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西安市2021八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分享:网络 2021-04-18 下载支付: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其实,过度地沉迷于中国古代甚至近代历史之中是极不健康的。中国公众和领导精英更需要的是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因为不理解现代世界的形成,就无法理解现代中国的形成,也无法理解当下的中国。因此,我们应该少一点中国历史,多了解一点当今中国和世界。

中国历史,特别是公元1840年前的历史,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它只是一个改朝换代的历史,除了董仲舒和王安石的变法之外,基本没有根本性的变革。1840年前的中国历史更是几乎没有现代意义,至少远不如公元1500年后的世界历史对我们更为重要。

更糟糕的是,太沉迷于中国历史,还会让我们从上到下都潜移默化地陶醉于中国历史中最为核心的东西:权谋术。权谋术是贯穿整个中国历史的核心主线,也是最血淋淋的主线。对一个人的自我境界来说,最大的满足可能确实是赢得生杀予夺的权力,并且享受这种权力所带来的快感。但这种相对于个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来说可能是最高的境界,却恰恰是对社会和国家的最大伤害。权谋术是人治的核心逻辑,但不是法治的核心逻辑,甚至是法治的阻碍,因为法治的核心要义就是将权谋术的适用范围缩小到最小。而一个没有法治的国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现代化的。

太过沉迷于中国历史并认定中国过于独特还很容易让我们闭目塞听而固步自封。许多人士可能真的不知道,世界历史上,曾经有过几十年的迅速崛起和辉煌成就的王朝或国家绝不是只有中国一个,而是多达几十个。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西班牙在1469至1500年间的崛起和扩张不比任何一个现代国家的迅速崛起和扩张逊色。而英国在1600至1780年间从欧洲的边陲崛起,并作为近现代世界的第一大帝国屹立不倒长达两个多世纪就更是让人生畏。美国的南北战争之后的崛起同样可以大书特书。而阿根廷、巴西、墨西哥都曾有过长达20-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的骄人业绩。

但是,在这些曾经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中,最后只有三十个左右的国家真正成为了全面的现代化国家。许多有过迅速崛起的辉煌历程的国家最后都沉沦了。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这些国家的惨痛教训是绝对不能再失去一次实现全面现代化机会的中国必须吸取的。

太过迷恋中国自己的历史而不去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追求现代化过程中的曲折经历,中国就不大可能真正地好好地吸取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这样的结果是,在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还在无谓地重复支付一些其他国家已经支付过的高昂学费,还在继续走一些不需要走的弯路甚至歧路。

(选自“人民论坛”《唐世平:比起沉迷中国历史,更应该了世界文明》,有修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比较沉迷自己的历史,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文化。

B.在作者看来,“百家讲坛”这一电视栏目并没有起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C.作者认为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历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历史。

D.由于中国历史的乏味,加之许多中国人病态地沉迷其中,所以,作者认为摒弃中国历史才是正道。

【考点说明】本题以内容分析考查逻辑思维素养(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A项说“中国自古以来在文化上比较自大”于文无据,文章说的是当下的一种文化动向;B项中对“百家讲坛”的作用,属于臆测,文中说:“自从‘百家讲坛’开坛后,中国历史和所谓的‘国学’在大众传媒和科普领域就成了流行”,作者并没有对“百家讲坛”的正向或者负向作用做出任何论断,仅仅是摆出现象而已;C项根据第一段的后半段可以推知作者的观点和口吻,是提醒我们现代人要关注现代历史;D项“摒弃”一词过于绝对化,不符合文章的意思。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几次运用因果关系来揭示中国历史的客观面貌,提醒读者不要沉迷中国历史。

B.文章针对时下对于中国历史的沉迷提出论点,针对性展开分析,全文论证颇具针对性。

C.文章通过对比显示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不同,突出了世界历史对于国人的意义。

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层层深入,最后收束全文。

【考点说明】本题考查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文章的结构是先用一个社会现象引出观点。接着主要论述了沉迷中国历史的坏处,层层深入。在总体结构上是总分式的,最后一段仍然是在分说,并非总结,因此D项说“最后收束全文”错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反对沉迷于中国历史中而忽视现代国家形成的法治核心,为当下追求全面现代化的国人敲响了警钟。

