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第I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传统文化本是在历史上形成并在日常生活中活态传承的文化式样,但长期以来,因受制于“文化遗产”观念,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守旧”的层面。而当前的互联网和各式数字创意技术正使得社会生活诸方面显示出不一样的“生动的传统本色”。这种作用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的审美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其“仪式感”“距离感”和进而带来的“崇高感”,有创意地设计出一种“新中式生活美学”风格;另一方面表现为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思维、理念、形象、色彩、内涵等的创造性转化——以时代风格推动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以一种对“灵韵”的消解和戏剧化表达去满足大众的心理、情感需求。同时,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较充分的满足之后,对超越实际功能的价值就会更为注重,由此,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审美主体和客体的实践边界也就不断被突破。互联网催生的数字创意体验已日渐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也构建了新的审美场域和休闲生活空间。例如“云游长城”小程序项目,利用“云游戏”技术和超拟真数字模型,对长城文化遗产做了数字化还原和游艺式呈现,对长城及其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像进行了“镜像”美化,使用户通过手机就能获得实时的交互式体验,感受不同时间“爬长城”带来的身心愉悦,仿佛消解了自己与万里长城的距离感。
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可以带来超越日常生活经验但又依托于日常生活的审美愉悦,这既离不开受众关于文化传统的经验积累和传统文化的时空间隔特性(它使美感得以被体会),也顺应着网络数字技术所具有的贴近生活与满足感性需求的能力,审美借此方才升华,“新感性”也油然而生。在此,美感具有“两重性”,既有感性的、直观的、非功利性的方面,也有超感性的、理性的、功利性的方面——这也是自然的人化之结果。例如,对以文物“秦陵彩绘铜车马二号车”为基础,经过二次创作开发形成的数字艺术藏品,受众既可以将其作为“电子屏幕壁纸”随意观赏其视觉特效,亦可以将其作为交易或交流的媒介去体验“拥有”的价值感。
(摘自张奎《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融合的审美文化生成探究》)
材料二:正如《周易》所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革创新的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征之一。随着数字媒体和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以网络文化为代表的新型文化形态迅速崛起,以鲜明的数字化、虚拟性、开放平等性、方便快捷和多元性等特征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其呈现的新价值取向、新风尚,吸引了人们大量的关注,同时也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以中国戏曲为例,让数字技术深度介入戏剧舞台空间的建构,数字灯光、数字影像、数字投映、数字音响投入使用,与演员一道共同完成一部戏剧,为传统戏剧注入了创新活力。古典舞剧《水月洛神》演出中,流水的动态影像投影到纱幕上,在灯光的配合下,与舞台上穿梭在纱幕中的人物表演形成叠透关系,营造了梦幻的戏剧意蕴。实景版《寻梦牡丹亭》大量结合全息数字影像技术、巨型圆环装置投影等声光电技术,也配合了戏剧的叙事和演员表演空间的拓展。除此之外,可通过智能空间实现虚实并行的数字剧场表演和“在场性”远程观演,并将人工智能引入舞台表演领域,让“数字人”走上舞台扮演角色。数字戏剧演出中,不同剧场的舞台空间实现有机整合,形成不同演员在不同舞台联袂演出的新模式。虚拟场景和真实舞美有机融合,数字虚拟演员可以与真人演员同台交互演出。观众可以远程观演,并与演员远程互动,实现“在场性”观演方式的创新。同时,借助互联网,以直播的形式连接舞台和屏幕前的观众,实现了相关剧目的“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的“双演融合”新模式。比如,京剧《龙凤呈祥》有三大升级亮点:一是持续创新戏曲演艺“5G+4K”线上演播模式,融入云包厢、云呐喊、云打赏等多种实时交互模式,为国家京剧院带来首个数智人学生尤子希;二是打造京剧场景化社交消费新模式,推出首届“云上戏迷节”;三是开拓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摘自何震《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1.(改编)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与各式数字创意技术的融入,使受制于文化遗产观念而多停留在守旧层面的传统文化显现出生动的传统本色。
