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纵观中国的儿童动画影视发展历程,对“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是一以贯之的。随着儿童动画影视被市场经济化浪潮裹挟,“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放在“产业化”视角下进行,衍生出“全龄化”的营销特征。儿童动画影视在关注创作重心的同时要兼顾市场效益,而作品的受众市场定位是不具备经济能力与消费主导权的,于是渐渐被儿童影视动画发行认可的“全龄化”网络营销方式脱颖而出。在模糊了儿童话语和成人话语的新媒体平台上,“全龄化”网络营销正在带来一种新的“童年的消逝”。
②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本是生理与心理双重循序渐进的过程,童年时期对世界与社会的认知往往具有幼稚与天真的特点,而成年则对应的是稳重与成熟。
③如此一来,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则可以抽象为一个由“缺”向“足”补充的过程,儿童通过自身的经历与经验,弥补了之前的不足,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与反思进行沉淀,如此才能将“缺”填补得更为稳固牢靠。而这个补缺的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不仅仅来源于自身的经历与体验,更多的是来源于各种媒介渠道提供的信息。
④伴随着电子媒介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当下移动端集成媒体的普及,儿童通过屏幕获得的信息成为其世界观与价值观塑造的主要来源。但受制于儿童对于复杂文字信息阅读的困难性与阻碍,动态影像尤其是动画成了儿童了解和认识世界最简单直接的符号载体-“儿童倾向于先用图像进行思考”。
⑤但随着市场产业化对儿童动画影视领域的渗透与改造,即便基于“儿童本位”创作的动画影视作品,仍需面向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进行营销,以实现市场经济效益目标。
⑥于是,伴随着针对经济主导群体-成人的营销,儿童对于该动画影视的第一印象便来源于营销所塑造的感知。如2022年上映的院线动画电影《新神榜:杨戬》,其在短视频平台抖音上打造了同人物但不同主题的系列小剧场,其中点赞数最高的两条短视频主题分别为“理想男友”“好身材”。过于成人向视角下的内容营销,忽略了互联网短视频平台并非只会面向青少年与成年用户,恰恰相反,其产品的动画属性会经由平台的算法机制推荐给被打上标签的儿童用户群体。如此一来,儿童接触并被营销内容中呈现的成人话语下的认知所影响,成为儿童动画影视成人话语营销的被动接受者。缺少相应话语与经验影响的经历和经验铺垫,使得儿童的心理会在“自身的幼稚”与“获得的成熟”间产生割裂。而当下互联网营销与儿童动画影视全面融合渗透,将带来童年被催熟的社会议题隐忧。
⑦当下的儿童动画影视正在将“儿童”与“成人”的概念相互贯穿融合,并在当下逐渐涵化整个社会的审美趋向与接受感知。对于“童年”,社会一方面强调包容,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延伸“童年”的包含范围与特征-当下“童年”时期的儿童,是有成人倾向的儿童,是将儿童与成人相结合、具有成人视角期待下的儿童概念。
⑧在这种认同概念趋势的影响下,儿童对自身的身份认知也产生了偏差,并在社会与长辈的教育指导下,接受大众认知观点中的“儿童向适宜作品”。产品与营销模糊的受众定位,让儿童不得不去努力理解成人语态营销下的深刻内涵,出于这种理解动机,儿童将成人身份的认同优先级放在了儿童身份的认同优先级之上。这样会使儿童刻意模仿成人的话语和行为,出现儿童自身的童年身份认同危机,并伴随着社会认识下对这种趋势“代表儿童成熟”的错误理解,让全龄化营销下的儿童与成人身份模糊加剧。
⑨儿童通过网络新技术媒体,可以接受新的信息与思想,从而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将决定儿童所表现出的社会行为准则,在之前学者将这种儿童加速了解社会行为准则形成思维方式的行为,肯定为积极意义的儿童社会化进程,强调如此有助于儿童个性的不断成长。
⑩但在当下的儿童动画影视创作领域,创作者得到公众默许,对于儿童和成人言行特征的模糊影响,将动画影视的角色放在了一个个标准模板下进行创作,将童年包装成为成人化视角下呆滞的景观记忆与社会共识光景,将儿童原本旺盛的生命力放到规训后的模板中。如2020年撤档、2022年1月1日重映的院线动画电影《木兰:横空出世》,其表现手法同样可以看作是对传统人物IP的一次重塑,并利用网络新媒体,与实时热点迪士尼出品的、刘亦菲主演的真人版《Mu-lan》进行联动。但在内容营销中,《木兰:横空出世》将中国传统故事中的花木兰形象包装成一位具有家国情怀的巾帼英雄,而在动画产品本身,却被观众调侃为“讲述了花木兰与异域王子的爱情故事”,形成了营销与产品的真假错位,导致上线仅一天口碑崩盘后迅速撤档。分析该案例的风险原因可知,重点在于对传统IP的改编与内容营销行为,忽略了颠覆儿童动画题材传统认知的接受度,以及成人化改编下动画人物的角色是否成立的问题。如此便形成了一个“偶像恋爱是真,家国情怀是假”畸形创作理念下的花木兰形象。在后续的儿童动画影视创作中,成人视角先行的强加理念会带来动画角色塑造中的错位感,“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在这种错位中会产生畸变趋势,导致儿童动画角色中一个个“小大人”形象的存在越来越普遍。
