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上语文试卷(word试卷+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1-18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观众基础,是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中国传统戏曲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戏曲中既讲述神话传说,叙写儿女情长的故事,也记载家国天下的历史,传颂忠孝节义的典范等等。同时,戏曲艺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深沉的精神追求。戏曲舞台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大写意,表演程式化美学的规范技巧,钟情“大团圆”结局的写作构思等等,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和合共美的追求;从戏曲的戏文唱词中,我们能体察到戏曲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传统美德,感受到作者惩恶扬善、褒忠贬奸的鲜明爱憎,领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气神。

中国传统戏曲又是一门具有高度综合性的创作艺术,它广泛汲取其他艺术的精华,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角色类型和表演风格。在中华艺术发展的长廊中,戏曲塑造了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中多彩的人物形象。比如,《定军山》中威武的黄忠、《穆桂英挂帅》中英姿飒爽的穆桂英、《连环套》中粗豪侠义的窦尔敦等形象无不家喻户晓,让人们经久不忘。

曾几何时,作为一门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艺术,传统戏曲也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无形中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生存压力、事业危机造成了许多人紧张、浮躁的心态,使得人们难以静心慢慢品味这门缓慢古老的艺术;各种娱乐方式也在冲击着传统戏曲,“瓜分”着本已为数不多的观众,爱听中国戏曲的大部分是老戏迷,可能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娱乐方式有关。

另一方面,不仅是外部生存环境恶劣,戏曲自身也存在诸多亟需改进之处。就形式而言,戏曲唱腔缓慢,还保留了大量方言,许多观众难以听懂,舞台局限也比较多;在表现内容上,总体说来则是创新不够,很少出现优秀的戏曲作品,有些剧本内容还有待改进,或是说教色彩浓郁,或是老生常谈,不符合新时期的审美趣味等等。由是,有些传统剧场发展长期不景气,甚至停业、倒闭;许多戏剧演员工资收入低、待遇差,很多年轻人最终放弃这项事业,纷纷转行,造成戏剧演艺行业人才青黄不接等等。这些情况都严重影响了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作为中华民族流传千年极富特色的艺术瑰宝,中国戏曲面临的窘况让多少中国人担心,甚至忧虑叹息。中国戏曲只有奋起求变,才能走出一条生存之道。

(取材于刘琦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将戏曲唱腔与流行音乐相结合,歌曲《万疆》听来别有韵味;用粤剧“唱”一部电影,影片《白蛇传·情》给观众带来全新观影感受;融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演出于一体,戏曲文化节目《最美中国戏》让观众获得沉浸式体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新实践赋予戏曲更立体、更多样的现代化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戏曲现代化,是在遵循戏曲美学和艺术规律的基础上,通过融入时代精神、现代理念和当代舞台表现手段,实现戏曲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观众审美相契合。戏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创作中融入多样化的现代元素,能有效呼应时代审美要求。“戏曲+电影”“戏曲+歌曲”“戏曲+动画”等创作形式让戏曲以更亲切、更接地气的方式触达更多人群,能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感体验,激发更多群体的情感共鸣。比如,某视频网站播放的《上元千灯会》将传统戏曲与流行元素结合,以灯塑景、以戏传情,呈现了一场戏曲盛宴,颇受年轻观众喜爱。

戏曲传播全媒化是全媒体时代戏曲发展的必然选择。新媒体改变着人们的信息接收习惯,网络直播、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对剧场艺术产生了较大冲击,同时也为戏曲发展、特别是戏曲传播打开新天地。一方面,线上直播、视频剪辑等数字手段极大丰富了传统戏曲的表现张力,使戏曲吸引了更多的观众。比如,不少戏曲院团利用网络平台开展“云直播”,通过弹幕与观众互动,“圈粉”年轻观众。另一方面,戏曲可以借社交媒体、短视频等平台辐射更多人群。新媒体条件下,受众同时也是传播者,好演员、好作品借助新媒体,其传播量可以实现几何级增长。比如,“上戏416女团”(由上海戏剧学院京剧表演专业的5名女生组成的传统戏曲组织)通过短视频平台,运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风靡网络。

有人说“年轻人不喜欢戏曲”,这句话似乎对年轻人颇有微词。深层思考戏剧发展问题,其实年轻人喜不喜欢戏曲,关键在于戏曲能否创新创造、有效推广。上世纪90年代起,河南戏曲界开展的《程婴救孤》《焦裕禄》《风雨故园》《苏武牧羊》等戏曲作品进校园演出活动,引起青年学子的强烈反响。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有机会认识戏曲全貌,充分感受戏曲魅力,进而爱上戏曲成为戏迷,这些年轻戏迷,说不定以后有机会成为专业的戏曲工作者。只有争取到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才能为戏曲艺术可持续发展蓄足内生动力,这或许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

