时机无耻地大规模繁殖。早上起床后,说话时各种可怕的口气就会一涌而出。

2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高考前夕,班主任在班会课上深情地说:“同学们,我们一定要赢得这场高考!”

B.父亲下班到家后对母亲说:“今天不用做饭了,朋友请我们一家吃海鲜。”

C.明天我们旅行团的每个人都要按时到天安门广场集合!

D.如果我们能够勇敢地说出自己身体的秘密,或许能够发现有很多人和我们面临同样的问题。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回顾中国人民“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勉励我们“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习近平2021年新年贺词

②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③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在这丹桂飘香的季节里,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高二年级各班拟召开以“新起点、新征程”为主题的开学班会,你准备发言,请结合你对上面三则材料的理解与感悟,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语文试卷(附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