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 联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3-12-27 下载支付: 0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 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越发深入影响人类命运。科技作为 一把“双刃剑”,可能是造福人类的“利器”,也可能成为危害人类的“凶器”。科技伦理是科 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活动的规范发展提供价值理念,保障科技事业的健康发展。 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基于何种文化价值决定着秉持怎样的科技伦理,影响着科技发展的方向。

②在数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仁爱精神始终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既包括“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中,“仁爱” 应处于核心位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类逐步形成了“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的命运共同体。如果科技受“个人至上”的文化价值影响,那么个人的私心、欲望会越发膨  胀,科技活动则容易失控而带来灾难。科技伦理要注重“仁爱”的文化价值,怀有"仁者爱人”的仁善之心。科技活动要以人类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美好幸福为目的。

③在看待“天人关系”的问题上,西方文化主张一种“分”的文化,即“主客二分,天人对立”,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简单的主客体关系。在此文化价值下,科技活动很容易破坏自然的平衡与和谐,带来诸如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等生态问题。中国文化是一种 “合”的文化,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把人与自然看作密不可分的生命整体,即“以天地 万物为一体”。可以在科技伦理中弘扬和发展“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做 到守“善道”、走“正道”。树立“以道驭技,道技合一”的科技伦理精神,引领和规范技术向善发展。

④中国儒家还讲究“克己复礼”。“克己复礼”是一种“成已达人”的善行,同时也是一种  “内省自律”的慎行。在科技活动中,特别是在高尖前沿领域,科技人员很多时候独处于“无 人在之处”“无人知之时”,能否做到“慎独而行”则显得尤为重要。要把“克己复礼,慎独而 行”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强化科技活动的规范性,提高科技人员的自律  性。科技人员要按照科技伦理道德原则行事,对科技活动全过程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警醒,为所当为,不当为则不为,防止技术的谬用和滥用。

⑤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现代科技的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具有极强的传导性、连  锁性、覆盖性。并且,科技发展越是迅猛,后果往往就变得越是不可预测和不可控制,从而 存在巨大的伦理风险。因此,科技伦理中要具有“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价值理念,坚持底  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用大概率的思维应对小概率的事件。既要筑牢防范和控制危机的 “防火墙”,也要打好应对和处置危机的“主动仗”,更要提升化解和扭转危机的“能力值”。

这样,尽可能促使科技活动“趋利避害、健康发展”,保障科技应用“增进福祉、避免灾殃”。

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拼搏奋斗的文化基因和力量源泉。从中芯国际等企业受外国 制裁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技术尤其是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而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因此,要把“自强不息”的文化价值融入科技伦理之中,直  面挑战,迎难而上。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制药、航  空航天等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锐意进取,解决“难点”、打通“堵点”、补上“断点”,突破“卡脖子”的困境,确保科技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⑦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社会发 展的重要动力。要把创新的文化价值与科技伦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强 科技创新教育,以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为楷模,培养科技人员“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 其犹未悔”的创新决心和豪情,以及“于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创新思维和目 光。要紧紧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在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等方面做到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求卓越。

⑧科技的宗旨和作用是让人类和世界变得越来越好,促进“大同”理想世界的构建。要 把“大同”的文化价值注入科技伦理之中,引导科技发展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

步的一边,站在世界发展的一边,为构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世界贡献力量。

(摘编自许志平《把握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在第①段谈及文化价值是科技伦理的内核,这里所说的“文化价值”,与前文的“科学文化”一词含义不同。

B. 对于如今的科技人员来说,“克己复礼”指依照科技伦理的要求与规范,在工作中约束自我的行为,尤其要做到“慎独”。

C. 面对科技危机,既要被动防御,又要主动出击,二者都能帮助应对危机,但其意义不如人类自身应对危机能力的提升。

D. 科技创新是拼出来、干出来、闯出来的,为了追求创新,作者推崇“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牺牲精神。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②段与第③段所聚焦的对象不同。第②段所谓“仁爱”,主要探讨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而第③段“天人合一”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B. 若要赞成文中“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主张,便应承认:科技发展是时间跨度较长的活动,而它至今仍未曾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危机或灾难。

C. 对于科技事业,作者既强调要“自强不息”,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又强调要致力于创建“大同社会”,可见文章兼顾了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

D. 由第⑥段可知,创新不是对其他国家先进产品的盲目模仿追随,而是人无我有、引领前沿的突破与独创,因此“自主”是科技创新的应有之义。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⑥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