正如京剧大师梅兰芳所说:“一个古老的剧种,能够松柏常青,是因为它随时进步。”现代化传承的传统戏曲,连接绵延千年的审美积淀与欣欣向荣的美好生活,正以更加多元、更为丰富的艺术表达持续散发时代魅力。

                                  (取材于邓剑洋、周子健、陈涌泉等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传统戏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戏曲讲述的都是真实的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B.中国传统戏曲吸取了多种艺术门类的精华,表演风格独特,追求程式化美学。

C.中国传统戏曲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生旦净末丑各行当人物特色鲜明。

D.中国传统戏曲拥有着流传千年的悠久历史,面临发展的瓶颈,需要求变突围。

2.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人们不能静下心来慢慢品味中国传统戏曲。

B.大部分中国戏曲观众为老戏迷,是由于他们难以接受其他的娱乐方式。

C.因为内容上缺乏创新,陈旧老套,中国传统戏曲没有出现优秀的作品。

D.有些传统剧场不景气,戏剧人才青黄不接,制约中国戏曲事业的发展。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蛇传·情》用“粤剧+电影”的新型呈现方式满足了观众沉浸式观影需求。

B.《上元千灯会》从内容与形式上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现代元素进行了创新性融合。

C.“上戏416女团”在短视频平台用京剧唱腔演唱歌曲,可以辐射到更多的人群。

D.《风雨故园》等中国戏曲作品进校园演出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戏曲的演艺人才正逐渐流失,如果不重视培养青年从业者,那么中国戏曲艺术的长期发展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

B.《焦裕禄》这样的戏曲作品,既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戏曲独特的艺术追求和深沉的精神追求,又符合现代人的价值取向。

C.在全媒体时代,只有借助网络直播、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开展“云直播”,传统戏曲才能发展振兴,吸引到更多的观众。

D.依据京剧大师梅兰芳的观点,中国戏曲要实现持续性繁荣发展,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5.材料二第二段,作者为什么说“戏曲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戏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说明。(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峡江寺飞泉亭记

袁枚【1】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2】,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3】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注释:【1】袁枚:清朝诗人、散文家,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2】匡庐:即庐山。【3】霞裳:袁枚的学生。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余年来观瀑屡矣                                屡:多次

B.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晒

C.僧澄波善弈                                       善:擅长

D.无征不信                                          征:预兆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凡树皆根合而枝分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B.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C.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

身体觉得不舒服,势必不能长久地停留

B.可箕踞,可偃仰

可以像簸箕一样伸开两腿坐着,可以仰面朝天躺着

C.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

不贪图观赏瀑布的乐趣,竟然能到达这般境界

D.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

只有某一天我的灵魂梦境或许会飞来吧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作者游览了多处瀑布而不愿意久留,原因不在瀑布本身,而在观看瀑布的条件。

B.第三段描绘出作者攀登峡山过程中山路曲折、苍松茂密、光影掩映、奇树鼎立的环境。

C.第四段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在飞泉亭的所见、所闻、所感。

D.第五段将实写的自然声和虚写的人声融合为一体,一实一虚,写出了声音的错落有致。

10.第一段作者写到“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作者“意难决舍”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概括。(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11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从11(A)、11(B)中任选一组,按要求回答问题。

11(A)

①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

②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翻译文段中画线句子。(4分)

(2)结合选段的内容,阐述“仁”与“礼”、“仁”与“孝”之间的关系。(4分)

(3)第①则中谈到了“孝”,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当下应如何做到“孝”。(3分)

11(B)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②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③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公冶长》)

④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述而》)

⑤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泰伯》)

(1)翻译文段中画线句子。(4分)

(2)①②③④则中谈及了哪些学习方法?请分条概述。(4分)

(3)从以上五则谈及的学习方法中任选一种,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对你有何启示。(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九日【1】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2】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3】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注释:【1】此诗是杜甫于公元767年在夔州登高之作。【2】竹叶,指竹叶青酒,是中国古代享有盛誉的名酒。【3】旧国,指杜甫的家乡河南巩县。

1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生病的诗人于重阳之日,依照传统风俗,登高赏秋。

B.颔联作者认为既然没有与竹叶酒分开,菊花也没必要开放。

C.颈联叙写了诗人落日霜天所闻所见:黑猿哀啸,白雁南归。

D.尾联“弟妹”句诗人叙写家人音讯渺茫,内心有无限感慨。

1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抱病”句与《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句情感内涵有相似之处。

B.颔联中诗人以美酒“竹叶”与植物“菊花”对仗,工整贴切,新颖别致。

C.颈联用异乡之景、旧国之物,调动听觉、视觉和触觉,渲染了凄清之境。

D.本诗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节奏抑扬顿挫,情感沉郁,尽显杜甫悲壮诗风。

1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8分)

