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元杂剧,作为中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其艺术特征独特而鲜明,对后世戏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从艺术特征来看,元杂剧在音乐、表演、文学创作等方面都展现出卓越的创造力。在音乐体系上,元杂剧以宫调与曲牌为核心构建起独特的音乐架构。不同宫调有着鲜明各异的情感色彩,仙吕宫清新绵邈,适宜表达悠远、闲适的情感;正宫惆怅雄壮,常用于抒发深沉、激昂的情绪。这种宫调与曲牌的巧妙运用,不仅为剧情营造出恰当的氛围,还强化了人物情感的表达,使观众更易沉浸于戏曲情境之中。
表演艺术上,元杂剧注重唱、念、做、打多种艺术手段的精妙融合,且每种手段都有着严格规范与极高的艺术要求。唱是核心,演员需具备高超的唱功技巧,不仅要精准把握曲牌的旋律节奏,还要依据人物情感赋予唱腔丰富的表现力。念白同样讲究,散白自然流畅、贴近生活,韵白则富有韵律美感,二者相辅相成,用于交代剧情、展现人物性格与冲突。做,涵盖身段、表情等表演动作,演员通过细腻入微的肢体语言与面部表情变化,生动鲜活地塑造人物形象。在一些爱情题材的元杂剧中,男女主角通过细腻的眼神交流、含蓄的肢体动作,将爱慕之情展现得委婉动人。打,在历史剧、武侠剧中尤为突出,演员凭借精湛的武艺和利落的动作设计,呈现出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极大地增强了戏剧的观赏性与感染力。
在文学创作方面,元杂剧的剧本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风格独具魅力,既吸收了民间口语的质朴自然,又融入文人创作的典雅精致。王实甫《西厢记》的语言优美典雅,充满诗意,“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优美的词句描绘出离别场景,营造出凄美动人的意境。元杂剧的剧本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善于设置悬念与冲突。《赵氏孤儿》中,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公孙杵臼等忠义之士与奸佞屠岸贾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情节一波三折,充满张力,紧紧抓住观众的心。
元杂剧对后世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在戏曲发展脉络上,它为明清传奇、京剧以及各种地方戏曲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元杂剧的角色行当划分,为后世戏曲角色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后世戏曲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与丰富。其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也被明清传奇所继承和发展,在声腔、表演规范等方面不断演变创新,推动了中国戏曲艺术的持续繁荣。在文学领域,元杂剧的创作手法与文学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其对人物形象的生动塑造、情节的巧妙构思以及语言的独特运用,为小说、诗歌等文学体裁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许多明清小说在人物刻画、情节设置上都能看到元杂剧的影子。元杂剧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批判意识,也成为后世文学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心声的重要思想源泉。在文化传承与传播方面,元杂剧作为元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承载着当时的社会风貌、价值观念和文化习俗,成为连接古今文化的重要桥梁。它通过舞台表演、文本传承等方式,将元代的文化信息传递给后世,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一些经典元杂剧作品流传到国外,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富口,在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摘编自甄飒飒《元杂剧美学研究》)
材料二:
现代话剧《雷雨》,无疑是中国话剧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它以独特的剧情设置、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雷雨》的剧情极为巧妙,通过周朴园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庭的腐朽和罪恶。剧中人物关系盘根错节,周朴园与蘩漪之间有名无实的婚姻,蘩漪与周萍之间违背伦理的情感纠葛,周朴园与鲁侍萍之间跨越三十年的爱恨情仇,以及周朴园与工人阶级代表鲁大海之间的阶级对立等,这些复杂的关系交织在一起,犹如一张紧密的大网,将剧中人物困于其中,引发了一系列激烈的冲突。
在人物塑造方面,《雷雨》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且极具个性。周朴园作为封建资本家的代表,虚伪、冷酷、自私。在对待家人时,他以封建家长的权威压制一切,在对待工人时,更是不择手段地剥削压榨。例如,他为了迎娶富家小姐,狠心抛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孩子的鲁侍萍,三十年后,当鲁侍萍再次出现在他面前时,他首先想到的是维护自己的名誉和地位。蘩漪则是一个充满热情、极具叛逆精神的女性。在周公馆压抑的环境中,她渴望自由和爱情,与周萍的情感纠葛,是她对封建礼教和家庭束缚的一种反抗。她那句“我受够了周公馆的气了。我不是他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萍的后母”,将她内心长期积压的痛苦和强烈的反抗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雷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既借鉴了西方话剧的一些特点,又巧妙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结构上,它采用锁闭式结构,将众多人物和复杂的情节集中在一天之内展开,从上午到午夜,在这短暂的时间跨度里,矛盾冲突不断升级,剧情紧张激烈,让观众始终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语言方面,台词富有个性化和动作性。每个角色的台词都符合其身份、性格和所处的情境,通过台词,观众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变化。例如,鲁大海与周朴园对峙时,他那义正言辞、充满愤怒的话语,鲜明地体现了他作为工人阶级代表,对资本家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