B.互联网和数字创意技术使得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重新焕发生机,形成了新中式生活美学风格,并逐渐走进大众生活。
C.当审美的日常生活化转变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之后,人们则更注重超越实际功能的价值,审美主体和客体间的实践边界就不存在了。
D.传统文化与数字创意的融合带来的美感是复杂的,既有感性、直观、非功利性的特征,又有超感性、理性、功利性的特征。
2.(改编)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云游长城”小程序项目带来的美感体验独立于用户对长城文化传统的经验积累。
B.因为传统文化具有时间间隔特性,所以数字技术又能满足人们的感性需求,二者融合能给人带来审美愉悦。
C.《寻梦牡丹亭》大量运用数字技术,让表演虚实并行,配合了戏剧的叙事和演员表演空间的拓展。
D.《龙凤呈祥》依托互联网,“线下线上”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开拓了京剧文化海内外“融媒传播”新格局。
3.(改编)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咖啡馆的餐单上印有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
B.“QQ音乐”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古画会唱歌”音乐创新节目。
C.西安大唐宇宙城推出“长安三万里”沉浸式数字体验活动。
D.春晚创意节目《忆江南》用乐、舞、诗、画等形式表现名画《富春山居图》的意境。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融合,两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4分)
5.“后面大船来得飞快。那明明白白是鬼子!这几个青年妇女咬紧牙,制止住心跳,摇橹的手并没有慌,水在两旁大声地哗哗,哗哗,哗哗哗!‘往荷花淀里摇!那里水浅,大船过不去。’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现学校艺术节课本汇演准备将《荷花淀》中以上场景搬上舞台,请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呈现良好的舞台效果。(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血战古洋河[注]
雪克
东南方向响了几声清脆的枪声,紧接着枪声炮声越响越激烈,在滹沱河南北,古洋河两岸一齐轰响,大地震得直颤。逃难的群众扶老携幼,正急急地快步地向西北方向散开去。天色一会比一会亮,滹沱河堤上传来了敌人的坦克车的哈拉哈拉的叫声。突然,村东像大风暴卷起尘头,一支骑兵急急地从南面向村东冲过来,渐渐看清了,那是八路军的骑兵。战士们穿着草绿色军装,伏在马背上,在滚滚尘雾中向北疾奔,眼看直冲到古洋河那边去了。
许凤一看骑兵团向敌人正在集中的地带奔去,急得出了一身冷汗,她是枣园区妇女抗日救国会主任,忙向区小队队长朱大江喊:“他们应该向桑林据点方向穿插,那里是敌人包围圈的弱点。”眼看骑兵遭到了强大火力的阻击,在后边掩护的,从马上倒下十多个。许凤向朱大江喊一声:“我去带路!”不等朱大江答话,早已下了房跑向村外。她在村口截住了一匹大白马,一把揪住缰绳,飞身上马,向骑兵团追去。许凤伏在马鞍上,头发被风吹开了在脑后飘拂着。子弹在她周围啸叫,炮弹在前面不断爆炸,她好像一点也没感觉到,只顾往前冲。她冲过层层炸起的烟尘,追上了那滚滚狂涛般的骑兵队伍……
区委书记胡文玉见许凤往村外飞跑,便在后边喊着紧追。炮弹吱吱叫着落下来,他赶紧卧倒,弹片、土块、树枝从空中刷刷地落下来。胡文玉立起来,一回身,见朱大江巍然地立在街口,赶紧凑过去,听见侦察班长武小龙正向他报告:
“军区机关、部队和县大队正在渡河,敌人就包围上来了,伤亡不少。现在咱们部队已经冲过王村,正向这里撤。可是北面发现了大股敌人往这边涌,东面一股敌人往王村去了。趁这机会跑步往东冲,还可以冲出包围圈去。”武小龙一气说完,呼呼地直喘气。
胡文玉忙说:“不行,敌人是从东边来的,一定还有扫荡队截击。”
小龙急急地说:“要不就赶快在小宋村筑工事,坚持村落战。”
胡文玉摇头:“那怎么行,一会这个村就成了攻击目标啦!”
