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文阅读
(一)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文化传承发展呈现出新的气象、开创了新的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摘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陕西文物资源丰富,为探明“何以中国”,揭示文化传统,讲好中国故事,陕西考古人孜孜不倦。
陕西省文物局近日发布最新成果——黄河流域发现百万年连续古人类文化遗存。“新发现拓展了黄河流域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华文明的突出连续性。”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说。
多年来,陕西持续助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石峁遗址、半坡遗址、秦始皇陵等11项考古项目入选中国考古学大会公布的“百年百大考古发现”。踏入三秦大地,游客可以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寻找最早记载“中国”一词的青铜器;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修复现场观看被历史磨损的文物重现光彩……
华灯初上,夜游西安,大明宫含元殿辉煌再现,玄奘西行地图徐徐展开……在大唐不夜城,只需戴上AR眼镜,这些绮丽景象便会出现在眼前。大雁塔南广场“丝路曼舞”正在上演,恍若敦煌飞天降临人间,大雁塔下的古诗词街,灯火阑珊之时,诗词璀璨满树,移步易诗,总会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上演中国式浪漫。
“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开放三秦,用厚重的文化和蓬勃的发展,邀请八方来客,共赴千年之约。
(摘编自《人民日报》《陕西扎实推进文化传承发展》)
材料三:
在大运河、长城和西山永定河沿线,汇聚着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好、利用好这些历史景观和文物瑰宝,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北京持续加强大运河遗产保护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运河文化特色,取得明显成效。如今,在位于北京市昌平区的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九龙泉里“九龙戏水”的景观重现,公园布设的大运河源头历史文化展以龙泉禅寺为建筑主体,通过互动屏幕等科技手段,以河之源、都之源、城之源为文化轴,展现运河源头白浮泉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承载,充分讲述“运河源头”的故事。北京段长城是中国有长城分布的15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保存最完好、工程最复杂的段落。古北口长城是京北长城中最为精华的部分,镇域内现存长城主要包括司马台、五里坨等五个城段。为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展示给民众,古北口镇结合区域资源先后打造了胜利之路、国歌长城、壮美山河三条主题旅游线路。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作为北京三条文化带之一,自然风光灵秀天成,文化遗产厚重富集,文化脉络贯通古今。如今,作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承载之地,北京市石景山区推进瞭仓数字藏品博物馆等一批“类博物馆”建设与培育,多元展示石景山区历史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相互交融的特色。三山五园艺术中心落户三山五园腹地——畅春园西花园旧址,目前该中心已进入布展阶段,包括海淀历史展、沉浸式数字展、文物引进展等,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昔日的工业遗存正在焕发活力,成为“网红打卡地”,而以新首钢为引领,巴威—北锅、石热等“京西八大厂”全面复兴……一系列建设成果,彰显古都新韵。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古都风韵彰显 三条文化带“点亮”北京城市文脉》)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前提。
B. 我国文化传承发展呈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这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经验。
C. 三秦大地文物重现光彩,上演中国式浪漫,邀请八方来客赴千年之约,主要得益于多项考古项目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D.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将对公众开放,首钢园区工业遗存成为“网红打卡地”,这些建设成果点亮北京城市文脉,彰显古都新韵。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意在证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这一观点。
B. 材料二与材料三都谈到了中华文明突出连续性特点,不过二者论述的切入点并不相同。
C. 材料三开门见山,指出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建设与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D. 材料三认为,古北口镇精心打造主题旅游线路,目的是将这些长城点段更好地展示给民众。
3. 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支撑“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开始栽培粟和黍,研究烧制陶器,用于存放、蒸煮等食物。
B. 北魏第一个洞窟—259窟中,中原的人字批顶和印度融入西域的中心塔柱雏形和谐共存。
C. 明朝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所到之处没有杀戮、抢劫,而是给各国送去茶叶、丝绸等礼物。
D. 从距今至少3600年的甲骨文到篆书、隶书、楷书,汉字的字形和读音的演变皆有迹可循。
4. 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龙年春晚《山河诗长安》中,李白跨越千年,乘鹤而来,古今对饮,千人齐诵经典。分镜头串连丝路花街东市、大雁塔、大唐不夜城等场景,呈现长安文脉,演绎盛世山河。请结合材料,谈谈这一节目燃爆全网的原因。
(二)(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晨六点钟
刘白羽
南方的雨季开始了,向最后一条省界追击敌人的部队,已经两日夜没有睡眠,今天天黑以后只有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全部宿营后,营长沈贵良巡视了一周,最后钻进了他自己那间油布搭的“小房”。油布上唰唰响着雨声。
这时,有一个人在外面唧咕唧咕地走过去又走过来。沈贵良一骨碌爬起来,他听出那是师长的声音,他走出去敬礼。
师长这样兴奋、快乐,拉了沈贵良的手说:
“走!你去听一听,听一下也好啊,这是什么声音!”