B.中国古代社会少有变化,绝大多数时间只是封建王朝的改朝换代,其实质是非常乏味的。

C.文章强调现代化的重要性,其实也在提醒我们中国目前的现代化程度仍然不够。

D.很多曾经迅速崛起的国家归于沉寂,其根本原因就是过分沉迷于自己的历史中。

【考点说明】本题主要考查作者观点态度。(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D项属于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五段:“现代化就像一个孤岛,而在试图游向这个孤岛的过程中,失败是多数,成功是少数。在迈向现代化的过程中,许多国家要么还在原地踏步,要么困在漩涡中,甚至已经沉没。” 并没有探究“归于沉寂”的原因,更谈不上“根本原因”。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曾经为城里人耳熟能详的一个词——“合伙人”,如今正在山东乡村渐渐流行。2018年8月,山东出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若干措施》,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面向海内外山东籍企业家、创业者及金融投资业者、专家学者等各类人才,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在合伙人们看来,在各个业态背后是“沉睡”的农村广大的资源市场。 未来每一个业态都有和乡村振兴结合的丰富“场景”和“空间”。合伙人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合伙人”依托乡村资源,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种养业;利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食品加工技能,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开发田园观光、采摘垂钓、农事体验等户外休闲旅游项目,等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创业成功概率大为提高,也有助于激发农村内生动力。可以说,广袤田野为“合伙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大量“合伙人”涌入乡村创业,有助于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为乡村的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带动当地村民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摘编自2020年6月1日《大众日报》记者 张春晓 吕光社,有改动)

材料二:

7月23日,2020《镜头中的脱贫故事》再次出发,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全景式直播的方式讲述当地脱贫故事。活动围绕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等主题,对脱贫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进行了深入访谈。

苗族姑娘杨美,是来到现场的第一位扶贫故事主人公。她易地搬迁不惧家人阻拦,“偷出”户口本交到扶贫工作队的手里,迈出了走出贫困大山的第一步。杨美又参加了政府针对贫困户的培训夜校,开办了自己的制衣厂。如今,厂里已经有了30多个固定员工和50多个居家就业的绣娘,其中多数是贫困户。杨美今年手里的订单也排到了年底,明年她还计划着开直播搞电商。不仅有了新家,还有了新事业。扶贫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是善港村驻高峰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朱洪伟。高峰村是个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在2018年以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2018年扶贫工作队到来后,先从党建和改变村容村貌入手,随后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制定了一套产业发展计划。两年的时间过去了,高峰村建起了1000多亩的产业基地。村民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7800元。一支工作队让贵州的高峰村和江苏的善港村紧密地连结在一起,“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倾力帮扶,使高峰村实现脱贫致富。

(摘编自2020年7月24日 《中国网信网》——《镜头中的脱贫故事》)

材料三: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产业扶贫进展成效举行了发布会。据悉,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编制产业扶贫规划,累计建成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产业基地超过30万个,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每个贫困县都形成了2至3个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产业扶贫政策已覆盖98%的贫困户,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其中,直接参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贫困户分别为1158万户、935万户、168万户;贫困劳动力在本县内乡村企业、扶贫车间务工的超过1300万人,占务工总人数近一半。在产业扶贫的有力支撑下,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长30.2%。通过产业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产业联农带贫的有效模式,也激发了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用勤劳双手改变生活的精神状态,这些都将在今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持续发挥作用。依托订单生产、土地流转、生产托管、就地务工、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方式,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通过产业赋能,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累计培养各类产业致富带头人90多万人,产业扶贫志智双扶成效十分明显。

(摘编自2020年12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网》新闻发布会)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招募“乡村振兴合伙人”,共同发展新型农业主体和农村新业态,有助于形成乡村的人才、资金、产业汇聚等方面的良性循环。

B.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应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要鼓励贫困群众大胆迈出贫困的第一步。

C.“合伙人”通过创办农民合作社,发展现代化种养业,挖掘传统工艺价值,创新产品营销模式,开发新项目等措施,激发了农村内生动力。

D.通过产业扶贫,不仅形成了一系列产业联农带贫的有效模式,也改变了贫困群众的精神状态,取得了产业扶贫志智双扶的成效。

【考点说明】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C)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考生检索提取文中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题目。答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寻找信息点,尤其是要能将选项中反映的信息与原文信息正确比对,从而做出判断。B项于属于“推断无据”的错误。从原文中“高峰村是个石漠化严重,水资源匮乏,产业发展难的深度贫困村”一句以及后面的句子可知,高峰村没有易地搬迁,至于类似的贫困村是否需要易地搬迁,在文中并没有交待。故选B项。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过全景式直播的方式讲述脱贫故事,可以发现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和经验做法,有利于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B.依托多种新方式,大部分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了紧密型的利益联结关系,体现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C.材料三通过翔实的数据,说明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面广,贫困群众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

