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分享:杨老师 2025-10-31 下载支付:5点 立即下载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积累的先进文化,蕴含着指引我们党和人民增强信仰、信念、信心,战胜一切强敌、克服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形成的。它创造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兴盛于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升华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体现着党的性质宗旨,承载着党的初心使命,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无论是其所包含的红色思想文化、红色精神文化还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制度文化,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表达,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出的文化硕果,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文化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灵魂,决定了红色文化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崇高的目标追求、深厚的群众基础、博大的世界胸怀,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见证了我们党艰辛而辉煌的奋斗历程。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让红色基因库不断丰富扩容。一个个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都在讲述着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一条条红色旅游线路,一个个红色遗迹遗址,都在生动传播着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鼓舞和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

(摘编自杜飞进《在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材料二: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必须保护好、利用好。革命博物馆、革命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永葆初心、勇担使命,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充分利用大数据,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工作。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

 (摘编自杨生平、李泓磊《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材料三:

红色文化铭刻着我们党诞生以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峥嵘岁月,记载着我们国家由乱到治、由衰到兴的发展历程。一百多年来,我们党大力传承弘扬的伟大的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形成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形成了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形成了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伟大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些宝贵精神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体现,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精神财富,是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超越时空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元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渗透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向往、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时代精神的创造。挖掘红色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时代价值,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石苇《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而形成的先进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结出的文化硕果,体现了党的性质宗旨。

B. 红色基因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不仅丰富了红色资源,也传播着红色文化。

C.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是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其中“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产生时期虽不同,但都体现出科学探索的精神。

D.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元素,创造和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财富,也是珍贵资源,保护好并且利用好革命文物资源就能保护好和传承好红色基因。

B. 革命博物馆等红色资源是红色基因库,应作为生动教材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C. 材料三从文化自信角度切入,论述红色文化的在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精神价值及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D.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分别列举红色资源和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精神,增强了说服力。

3. 根据材料二内容,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保护好并利用好。我们通过创新传承方式使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通过         建立国家红色基因库,用好红色资源,将其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确定         ,围绕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和节点,讲好红色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运用      ,充分利用大数据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加强保护工作,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

4.《心中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和《大战中的插曲》这两篇文章,哪一篇能体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精神?请指出并说明理由。(4分)

5. 习近平总书记说:“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请结合材料分析红色文化为什么不能变。(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拯救东风240

孙晓青

经年累月,新藏线上那一串珍珠般的小兵站,沉淀了不少故事。一天,我和某边防团团长同行,上山看望执行任务的部队。投宿库地兵站那天,我把王祥约到我的房间,和他进行了一番夜谈。

王祥是四川蒲江人,中学毕业后去学了汽车修理,199312月应征入伍来到南疆。边防团编有汽车连,王祥因为有修车的专长,被安排去学开车。出徒后第一次跟着师父上山,师父就向连里建议:这个兵可以放单了。于是,连队将一台运输车交给他,让他在山下负责拉煤。这是他在同年兵中冒尖的开始。19956月山上换防,汽车连领导对王祥寄予厚望,特意把他分配到最艰苦的天文点边防连,进行重点培养锻炼。

库地的冬夜,万籁俱寂。我静听王祥讲述他的传奇经历——

那一年,天文点气候反常,10月份就开始下雪。进入12月,气温一度降至零下30℃,连队前面的小河全结了冰,我们只能到33公里外的冰湖去拉水。

连队的水车是东风240牵引车,车厢上背着一个容量为5吨的储水罐。两名排长带队,我们午饭后出发,乘车来到海拔5000多米的湖边。那个季节,湖水已经退下去不少,露出二三十米的滩涂。我把车停在离湖50米开外的地方,让战士们下去提水。

这时,下雪了。看到战士们破冰打水,又提着桶一趟一趟走得很累,不时大口大口地喘气,我犹豫了一会儿,决定把车开过去。这样就方便多了,大家一字排开,一桶一桶地传递,又快又省劲,半个小时就把储水罐灌满了。

可没想到,当战士们爬上车招呼我启动车时,车轮下陷,车动不了了。如果当时果断地把水放掉,车还是能够开出来的,但我不忍心放水,这是大家一桶一桶灌进去的啊!有的人手上沾了水,手冻在桶把上,皮都被撕掉了。

可不管我怎么挂挡加油,战士们怎么使劲推,车都纹丝不动,反而越陷越深。没办法,我们只好放水,放完水,车还是不能出来。折腾到夜里11点,却毫无效果,车子的3个桥全陷进去了。我让排长给我留4个兵,其他10个人先回去。

