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共9小题,27分)
1. 下列选项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押解(jiè) 霎时(shà) 复辟(pì) 寒暄 名副其实
B. 襁褓 (qiǎng) 颠簸 (bǒ) 淤塞 (sè) 淬炼 兵慌马乱
C. 寒噤(jìn) 驻扎(zhā) 侮辱 (wǔ) 殒命 幡然醒悟
D. 砧板(zhēn) 罹难 (lí) 脱坯(pēi) 厮杀 渡过难关
2.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情不自禁地打了一个寒噤。
②疫情,以一种残酷的方式,分外真切地警示我们:人类是一个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
③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
④这次把那股反动民团消灭了之后,附近各县的乡邻全都拍案叫绝,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⑤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⑥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
A. ③④⑥ B. ②③⑥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3. 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欢天喜地、抬着猪、羊来慰问红军,红军的威信更加高了。
B. 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嗯嗯”地回答着。翻译在旁边说,她说叫“兴子”。
C. 2020年,疫情暴发之时,寒风凛冽,江城封闭。但从千千万万的窗户,传来此起彼伏的呼喊:“武汉加油!”
D. 他想,按照毛主席的教导,不管做什么工作,必须首先了解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敏于事而慎于言(聪敏) ②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进攻)
③君子喻于义(知晓,明白) ④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忍受)
⑤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⑥恻隐之心(哀痛,怜悯)
⑦天下归仁焉 (归顺 ) ⑧恶得不禁恶而劝爱(鼓励)
⑨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矜持) ⑩复众人之所过(弥补)
A. ①②⑤⑥⑧ B. ②③④⑦⑩ C. ③⑤⑥⑧⑩ D. ⑤⑥⑧⑨⑩
5. 下列选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③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④若火之始然
⑤曰余食赘行 ⑥故不孝不慈亡
⑦其脆易泮 ⑧当察乱何自起
⑨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⑩不龟手之药
A. ①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⑧⑨⑩ D. ③⑥⑦⑧⑨⑩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有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人而不仁,如礼何 ②知止而后有定 ③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B.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③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C. ①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②非恶其声而然 ③非不呺然大也
D. ①故攻异国以利其国 ②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 ③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见贤思齐焉 ②朝闻道,夕死可矣 ③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不贵难得之货 ⑤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⑥其坚不能自举也
⑦在明明德 ⑧先诚其意 ⑨譬如平地 ⑩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A. ①⑤⑥/②③/④/⑦⑨/⑧⑩ B. ①④⑤/②⑥/⑦/③⑧/⑨⑩
C. ①⑤⑨/②③/④/⑥⑦/⑧⑩ D. ①②⑤/③⑥/⑧/④⑦/⑨⑩
8. 下列选项中,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②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③治之于未乱 ④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⑤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 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⑦请买其方百金 ⑧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