(摘编自《轻舟难载许多愁-儿童影视化网络营销下“童年的消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儿童倾向于先用图像进行思考,对复杂文字信息阅读存在困难,于是动态影像尤其是动画便成了其了解和认识世界最简单直接的符号载体。
B.童年向成年的成长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由“缺”向“足”补充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儿童的经验主要来源于各种媒介渠道提供的信息。
C.儿童通过网络新技术媒体,接受新的信息与思想,形成新的思维方式。这对儿童社会化进程具有积极意义,有助于儿童个性的不断成长。
D.儿童成为儿童动画影视成人话语营销的被动接受者,这很容易使儿童的心理在“自身的幼稚”与“获得的成熟”之间产生割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儿童本位”的创作理念敌不过市场经济化浪潮的裹挟,“全龄化”网络营销方式被儿童影视动画发行者认可并向真正具有消费能力的群体进行营销。
B.文章将动画电影《木兰:横空出世》和真人版《Mu-lan》进行对比论证,形象地说明了营销内容若与产品本身形成真假错位,会导致产品失去消费市场。
C.本文在论证过程中适时运用比较专业的词语或短语,同时举现实生活中的动画电影为例证,让文章的阐释既显得专业又不乏生活气息。
D.当下的儿童动画影视正在将“儿童”与“成人”的概念相互贯穿融合,但作者认为童年是幼稚与天真,成年更多是稳重与成熟,不可过度融合。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本文观点的一项是(3分) ( )
A.动画电影《哪吒》打造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爆款口号话题,并将哪吒与“反叛”“不信命”这种带有强烈的年轻人语态的情感词汇捆绑。
B.《啥是佩奇》避开儿童群体,将影片创作目标受众转向成人观影群体,建构出父子情与祖孙情的三代家庭情感,更容易使成年受众群体产生共情。
C.《大圣归来》的“自来水”们有意将维护该片的口碑和舆论形象作为维系社群团结的共同任务,最终实现了对影片的口碑营销传播。
D.儿童动画电影《我的老婆是只猫》故事内核是儿童思维与亲子关系,却被全龄化营销包装成“兽娘风”,并另外赋予了“社会地位强弱关系链”等主题。
4.文章第⑥段的举例论证很有特点,请具体分析。(4分)
答:
5.儿童影视化网络营销下新的“童年的消逝”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早晨从中午开始(节选)
路遥
在我的创作生活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从中午开始的。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我知道这习惯不好,也曾好多次试图改正,但都没有达到目的。这应验了那句古老的话:积习难改。既然已经不能改正,索性也就听之任之。在某些问题上,我是一个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况下,我都是在凌晨两点到三点入睡,有时甚至延伸到四点五点。天亮以后才睡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午饭前一个钟头起床,于是,早晨才算开始了。
午饭过后,几乎立刻就扑到桌面上工作······整个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时间,除了上厕所,几乎在桌面上头也不抬。直到吃晚饭,还会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饭后有一两个小时的消闲时间,看中央电视台半小时的新闻联播,读当天的主要报纸。这是一天中最为安逸的一刻。
夜晚,当人们又一次入睡的时候,我的思绪再一次活跃起来。如果下午没有完成当天的任务,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后,或者进入阅读(同时交叉读多种书),或者详细考虑明天的工作内容以至全书各种各样无穷无尽的问题,并随手在纸上和各式专门的笔记本上记下要点以备日后进一步深思。①这时间在好多情况下,思绪会离开作品,离开眼前的现实,穿过深沉寂静的夜晚,穿过时间的隧道,漫无边际地向四面八方流淌。入睡前无论如何都要读书,这是最好的安眠药,直到睡着后书自动从手中脱离为止。
第二天午间醒来,就又是一个新的早晨了。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写作过程中,我的早晨都是这样从中午开始的。对于我,对于这部书,这似乎也是一个象征。当生命进入正午的时候,工作却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阳一般充满青春的朝气投身于其间。
小说《人生》发表之后,我的生活完全乱了套。我深切地感到,尽管创造的过程无比艰辛而成功的结果无比荣耀,尽管一切艰辛都是为了成功;但是,②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
我不能这样生活了。我必须从自己编织的罗网中解脱出来。
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种沉重。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会活得更为充实。这是我的基本人生观点。
我决定要写一部规模很大的书。
在我的想象中,未来的这部书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满意的作品,也起码应该是规模最大的作品。