从与元杂剧的联系来看,《雷雨》与元杂剧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两者都注重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推动剧情发展。元杂剧通过演员的唱、念、做、打,将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观众;《雷雨》则通过演员精彩的台词演绎和细腻的肢体表演,让剧情一步步推进。而且,两者都善于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借助这些典型人物,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然而,由于所处时代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两者也存在显著差异。元杂剧受当时表演形式和文化背景的限制,在舞台呈现上相对较为程式化,表演风格较为夸张,角色行当、表演动作等都有固定的规范。而《雷雨》在舞台表现上更加灵活多样,它借助现代的舞台技术和表演理念,更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性格特点。
(摘编自《中国现代话剧研究·雷雨》)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音乐体系中,宫调与曲牌多样,不同宫调的情感色彩能为剧情营造相匹配的氛围,强化人物情感表达。
B. 元杂剧剧本语言兼具民间口语质朴与文人创作的典雅,其情节设置善于运用悬念与冲突,以增强故事吸引力。
C. 《雷雨》以周朴园家庭内部复杂关系引发激烈冲突这样的剧情,深刻揭示封建家庭的腐朽罪恶,成为话剧史上的丰碑。
D. 《雷雨》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完全借鉴西方话剧,采用锁闭式结构,使矛盾冲突集中爆发,剧情紧张刺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杂剧表演中,唱、念、做、打各自独立,演员只需专注提升单一技能,就能塑造出精彩的人物形象。
B. 元杂剧对后世戏曲的角色行当划分、音乐结构和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C. 《雷雨》中周朴园与蘩漪、鲁侍萍、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都是封建家庭内部矛盾的体现。
D. 因为《雷雨》所处时代更为现代,所以其舞台呈现一定比元杂剧更加先进、更受观众喜爱。
3. 下列各项作品中,最能传承和体现元杂剧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A. 京剧《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唱词和舞蹈动作设计富有情感表现力。
B. 小说《水浒传》通过众多的人物故事来反映北宋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C. 现代电影《流浪地球》采用先进特效技术呈现宏大、逼真的宇宙场景。
D. 取材于元杂剧《救风尘》的《梦华录》,以影视剧的形式讲述赵盼儿等人的故事。
4. 结合材料一,分析元杂剧《窦娥冤》的艺术特征。
5. 根据两则材料,从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两个方面,比较元杂剧《窦娥冤》与现代话剧《雷雨》的异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节选)
(清)曹雪芹
如今且说贾雨村,因补授了应天府,一到任就有件人命官司详至案下,乃是两家争买一婢,各不相让,以至殴伤人命。彼时雨村即问原告,那原告道:“被殴死者乃小人之主人,因那日买了一个丫头,不想是拐子拐来卖的。这拐子又悄悄地卖与薛家,无奈薛家原系金陵一霸,众豪奴将我小主人竟打死了,凶身主仆已皆逃走。小人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望大老爷拘拿凶犯,死者感戴天恩不尽!
雨村听了大怒道:“岂有这等事!打死了人,竟白白走了拿不来的!”因发签差公人立刻将凶犯族中人拿来拷问。正要发签时,只见案边立的一个门子使眼色儿——不令他发签之意。雨村心下甚为疑怪,即时退堂,侍从皆退去,只留门子伏侍。
这门子忙上来请安,笑问:“老爷一向加官进禄,八九年来就忘了我了?”雨村道:“却十分面善的紧,只是一时想不起来。”那门子笑道:“老爷真是贵人多忘事,不记当年葫芦庙里之事?”雨村听了,方想起往事。原来这门子本是葫芦庙内一个小沙弥,因庙被火烧了之后,无处安身,遂趁年轻蓄了发,充了门子。雨村哪里料得是他,便忙携手笑道:“原来是故人”,又让坐了好谈。
雨村因问不令发签之意。这门子道:“老爷既荣任到这一省,难道就没抄一张本省‘护官符’来不成?”雨村忙问:“何为‘护官符’?我竟不知。”门子道:“这还了得!如今凡做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方才所说的这薛家,老爷如何惹得他!”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雨村犹未看完,忽听人报:“王老爷来拜。”雨村听说,忙具衣冠出去迎接。有顿饭工夫,方回来细问。这门子道:“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俱有照应。今告打死人之薛,就系丰年大雪之‘雪’也。也不单靠这三家,他的世交亲友在都在外者,本亦不少。老爷如今拿谁去?”雨村听如此说,便笑问门子道:“如你这样说来,却怎么了结此案?”