A. 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深海质谱仪,填补了国内在该传感仪器领域的空白。

B. 我国生物药“特瑞普利单抗”在美获批上市,找到了传统手术治疗方式之外对抗鼻咽癌的新思路。

C.2023 年上半年,小米公司的科技研发投入高达68亿元人民币,占公司上半年营收总额的6 . 8%。

D. 重庆企业智飞生物瞄准国内市场,赢得进口带状疱疹疫苗的独家经销权,在竞争中取得主动。

4.第③段是如何论证“合”的文化在科技伦理中的重要性的?(4分)

5. 《中学生科技导览》杂志准备刊载本文,小王作为编辑,基于科技伦理的文化价值,给本文 的两个板块补充了标题: 一为“向善”,二为“向上”。请你结合文本,解释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与关系。(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我想我的马①

鲍尔吉·原野

大群牛羊拥挤在公路上,汽车鸣笛也不躲开。牛羊满山遍野,边走边找草吃。今年旱, 六月中旬了,草还没盖住地面,白音温都的牧民正赶着自家的牛羊转场去塔林花草原夏营地。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下意识地想告诉老父亲。接着心里咯噔一下,父亲已经去世了。

在镇政府,我看见一个两岁的女孩在大厅纳凉,她庄重地伸出手,跟往来办事的牧民握 手,好可爱。我想说给我父亲听。他一定是盘腿坐在床上,身体摇晃,露出微笑,仿佛见到了小女孩。但是,父亲去世了。心又咯噔一下。

父亲去世四年了,我尽量回避与他有关的事件和物件。这几年,我没去草原,去了会想  起父亲,仿佛他就在那里。草原上,干牛粪发出草药的气味,排队飞行的大雁,翅膀反射着 阳光。被晒得灰白的木轮车边上,牵牛花(蒙古语叫媳妇花)开放了,傍晚它们会收拢花瓣,像一支支雨伞。我想把看到的一切都告诉父亲,却无处说,我感觉自己孤孤单单。

父亲性格刚直,说人论世,言语激昂。进入80岁,他变得柔软安静。到90 岁,他几乎  不说话,趴窗台看绿地上的花朵和天上的白云。父亲度过91岁生日后,开始说他的战马。马的名字叫沙日拉,意思是带点黑灰斑点的白马。

父亲说,辽沈战役打沈阳的时候,国民党的黑飞机飞得像树梢那么高,机枪连串扫射。 骑兵目标大,没地方躲,好多战友牺牲了。战马低头嗅主人身上的血,不离开主人。他说: “战争啊,比电影看到的残酷。”炮弹爆炸,四处是残破的血肉。按理说动物应该在炮火中逃散,但是马不离开自己的主人。我父亲说:“沙日拉是一匹多好的白马!”

我怕父亲情绪激动,扶他到床上躺下,说:“你别想过去的事了,享受幸福的晚年吧。”

父亲说:“沙日拉爱用鼻子嗅我身上的味,我也喜欢马的汗味。我想我的马。”

2019年7月,父亲的身体开始虚弱。10月1日上午,电视直播新中国成立70年庆典。 我们早早把父亲扶到沙发上,他坐不住,身体两边放了两床棉被。十点整,电视播放1949  年开国大典纪录片。70年前的这天,我父亲参加了开国大典阅兵式,他是内蒙古骑兵白马团的战士。我父亲目不转睛地看完电视画面,说:“我没找到我的马。”

那天晚上,我们看完电视准备休息,父亲从卧室走到客厅,站着,像要宣布一件事。他 说:“我的马……”“马”字没说出来,眼泪已在他脸上流淌,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我上前扶他,感觉他在颤抖。他说:“我的马在哪儿?”

母亲说:“快睡觉吧,你说你的马在抗美援朝时被送到朝鲜去了。”

父亲躺在床上说:“我想我的马,我感觉孤孤单单。”最近听了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

“说起唯一的故乡,眼泪落下来,自己都没察觉。说起唯一的马,眼泪落下来,自己竟不知道。”好像在唱我父亲。父亲以前说起马兴高采烈,夸马的眼睛、马的鬃毛。现在提起马,他的脸上挂着泪水也不擦,浑然无觉。

我父亲活了91岁,经历九死一生。走到生命的终点,他忘记了世间所有的荣辱,却忘 不了那匹战马。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

一个月后,2019年11月8日,父亲溢然辞世。如果有天堂,他会在那里见到他的马。

在天堂的绿草地上,他和白马一同徜徉、云游。

(有改动)

文本二:

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首部以马为题材的文学绘本《父亲的战马》,是一曲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

生长于内蒙古广袤草原的鲍尔吉·原野对家乡,以及家乡的马有独到的理解和深厚的 感情。《父亲的战马》正是取材于原野先生父亲那顺德力格尔与心爱的白马沙日拉之间真  实的情感经历。那顺德力格尔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18岁离开家乡科尔沁左翼后旗,加入  解放军,作为内蒙古骑兵二师白马团的成员参加了解放东北的大小战役,战马沙日拉曾救  过他的性命。在将战马送往朝鲜战场后,他一直念念不忘。胜利的荣耀属于蒙古族战士,同样的军功章也属于来自内蒙古草原的战马。