在《平凡的世界》进入具体的准备工作后,首先是一个大量读书的过程。有些书是重读,有些书是新读。有的细读,有的粗读······那时间,房子里到处都搁着书和资料;桌上、床头、茶几、窗台,甚至厕所,以便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随手都可以拿到读物。读书如果不是一种消遣,那是相当熬人的,就像长时间不间断地游泳,使人精疲力竭,有一种随时溺没的感觉。
在这个时候,我基本上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我甚至有意“中止”了对眼前中国文学形势的关注,只知道出现了洪水一样的新名词、新概念,一片红火热闹景象。
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
在这次专门的读书活动进行得差不多的情况下,我立刻按计划转入另一项“基础工程”-准备作品的背景材料。
《平凡的世界》将涉及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中国城乡广泛的社会生活。这十年是中国社会的大转型期,其间充满了密集的重大历史事件,要掌握这十年间中国究竟发生过什么,较为可靠的方式是查阅这十年间的报纸-逐日逐月逐年地查。于是,我找来了这十年间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房间里顿时堆起了一座又一座“山”。
我没明没黑开始了这件枯燥而必需的工作,一页一页翻看,并随手在笔记本上记下某年某月某日的大事和一些认为“有用”的东西。③工作量太巨大,中间几乎成了一种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眼角糊着眼屎,手指头被纸张磨得露出了毛细血管,搁在纸上,如同搁在刀刃上,只好改用手的后掌(那里肉厚一些)继续翻阅。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把这件恼人的工作做完。以后证明,这件事十分重要,它给我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到此时,我感到室内的工作暂时可以告一段落,应该进入另一个更大规模的“基础工程”-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所谓的“深入生活”。
我提着一个装满书籍资料的大箱子开始在生活中奔波。对一切方面的生活都感兴趣。乡村城镇、工矿企业、学校机关、集贸市场;国营、集体、个体;上至省委书记,下至普通老百姓;只要能触及的,就竭力去触及。
在这无穷的奔波中,我也欣喜地看见,未来作品中某些人物的轮廓已经渐渐出现在生活广阔的地平线了。最后,我决定到一个偏僻的煤矿开始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经过六年不间断的奔跑,现在我已真切地看到了终点的那条横线。
④“撞线”的时刻终于来临了。在我的一生中,需要记住的许多日子都没能记住,其中也包括我的生日。但是,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五日这个日子我却一直没能忘记-我正是在这一天最后完成《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路遥的早晨从中午开始,他认为这种作息习惯有助于深夜时获得一个无干扰的创作环境,并因此保持了这种习惯。
B.《人生》发表后,“我”深感生活纷乱,决定投身于规模宏大的《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以进入一种沉重与充实的状态。
C.虽然大量读书的过程让“我”感到精疲力竭,但“我”仍然坚持下来,可见“我”对知识的渴求已经超越了身体的极限。
D.文中描述了“我”查阅报纸的工作,展现了“我”的辛勤付出,这一工作对成功创作《平凡的世界》起到决定作用。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句子①中描绘了“我”思绪的飞扬,表现出“我”在夜晚创作时,思维跨越时空界限,沉浸在遐想之中。
B.句子②紧承上文创作过程的艰辛,提出“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造的过程”,凸显“我”对创作过程的珍视。
C.句子③中“奴隶般的机械性劳动”,意在突出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整理工作的单调,表现“我”内心的极大痛苦。
D.句子④中的“撞线”用了比喻手法,将完成《平凡的世界》全部创作比作赛跑中冲过终点线,给人以轻松、喜悦之感。
8.文章标题“早晨从中午开始”,意蕴丰富,请简要说明。(4分)
答:
9.路遥是一位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本文节选自其《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请根据文章简要说明路遥是怎样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匡救,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谏议大夫王珪对曰:“臣闻,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是故古者圣主必有争臣七人,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陛下开圣虑纳刍荛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①。”