营长不知做什么,只有跟他走,走进旁边一片树林里的小屋。
小屋就是整个师部。箱子、电台和药箱子,地下还有绳子、电线,挤满人,简直无法插脚了。师长带营长走到桌前:那里点着灯。他听见从那个小小的灰绿色收音机发出声音,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只是像一片大海在翻腾上下轰轰地叫啸,——这是什么!?他举眼看师长,师长严肃地对他摇摇手,又指一指收音机。渐渐他听清这是人民的欢呼,突然从这无数万人欢呼中发出一声宏亮而雄壮的呼声:“万岁!”
沈贵良听着,一直听到收音机里面毛主席在说:“同志们,你们辛苦了。”会散了他才走出小屋。
雨已停止,天空露出一片繁星。
他看见师长还在唧咕唧咕的走来走去,沈贵良一心一意的在听,不知师长什么时候出来了。忽然师长止住他:“一营长,你知道什么是胜利?”沈贵良这时只知道快乐,这一问,他一时倒回答不出。
前线情况在变化。刚才侦察队送来情报:敌人从天黑以后在大规模移动,看情形有放弃桥梁、破坏桥梁的可能。师长根据这一情况宣布他的决心:“立刻抽调身边这一个营,突击抢桥!”师长对沈贵良看了一眼:“争取早晨六点钟过界!”
“师长!一定。”
二十分钟以后,沈贵良把“成立新中国人民政府”的消息报告全营,火线上是来不及举行什么庆祝会的,营在漆黑无比的山路上前进了。
这时,走在最前面的教导员、第一连连长同时惊叫了一声。一下,他看见前面一片漆黑中有一处熊熊的火光正在燃烧。
营长扭转身猛叫起来:“敌人在烧桥!第一连冲上去!抢桥!抢桥!”
他们在山上,前面是大河,火发亮,树木在雨中闪光,第一连连长举手一摆,就跳进山坡的荆刺丛中去了。战士们跟在他后面,都不顾一切,就从石岩上、树林中、荆棘里,刺刺地冲了下去,像一群英俊的雄鹰。桥上的火焰随风飘卷,河水一片黑沉沉,只在血红火光中照出险恶的怒涛。雨点迎面刺着战士们的眼珠,可是他们的眼睛连闭也不闭一下,直视着那桥,直奔向那桥,桥在燃烧,桥在燃烧。
营长跟第一连一道冲到河岸上。
他看见桥在燃烧,可是刚刚烧起,桥架没有崩塌。他瞪着两只眼珠子,喊叫着、奔跑着,他觉得火在烧他自己,烧他的胸膛。
枪声啪啪、啪啪地响起来了。营长立刻从身旁一个战士肩上一把把轻机枪抢过来,熟练地跑了几步,扑在河岸,立刻向对岸射击,掩护战士们抢桥。立刻他发现身旁刺刺喷射着火花,另一挺机枪跟他并肩射击了。子弹在空中嗤嗤地飞。他看见——火光中,有一个人影一歪,从桥上落下去,他看见火光照红的惊涛骇浪,一下把那个同志吞没了。他咬着牙急速发射……
不久,枪声停息了,战士们在扑灭桥梁上的火焰了。
营长爬起来,原来他整个身子刚才趴在一摊泥水里,他就带着这身淋漓的泥水,笑着,——他忍不住从胸中发出笑声。这时,他遇见教导员,原来教导员就是刚才在他紧身边抱着那一挺机枪发射的,两人相对笑了一下,走上桥。
桥上余火未熄,桥下面河并不宽,不过水哗哗地流得很急。营长从桥上大踏步走过,突然在桥中心停住,低下头,他看见微弱火光下逐渐发黑的河水还最后闪映着一闪一闪的亮光。他心里说不出的悲伤,他不知那是谁,不过他心里想:“同志!你牺牲在今天,今天!”