朱大江问小龙:“你看北面的敌人是不是要来抢占古洋河堤?”
“对,我想一定是这样!”
胡文玉插上去说:“那么我们闪在后面,敌人马上就会被军区部队吸引过去,我们就可以突围了。”
朱大江拦住胡文玉,用沉雷般的声音向小龙说:“等一等,如果让敌人占了河堤,正好拦住了军区部队的退路,那时军区的机关和部队就会完全暴露在开阔地里,被敌人四面包围,那就有被消灭的危险,是不是这样?”
武小龙抹一把汗水:“对!”“集合!”朱大江向战士们一挥手,回头对胡文玉说:“咱们小队必须跑步抢占河堤,掩护军区机关部队突围!”
胡文玉干咳了一声,犹豫着。
敌人的车队已经飞驰而来,步兵黄压压一片向南狂奔着,再犹豫下去就糟了。
朱大江嗖地举起驳壳枪喊道:“同志们,我们要抢占河堤,掩护军区部队突围!”
队员们刷地一声跑了过来。
胡文玉大声喊:“不行!我们要到后边去打击敌人!”
朱大江不理他,一挥他那粗壮的胳膊,高呼:“同志们,冲啊!”纵身跳出街口,战士们紧跟上他,像凶猛的虎群般向前冲去,胡文玉气得直搓手,也跟着冲了上去。
王村方向只听见稀疏的机枪响,我们的部队正在撤出战斗,敌人也在运动兵力追击下来。
这时,已经看得见北面敌人的散兵群,呀呀地吼叫着向古洋河堤扑去,兵力要比小队多几百倍。朱大江咬着牙,带着小队拼命地向前飞奔。敌人的枪弹啾啾地射过来,接连几颗炮弹落在小队中间,炸起的一阵尘土卷过,指导员赵青忽然倒下了。朱大江顾不得管他,带小队利用堤坡弯下身子一个劲地跑,不管敌人的枪弹。看看还有一百多米远,敌人的前哨就要抢到河堤上了。朱大江端起枪向冲上来的敌人打了一梭子,敌人都卧倒了。他刚喘一口气,换上弹梭,敌人又冲上来了,机枪弹射在河堤上,像密集的冰雹噗噗嘶嘶地直响。
朱大江回头一看,我们的主力还没有进入村庄,这边是撤不得的,必须继续吸住敌人。队员们紧跟着朱大江,机灵地换着地方,一面骂一面射击。可是,敌人越上越多,怎么也挡不住了。朱大江一看撤不出去了,狠狠地向敌人射出了最后的一梭子弹,爬了几步,从敌人死尸身边拉过一支上着刺刀的三八步枪。敌人也不打枪了,都端起刺刀呀呀地叫唤着冲上来。
太阳已经升上天空,阳光照着敌人的钢盔和刺刀,光芒闪闪。鬼子们从三面吼叫着压上来,河堤失守了。我们的战士和敌人搅成一团,展开了白刃战。朱大江迎着冲上来的敌人,挺着刺刀猛扑上去,大吼一声,敌人翻身倒下。突然,朱大江觉得头上、腿上挨了重重的几下打击,就失去了知觉,枪从手中掉下去,身体从堤顶上滚了下来……
战斗整整打了一天,天黑以后,我们的部队突围了。古洋河边劫后的旷野里显得异常寂静,一弯淡白的月牙斜挂在天边,满天星斗默默地睒着眼。
(有删改)
[注]长篇小说《战斗的青春》写的是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故事。小说共十章,《血战古洋河》为第一章第四节。
6.(改编)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写东南方向“枪声炮声越响越激烈”“坦克车的哈拉哈拉的叫声”,营造出战事逼近的紧迫感,暗示日军布置疑兵,虚张声势。
B.叙写与日寇殊死搏斗,从朱大江的视角切换到敌人的视角,再切换到旁观者视角,叙述角度灵活多样,战斗场面更加立体、真实。
C.“我们要抢占河堤,掩护军区部队突围!”这句话说明朱大江针对敌人意图,决定主动出击,抢占要点,凸显其大局意识和军事才干。
D.结尾“一弯淡白的月牙斜挂在天边,满天星斗默默地睒着眼”,以自然环境宁静美好渲染军区机关部队突围后的祥和氛围。
7.关于文中胡文玉这一人物的言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许凤骑着马往村外飞跑,胡文玉着急地在后边喊着紧追,他觉得许凤的行为鲁莽,不希望她作无谓的牺牲。
B.武小龙主张“坚持村落战”,而胡文玉认为这样小宋村会成为攻击目标,说明他对战事走向有一定的判断力。
C.胡文玉一心想着区小队的突围,极力主张“到后边去打击敌人”,不赞同朱大江的意见,缺乏大局意识。
D.朱大江下令冲锋时,胡文玉没有听令即行,而是“气得直搓手”,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他复杂的心理。
8.(改编)下面这幅画是赵静东根据小说《战斗的青春》创作的连环画中的一页。请你根据文本第二段相关内容,为其配写一段文字(其中要求运用语言描写),使故事情节完整合理。(5分)
