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3-11-29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0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周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 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 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 文中两处划横线句互相照应,结尾处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的核心目的是证明奥逊·威尔斯在前文的观点是错误的。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用可爱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 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 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 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 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 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 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和世界建立了联系。

4. 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 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B. 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C. 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 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条大河波浪宽

刘建超

老街南有条大河,叫洛河。

洛河,又叫洛水,源头在秦岭龙凤山,从豫西熊耳山、伏牛山的崇山峻岭间奔泻,贴着老街蜿蜒而下,曲回折转在巩义汇入黄河。

老街有了这样一条大河,自然会有许多与这条大河相关的故事。

相传曹植在年轻的时候,看中了一个姓甄的姑娘,两情相悦。可曹操却将此女指予二儿子曹丕。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王位。曹丕封甄夫人为皇后,后又娶了郭贵妃,对甄皇后逐渐冷淡,不久,甄皇后在郁郁寡欢中去世。曹植怀念甄后,心神不定。曹植走出老街,来到洛河边,对着西沉的太阳和滔滔东流的洛河水出神,便有了流芳后世的名篇《洛神赋》。

有一条在城市间穿行的大河已经令人垂涎了,偏偏又有了诸多的文化积淀搅拌着浪花,让老街人靠着洛河生艳,滋长些许得意与自负。

水生提起洛河就满身得意,张口闭口都是洛河的故事,不管别人听他讲了多少遍,只要说起洛河来,他那张老脸就会眉飞色舞,爱听不爱听都要给你絮叨絮叨。

当年的水生爹洛老大在洛河捕鱼,鱼还没有见到,却看到沿河上游漂来一些烧焦的船板杂物。

兵荒马乱时期,洛老大估摸着是有船只失火出事了。

一只木盆晃晃悠悠从洛老大的眼前漂过,木盆里居然躺着一个婴儿。洛老大截住木盆,抱起了襁褓中的孩子,是个男孩。孩子脖子上挂着一枚如意玉佩,孩子的小肚兜兜上用毛笔写有“水生”二字。

孩子看到洛老大,竟然咧开小嘴笑了。洛老大说:“看来是咱爷儿俩有缘啊。”

从此水生跟着洛老大在洛河上漂大。水生十六岁那年,洛老大告诉了水生他的身世,并叮咛水生:“这如意玉佩是你亲生父母留给你的,好生收着,说不准他们会来找你呢。”

水生连连点头。

可是水生还真的把这块玉佩弄丢过。

9月的洛河秋爽鱼肥,水生和巴义划着木船在河上捕鱼。巴义和水生是光屁股长大的好朋友,巴义大水生两岁。

一条十几斤重的白鲢鱼落网,鱼挣扎得厉害,小网有点儿吃不住力,水生立马跳进水中,扑扑腾腾把大鱼抓上船,却发现自己脖子上的玉佩不见了。

水生扎了几个猛子也没有捞到,急了,急得直哭。

巴义找了几个石头片,系上鱼线,抛入水中,看着石片下沉的位置,画出一个区域,说:“咱俩分班,轮流下去摸,不能慌啊。”

两人从晌午摸到太阳偏西,最后巴义手举着玉佩浮出水面。两人筋疲力尽躺在河滩上。水生说:“这事,不能让家里人知道。”巴义说:“嗯,不说。”水生说:“巴哥,我欠着你。”巴义说:“嗯, 欠着呢。”

河水在两人身边欢快地流淌,扯不住的岁月随水而逝。水生划着木船,停靠在河心洲。

绿柳成荫的草坪上,巴义虎着脸在钓鱼。水生不说话,挨着巴义坐下。

巴义盯着水面,“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巴哥,你不请我咋把竹墩儿都预备下了?”“就你能是吧?那咱娃的饭店你也敢去封?”

巴哥,我就是在巡视的时候,看到河边水里有气泡冒出来了。我就知道肯定是有人又偷偷地往洛河里放污水了。我也是一时着急,就通知了环保。谁知道咱娃听说要停业就和环保动了手脚。”

你就为了护住环保,脊梁上挨了娃一铁锹?亏不亏?活该不活该?”“不亏,活该。”

巴义从衣兜里掏出一瓶药说:“治跌打损伤的,祖传的,抹两次就好了。”水生脱掉上衣,把脊背转给巴义,够不着。

巴义把药倒些在掌中,按在水生乌青的脊背上,轻轻地揉着,“你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弄事咋还恁起急?你该先来跟我说说,再让我去找娃说道。再说了,咱娃做个营生容易吗?你给封了,他能不急?”

巴哥,咱俩光着屁股在洛河里从小扑腾到大又扑腾到老的。咱俩当年在洛河里玩耍,渴了,咕咚咕咚灌几口河水,饿了,啃着干馍,捞几只河虾嘎巴嘎巴就吃了。可现在的河水,你还能喝吗?你和我一样心疼着这条河呢,我知道。”

巴义给水生穿好衣服,“就你这老脊梁,还能抗住几铁锨?”“扛到哪是哪吧,谁让咱是洛河人哩。”

巴义看着水生脖子上的玉佩,“亲爹亲妈的事,还找不?”水生指着洛河说:“不惦记了。咱这洛河就是我的亲爹亲妈。”

巴义收拾起渔具。

水生掂起网兜,“好家伙,这几条鲫鱼够大的了。让嫂子烧个鲫鱼豆腐汤,我陪哥喝两盅。”

巴义夺过网兜,“你想得老美啊,我还要请你喝酒?”