D.各类产业基地建设,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推进以及特色鲜明、带贫面广的扶贫主导产业的形成,体现出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考点说明】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整合和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基本倾向能力的试题。答题时要认真阅读各选项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C项扩大范围。根据原文中“有劳动能力和意愿的贫困群众基本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一句可知选项中“贫困群众都能参与到产业扶贫之中”一句将范围扩大。故选C项。

6.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材料你认为我国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考点说明】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概括文本的主要观点。(D)

【参考答案】①吸纳人才,振兴乡村,让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盘活农村资源;②采取易地扶贫搬迁、东西部扶贫协作等方式帮助贫困地区脱贫;③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通过发展产业提升贫困群众收入,从而实现脱贫。

【答案解析】这是一道主观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这三则材料都围绕“脱贫攻坚”这个话题展开,但是三则材料的侧重点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第一则材料虽然是以“招募乡村合伙人”为切入点,但是实际是强调人才对振兴乡村的重要作用;第二则材料从表面看是人物访谈,但是两个新闻人物个人价值的展示恰恰是国家脱贫攻坚措施发挥了作用;第三则材料虽是新闻发布会的材料,但是通过大量的数据阐释了产业帮扶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三则材料从不同的侧面展示了我国脱贫攻坚中的成功经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5分)

观  火

梁遇春

独自坐在火炉旁边,静静地凝视面前瞬息万变的火焰,细听炉里呼呼的声音,心中是不专注在任何事物上面的,只是痴痴地望着炉火。说是怀一种惘怅的情绪,固然可以;说是感到了所有的希望全已幻灭,因而反现出恬然自安的心境,亦无不可。但是既未曾达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地步,免不了有许多零碎的思想来往心中,那些又都是和“火”有关的,所以把它们集在“观火”这个题目底下。

火的确是最可爱的东西。它是单身汉的最好伴侣。寂寞的小房里面,什么东西都是这么寂静的、无生气的、现出呆板的神气,唯一有活气的东西就是这个无聊赖地走来走去的自己。虽然是个甘于寂寞的人,可是也总觉得有点儿难过。这时若使有一炉活火,壁炉也好,站着有如庙里菩萨的铁炉也好,红泥小火炉也好,你就会感到宇宙并不是那么荒凉了。火焰的万千形态正好和你心中古怪的想象携手同舞,倘然你心中是枯干到生不出什么黄金幻梦,那么体态轻盈的火焰可以给你许多暗示,使你自然而然地想人非非。她好像但丁《神曲》里的引路神,拉着你的手,走进荒诞的国土。人们只怕不会做梦,光剩下一颗枯焦的心儿,一片片逐渐剥落。倘然还具有梦想的能力,不管做的是狰狞凶狠的噩梦,还是融融春光的甜梦,那么这些梦好比会化雨的云儿,迟早总能滋润你的心田。看书会使你做起梦来,听你的密友细诉衷曲也会使你做梦,晨晴、雨声月光、舞影、鸟鸣、波纹、桨声、山色、暮霭……都能勾起你的轻梦,但是我觉得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我只要一走到火旁,立刻感到现实世界的重压一一消失,自己浸在梦的空气之中了。有许多回我拿着一本心爱的书到火旁慢读,不一会儿,把书搁在一边,却不转睛地尽望着火。

那时我觉得心爱的书还不如火这么可喜。火是一部活书。对着它真好像看着一位大作家一字字地写下他的杰作,我们站在一旁跟着读去。火是一部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你哪回看到两个形状相同的火焰呢!拜伦说:“看到海而不发出赞美词的人必定是个傻子。”我是个沧海曾经的人,对于海却总是漠然地,这或者是因为我会晕船的缘故罢!我总不愿自认为傻子。但是我每回看到火,心中常想唱出赞美歌来。若使我们真有个来生,那么我只愿下世能够做一个波斯人,他们是真真的智者,他们晓得拜火。