作家、评论家汪政先生在谈到鲍尔吉·原野的草原儿童文学创作时说,原野的创作是 一种富有独特地方感的边地与特色文化的写作,草原的独特生命体验深入到他的精神与骨 髓。在撤退的过程中,父亲爬山时从马上摔下来,腿摔伤站不起来,“白马围着他打转”; 在与土匪的战斗中,巴图、却吉、杜楞扎那、东山四名蒙古族战士牺牲,战斗结束后他们的战 马找不到主人,“慌慌张张地在队伍里钻来钻去,见到人就闻腿闻胳膊,鬃毛如乱发撒在脖子上”。人与马之间生死相依。

当父亲将战马送上抗美援朝战场时,当每一名蒙古族骑兵将自己心爱的马送上驶向朝鲜前线的列车时,他们胸中激荡着保家卫国的战鼓,同时也激荡着古老草原上马的赞歌。

(摘编自《穿越硝烟的草原英雄战歌——读鲍尔吉·原野<父亲的战马>有感》)

【注】①本文为绘本《父亲的战马》后记。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灰衬衣像雨衣一样挂在身上,空空荡荡”,这里的“空空荡荡”既是写父亲身体的瘦弱,更是写父亲内心的空空荡荡,强化对“马”的思念。

B. 文章倒数第二段中,父亲说“我的马也会想我”,对父亲来说,马是战友与伙伴,为了保家卫国与捍卫和平,父亲不得不和战马分离并遗憾终身。

C. 文章引用章琴瑙日布唱的一首歌,是为了表达父亲既思念战马,又思念草原故乡,战马和草原本身就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化了主题。

D. 文中巧妙运用父亲和母亲的语言,让读者了解到父亲曾经参加解放战争、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向读者展示了历史的横截面和历史进程中革命者的风采,节省了笔墨。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点带面,通过展现人与马美好的情谊,让读者对战争的残酷有了更加深入的领会。

B. 文章善用细节描写,例如父亲的喃喃自语,马在主人身边流连,感人至深,让人回味。

C. 文章通过父亲的回忆来写战争,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把读者带到遥远的战争年代。

D. “我想我的马”在文中多次出现,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亦是表现人物形象的情感主线。

8.文章前三段多次提到“父亲去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4分)

9.两个文本都提到了“马”对战死或受伤的主人不离不弃的场面,深切动人。同学们准备要 把这一场面拍摄成一个短视频,由你负责拟写视频拍摄脚本,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6分) 

分镜头脚本(片尾)    时长:20秒

①音乐特点


②远镜头


③特写镜头


④视频解说

(不超过50字)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 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 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进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 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节选自《计然篇》,有删改)

材料二: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博学无所不通。为人有内 无外,形状似不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而知着。其行浩浩,其志泛泛,不肯自显诸侯,阴 所利者七国,天下莫知,故称曰计然。时遨游海泽,号曰“渔父”。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

范蠡请见越王,计然曰:“越王为人鸟喙,不可与同利也。”范蠡知其贤,卑身事之,请受道。

昔者,越王勾践既得反国,欲阴图吴,乃召计然而问焉,曰:“吾欲伐吴,恐弗能取!吾闻 先生明于时交察于道理恐动而无功故问其道。”计然对曰:“兴师者必先蓄积食、钱、布帛,不 先蓄积,士卒数饥,饥则易伤。重迟不可战,战则耳目不聪明,耳不能听,视不能见,兵不能 使;退之不能解,进之不能行。饥懂不可以动,神气去而万里。 王兴师以年数, 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越王曰:“善。今岁比熟,尚有贫乞者,何也?”计然对曰:“是故不等,犹同母之人,异父 之子,动作不同术,贫富故不等。如此者,积负于人,不能救其前后,志意侵下,作务日给,非 有道术,又无上赐,贫乞故长久。”越王曰:“善。”计然乃传其教而图之,曰:“审金木水火,别 阴阳之明,用此不患无功。”越王曰:“善。从今以来,传之后世,以为教。”乃着其法,治牧江南,七年而禽吴也。

(节选自《范子计然》,有删改)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吾闻先生 A] 明  B 于时     交 D 察于道理 E 恐 动 F 而无功G  故 H  问其道。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时不我待”与《岳阳楼记》中的“吾谁与归”句式相同。

B. “重迟”指迟钝、迟缓,文中指国家如果不蓄积粮食,士兵就会因饥饿而无力作战。

C. “神气”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与现在所说的“神气十足”中的“神气”意义相同。

D. “牧”指统治、驾驭,与《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中的“牧”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审时度势的妙处在于选择关键时机。选择时机的妙处,好像追逐猎物和竞跑,又像捕兽和捉鸟。