(1)《师说》中作者韩愈针对当时士大夫中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用三组对比指出问题,其中“古之圣人,          ,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这组对比,作者言辞犀利,圣人与众人从师的态度高下立现。

(2)《琵琶行》中诗人描写琵琶乐曲笔法高超,感官与想象巧妙结合,其中“          ,           ”两句,表现了“以无胜有”的美学思想,引人无限遐想。

(3)《短歌行》让世人看到了充满壮志豪情的诗人曹操,而在《赤壁赋》中苏轼则以“          ,          ”两句再现了富有诗人风采的英雄曹操形象。

(4)《劝学》善用譬喻,说理形象生动,如以直木为轮、晒不复直的现象,比喻论证如“”一样的“学习”会改变人的本性,由此得出“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的结论。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9题。

石子【1】

我幼小的时候,就喜欢石子,有时从耕过的田野里,抢到一块椭圆形的小石子,以为是乌鸦从山里衔回跌落到地下的,因此美其名为“老鸹枕头儿”。

那一年在南京,到雨花台买了几块小石子,是赭红色的。

那一年到大连,又在海滨装了一袋白色的回来。

这两次都匆匆忙忙,对于选择石子,可以说是不得要领。

在青岛住了一年之余,因为不喜欢下棋打扑克,不会弹琴跳舞,不能读书作文,唯一的消遣和爱好就是捡石子。时间长了,收藏丰富,有一段时间,居然被病友们目为专家。就连我低头走路,竟也被认为是长期从事搜罗工作养成的习惯,这简直是近于玩笑了。

然而,人在寂寞无聊之时,爱上或是迷上了什么,那种劲头,也是难以常情理喻的。不但天气晴朗的时候,好在海边溅泥踏水地徘徊寻找,有时刮风下雨,不到海边转转,也好象会有什么损失,就象逛惯了古书店古董铺的人,一天不去,总觉得会交臂失掉了什么宝物一样。钓鱼者的心情,也是如此的。

初到青岛,也只是捡些小巧圆滑杂色的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养在水里,五颜六色还有些看头,如果一干,则质地粗糙,颜色也消失,算不得什么稀罕之物了。

后来在第二浴场发现一种质地细腻,色泽如同美玉的小石子,就加意寻找。这种石子,好象有一定的矿层。在春夏季,海滩积沙厚,没有这种石子。只有在秋冬之季,海水下落,积沙减少,轻涛击岸,才会露出这种蕴藏来。但也很少遇到。当潮水落到一定的地方,沿着水边来回走,看到一点点亮晶晶的苗头,跑过去捡起来,大小不等,有时还残着一些杂质,象玉之有瑕一样。这种石子一定是包藏在一种岩石之中,经过多年的潮激汐荡,乱石撞击,细沙研磨,才形成现在这种可爱的样式。

有时,如果不注意,如果不把眼光放远一点,它略一显露,潮水再一荡,就又会被细沙所掩盖。当潮水猛涨的时候,站在岸边,抢捡石子,这不只拼着衣服溅上很多海水,甚至还有被海水卷入的危险。

有时,不避风雨,不避寒暑,到距离很远的海滩,去寻找这种石。但也要潮水和季节适当,才有收获。

我的声誉只有鹊起一时,不久就被一位新来的病友的成绩所掩盖。这位同志,采集石子,是不声不响,不约同伴,近于埋头创作地进行,而且走得远,探得深。很快,他的收藏,就以质地形色兼好著称。“石子欣赏家”都到他那里去了,我的门庭,顿时冷落下来。在评判时,还要我屈居第二,这当然是无可推辞的。我的兴趣还是很高,每天从海滩回来,口袋里总是沉甸甸的,房间里到处是分门别类的石子。

那时我居住在正阳关路一幢绿色的楼房里。为了安静,我选择了三楼那间孤零零的,虽然矮小一些,但光线很好的房子。在正面窗台上,我摆了一个鱼缸,放满了水,养着我最得意的石子。

在二楼住着一位二十年前我教书时的女学生。她很关心我的养病生活,看见我的房子里堆着很多石子,就劝我养海葵花。她很喜欢这种东西,在她的房间里,饲养着两缸。

一天下午,她借了铁钩水桶,带我到海边退潮后的岩石上,去掏取这种动物。她的手还被附着在石面上的小蛤蜊擦破了。回来,她替我倒出了石子,换上海水,养上海葵花。

“你喜爱这种东西吗?”她坐下来得意地问。

“唔。”

“你的生活太单调了,这对养病是很不好的。我对你讲课印象很深,我总是坐在第一排。你不记得了吧?那时我十七岁。”