门子笑道:“待我细说与老爷听:这个被打之死鬼,名唤冯渊,自幼父母早亡,只他一个人守着些薄产过日子。这也是前生冤孽,可巧遇见这拐子卖丫头,他便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做妾。谁晓这拐子又偷卖与薛家,那薛家公子岂是让人的,便喝着手下人一打,将冯公子打了个稀烂,抬回家去三日死了。这薛公子原是择定日子上京去的,谁知闹出这事来。既打了冯公子,夺了丫头,便没事人一般走他的路。这且别说,老爷你当被卖之丫头是谁?”雨村道:“我如何得知?”门子冷笑道:“这人算来还是老爷的大恩人呢!他就是葫芦庙旁住的甄老爷的小姐,名唤英莲的。”雨村罕然道:“原来就是她!闻得养至五岁被人拐去,却如今才来卖呢?”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她玩耍,况且她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
雨村听了,道:“且不要议论她,只如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门子笑道:“小的听闻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做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雨村低了半日头,方说道:“依你怎么样?”门子道:“老爷明日坐堂,只管虚张声势,动文书发签拿人。原凶自然是拿不到的,原告固是定要将薛家族中及奴仆人等拿几个来拷问。小的在暗中调停,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令族中及地方上共递一张保呈。小人暗中嘱托拐子,令其实招。薛家有的是钱,与冯家作烧埋之费。那冯家也无甚要紧的人,不过为的是钱,想来也就无话了。老爷细想此计如何?”雨村笑道:“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话说了。
雨村断了此案,急忙作书信二封,与贾政并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不过说“令甥之事已完,不必过虑”等语。此事皆由葫芦庙内之沙弥新门子所出,雨村又恐他对人说出当日贫贱时的事来,因此心中大不乐业,后来到底寻了个不是,远远地充发了他才罢。
(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雨村得知衙中的“门子”是当年葫芦庙的“故人”后,忙“携手”,又热情“让坐”,表明他是个没有官架子且看重旧情的人。
B. 文中画线句门子的冷笑暗藏对贾雨村虚伪嘴脸的嘲讽,也说明他是一个洞明世事的小人物,这番说辞也是给贾雨村一个台阶下。
C. 贾雨村审结“葫芦案”后,“急忙”写了两封信,分别送给贾政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以便为他以后的仕途铺路。
D. 本文的“护官符”揭示出四大家族的显赫势力以及封建社会官场的生存环境,他们互相勾结,达到了“荣辱与共”的地步。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原告在堂上的一番话,交代了命案的由来和双方的身份地位,点明“告了一年的状,竟无人作主”的现实,为整个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
B. 本文中门子献给贾雨村的“护身符”,其谚俗口碑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点出金陵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富贵与权势。
C. 本文人物语言极具表现力,如“但事关人命……岂可因私而废法?”“不妥,不妥。等我再斟酌斟酌。”等语言,活画出了贾雨村当时的性格和心态。
D. 本文以贾雨村审理案件的经过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从初接冯渊命案,到主仆密室定计,再到断案了结,故事层层推进,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8. 结合故事情节,简析贾雨村的形象。
9. 在《红楼梦》第一回里,癞头僧见到英莲作诗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结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说说这首诗暗示了英莲怎样的悲惨命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若耽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且复出一非理之言万姓为之解体怨雠[注]既作离叛亦兴。朕每思此,不敢纵逸。”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曰:“何谓为明君暗君?”征曰:“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隋炀帝偏信虞世基,而诸贼攻城剽邑,亦不得知也。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太宗甚善其言。
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敝,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贞观十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征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圣人所以居安思危,正为此也,安而能惧,岂不为难?”