我们留下的5个人,挤在驾驶室里过了一夜。第二天天一亮,我去爬电杆,卸下来6根钢丝,想借助车前的驱动绞盘把汽车绞出来。然而还是不行,几根钢丝全被绞断了。

没办法,只好先回连队。走到天黑,我们又冷又饿又害怕。那一带有狼,我们每人捡了一根棍子,手拉着手走。回到连队,已经是第二天下午6点多了。

这次陷车,主要责任在我,我好心办了坏事,心里特别难受。冬防检查组来到连队。他们有两台牵引车,得知我的车陷住以后说:没问题,我们去拖出来就是了。谁知第二天过去后,发现那辆车已经被冻在冰面上了。我们用十字镐刨,刨了一天也没刨下去10厘米,而轮子在土里陷得还挺深。当晚回到连队,宋副团长对我说:这车不行了,坦克也拉不出来,只能报废。我压力更大了。领导那么信任我,而我却把一辆车报废在山上。我整天琢磨着该怎么办。思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拆车,把零件弄出来再组装。

连长听完我的想法后断然否决,说:这是天方夜谭!我说:我完全有这个能力,连长,你就让我当兵的经历中少一点遗憾吧。我磨了连长一个晚上,最后他终于松口。于是,我拨通防区指挥部蒋主任的电话,说了天暖救车的意思,蒋主任最后说了一句:让你们连长讲话。我把听筒递给连长。连长说:天暖了些,连队周围的冰化了,我们想去试一试。屋里很静,我能听到从听筒里传出的蒋主任的声音:可以,但是不要蛮干。

已经是12月中旬了,团里新调上来的车到位了,我便每天开着这辆车,拉着几个兵去冰湖,开始救车。我仔细观察过,车陷得很深,但还有操作空间。第1天,我们顺利卸下大车厢板,抬到岸上干燥的地方。第2天,我们拆卸驾驶室时,6颗大螺丝锈死了,我用喷灯烧,再用扳手卸,整个过程只损坏了一扇窗玻璃。

……

11天,我们把后桥装好,刹车管接好,但是由于没有中桥,车子没有刹车,也没有电灯。我让战士用手电照明,我慢慢把车往连队开。

12天,爬上天文点达坂时,全连官兵在门口迎接,拼命鼓掌,跳着,喊着:这是我们的车!这是我们的车!

13天,没几天,团里的菜车送菜时,把中桥带上来了,我把它装好,这台车的功能就全部恢复了。在这之前,团后勤处杨处长听说我陷车的事,非常生气,在团里的大会小会上点了我几次名。不久他上山检查工作,看见这辆车便问:这是谁的车?连长说:就是王祥那辆拆了又装起来的车。杨处长不相信,围着车转了几圈,又直盯着我看,说道:你小子行啊!我本来想把你调到山下,让你喂猪去呢。没想到你还能把这么大的家伙组装起来。好样的!

我哭了,说不清是高兴还是伤心。1997年,就是这个杨处长,把我调到了团小车班,后来我又入了党。故事结束,屋里出现一阵短暂的静默。这么好的故事,你没有给别人讲过吗?我问。没啥可讲的。王祥想了想又说,别的兵虽然没有遇到这种事,但吃过的苦不比我少。没必要跟他们讲。夜深了,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每天迎来送往的兵站,究竟隐藏着多少戍边故事呢?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通过第一人称“我”的视角串联故事,既增强了真实感与神秘感,也便于通过“我”的反应烘托王祥的形象。

B.王祥被分配到天文点边防连,既体现了连队对他的信任与培养,也暗示了该连队环境的艰苦以及这个岗位的来之不易。

C文中多次提及自然环境的恶劣,如“零下30℃”“海拔5000多米”等,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典型背景,反衬出戍边军人的坚韧。

D. 连长“断然否决”拆车想法与蒋主任“不要蛮干”的叮嘱,形成了对王祥的压力,推动了情节发展,也侧面表现了任务的艰巨性。

7. 文本中王祥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王祥虽然犹豫了一会儿,为了提高打水效率他还是决定将车开近湖面,最终导致车辆陷入冰湖,体现其关爱战友和强烈的责任心。

B. 王祥因自己的决定导致车陷困境,便努力想办法解决,不想留下这个遗憾,表现了他是一位有担当、有责任感的战士。

C. 在连长否决拆车想法后,王祥仍坚持说服连长,并带领战友在艰苦条件下完成拆车和组装,表现了他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

D. 王祥够顺利完成车辆的拆卸和组装工作,在拆卸过程中应对各种难题,最终成功将车修复。表现了他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智慧。

8. 小说中王祥的“哭”蕴含着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9. 小说以“每天迎来送往的兵站,究竟隐藏着多少戍边故事呢”结尾,有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人之私言也。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

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也。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臣不行君之令而致之民,则失其所以为臣;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诛。今其曰,必弃而君臣,去而父子,禁而相生相养之道,以求其所谓清净寂灭者。

(节选自韩愈《原道》有删减)

材料二:

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生三岁而孤,随伯兄会贬官岭表。会卒,嫂郑鞠之。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

宪宗遣使迎佛骨入禁中,三日,乃送佛祠。王公士人奔走膜拜,愈闻恶之,乃上表。表入,帝大怒,持示宰相,将抵以死。裴度、崔群曰:“愈言讦捂,罪之诚宜。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帝曰:“愈,人臣,狂妄敢尔,固不可赦!”于是中外骇惧,虽戚里诸贵,亦为愈言,乃贬潮州刺史。

