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考点专题 > 现代文阅读I

现代文阅读I

专题六 科普文阅读(附课件)

分享:杨老师 04-28 现代文阅读I 下载支付:1.00点

科普文章近乎以前提到的科技说明文,指研究自然科学及技术方面的文章,包括物理学、化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和数学等以及它们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分支。近几十年来,众多的边缘学科的形成,更使这一领域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接。科普文章的阅读成为高考中现代文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科普文章的内涵

科普就是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二是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人才培养。因此,科普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普文章就是把人类研究开发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以及融化于其中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通过多种方法、多种途径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之为公众所理解,用以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培养人才、发展生产力,并使公众有能力参与科技政策的决策活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二、科普文章的类别

科普文章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一种是科学小品。高考试卷中的选文大多采用科学小品,科学小品是带有文学色彩的科技说明文,形式简短,内容通俗,语言既准确简明又形象生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这里主要介绍科学小品的相关知识:

1.科学小品的概念

科学小品是一种以科学为题材的小品文。它用文学笔法来写,寓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科学小品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2.科学小品的主要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

科学小品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写科学小品的目的就是向人们普及科学知识,如果介绍的知识不合乎科学,不仅达不到写作目的,还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比如,有科学小品提出“盆花不宜在室内过夜”,理由是植物在夜间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在室内过夜,有害人的健康。事实上,每300平方米叶面呼出的二氧化碳才相当于一个人的呼出量。可见,几盆花放在室内过夜,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2)文笔的生动性

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生动需要: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内容的通俗性

科学小品不是为专业科研服务的,它以普及科学知识为己任,所以它必须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介绍、表现科学内容。

三、科普文章的结构特点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四、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

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原因到结果、主要到次要、整体到部分、概括到具体、现象到本质、特点到用途、总分总等)。科普文的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四、科普文章的语言特点

科普小品文要以优美的画面、富于诗意的形象的艺术手法,来表达科学的内容。它避免教科书式的平板、枯燥的说教,而常常采用口语化的语言,用比喻、拟人等文学手法,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地介绍科学知识。阅读过程中应该关注其语言特点,命题者常会在这些地方设置考题。

科普文章除了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特点之外,不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术语。还有从外国翻译过来的科技说明文,与我国的语言表达习惯有某种程度的差别,甚至文中出现外文单词。

题型一 科普文章的语言

“科普文章的语言”要和“文体特征”有机地结合起来。科普文章的目的在于普及科学知识,所以它的语言除了准确严谨外,往往还具有趣味性、形象化、通俗易懂的特点,以便深入浅出地帮助读者轻松愉快地理解科学知识。如运用记叙和描写,善于穿插趣闻,善于运用修辞等。

科普文章要注意语言的严谨性,这也是由其科学性决定的。由于展现的科学内容需要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因而语言就必须严谨准确。这不仅体现在用词、造句方面要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而且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也必须准确无误,毫无歧义。 

但是,语言的严谨性并不代表着一定要板着面孔说话,科普文章重在普及科学。介绍某一现象,解说它所包含的科学原理,是为了让没有拥有这一知识的人更方便地获取相关知识,语言生动可以帮助读者克服心理障碍,在自然轻松中获取相关知识。因此,对科普文章语言的考查,侧重两个角度: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性、科普文章语言的生动性。有时又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考查,所以,答题时应根据题干要求,辨明方向。

[常见设问方式]

2015年广东高考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

2012年山东高考 第③④段的语言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2012年福建高考 请就这篇文章的语言特色,谈谈你的看法,并举例说明。

其他设问方式:

(1)科普文章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不同于一般说明文的语言特色,结合文章简要分析这些不同的语言特色。

(2)本文语言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3)科学语言的生动性是与准确性紧密联系的,在文中任意选取一句,赏析其语言特色。

(4)科普文的语言也可以生动,结合文章简要分析××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例一] (2015·广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选自[英]乔纳森·西尔弗顿著、徐嘉妍译《种子的故事》

简要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色。(4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第①句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第②句用语专业,且列举了相关数据,其中的“大部分”“远小于”等使文章语言准确严谨。

[参考答案] 第①句用分娩的不可逆转和攸关生死来比拟种子选择发芽时机的重要性。语言形象生动,令人印象深刻。第②句使用专业术语和数据来说明日光被遮蔽前后红光/远红光的比率变化。语言平实准确,令人信服。

[解题方略]

科普文章语言风格“3思路”

1.如果要感受语言的整体风格,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雅致,或通俗。

2.如果要品析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记叙和描写方面考虑。记叙的曲折生动、描写的精彩等。

(2)从穿插趣闻方面考虑。

(3)从运用的修辞方面考虑。抓住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等品味。

(4)从语言的语体方面和句式方面考虑。如口语的活泼、短句的干净利索等。

3.如果要赏析科普文章语言的准确(严谨)、简明,可以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遣词造句力求精确、合乎语法习惯方面考虑。高考选入的文章在介绍科技成果时,或展望推广应用后的情景,或预示向纵深发展的前景,因而较多地运用“如果”“假如”“可能”“将会”等预测性词语,有时也会运用“基本”“根本”“重要”“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这些都是分析语言的准确性需要关注的。

(2)从所运用的专业术语,科学解释准确无误、毫无歧义方面考虑。

(3)从所引用的事实确凿、数字具体方面考虑。

题型二 科普文章的标题

一般人阅读科普文章的习惯是先浏览标题,如果标题能引起自己的阅读兴趣,才会去仔细阅读全文。所以,标题的吸引力、感染力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普文章的利用率。因此,高考常常在标题方面设题。

[常见设问方式]

2012年山东高考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其他设问方式:

(1)本文以“×××”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请结合文本探究“×××”标题的意蕴。

  [例二] (2012·山东高考)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怪的重水

叶永烈

你认为本文的标题合适吗?请写出两条理由,并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自主尝试]                                                                                                                    

[解题指导] 文章标题一般都是文章的中心,尤其是科普文章。在探究标题是否合适时,要结合对文章的理解,仔细分析文章写作的内容是否与标题内涵一致,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探讨题目是否合适,就要看题目和内容是否一致。题目中的“古怪”一词是否在文中有所体现应是探究的重点。

[参考答案] (示例一)合适。①“古怪”一词形象生动,能够引起读者兴趣。②“古怪”准确地表现了重水稀奇少见的特点。③正文重点写重水与普通水在特性、功用方面的巨大差异,文题一致。④重水有多种用途,它既可以用来制造武器,给世界带来巨大灾难;也可以用于工农业生产,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是矛盾的统一体。(答出两条即可)

(示例二)不合适。①虽写了重水与普通水不同的一些特性,但最终目的是写重水的用途,题文不符。②科技说明文应讲究客观性,而“古怪”一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③重水是大自然中的一种物质,具有它自身的特性,无所谓“古怪”。④重水与水相似,却比水重,所以称为“重水”并不“古怪”。(答出两条即可)

[解题方略]

科普文章标题“3关注”

1.关注标题的关键词,它往往揭示了文章的核心内容或思想。分析时一定要把它与文章的内容联系起来。

2.关注标题本身所用的表达技巧,如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或者化用歌词、古诗等。

3.关注读者的接受性,如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激发其阅读兴趣等。

 


阅读全文
在线下载列表 下载支付: 0点
专题六 科普文阅读(附课件)

微信扫码分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