9.冯牧认为小说应“再现出那伟大而多彩的斗争生活的本来面貌”,他评价《战斗的青春》对此进行了可贵地探索,是一部“动人的作品”。请从“伟大”“多彩”“动人”三个关键词中任选一个,并围绕关键词写一段文学简评。(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二世燕居,乃召高与谋事,更为法律。法令诛罚日益刻深,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李斯数欲请间谏,二世不许。而二世责问李斯曰:“夫所贵于有天下者,岂欲苦形劳神,身处逆旅之宿,口食监门之养,手持臣虏之作哉?此不肖人之所勉也,非贤者之所务也。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专用天下适己而已矣,此所以贵于有天下也。夫所谓贤人者必能安天下而治万民今身且不能利将恶能治天下哉!故吾愿赐志广欲,长享天下而无害,为之奈何?”李斯子由为三川守,群盗吴广等西略地,过去弗能禁。章邯以破逐广等兵,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此臣主之分定,上下之义明,则天下贤不肖莫敢不尽心竭任以徇其君矣。是故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能穷乐之极矣,贤明之主也,可不察焉。明主圣王之所以能久处尊位,长执重势,而独擅天下之利者,非有异道也,能独断而审督责,必深罚,故天下不敢犯也。”书奏,二世悦。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
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
(节选自姚鼐《李斯论》)
10.(原创)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夫所谓A贤人者B必能安天下C而治万民D今身且不能E利F将恶能G治天下哉
11.(改编)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彼贤人之有天下也”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的“之”用法不相同。
B.适,满足,与《孔雀东南飞》“始适还家门”的“适”意思相同。
C.中,符合,与《劝学》“其曲中规”的“中”意思相同。
D.《诗》《书》,即《诗经》《尚书》,与《礼》《易》《乐》《春秋》并称“六艺”。
12.(改编)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二世与赵高谋划国事,更改国家法律,刑罚越来越严苛,导致臣子们恐惧不安,很多人生出反叛之心
B.二世认为君主拥有天下,就应该长久地享受天下,君主可以恣意随性,不需要操心费力处理国家事务。
C.李由任三川郡守,这里盗匪攻占地盘,自由横行,李斯过去后也无法禁止,还因此受到了牵连。
D.李斯过分看中自己的名利权势,曲意迎合君主,提出用专制和重罚治国,二世因此非常高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原创)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2)于是行督责益严,税民深者为明吏。
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司马迁和姚鼐对李斯态度的异同。(3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淮上遇洛阳李主簿
韦应物
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
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
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
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
15.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诗前四句使用了大量的意象,以日暮之景、月照之境凸显景致的平和静谧,营造清幽之境,滋长情蕴。
B.韦诗首联写出李主簿的居处环境,渡口本是过客往来的喧闹之地,但着一“古”字,气氛萧条落寞,暗示主人也非得志之人。
C.韦诗中的“寒山”切深秋时节,“独过雁”比况李主薄生活境遇,“远来舟”牵引下联的“逢归客”。细针密线、情景交融。
D.两首诗的创作因诗人漂泊在外或忆友、或遇友而起,写景中都融入孤独惆怅的心绪,抒情上都有直接抒情的强烈表达。
16.“叶”与“树”是古诗的常见意象,有人认为孟诗颔联中的“叶”不能改为“树”,韦诗颔联中的“树”不能改为“叶”,否则诗意寡淡。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原创)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周末小红去郊游,途中遇见一片荷塘,风过莲动时,附近竹林里又传来女子的欢声笑语,不禁让她想起王维《山居秋暝》中的诗句“ , 。”