在《现代丛书》的广告里,我常碰到一个很奇妙的书名,那是唐南遮的长篇小说《生命的火焰》。我极喜欢这个书名,《生命的火焰》这个名字是多么含有诗意,真是简洁地说出人生的真相。生命的确是像一朵火焰,来去无踪,无时不是动着,忽然扬焰高飞,忽然销沉将熄,最后烟消火灭,留下一点残灰,这一朵火焰就再也燃不起来了。我们的生活也该像火焰这样无拘无束,顺着自己的意志狂奔,才会有生气,有趣味。我们的精神真该如火焰一般地飘忽莫定,只受里面的热力的指挥,冲倒习俗、成见、道德种种的藩篱,一直恣意干去,任情飞舞,才会迸出火花,幻出五色的美焰。否则阴沉沉地,若存若亡地草草一世,也辜负了创世主叫我们投生的一番好意了。我们生活内一切值得宝贵的东西又都可以用火来打比。热情如沸的恋爱,创造艺术的灵悟,虔诚的信仰,求知的欲望,都可以拿火来做象征。赫拉克利特真是绝等聪明的哲学家,他主张火是宇宙万物之源。难怪得二千多年后的柏格森诸人对着他仍然是推崇备至。火是这么可以做人生的象征的,所以许多民间的传说都把人的灵魂当作一团火。

爱尔兰人相信妇人若使梦见一点火花落在她口里或者怀中,那么她一定会怀孕,因为这是小孩的灵魂。希腊神话里,普罗米修斯做好了人后,亲身到天上去偷些火下来,也是这种的意思。有些诗人心中有满腔的热情,灵魂之火太大了,倒把他自己燃烧成灰烬,短命的济慈就是一个好例子。可惜我们心里的火都太小了,有时甚至于使我们心灵感到寒战,怎么好呢?

离开北方已经快两年了,在南边虽然冬天里也生起火来,但是不像北方那样一冬没有熄过地烧着,所以我现在同火也没有像在北方时那么亲热了。回想到从前在北平时一块儿烤火的几位朋友,不免引起惆怅的心情,这篇文字就算作寄给他们的一封信罢!

7.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从自己“观火”说起,以“火”为线索展开联想和思考,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以及生命的感悟,行文自然,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B.文章多处或隐或现地表现出作者写作时的处境与心境——他在南方,单身独居,寂寞孤独甚至百无聊赖,这是他“观火”而生发思考的现实基础。

C.文中有多处引用或化用,涉及文学、哲学、民间传说等。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文化意蕴,彰显出作者不凡的文化修养。

D.最后一段作者点明了写作的缘起与意图——这篇文章是写给北方朋友们的一封信,表现了作者对曾生活过的北方和北方朋友的怀念。

【考点说明】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人物性格,概括作品主题。(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最后一段作者点明了写作的缘起与意图”有误。全文是由“观火”而生发的联想和思考,最后一段由火想到北方与北方的朋友,但这不是写作缘起和意图。

8.全文本是围绕“火”展开的,第2段却略微宕开一笔写到“梦”。请联系上下文,分析第2段划线句子的作用。(6分)

                                                        

                                                         

                                                         

【考点说明】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分析鉴赏和评价语段的作用。(D)

【参考答案】①写梦是“火”的氛围中催生的产物:划线句子从正反两方面表明了“梦”对于人生的意义——梦能滋润心灵。②写“梦”能诠释“火”的价值,“火”能使人消解现实世界对人的重压。承接上文说火“好像但丁《神曲》里的引路神,拉着你的手,走进荒诞的国土”,而梦正是“荒诞的国土”,说明火引导人进入超越世俗的梦境。与下文“但是我觉得火是最易点着轻梦的东西”呼应,进一步说明火的作用。(答对每一点给2分,答对三点或四点都给6分)

【答案解析】“联系上下文”是关键提示。散文中问到“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上先明确语段本身表达的意思,再联系文章中心话题。

9.文中的“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文本概括并作简要分析。(6分)

                                                               

                                                                

 

【考点说明】理解分析作品内容,探究作品的意蕴。(B E)

【参考答案】①火,指现实中的火,给寂静、无生气的世界添上活力和色彩,给人带来温暖。②火,是无始无终、百读不厌的书,启发人的思考,给人带来灵感。③火,还指生命的热情、恣意的精神,它是人灵魂中的光与热。(每答对一点给2分)