⑨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⑩客得之,以说吴王
A. ①③④⑦/②⑧/⑤⑩/⑥⑨ B. ①③④/②⑧/⑤⑦⑩/⑥/⑨
C. ①③/②⑧/④⑤⑦/⑥/⑨/⑩ D. ①③⑦/②⑧/④⑤⑩/⑥⑨
9.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和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礼》为《礼记》的简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与《诗经》《尚书》《易经》《春秋》合称“五经 ”,均为儒家典籍。
B. 老子、庄子的思想常有独到之处。如老子看到“有”依赖于“无”起作用,庄子看到“无用”与“有用”之间的转化,都体现出朴素的辩证哲学思想。
C. 孟子首倡人都有“四端”,即“恻隐之心,仁之端”“是非之心,义之端”“辞让之心,礼之端”“羞恶之心,智之端”。
D. 墨子,名翟,春秋末年战国初期人,其思想核心是“兼爱”“非攻”等。墨家的兼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不同于儒家的仁爱。
二、现代文阅读(26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亚洲人民的团结和友谊
——习近平主席为出席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举行欢迎宴会侧记
新华社杭州9月23日电(记者刘华、杨依军、王宾、殷晓圣)
秋分时节,之江大地丹桂飘香;雷峰塔下,西子湖畔烟雨蒙蒙。
“很高兴同各位新老朋友相聚美丽的西子湖畔,共同迎接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
9月23日中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子宾馆漪园举行宴会,欢迎来华出席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
11时45分,巨幅山水画《水光潋滟晴方好》前,习近平主席和夫人彭丽媛热情欢迎各国贵宾,同他们一一亲切握手、互致问候,并合影留念。
在《和平——命运共同体》乐曲声中,习近平主席健步走上讲台,发表热情洋溢的致辞。
“今天是中国农历的秋分节气。在这个寓意丰收和团圆的日子,亚运会圣火将再次在中国点燃。”
回顾筹办亚运历程,讲述中国办赛理念,习近平主席以“亚洲运动会承载着亚洲人民对和平、团结、包容的美好向往”阐释杭州亚运会之于亚洲、之于世界的时代价值,彰显以体育为媒促进人类进步的深邃思考。
“以体育促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诞生的亚运会,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几十年来,亚运会在总体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见证了“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也记录下中国在和平发展道路上与亚洲、与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的坚实步伐。
宴会上,承载着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北京亚运会歌曲《亚洲雄风》和杭州亚运会主题曲《同爱同在》,传递着中国推动亚洲各国团结自强、命运与共的不变初心。
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亚洲和平发展面临诸多新的挑战。
“作为山海相连、人文相亲的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以体育促和平,坚持与邻为善和互利共赢,抵制冷战思维和阵营对抗,将亚洲打造成世界和平的稳定锚。”习近平主席的坚定宣示,寄托着中国人民同亚洲各国人民共同守护和平家园的殷殷期待。
“以体育促团结”——
杭州亚运会吸引了亚洲各国各地区运动员踊跃热情参与,参赛人数、项目设置、总体规模均创历史新高,不少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将其列为今年最重要的赛事。本届亚运会,亚奥理事会45个成员实现“大团圆”。
“遇山一起爬,遇沟一起跨”“甘蔗同穴生,香茅成丛长”,习近平主席曾引用这些亚洲谚语讲述团结合作的亚洲价值理念。杭州亚运会的盛况向世人昭示:纵使国际和地区形势变乱交织,亚洲人民对友谊的珍视、对团结的向往不可阻挡。
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老朋友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巴赫高度评价中国政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作出重要贡献,表示“当前世界面临地缘冲突等各种困难,国际奥委会致力于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赞赏中方为此采取的正确立场”。
宴会致辞中,习近平主席的话语掷地有声:“我们要以体育促团结,把握历史机遇,合作应对挑战,践行‘永远向前’的亚奥理事会格言,把共同发展、开放融通的亚洲之路越走越宽。”
“以体育促包容”——
宴会上,浙江歌舞剧院民族乐团、浙江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演奏了《采茶舞曲》《东帝汶欢迎你》等富有各国特色的乐曲,汇聚成亚洲不同文明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和谐交响。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杭州亚运会上,一个个富有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展现着亚洲文明的自信、包容与开放。