既至潮,以表哀谢。帝得表,颇感悔,欲复用之,曰:“愈前所论是大爱朕,然不当言天子事佛乃年促耳。”

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终始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提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

(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有删减)

【注】: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与墨家并称“显学”。其:指佛家。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

博爱之A谓仁B行而宜之CD谓义E由是而之F焉之谓道G足乎己H无待于外之谓德。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言,说,与《论语》十二章中“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的“言”意思不相同。

B. 致,把……加于身上,与《大学之道》中“先致其知”的“致”意思相同。

C. 诛,受到惩罚,与《大学之道》中“先齐其家”的“齐”用法不相同。

D. 恶,厌恶、讨厌,与《老子》四章中“物或恶之”的“恶”意思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材料一中韩愈批判老子对仁义的理解狭隘,如同坐井观天一般。老子轻视仁义,认为小恩小惠是仁,认为孑然一身是义。

B. 材料一中的“是故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体现了儒家思想所提倡的“君君臣臣”的等级秩序。

C. 材料二中韩愈年幼丧父,由兄嫂抚养,兄长去世后,嫂子郑氏抚养他。韩愈天性聪明敏锐,勤奋好学,长大后,贯通《六经》、诸子百家的学问。

D. 材料二中韩愈接纳提携后进之士,帮助他们成名,官位显达后,逐渐谢绝教授。他的门徒李翱、李汉、皇甫提从而效法学习他,却远远比不上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2)然非内怀至忠,安能及此?愿少宽假。

14. 材料二最后一段中提到韩愈不随波逐流,请结合材料说明韩愈哪些表现体现了这个品质。(5分)

 

(四)阅读IV(本题共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①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开头两句展现了二人年少得志的荣耀和喜悦,为后文的情感转折做铺垫。

B. “薄宦老天涯”写词人如今官职卑微,漂泊天涯,“老”尽显岁月沧桑。

C. 下片写朋友将到神仙之地任职,透露出对朋友到新地方任职的艳羡之感。

D. 全词时空变换,意境开阔,风格飘逸,下片风格婉约而且带有浪漫色彩。

16. 本词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有类似的表达:“                                ”。

(2)《将进酒》中由乐转悲,表面上宣扬及时行乐,实际上是在宣泄激愤之情,暂时沉醉酒乡的诗句是“                  ,                 ”。

(3)古典诗词中常用“捣衣”和“砧”来表现思妇思念远在他乡的丈夫,游子思念家乡亲人的句子是 “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 题。

秋冬时节,片片落叶为大地铺上地毯在欣赏落叶美景时,有心人会发现:一些落叶正面向上,一些落叶却背面朝天。这其中  【蕴藏/蕴含】着植物生理特性与空气动力学的秘密。

落叶是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变化而主动选择的一种生存策略。入秋后,随着日照时间的减少和气温的降低,许多植物通过  B  【精准/精确】调节其内部激素的水平和分布,来实现叶片与树木的分离。

叶片的生理特性是影响落叶朝向的因素之一。植物叶片的两面构造不同、功能不同:叶片的正面,紧贴上表皮的一至数层圆柱状薄壁细胞排列紧密,被称为栅栏组织,紧实度高,其中含有较多的叶绿体,能够高效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片背面的含叶绿体较少的排列疏松的形状不规则的细胞被称为海绵体组织,主要提供水分和营养,保障光合作用顺利进行。秋冬时节,随着水分的减少、消失,栅栏组织细胞变得越来越紧密,难以伸展,叶面卷曲成凹形;而海绵组织则易拉伸,叶背会保持微凸的状态。所以,许多落叶会呈现向内卷曲的特点。

空气阻力和旋转动能也影响落叶朝向。叶片在重力作用下坠落地面,但叶片的下落过程并非简单的直线下落。有风的时候,                 ,最终,凹面朝下的状态占据主导地位。①因为凹面朝下的叶片下降了更多的空气阻力,②并且其形态使受力分布更均匀,③不易被再次吹动或翻滚。④在无风情况下,叶片在旋转动能的作用下也会不停旋转,落地时哪面朝上通常呈随机分布,正面和背面朝上的比例基本上相等。

当你在林间漫步,不防驻足观察地上的落叶,它们无声地讲述着植物的生存智慧与空气动力学的奥密,也提醒我们,每一片落叶都有值得探究的科学问题。

18.请从方括号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答题卡中A、B两处。(4分)

19.下列诗句中,与划双横线的词语“栅栏组织”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B.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桐钲。(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C. 缫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

D.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空气阻力等因素使叶片以翻滚和旋转的复杂运动形态下落

B. 受空气阻力等因素影响,叶片以翻滚和旋转的复杂运动形态下落

C. 叶片以翻滚和旋转的复杂运动形态下落,这是受空气阻力等因素影响的结果

D. 叶片的下落运动因空气阻力而变得复杂,表现为翻滚和旋转

21文中第四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四个短句,可增减词语,不得改变句子逻辑关系与原意。(4分)

 

三、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有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老子》中“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对这句话,你有怎样的理解?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