【答案解析】先理清全文思路,再从实到虚、由表及里进行概括、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睿亲王定京师,命仍故官。疏请先蠲畿甸田租以慰民望,又言:“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寻奏荐丁魁楚、丁启睿、左懋泰等,又劾通州道优游养寇、三关总兵郝之润纵兵肆掠,俱宜罢斥;并请趣畿南北巡按及监司以下官赴任,禁止满洲官役额外需索驿递夫马。疏入,皆采行。顺治二年,以京师米贵,疏言:“大兵直取江南,应令漕督及巡漕御史赴任。金陵底定,举行漕政。”诏速议行。因复上漕政八事,疏下所司。寻调吏部侍郎。三年,疏请酌定进士铨选之制。五年,擢工部尚书。六年,乞假归,加太子太保。七年,还朝。八年,调兵部。十年,调左都御史。疏言:“审拟盗犯,请用正律,不宜概行籍没,致累无辜。”又疏言:“直省提学,例以佥事道分遣。畿辅为首善之区,江南人才之会,请以翰林官简用。”均报可。寻迁吏部尚书,授国史院大学士。十二年,之俊病,乞休,上不允,遣画工就邸画其像。十三年,谕诸大臣曰:“君臣之义,终始相维。尔等今后毋以引年请归为念。尔等岂忍违朕,朕亦何忍使尔等告归?昨岁之俊病甚,朕遣人图其容。念彼已老,惟恐不复相见,不胜眷恋。朕简用之人,欲皓首相依,不忍离也!”之俊泣谢。十五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十六年,诏立明庄烈帝碑,命之俊撰文。寻加太保兼太子太师,复乞假归。十七年,自陈乞罢,温谕敦召,未至,加太傅。之俊屡以衰老乞休,康熙元年,始允致仕。之俊家居,有为匿名帖榜其门以谤之者,之俊白总督郎廷佐穷治之,牵累不决。事闻,上不直所为,以律禁收审匿名帖,镌廷佐二级,之俊削太傅衔。九年,卒,谥文通。

(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B.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C.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D.土寇率众降者/宜赦罪勿论/缚渠来献/分别叙功/就抚之众/宜编保甲令/安故业无恒产者/别为区画

【考点说明】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此题需理解几个关键词的意思:“论”为“定罪”,“缚”为“捆绑”,“渠”为贼寇首领的意思。以此可知,“论”和“缚”之间必须断开,“缚”和“渠”之间不能断开;“保甲”为古代户籍制度,不能连“令”,“令安”是“让他们安定”的意思,“令”与“安”不能断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畿甸,指京师郊外地区,也泛指京城区域。畿,国都周围的地方。

B.铨选,唐宋至明清时选用官吏的制度。铨,本意为称量轻重的器具。

C.都御史,明清两代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的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

D.太保,为监护与辅弼国君之官。太保、太史、太傅曾合称“三公”。

【考点说明】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太史”错,应为“太师”,本文传主曾“加太保兼太子太师”,而“太史”是记载史料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金之俊弹劾不法。他上疏请求免除京城地区的田租,而对于放纵游乐、姑息养奸、肆意抢掠等事情极力弹劾。

B.金之俊恪尽职守。京师米价上涨,他上奏军队平定金陵后立即施行漕运;京城与江南位置特殊,故建议官员应当从翰林官中选拔。

C.金之俊颇得赏识。他多次告老请归,但皇帝屡次拒绝,并曾派遣画工去府邸为他画像,以表达对他的挽留之意。

D.金之俊触犯条文。皇帝认为他做事不正当,按照律法的要求,将他降职二级,削去太傅身份。

【考点说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C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将他降职二级”错,是“将郎廷佐降职二级”。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审拟盗犯,请用正律,不宜概行籍没,致累无辜。

2)有为匿名帖榜其门以谤之者,之俊白总督郎廷佐穷治之,牵累不决。

                                                        

                                                        

 

【考点说明】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B

【参考答案】(1)给盗贼罪犯审问定罪,请用正律,不应该一律施行按户登记没收财产,导致连累无罪的人。

2)有人在他的门前贴匿名帖来诽谤他,金之俊告诉总督郎廷佐彻底查办这件事,牵连拖累很多人而不能决断。

【答案解析】(1)(关键词“审拟”“概行”“籍没”“无辜”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关键词“谤”“白”“穷治”“牵累”各1分,句子大意1分)

 