(节选自《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材料二: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节选自《谏太宗十思疏》)
【注】雠:怨恨,诽谤,憎恶。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且复出A一非B理之言C万姓D为之E解体F怨雠G既作H离叛I亦兴。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伤,伤害,和《齐桓晋文之事》中“无伤也,是乃仁术也”“伤”含义不同。
B. 善,认为……好,和《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善”含义和用法相同。
C. 所以,表因果,和《答司马谏议书》中“今君实所以见教者”的“所以”含义不同。
D. 其,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和成语“舍我其谁”的“其”含义和语气都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太宗认为追求耳目口鼻之好会伤自身,如一味讲究吃喝,沉溺于音乐女色,欲望越多,损害也就越大,既妨碍政事,又扰害百姓。
B. 因为偏信虞世基,所以各路反隋兵马攻掠城邑时,隋炀帝无法知晓实情。魏征举隋炀帝的例子,意在劝谏唐太宗广泛听取各方意见。
C. 房玄龄认为创业比较艰难,而魏征则认为虽然创业艰难,但守业更艰难。唐太宗赞同魏征的看法,并说创业艰难已过去,守业才开始。
D. 魏征认为,开头做得好的帝王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帝王对待臣民的态度,民心所向能影响国家的安危。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人君兼听纳下,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必得上通也。
(2)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14. 君王如何守好江山社稷?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鸿门宴
唐•王毂
寰海沸兮争战苦,风云愁兮会龙虎。
四百年汉欲开基,项庄一剑何虚舞,
殊不知人心去暴秦,天意归明主。
项王足底踏汉土,席上相看浑未悟。
鸿门宴
明•陈颢
两雄秋色与南山,决计鸿门一会间。
醁①徒能浇虎士,干将那得犯龙颜。
雪飞双斗尊前失,天护单车灞上还。
明日咸阳风物改,有人衣绣忆乡关。
[注]①醁:美酒
15.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诗以“寰海沸兮”“风云愁兮”的景物描写加以渲染鸿门宴的紧张氛围。
B. 陈诗以“干将那得犯龙颜”中“龙颜”二字,肯定了项羽更具有帝王之姿。
C. 王诗以“席上相看浑未悟”回归鸿门宴当下,表达对项羽放走刘邦的感慨。
D. 陈诗以“天护单车灞上还”交代刘邦轻车简从逃离鸿门,认为这是上天庇护。
16. 两首诗对刘邦、项羽的评价有何相同之处?请结合诗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武去陕西旅游,站在阿房宫遗址前,遥想当年宫殿占地广阔、遮天蔽日的气势,他不禁吟诵出《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两句。
(2)夏日临风,小明携好友月夜泛舟于白洋淀,淀水清澈平静,让人不禁想起了《念奴娇·过洞庭》中的“______,______”两句,尽享水月空明的景色。
(3)《六国论》中,苏洵指出,齐国依附秦国不帮助其他国家,而燕、赵国君起初有长远的谋略,可以做到“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当下,中学生双休这一话题备受瞩目。曾几何时,中学的双休逐渐被压缩(shūo),学生们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得喘不过气,而如今,部分地区恢复双休的举错,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从学生的身心健康角度来看,双休至关重要。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长时间的学习不仅会让身体疲惫不堪,还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充足的休息时间能缓解一定的学习压力,让学生得到充分(fēn)的放松,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下一周的学习中。
双休也为学生提供了发展兴趣爱好的机会,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双休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学习绘画、音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或者阅读课外书藉。①不仅这些经历能丰富学生的生活,②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③避免学生不会成为只会应试的“考试机器”。
当然,在推行双休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部分家长担心双休会减少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成绩。其实,学习成绩并不完全取决于学习时间的长短,( )。学校和家长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双休时间,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给中学生双休是必要且可行的。它是对学生基本权利的尊重,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虽然在推行过程中会遇到困难,但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合理规划,就能让双休发挥出最大的价值,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真正实现从“时间战”到“效率战”的转变,让教育回归育人的本质。
18. 将下列语句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更在于学习效率高低 B. 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很重要
C. 还有学习效率的程度 D. 学习效率更重要
19. 下列词语与文中“及时雨”构词方式最接近的一项是( )
A. 鸭舌帽 B. 滚刀肉 C. 意中人 D. 糊涂虫
20. 文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有误,请修改。
21.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简洁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2. 第四段谈到了推行双休面临的挑战,指出部分家长担心因学习时间减少而影响孩子的成绩,并站在学校和家长的角度提供了解决该问题的策略。其实推行双休,还可能面临课程进度难以完成的挑战,学校可以筛选教学内容,精讲精练,你认为学生应当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请简要阐述你的见解,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真正的学习,固然要看读书的多少,更要看能够改变多少想法;真正的学习,固然要看记住知识的多少,更要看能够解决多少问题。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语文试卷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邕横教育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荆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部分学校高三八模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汉中市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