(2)某校召开教职工大会,校长借鉴了《礼记•大道之行也》中的“ , ”两句,强调国家选拔人才的标准,并倡导营造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
(3)与右图内容相契合的古诗文名句,可以是:“ , 。”
第II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少人认为没睡着是失败的休息,心理压力随之增大,展转反侧更加难以入眠。其实,睡不着,别焦虑,闭目养神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1) ?就是安静清醒地看着脑海中各种念头像云朵一样自在地飘来飘去,不必趋散,也不去追随。
如果说睡眠状态是大脑处于“关机模式”, (2) ——可以让人体减少“耗电量”,得到一定的休息。研究发现,大脑在清醒时和睡着时,发出的脑电波完全不同:清醒时发出的主要是β波;入睡期发出α波和θ波;深睡期发出δ波。而在闭目养神的状态下,大脑发出的更多是α波和θ波,这意味着此时脑电波的表现与睡眠初期基本相同,也就是大脑不积极参与对外界的反应,给自己“放假”了。
有些人总感觉晚上没睡好,肯定会影响一天的状态,( ① )其实我们以为的“没睡好”,对于身体而言, (3) ,( ② )睡眠质量不单体现在主观感受上,( ③ )体现在林林总总的生理指标上,二者有时候是存在偏差的。比如,一个人可能主观感觉自己睡眠状况不佳,但事实上并不影响白天的工作生活及情绪,甚至醒来后感到精力充沛、神轻气爽,这就说明睡眠已满足身体需要,意味着身体“睡好了”。所以,追求睡眠上的“完美主义”,反而容易加重睡眠焦虑,进而加重失眠。
18.(原创)请阅读下列句子,其中破折号的作用与文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我的父亲突然重复着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
B.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C.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D.“呜——”火车汽笛的一声长鸣,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
19.(原创)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3分)
20.(原创)文中有三处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3分)
21.(原创)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原创)闭目养神为何能缓解“没睡着=休息失败”的焦虑?请结合脑电波机制和主客观睡眠评估偏差,说明其科学原理。(4分)
三、写作(60分)
23.(原创)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体坛中不乏传奇人物,乌兹别克斯坦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就是其中之一。
她7岁开始练习体操,17岁时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夺得金牌。随后,连续8次参加奥运会,多次夺得奖牌。她三次退役,三次复出,每次复出后都能迅速恢复竞技状态,成为了体操界的不老传奇。前期,她是为国家荣誉而战;后来,是为了生病的儿子筹集医疗费而战。如今,已经到了将近知天命的年纪,她开始为了自己而战。对此,她接受采访时也说:“我现在更享受训练和比赛,因为我意识到这是我为自己而做的事情。”2025年三八国际妇女节,50岁的丘索维金娜在世界杯体操比赛中夺冠。此前,她已宣布复出并目标直指2028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她也成为目前世界上职业生涯最长的运动员。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写一篇以“走进高三”为主题的演讲稿,并在2026届高三启动仪式上发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收心检测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北省武汉市九师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高三第七次模拟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