太宗称善,诏令自是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贞观五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今夙夜恒欲公等尽情极谏。公等亦须受人谏语,岂得以人言不同己意,便即护短不纳?若不能受谏,安能谏人?”贞观十六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已长,他人不及。由是言之,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一日万机,一人听断,虽复忧劳,安能尽善?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太宗制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故当时言无不尽,而治得其理。然则以是为尽听言行政之理乎?抑有未尽然者。治惟其人,不惟其法。以王珪、魏征为谏议大夫,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而太宗之明,足以折中群论而从违不爽,则可矣。必恃此以立为永制,又奚可乎?命官图治之道,莫大乎官各明其守,而政各任于其人。庶务分治于六官,其属详其目,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可准也。或举、或废,或倚法而挟奸私,或因时而为斟酌,各以其所效之成能为得失;然而有待于天子宰相之裁成者,则太宗之制,令五品以上更宿内省,以待访问,固善术也。下有利病得达于上,而上得诘其勤怠公私以制其欺;若夫小有过误,则包含教戒而俟其改。如使谏官毛举细过以相纠,则大体失而争党起于细微,乱世之所以言愈棼②而事愈圮也。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二十)
【注】①狂瞽:愚妄无知,多用为谦词。②棼:纷乱。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陛下开圣A虑B纳C刍荛D愚臣E处不讳之朝F实愿G罄H其狂瞽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言而不用”与《项脊轩志》“而母立于兹”中的“而”用法相同。
B.举,指出,与《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的“举”意思不同。
C.爽,差错,与《氓》中“女也不爽”的“爽”意思相同。
D.善,好的,与《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的“善”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唐太宗认为一个人不愿接纳别人的规劝,就不能去规劝别人;他愿意接纳臣子的进谏,也希望大臣们虚心接受别人的规劝。
B.唐太宗十分赞同谏议大夫王珪的话,并令中书省、门下省及三品以上的官员入内阁议事,言官也要随从,有失误就指出来。
C.王夫之认为,唐太宗设置五品以上的官员轮流留宿内省这一制度,既有利于下情上达,也有利于上面对这些官员进行监督。
D.王夫之认为,唐太宗让谏官列举官员们细小的过失来相互检举的做法,丧失了大体,引起了党争,为后世之乱埋下祸根。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常念魏征随事谏正,多中朕失,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译文:
(2)庶务分治于六官,其属详其目,其长持其纲,皆有成宪之可准也。
译文:
14.材料二中,王夫之对唐太宗建立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制度持怎样的看法?(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
过五丈原①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电关右②,夜半妖星③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④无言语,从此谯周⑥是老臣。
【注】①诸葛亮率军伐魏,病逝于五丈原。②关右:潼关以西地区。③妖星:古人认为天上若有彗星或流星一类的东西出现,就预示着灾难降临。④象床宝帐:祠庙中神龛里的陈设。⑤谯周:曾任蜀汉光禄大夫,在诸葛亮死后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公元263年魏国伐蜀,他力劝刘禅降魏,后被魏封为阳城亭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本诗开篇描写了壮观的出师场面,蜀国的雄兵高擎战旗,战马奔腾,迅速北进,直指中原。
B.颔联写潼关以西地区笼罩在肃杀、惊恐之中,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诸葛亮却撒手人寰。
C.颈联“空寤主”与“不由人”相互照应,表明诸葛亮竭忠尽智以事其君,但仍无法定鼎中原。
D.本诗议论冷峻中肯,鞭辟入里,情感深沉动人,颇能体现温庭筠诗歌秾艳精致的风格特点。
16.本诗与《蜀相》都是以诸葛亮为写作对象的咏史诗,请比较分析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异同。(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望海潮》善用“点染”手法,“ ”一句点明上片重点描写杭州的繁荣景象,“ ”点明下片写湖山之美。
(2)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 ”两句直接请求陛下怜恤自己的现状,应许自己的请求。