教导员忽然从后面来的一个小战士枪杆上,拿下一只小铁筒,从里面取出一支写标语的笔,弯着受过伤的腰杆子,聚精会神地在桥柱上写下一行大字:十月一日夜间第一营第一连抢救此桥。不久天将黎明,曙光已照亮烧黑了的桥梁。
营长不准部队停止,立刻领导向省界突进。
他在黎明中,连看也没看一眼,就大踏步从敌人的尸体上跨过去,向前走。太阳出来以后,他们追击敌人,上了一条山岗,这山岗上有密密的竹林和小马尾松,透过树林,看见朝霞。
突然有紧响的啪啪、啪啪的马蹄声从后面传来。
营长走上山岗停下来,他向四周欢欣地展望,南方早晨的空气是那样无比的清新。远近一片片稻田,给柔软的微风吹荡,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树叶上闪着露水珠儿的亮光。
那急奔的马停止了。师长从上面跳下来,一点也不吁喘,一步步走向营长面前。营长惊讶地转过身对他敬礼。师长指着自己脚底下说:“沈贵良同志!告诉战士,这就是省界,最后一个省界!”
营长两眼惊喜地闪着孩子一样的喜悦,大声嚷叫:“师长,我们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师长皱着眉,沉默地望着四周。他望着。然后他低下头看看手表,自语着:“胜利,——早晨六点钟,——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他扬头命令营长:“我们不要停止,继续前进呀!”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南方雨季,战士们为了追击敌人,两日夜没有睡眠,只能在雨地里安置露营,凸显战斗环境的艰苦和战事的紧迫性。
B. 文中对枪声、子弹声、马蹄声等描摹,从听觉的角度渲染了战时的紧张氛围,增强了场景的真实感。
C. 抢桥过程中,战士们不顾个人安危,“像一群英俊的雄鹰”冲下山,冲入燃烧的火桥,展现了英勇无畏的集体形象。
D. “初升的太阳像火焰一样熔熔可爱”,“熔熔”喻指战火残留在营长心中的灼热感,暗示战争创伤的不可磨灭。
7. 关于文中部队收听新中国成立消息的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声音很复杂,很嘹亮,分不清是唱还是叫喊”,这一细节表明此时广播信号并不稳定,所以无法分辨清楚。
B. 师长在收听现场严肃地用动作示意营长专注收听广播,说明广播内容非常重要,希望营长重视这一时刻。
C. 沈贵良收听时从听不懂、听懂到听完感到快乐,最终通过广播跨越空间与庆祝现场“无数万人”形成情感共鸣。
D. 这些内容看似与追击敌军情节无直接关联,实际上呈现了宏大的历史背景,赋予故事特殊的时代意义。
8. 小说结尾师长自语:“胜利,——早晨六点钟,——是啊!胜利是早晨六点钟。”反复中蕴含深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对主人公的称呼一直在“沈贵良”和“营长”之间切换,这样处理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公不与会,齐难故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①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②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入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灭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③,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④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⑤,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馀几?’又曰:‘鹿死不择音⑥’。’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⑦,唯执事命之!”