【译文】金之俊,字岂凡,江南吴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睿亲王平定京师,授命仍然担任过去官职。上疏请求先免除京城地区的田租来安抚百姓的怨恨,又说:“率领众人投降的土寇,应该赦免罪过不要定罪。捆绑首领前来献上的,分别记录功劳。接受投降的民众,应该编入保甲,让他们安稳过去的产业。没有固定产业或土地的,应区别筹划安排。”不久上奏推荐丁魁楚、丁启睿、左懋泰等,又弹劾通州道放纵游乐,姑息纵容盗寇,三关总兵郝之润放纵士兵肆意抢掠等事件,都应该被罢免斥退;一并请求催促畿南北巡按及监司以下官员赴任,禁止满洲小吏和差役额外求取使用驿递传信以及保留役夫与车马。奏疏入朝,都被采纳施行。顺治二年,因为京师米价上涨,上疏说:“军队攻打江南,应该命令漕督及巡漕御史赴任。金陵平定,就施行漕政。”诏命迅速商议实行。于是又上奏八项漕政事,奏疏交付所属管理部门。不久调吏部侍郎。顺治三年,上疏请求斟酌选定进士选拔的制度。顺治五年,被提拔为工部尚书。顺治六年,乞假归家,被加授太子太保。顺治七年,回朝。顺治八年,被调任兵部。顺治十年,被调任左都御史。上奏疏说:“给盗贼罪犯审问定罪,请用正律,不应该一概施行按户登记没收财产,导致连累无罪的人。”又上奏疏说:“各省提学,按例从佥事道中分别派遣。京城为最好的区域,江南是人才聚集的地方,(这些地方的官员)请从翰林官中简选任用。”皇上全部回复允许。不久迁为吏部尚书,被授予国史院大学士。顺治十二年,金之俊得病,乞求休养,皇帝不允许,派遣画工去府邸为他画像。顺治十三年,告诉众大臣说:“君臣的道义,始终维系。你们今后不要有因为年长请求归家的想法。你们难道忍心背离我,而我又怎么忍心使你们告请归家呢?去年金之俊病重,我派遣人画他的容貌。想到他已经老去,只害怕不再相见,思念不止。我选拔任用的人,想要到老互相依赖,不忍心分离啊!”金之俊哭泣拜谢。顺治十五年,改任中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顺治十六年,诏命为明庄烈帝立碑,命金之俊撰文。不久加太保兼太子太师,再次乞求告假归家。顺治十七年,亲自陈述乞求归家,皇帝谕旨勉励召请,谕旨未到,加任太傅。之俊多次因为衰老乞休,康熙元年,才答应退休。金之俊在家居住,有人在他的门前贴匿名帖来诽谤他,金之俊告诉总督郎廷佐彻底查办这件事,牵连拖累很多人而不能决断。事情被皇帝知道,皇帝认为他做的事情不正当,按照律法禁止拘留审查匿名帖者,降职郎廷佐二级,并削去金之俊太傅身份。康熙九年,逝世,谥号文通。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1415题。

边城听角

李咸用

戍楼鸣画角,寒露滴金枪。

细引云成阵,高催雁著行。

唤回边将梦,吹薄晓蟾光。

未遂终军志,何劳思故乡。

 

边城听角

高骈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注】①终军,西汉人。《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②席箕,塞北牧草名。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李诗首联,诗人既听到了戍楼上响起的画角之声,又看到了武器上的露水,画面感十足。

B.李诗颔联,对仗工整,格律谨严,诗人以画角之声能够引云成阵、催雁排行,写出画角之声的影响。

C.李诗颈联,写边城的画角之声,吹得边关的将士纷纷离开了梦乡,吹得秋夜里的月光分外皎洁明亮。

D.高诗前两句,写诗人举目眺望,在陇水边地看到秋风牧草,听到大雁飞鸣,属于典型的北方边塞景象。

【考点说明】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C项中,“吹得秋夜里的月光分外皎洁明亮”错,“晓蟾”意思是“晓月”,即清晨的残月。此联意为角声吹醒了将士,把将士们从梦乡中唤回,吹淡了拂晓时分的月光。

15.请从写景手法和主题情感两个方面,谈一谈这两首诗的不同之处。(6分)

                                                       

                                                        