B. 计然早先是晋国流亡的贵族,传说他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外表貌似平庸,自小聪慧,学自然之理。

C. 越王勾践刚刚从吴国做奴仆返回越国时,想要暗中图谋洗雪耻辱,吞并吴国,于是就向计然求教。

D. 计然认为贫穷的人因亏欠多而意志低到了极点,没有特别的种植技术和大王的赏赐,必然长久贫困。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也。

(2)王兴师以年数, 一旦而亡,失邦无明,筋骨为野。

14.材料一中计然认为“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材料二里计然的哪些做法印证了这句话?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 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山甫①铨试②二首并寄强甫(其一)

刘克庄

二昆南北各驱驰,季复随群试有司。

蕃衍皆因先世积,荒嬉端为乃翁慈。

争名古有笞儿语,任运吾无责子诗③

万一原夫能末缀,采蒲裹粽待归期。

【注】①山甫:山甫、强甫均为诗人的儿子。②铨试:王安石变法时改革了选官制度,规 定自熙宁四年(1071)起,铨试不再考试诗赋,而是代之以试断公案、时议或律义,合格者方 可到地方任官。③责子诗:陶渊明曾作《责子》诗,诗中列数儿子们的不足,结尾有云:“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山甫、强甫兄弟二人各在一方,山甫参加铨试,诗人写此诗相赠。

B. 颈联“争名”与“任运”构成对比,二者并举更能凸显出诗人的态度。

C. 诗人在尾联宽慰山甫万一铨试没有选中,依然采蒲裹粽等其归来。

D. 此诗力避说教,十分亲切自然,字里行间可见诗人对儿子的关怀。

16.“荒嬉端为乃翁慈”和“任运吾无责子诗”二句有何深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列传》中表现屈原自动地远离脏污,像蝉脱壳那样摆脱肮脏的境地的句子是:

(2)《静女》中,女子隐藏起来,没有如约出现,男子只好“                        ”;《拟行路难》(其四)中,诗人自言心并非木石没有感触,却只能“                      

(3)小明发现古诗词中常描写落日下的孤城,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保持能量平衡、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关键因素。长期能量 摄入量大于能量消耗量可导致体重增加,甚至造成超重或肥胖; A ,甚至体重过轻。体重过重和过轻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

目前,①我国大多数居民身体活动量明显不足,②成年人超重与肥胖率高达50.7%左 右。③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率也不断增长。④不仅充足的身体活动有助于保持健康体 重,⑤还能增强体质,⑥降低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的发生;⑦同时也有助于调节心理平衡,⑧缓解抑郁和焦虑,⑨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    B     。建议大家积极进行日常活动和运动锻炼,成年人可以每周至少进行5天 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进行主动身体活动至少6000步。鼓励大家适 当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加强抗阻运动,多动多获益。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应主动起身动 一动。根据自身特点,保证基本能量摄入的同时,重视身体活动,保持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之间的平衡,做一个多动“慧”吃的健康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三千年来,写泰山的诗里最好的,我以为是诗经的《鲁颂》:“泰山岩岩,鲁邦所詹。”“岩 岩”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很难捉摸,但是登上泰山,似乎可以体会到泰山是有那么一股劲 儿。詹即瞻,说是在鲁国,不论在哪里,抬起头来就能看到泰山。这是写实,然而写出了一  个大境界。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对泰山简直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好发出一连串的感叹: “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惑矣!”完全没说出个所以然。这倒也是一种办 法。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杜甫诗《望  岳》,自是绝唱,“岱宗夫何如,齐鲁青未了”,一句话就把泰山概括了。杜甫真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伟大的现实主义者,这一句诗表现了他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的忠烟。相比之下,李白的“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就有点洒狗血。李白写了很多好诗,很有气势,但有 时底气不足,便只好洒狗血,装疯。他写泰山的几首诗都让人有底气不足之感。杜甫的诗 当然受了《鲁颂》的影响,“齐鲁青未了”,当自“鲁邦所詹”出。张岱说“泰山元气浑厚,绝不 以玲珑小巧示人”,这话是对的。大概写泰山,只能从宏观处着笔。郦道元写三峡可以取法。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刻琢精深,以其法写泰山即不大适用。

20.文学作品中感叹号用法丰富,有时极具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感叹号的用意。(3分)

21.“洒狗血”指演员在台上用过火的表演讨好观众,文中评价李白的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是“洒狗血”,你如何理解?(3分) 

22.你觉得姚鼐在《登泰山记》中对泰山的描写是否与本文段的观点相符?请陈述理由。(4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 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

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会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届高三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 联考)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