“我们要以体育促包容,增强文明自信,坚持交流互鉴,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习近平主席道出体育与文明的深刻关联。
杭州,自古就是人文鼎盛、文明交融之地,既被宋代欧阳修称赞“山水登临之美,人物邑居之繁”,也被马可·波罗誉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天城”。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向国际贵宾盛情介绍本届亚运会主办城市所在的浙江省:“浙江坚持改革开放,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正在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
今日之江,照鉴中国发展不凡历程。习近平主席曾在浙江工作多年。在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浙江以“弄潮儿向涛头立”的开拓精神和奋进实践,书写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精彩故事,为亚洲和世界打开观察当代中国和未来中国的一扇窗。
“祝愿大家在诗画浙江度过难忘的时光,在亚运会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记忆。”习近平主席真诚的话语打动人心。
在这个丰收和团圆的时节,习近平主席和国际贵宾共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盛会,续写新时代中国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崭新篇章。
(有删改)
10.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闻的主标题高度概括了习主席发言的中心思想,副标题补充说明了习主席发言的背景。
B. 新闻首段的对偶句既交代了杭州亚运会举办的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也颇具文学色彩。
C. 亚运会的开幕时间定在寓意着丰收和团圆的秋分节气,寄寓了我们对亚运会的美好祝福。
D. “稳定锚”的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现出亚运会对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亚运会是因和平而生、因和平而兴的。亚运会能见证“风景这边独好”的亚洲奇迹,说明亚洲几十年以来一直是和平稳定的。
B. 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捍卫多边主义、反对体育政治化、支持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上的巨大贡献。
C. 体育与文明有着深刻关联,亚运会上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特色的项目,既能展现出亚洲文明的特点,也要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D. 浙江被称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者”,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也建设出共同富裕示范区。
12. 文本报道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国际贵宾欢迎宴会,请简要说明此则消息在报道事件时有哪些特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上的访客
李娟
我们披着鲜艳红花毡的依特罕①停在绿色的可可仙灵②如沉睡的山野睁开了一只眼睛。它凝视着那些远行人,说:“来这里吧,来这里——”
奇怪的是,之前走了一路,一个人也没看到。一旦停下来,刚架好两扇房架子,山下的小路上就开始有人骑马经过,而且没有一个不顺便上来喝茶聊天的。我只好不停地烧茶,不停地准备食物。
妈妈在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物什中翻啊找啊,半天才把米找了出来,让我焖“巴劳”③。我化开了一大块雪白的羊油,切碎小半颗洋葱和乒乓球大的一颗土豆煎进油里。然后倒进半锅水,加上盐,再把米铺在水中,盖上锅盖焖煮。
地道的手抓饭是用羊肋骨和胡萝卜做的,而我家则是有什么放什么。老实说,都蛮好吃的。
大家围着这只小小的锅子,边烤火边期待开饭,个个都非常快乐。小小的依特罕,给行路人多么深沉的慰藉啊。
第一个上门打招呼的客人是一个小伙子,喝完茶后,一直等到我们的羊群抵达驻地,并帮我们分开大小羊,把所有羊羔都赶入圈,才又坐回餐桌边和我们喝第二轮茶,等待手抓饭出锅。
本来并没怎么特别注意这个年轻人的,只觉得他长得秀气,脸膛黑黑的,目光文雅有礼,而且还会说不少的汉话。我们用汉语交流时,我问起他家毡房的驻扎地,又问那里离我们将要停留一个月的冬库尔牧场远不远。
他回答说“很远”,我又向他打听冬库尔的情况,问他有没有去过那里。他说去过,然后又静静地说:“那个地方,美丽的。”
我突然愣了一下,“美丽”!——似乎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过这样一个丰满又湿润的词汇了!
在卡西家里,若提到某人很美、某地很好、某件衣服很漂亮时,大家常说的只有一个字:“好”“很好,好得很!好得很得很……”可是,单单薄薄的一个“好”字,哪能说清情感中那些倾慕的内涵,那些浪漫醉人的心意呢?