【考点说明】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

【参考答案】

1)写景手法:李诗既有近景又有远景,还有细节特写;高诗主要是远景描写,兼有侧面衬托写景;②李诗有听觉与视觉的通感转换;高诗则由所见之景引起的因果联想。(答对任意一点既可给2分)

2)主题情感:①李诗主要表达建功报国、积极奋进的精神,诗人认为未能完成建功立业的大志,何须劳烦思念故乡(2分);高诗主要表达征人守边之苦,情感悲怆凄凉:边城的画角之声不知总共要吹白了多少人的头发(2分)。(意思对即可,要有具体分析)

【答案解析】此题答题的第一指向是分析写景手法,应着重从诗歌描写意境画面所运用的手法来回答;第二指向是分析诗歌的主题情感,主题就是“意旨”,即“志”情感就是“情致”,即“情”。古代诗歌,一般情、志不分,答题时不宜过分区分主题与情感,二者是统一的。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强调君子当“意志坚定专一”,在其《劝学》中以蚯蚓虽然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为喻,正面论证了这一点。

(2)《蜀记》有云:“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杜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这是古代诗人爱用的典故,如李白《蜀道难》中有“             ”的句子,李商隐《锦瑟》也有“             ”的诗句。

(3)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所留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层意思在其《过零丁洋》中则是“_______   __,__  _______”这两句自叙生平、思今忆昔的诗。

【考点说明】理解性背诵(A)

【参考答案】⑴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⑵又闻子规啼月夜  望帝春心托杜鹃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如果要问春节期间有哪些文化节目迅猛“出圈”,央视推出的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和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应该是榜上有名的。一众“自来水”不吝啬点赞和转发,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     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

《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积攒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为我们在第一期中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伏生等历史人物故事的跨时空讲述,充分发挥了舞台艺术的创新潜质,使艰涩难读的传统典籍通过舞台演绎完成了当代表达。

河南春晚的舞蹈《唐宫夜宴》     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    处处体现出艺术的匠心和创新的转化。舞蹈以唐代女乐官进入皇宫进行宴乐表演为基本情节,舞台设计与电视转播借助高科技手段为穿越时空的舞者提供了让人沉浸和震撼的背景环境。(     )。而当代舞者的一颦一笑,    让凝重变得灵动、让传统融入当下。

这些节目何以流行甚至“出圈”?它们为视听创作和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哪些路径启示?这些问题不该被轻轻滑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也  虽然  但  则

B.也  即使  也  则

C.更  虽然  但  却

D.更  即使  也  却

【考点说明】本题以选关联词填空式选择题考查语意连贯。(B)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文中第一空的递进关系不明显,前一句“在年节期间掀起一波传统文化的传播热潮”和后一句“展示出视听精品内容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巨大力量”是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分别阐述,用“也”比“更”合适;第二空“表演时长不足5分钟”是一个既定事实,用转折关系“虽然……但”更合适;最后一空前后不存在转折,是一个典型的顺承关系,因此要用“却”。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集中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为我们在第一期中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B.《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积攒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C.《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集中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D.《典籍里的中国》开创性地利用“戏剧+影视+文化访谈”的形式,搜集了各方面的精兵强将,在第一期中为我们展示了典籍《尚书》的精华。

【考点说明】考查语境中病句修改及辨认。(B)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划线句子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搭配不当,“积攒”和“精兵强将”不搭配,积攒的意思是一点点地积聚,一般强调一个长时间的过程,这个意思与语境不符,还有积攒的对象一般是财物或者抽象的实力等等,不能用于人员;第二处:“为我们在第一期中”是多重状语顺序不当,应该颠倒过来。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D项中的“搜集”一词,使用时对象一般是物,还有一种“稀缺”的意思,不符合语境,“集中”一词较为合适。

19.文中括号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节目的大多数要素,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设计灵感,均来自千年之前的那个传奇时代。

B.那个传奇时代为节目提供了设计灵感: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等要素,均来自千年之前。

C.新的手段让那个传奇时代的元素呈现出新的设计灵感,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等元素。