晚上,我一个人坐在灯光下,面对着我的学生为我新陈设的景物。我实在不喜欢这种东西,从捉到养,整个过程,都不能使我发生兴趣。它的生活史和生活方式【2】,在我的头脑里,体现了过去和现在的强盗和女妖的全部伎俩和全部形象。我写了一首《海葵赋》。

青岛,这是世上少有的风光绮丽的地方。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祖国美丽富饶的地区,有很多都曾经处在帝国主义的铁蹄蹂躏之下。每逢我站在太平角高大的岩石上,四下眺望,脚下澎湃飞溅的海潮,就会自然地使我联想起这里的悲惨的历史。我的心里总有一种沉痛之感,一种激愤之情。

终于,我把海葵花送给了女弟子,在缸里又养上了石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大辜负女学生的一番盛情,一番好意了。

离开青岛的时候,我把一些自认为名贵的石子带回家里,尘封日久,不但失去了原来的光彩,就是拿在手里,也不象过去那样滑腻,这是因为上面泛出一种盐质,用水都不容易洗去了。时过境迁,色衰爱弛,我对它们也失去了兴趣,任凭孩子们抛来掷去,想不到当时全心全力寤寐以求的东西,现在却落到了这般光景。

但它们究竟是和我度过了那一段难言的日子,给过不少的安慰,帮助我把病养得好了一些。古人把药石针砭并称,这说明石子确是养病期中难得的纯朴有益的伴侣。

  (取材于孙犁同名散文)

注释:【1】20世纪50年代后,文学直接服务政治,缺乏现实创造。孙犁的创作多次遭到批评。这使他积累了很多精神压力,身体也极其虚弱。孙犁1956年离开天津,在1956年到1960年间,他先后在北京小汤山、青岛等地疗养。从1956年开始,孙犁近二十年几乎没有创作。【2】海葵花的生活方式是附着生活,靠底部的吸盘牢牢地吸在他物上。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可以说是不得要领            要领:要点

B.露出这种蕴藏来                蕴藏:蓄积未发掘的美玉般的石子

C.附着在石面上                   附着:较小的物体沾在较大的物体上

D.落到了这般光景               光景:风光景物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叙写了小时候买石子、装石子的经历,为下文在青岛捡石子做好了铺垫。

B.作者将自己捡石子的心情比作钓鱼者的心情,足以看出其对石子的痴迷程度。

C.作者叙写自己声誉被新来的病友掩盖,表现其对病友捡石子技艺的心悦诚服。

D.作者认为养病期中捡到的那些石子如纯朴有益的伴侣,抚慰了他受伤的内心。

18.作者叙写女学生带他养海葵花的经历,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9.作者托事言志,通过“捡石子”来抒写自己在文学创作经历中的情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5分)学科网 zxxk.com

①剧本杀、AR视觉体验、cosplay、主题公园……一个个体验式文化新业态正在“火出圈”。②这些新型的文化消费正给消费者带来全新的文化视野。③这背后反映了当前消费者群体日益年轻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传统文化消费已难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④同时,也反映出新时代下,传统文化消费与时俱进,互联网时代下催生出更多新的消费业态。⑤未来,不断创新和拓展新型文化消费不仅是拉动文化产业、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一环,更是满足新的文化消费需求、引领新的文化消费主张的重要驱动。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句中标点有误,省略号应换为破折号。

B.②句中“文化视野”应改为“文化体验”。

C.④句中“与时俱进”可改为“与日俱增”。

D.⑤句中“创新”和“拓展”可互换位置。

(2)在③句中的括号内,填上一个合适的关联词,使句子语意连贯,逻辑严密。(2分)

21.微写作(10分)

春晖中学创办了主题为“春苗青青 春晖风采”的微信公众号。公众号设置“学法指导”“观点辣评”“校园诗人”等栏目,目前正在征集稿件。假设你是该校学生,请你从下面三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学法指导”栏目现征集语文学科名著阅读方法。请分享你阅读《论语》或《乡土中国》的方法,供同学们借鉴。要求:条理清晰,言之有物。

(2)“观点辣评”栏目现征集对热点现象的思辨点评。近期,某医院一排排小学生边输液边学习的短视频在网络上流传,引发热议。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据,条理清晰。

(3)“校园诗人”栏目现征集文学稿件,欢迎大家踊跃投稿。请以“校园的冬天”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学科网 zxxk.com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小说创作中,作者常常运用对话描写,凸显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要与他人对话,与自己对话,有时也会与事物、景物对话。通过对话,人们对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生活也就有了更多、更丰富的意义。

    请以“对话”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体验和感悟,或认识与思考。

要求:写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写记叙文,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上语文试卷(word试卷+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