(3)高适的《燕歌行》中,“ , ”这两句描绘了唐军出征时的盛大气势,金鼓齐鸣,旗帜飞扬,展现了军队的威武雄壮。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 A ,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新中国从 B 起步,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发展的奇迹,也(甲)。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①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②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转型,③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④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⑤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
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⑥写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⑦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⑧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基础,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青山、绿水。
三江源头,重现千湖美景,藏羚羊种群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不足2万只恢复增长到7万多只······《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成为高原上生灵草木、山川河流的“守护神”。九屈黄河,尽显奔滕壮阔,《黄河保护法》直指“九龙治水”病灶,各地各部门强化流域“一盘棋”意识,唱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人不负青山,()。新征程上,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协共生的现代化,我们一定能让中华大地蓝天永住、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答:A B
19.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答:甲:
乙:
2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成“要保护生态环境,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生态环境”,二者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为什么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说明。(5分)
答:
21.文中第三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答:
22.文中第四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改正。(3分)
答: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在中国文化的语境中,“岸”与“海”一直是两个相对立的意象。近年来,在社交媒体上,“上岸”这个词语的使用几乎被泛化到生活的各类领域。考研成功叫上岸,考公务员成功叫上岸,考上重点初高中是上岸······,有人认为,“上岸”引申自“脱离苦海”,也有人开玩笑说,没“上岸”,就意味着一直泡在“水”里。
而20世纪90年代曾出现一个热词-“下海”。“下海”原指渔民到海上捕鱼。改革开放之初,一些人,主要是政府机关人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放弃在传统体制内的职位,转而到新的领域创业经商、谋求发展,也被称为“下海”。
将“上岸”与“下海”联系在一起,或许有更多值得思考的内容。
请结合材料,联系社会人生,谈谈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四川省眉山市校际联考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内江市高中2025届第三次模拟考试题 语 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邵东四中2025年高二下学期4月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4-2025学年(下)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安徽省A10联盟高三下学期4月质检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山东省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校际联合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