(节选自《左传·文公十七年》)
材料二:
常首鼠晋楚两大国之间,视其强弱以为向背,贪利若鹜,弃信如土。故当天下无伯则先叛,天下有伯则后服。其先叛也,惧楚也。齐桓公以僖十七年冬十二月卒,而郑文明年春正月即朝楚。邲之战,郑首先叛晋,坚事楚者十二年,中间以与许讼不胜,改而从晋。 至成九年,贪楚之重赂,复从楚,未三年,复从晋。至成十六年,贪汝阴之田,复从楚。子良之言曰晋楚与其来者可也晋楚无信我焉得有信。子驷之言曰:牺牲玉帛,待于二境,以待强者而庇民焉。子产继之,能折衷于大道,适遇向戌弭兵,两事晋、楚,能事楚而不受楚害,事晋而不为晋屈,本之以礼而善其辞令,故仲尼称之有君子之道。
(节选自清·顾林高《春秋大事表·郑执政表》)
【注】①子家:郑国大夫。后文中的归生即子家。②赵宣子:晋国卿大夫赵盾。③夷:郑国太子。④蒇:完成。⑤绛:晋国都城。⑥音:通“荫”,庇荫的地方。⑦鯈,晋、郑交界的地方。
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子良之言A曰B晋C楚与其来者D可也E晋F楚无信G我H焉得有信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指攻克,与《谏太宗十思疏》“能克终者盖寡”中的“克”意义相同。
B. 加,指施加,与《侍坐》“加之以师旅”中的“加”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C. 罔极,指没有定准,与《氓》“士也罔极”中的“罔极”意义和用法均相同。
D. 牺牲,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以一少牢告庙”中的“少牢”所指内容一致。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家在信中列举郑国多年来屡次主动朝见晋君的事实,强调郑国已竭尽忠诚。
B. 子家认为,陈、蔡依附楚国,不敢怀有二心,这正是郑国居中调和的功劳。
C. 子家在给赵宣子的书信中既示之以弱,又谦卑以礼,同时还有隐晦的警告。
D. 子产以礼为本,善用辞令,使郑臣服晋楚而不失尊严,受到了孔子的称赞。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
(2)视其强弱以为向背,贪利若鹜,弃信如土。
14. 在晋楚争霸中,郑国处其间却能避免灭国之祸。结合两则材料,概括郑国的外交策略。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江上
孔武仲
万里长江一叶舟,客心萧索已惊秋。
乱霞影照山根寺,落日光翻水面楼。
浅浦耀金知跃鲤,前滩点雪见栖鸥。
少年壮气悲寥廓,未忍沧江下钓钩。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万里长江”映衬“一叶舟”,点明羁旅身份,节令的变化让诗人更加心绪难平。
B. 颔联写江上遥望,夕阳西下,乱霞铺照,落日镕金,景象悠远宽阔,极富画面感。
C. 颈联描写了日暮远望江上所见,闪动着点点金光的鲤鱼在跳跃,鸥鸟栖身于滩上。
D. 全诗写景远近结合,细腻传神,情绪变化层层推进,情感表达充分而又合乎逻辑。
16. 本诗尾联与《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四、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南宋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就可能取自他的《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_______,_______”才能让树活得长、长得快,这是种树的诀窍,也是育人治政的至理。
(3)小刚春游,看到湖边的青草葱葱,不禁吟起了古典诗词中含有“草”的诗句“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陶瓷是四大发明之外,中华文明赠予全世界的又一份瑰宝。
中国瓷器制作工艺 A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以赭红纹饰演绎先民的图腾信仰,商周原始瓷在1200°C高温中凝结出文明的曙光,秦汉铅釉陶流动的翠色开启了陶瓷釉色美学的先河,唐代“南青北白”的格局在越窑秘色瓷“千峰翠色”与邢窑白瓷“类银似雪”的臻于化境中形成。宋代五大名窑的瓷器,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和 B 的工艺,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
说到瓷器,就避不开景德镇。①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②在元代开始使用青花装饰,③这种工艺在明代达到顶峰时期,④其特点是白地蓝花为主,⑤深受国内外收藏家的青睐。明代开始,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这里生产的青花瓷闻名遐迩,远销海外。从沉海商船打捞上岸的宋明时期景德镇外销瓷器来看,其纹饰既有传统山水花鸟,( 甲 ),体现了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况。
由一般的陶瓷艺术品爱好者升级为专业文物发烧友,需要具备专业鉴赏知识:熟悉胎釉特征,才能辨别真伪;了解纹饰演变,( 乙 )。这种系统的鉴定方法,是收藏爱好者必须掌握的技能。
今天,当你走进位于景德镇的中国瓷器博物馆,仔细审视三大镇馆之宝其一的元青花缠枝牡丹纹梅瓶,必会 C :它如一位含蓄温婉的东方美人,素胚勾勒出她的风骨,釉彩渲染出她的神韵。它跨越千年的时光,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它突破语言的障碍,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无声使者。
18. 请在文中ABC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个长句,请改成三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第三段标序号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1. 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仿照画波浪线句子,以“北京故宫”为描述对象另写三句话,要求句式一致,修辞相同。
六、作文(60分)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6年,陈独秀在《新青年》一文中号召青年做“斩尽涤绝做官发财思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其群”的新青年。
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大声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如今,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的我们,要走出孤芳自赏的狭小天地,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当代青年,你从上述材料获得了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武汉市九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七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西安市陕西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区河北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测试语文试卷 (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广西邕横教育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8月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荆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