于是,我一下子对这个年轻人喜欢得不得了,话也多了起来,不停问这问那。
后来当他离开时,我竟心生一丝怅然,希望以后还能再见一面。
对了,这个年轻人的羊羔也是访客之一。他家的一只每羊在迁徙途中产羔,新生的羊羔不能长途跋涉,使用毛毯裹起来捆在马鞍后带向新家。大家吃饭的时候,小羊羔咩咩叫个没完没了。那时我们的羊,都已经完全入圈,一听到我们这边有小羊在叫,便跟着集体附和。
这边“咩”地抛出一截娇滴滴的颤音,那边就千羊齐鸣: “咩咩!!!”争先恐后,声势浩大。
就这样一唱一和,没完没了地折腾。整座山头满是此起彼伏的呼唤声。那只小羊羔哪里像是刚出生的!劲头儿真大。大羊们也全是笨蛋,管它认不认识就跟着瞎起哄。
我忍不住跑到马旁边去看那只小羊。它被紧紧裹着,只露出一颗小小的脑袋,一看到我,就警惕地闭上了嘴。但水灵灵的咩叫声却还在继续。我转到马的另一面,乐了,那边还有一颗一模一样的小脑袋,原来它们的羊妈妈产了双羔。
转场的时候,过于弱小的羊羔都是放在马背上前进的。我曾见过最动人的情景是:一只红色彩漆摇篮里躺卧着一个婴儿和一只羊羔。揭开摇篮上盖着的毯子,两颗小脑袋并排着一起探了出来。
除了那位捎羊羔的客人,席间还有一个扎着白头巾的白胡子老头儿,领着自己红黑面孔、大大眼睛的沉默孙女。另外一个客人也是个小伙子,他似乎和大家都不太熟,但面对热腾腾刚出锅的食物,所有人的心情应该都一样的。
大家一边吃一边认真而愉快地谈论着什么。我一边听着一边扭头四下张望,眼下这停有我们红色依特罕的小山顶多么孤独啊。四面雾气动荡、起伏不定。绵羊群微微蠕动,白色的山羊在碧野中三三两两地徘徊,骆驼站在不远处的灌木丛中一动不动。
西斜的太阳不时深深地陷落在一团团阴云之中,又不时猛地晃出几束灿烂的光芒。当阳光乍然迸现,万事万物顿时身形一定,被自己身后突然出现的阴影————清晰深刻的阴影———支撑得稳稳当当。而没有阳光的时候,万事万物似乎都脚不着地地飘浮在这水汽蒸腾的山野之中。
刚才赶羊入圈的时候,客人们都相当卖力地帮忙。我充满感激,无论遇见什么样的劳动场景,当地人都会下马帮一把。
最辛苦的,是卡西。一个人赶回羊群,脸都冻成了铁青色。她一到家,看有客人,卸了马鞍后就赶紧提水拾柴,一直忙到吃饭时,湿衣服还没换下来。
此时,她沉默着不停地喝茶,头发仍是湿的。紧靠着火炉,浑身蒸汽腾腾。她独自赶羊,赶了这么长时间,一路上肯定经历了许多困难。但她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珍惜地享受着眼下这短暂的温暖和平静。
正吃着,突然又下起了急雨,接着一阵冰雹噼里啪啦砸了下来。大家赶紧揭起餐布,兜住食物往依特罕里躲,简单脆弱的依特罕竟成了这个世界最安全的所在。然而只挤进去六个人,还有两个小伙子怎么也塞不进来了,只好坐在房架子外。但他俩淋着雨继续喝茶,很无所谓地笑着。
此时,四下的寒冷和潮湿仍在提醒我,今天的工作远远没有完成,但无论如何,该做的事总会一一结束。那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注】①依特罕:牧民的暂住地,把两扇房架子撑开,搭成一个“人”字形的小棚。②可可仙灵:地名。③巴劳:手抓饭。
13.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经过路人“没有一个不顺便上来喝茶聊天的”,运用了双重否定,来表现主人的热情好客和当地民风淳朴。
B. 文中长相秀气的小伙子开朗大方,待人真诚,他还帮助我们赶羊,因此在小伙子离开之后,“我”心生怅然之感。
C. 作者认为依特罕能给行路人带来深沉的慰藉,说明依特罕可以为行路人提供庇护的场所,让他们感到安心和温暖。
D. 卡西铁青色的脸和湿湿的头发表明她赶羊的过程十分艰辛,但回到家后,她不仅没抱怨,还积极地帮忙招待访客。
14.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运用拟人手法,将山野描绘成从沉睡中缓缓醒来的人,依特罕则是它的眼睛,生动地写出山野仿佛也期待访客到来。
B. “我只好不停地烧茶”“不停地准备食物”表明“我”虽然好客,但是面对不断到来的访客,内心已经逐渐不耐烦起来。
C. 作者在描写“千羊齐鸣”时,连用三个叹号,不仅突出了羊群叫声的洪亮与激昂,还营造了羊叫声彼此起伏的热闹氛围。
D. 作者用平淡自然的语言讲述故事,让文章内容更具有生活气息;用具有地域特色的词汇,让故事充满了浓郁的地方色彩。
15. 有人认为李娟作品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参与者,也是故事的评论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16. 从标题上看,本文的写作对象应该是“访客”,但作者为什么花大量笔墨来写羊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足与友;守道不笃,遍物不博,辨是非不察者,不足与游。本不固者末必几,雄而不修者,其后必惰。原浊者流不清,行不信者名必耗。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反之身者也。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故彼智无察,在身而惰,反其路者也。善无主于心者不留,行莫辩于身者不立。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载行者也。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选自《墨子·修身》,有删改)
材料二:
孟子曰:“牛山①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②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③之所为,又梏亡④之矣。梏之反复,则其夜气不足以存;夜气不足以存,则其违禽兽不远矣。人见其禽兽也,而以为未尝有才焉者,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选自《孟子·尽心上》)
[注]①牛山:齐国首都临淄郊外的山。②濯濯:光秃秃的样子。③旦昼:第一天。④梏亡:指因受束缚而消亡。
17.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
其所以放A其良心者B亦犹斧斤C之于木也D旦旦而伐之E可以F为美乎?
18.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友,文中指成为朋友,与《赤壁赋》中“侣鱼虾而友麋鹿”的“友”意思相同。
B. 伐,文中指夸耀,与《老子》第二十四章中“自伐者无功”的“伐”意思相同。
C. 若,即“像……”,与《孟子》“以若所为求若所欲”中的两个“若”用法不同。
D. 苟,在文中表示假设,与《六国论》中“苟以天下之大”的“苟”用法相同。
1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认为,坚强的品质、讲求信用、慷慨大方、明辨是非等属于良好的品性。
B. 在墨子看来,讲话富有智慧且明白晓畅、不谋求功名利禄的人才称得上君子。
C. 孟子分析牛山的树木光秃秃的缘由,目的是引出后文他关于人的本性的看法。
D. 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失去善的本性,是因为他们后天没很好地滋养自己的本性。
2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利寻焉,忘名忽焉,可以为士于天下者,未尝有也。
(2)孔子曰:“‘操则存,舍则亡;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惟心之谓与?”
21. 关于“修身”,墨子和孟子观点不一,请根据两则材料对此加以概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隆冈书院四景诗(其四)
朱熹
土筑低墙草结庵,寻常爱客伴清谈。
地炉有火汤初沸,布被无寒梦亦酣。
风卷翠松鸣晚笛,雪飘疏竹响春蚕。
闭门不管荣枯事,坐傍梅花读二南注。
[注]二南:指《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这里指前贤的典籍。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人热情好客,在土墙草屋简陋环境中与客人进行着清淡家常的寒暄。
B. 冬日地炉火光跳跃,热水沸腾,温馨的场景投射出诗人内心的平静满足。
C. 虽只盖布被,但诗人不觉寒冷,用一“酣”字写出自己恬然入梦的状态。
D. 诗人主动隔绝外界的喧嚣与纷扰,伴着梅花读书,看淡世间的荣辱得失。
23. 颈联是如何营造高雅宁静的氛围的?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2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孔子略显夸张的说法,表达了对“道”的渴慕之情,也凸显了仁人志士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这句话告诉我们大丈夫当扫天下,而始于扫足下,在《大学之道》表达同样道理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和《春江花月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表达了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喟叹。
四、写作(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人说,英国人宁可失去整个印度,也不肯失去莎士比亚。
乔布斯说,我愿意用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莫言说:“文学和科学比确实没什么用处。但是它的没有用处正是它伟大的用处。”
这些话包含的哲理,耐人寻味。你有什么看法或感受?请写成一篇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本资料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山东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阶段测试语文试题(word试卷+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河南省天立教育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三模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详解)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贵州省遵义市南白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山西省晋中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