D.当代舞者和传统元素如妆容、服饰、舞姿、背景的交相辉映,迸发出跨越千年的巨大魅力。

【考点说明】考查语段中句子衔接,兼考逻辑思维和推断。(B)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观照前后句,该句前一句的句子主语是“舞蹈”,后一句的句子主语是“当代舞者”。本句和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那么句子的主语不应该是“当代舞者”,排除D项。另外,这三句话形成了总分关系,第一句话总说,第二三两句话是分说,第二句话,说节目的元素,第三句话说新的演绎;可排除C项。本句和前一句的关系衔接更紧密,句子主语用“节目”开头,相较于“那个传奇时代”则更加连贯和流畅,据此排除B。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一个普通人一天大约会呼吸20000次,而你可能都不会仔细去想这其中的奥秘。呼吸会让你更加健康,因为通过呼吸,      ①          。然而,如果利用得当,呼吸可以带来的益处不止供给氧气。        ②    ,不管是快还是慢,不管是浅还是深,都会向你的身体发出信号,影响着你的情绪,压力水平,甚至还有免疫系统。研究表明,你只需学习如何正确地控制呼吸,     ③         

【考点说明】本题以段内填空形式考查语段中准确、连贯、简明。 (E)

【参考答案】①身体会获取到充足的氧气  ②你呼吸的方式  ③就能改善你的健康水平

【答案解析】第一空和后一句形成转折关系,从后一句可知,这一空必须出现“氧气”这个元素,答案围绕“氧气”这个核心元素组织即可;第二空和后文形成总分关系,后文所提到的“快慢深浅”属于呼吸方式,答案考查概括能力;第三空呼应文段第二句,要出现“健康”这个元素。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0个字。(5分)

春日粤西,艳阳高照,映红了一张张笑脸。2月上旬,广东省吴川市东埇社区产业扶贫项目分红大会上,31户脱贫群众喜获“新春礼包”。据吴川市人武部政委杨兴介绍,该市军地联手打造的“扶贫鸡”项目,2020年每户脱贫群众可分红3000元。

东埇社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1户。吴川市人武部经过3年努力,综合采取投资分红、推荐就业、技能培训、党建帮扶等措施,帮助他们于2019年全部脱贫。

【考点说明】考查在不同语境中句式的转换和语段压缩能力。(E)

【参考答案】广东省吴川市军地联合以产业帮扶31户脱贫

【答案解析】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是“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什么事情”“获得了什么效果”,压缩新闻报道至少要在“谁”“做什么事”“有什么效果”三个要素上筛选信息并概括。据此要领我们就可以提炼出“谁”——“吴川市人武部”和“吴川市东埇社区”,“做什么”——“ 打造的“扶贫鸡”项目”,“效果如何”——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再按照字数限制要求将这三个重点要素加以整合便可以得出答案,如“广东省吴川市军地联合以产业帮扶31户脱贫”,或“广东吴川市31户依靠军地产业帮扶实现脱贫”。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戍边英雄陈红军2020年6月在与数倍于我军的外军展开殊死搏斗中英勇牺牲。当时,他的妻子已怀孕五个多月,甘肃省军区、省市县退役军人部门积极协调陕西省方面,安排了车辆往返接送、医院绿色通道等服务,将她安排在西安市西京医院做待产期全程护理,同年10月,烈士的儿子平安诞生。当得知烈士妻子为声乐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尚未就业时,甘陕两省主动对接教育部门,协调将她安置到西安音乐学院教师岗位工作。

假如18年后,陈红军烈士的儿子在母亲的支持下,继承父志,报名参军,戍守边疆,请你以孩子母亲的身份给儿子写一封信,或者以陈红军儿子的身份给母亲写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点说明】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形象表达。合体、扣题、流畅、准确、鲜明、生动。(E)

【参考答案】略,按照2020年高考全国语文试题作文评分标准评分。

【答案解析】考生应准确审题,完成题目要求。本作文题目旨在考查学生对人生价值和家国情怀的思考。材料中陈红军烈士是报国戍边的典型,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烈士的妻子在党的关怀下抚育和教导孩子健康成长,孩子长大后又送子参军,戍守边疆,表现了诚挚而博大的爱国情怀;烈士的儿子继承父志,奔赴边疆,捍卫祖国领土,更是一种极其崇高的人生追求。

写作构思行文,考生首先要明确选取自己的“身份”是烈士的妻子还是儿子,在此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立意:①继续和发扬烈士精神,立志保家卫国;②怀一颗感恩之心,成为国家有用之才;③有国才有家,保家卫国是一份责任担当;④克服困难,勇敢面对人生挫折。其他属于抒发家国情怀、爱国报国的立意,只要言之成理都是可以的。


西安市2021八校联考试题语文试题(附答案详解)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