水生说:“我家稻花可是说了,今黑儿要是不在巴哥家混碗酒喝,就不让我进屋。”巴义笑了:“娘们儿家都这德行,你嫂子也是说,要是不把水生兄弟带回家来喝酒,就不让我上床。”

那还癔症啥,走。”

走。”

夕阳坠落在洛河的尽头,给波光粼粼的河水涂了层耀眼的金黄,几只鹭鸟在河面上嬉戏。

巴义哥,咱洛河美着哩。”“嗯,美着哩。”

(选自《芒种》,2021年第1期)

5.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引述了甄皇后的故事,表明洛河深厚的文化积淀,老街人为之感到自豪,水生提起洛河就满身得意。

B. 我请你啦?脸皮咋恁厚呢”,这句话带有强烈的拒斥,表明巴义对水生举报巴义娃排放污水,心存不满,想要断绝交往。

C. 巴义帮过水生的忙,水生却恩将仇报,巴义最终原谅了水生,可见巴义比水生更重视两人的深情厚谊。

D. 小说结尾巴义和水生都说洛河“美着哩”,表明了他们对洛河的喜爱,也表现了他们为保护洛河付出巨大努力而感到自豪。

6.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洛老大救水生,巴义帮水生捞玉佩,水生举报巴义娃排污等情节都与洛河有关,洛河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

B. 小说的时间跨度大,从水生幼年写到水生老年,但小说情节却并不粗疏,主要因为小说情节的详略安排得当。

C. 小说用了较多的篇幅描绘了巴义和水生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表现了他们的性格和情感,小说的所有情节也都是在他们的对话中展开。

D. 小说语言通俗易懂而又简洁精炼,清新自然而又细腻多情,在质朴口语与诗化环境的交融中塑造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7. 小说标题内涵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8. 请结合小说进行简要分析巴义人物形象。

二、古诗文阅读(25分)

(一)古诗词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

金窗夹绣户,珠箔悬琼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注】双流:县名,今属成都市。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金”“绣”“珠”“琼”等字眼,写出阳光照耀下的楼阁精美华丽。

B. 绿云中”以夸张的手法写散花楼之高,为七、八句写远景做好铺垫。

C. 诗中状物写景灵活生动,从内外、高低、远近等多角度描绘诗人所见。

D. 本诗每联对仗,句法谨严,体现诗人圆熟的诗歌创作技巧,为人称赞。

10. 诗人的情感随登楼过程而发生变化,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二)理解性默写(本题共1小题,16分)

11.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以动写静,以鸡犬之声相闻表现了村居生活淳朴宁静,充满情趣。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首先描写了梦游天姥山的缘由,然后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笔带过,过渡到对梦中游天姥山情景的描写。

(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天色暗下来后,天姥山洞外阴森恐怖景象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宋代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说《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含有八层意思,写尽人生悲苦。

(6)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月”烘托离别时惨淡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以“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寂寞冷清的语句是“_________

(7)《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8)“猿”是中国古典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有时借“猿”表现清冷的环境特点,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有时也借“猿”营造孤寂愁苦的氛围,如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3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行当曾是众多手艺人的生计所系、谋生之道,也为千家万户提供了必需的生活服务。物质匮乏年代的货郎担、卖布头,社会转型期的看相算命、江湖跌打师,从事这些职业的人大多是底层劳动者,成分复杂,甚至难免   ①  

老行当,扎根生活,一招一式,总能给人以启迪。在纪录片《消逝的老行当》中记载了历经两个打箔人6-8小时约3万多锤的锤打才能成就灿烂的金箔,这像极了我们的人生。无论是千磨万砺-中的坚韧、一针一线里的静气,还是修修补补的勤俭、择一行终一生的匠心,都凝结着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和朴素的人生哲理。从这个意义上说,蕴含在老行当中的工匠精神、生活智慧永远不会过时。

职业因时而变。随着电影的普及,拉洋片的趋于绝迹;随着网络资源愈发触手可及,播放露天电影的放映员越来越少:这正是新陈代谢的规律。随着时代   ②   的发展,一些手艺人索性将摊位从街头巷尾搬到线上云端,提供定制化服务。互联网为老行当拓展了生存空间,也倒逼老行当在形式与内容上   ③   ,不断跟上时代的节拍。

老行当,守望着人间烟火,唤醒了民族的集体记忆,如同一壶老酒历久弥香。

12.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

14. 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比拟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阐述自己的观点,___①___,“想”是“写”的前提。写之前,把要表达的观点梳理一下,看主要针对什么,解决哪些问题,观点是否正确,有没有说服力。有时还要设身处地想想读者对自己提出的观点是否能接受,如何才能以理服人。只有预先“想明白”,___②___。很多时候,文章观点含糊不清,牵强附会,很可能是因为自己事先没有“想明白”造成的。其次要把自己的意图表示清楚。要使人明白你为什么提出这个观点,是要纠正或补充他人的看法,还是要解决什么问题。意图清楚,观点明确,文章就容易有一具体而鲜明的主旨。有些作文虽有观点却很空泛,这与写作意图不明有很大关系。

对同一问题,不同的人往往会有不同的观点。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应当适当转换看问题的角度,客观分析他人的观点,___③___,就应坦率承认,并考虑加以吸收。

15. 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波浪线处的“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B. 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C. 你这没有骨气的无耻的文人。”

D. 他人的观点如果是客观分析的,你就应该认真考虑。

16.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三)语言文字运用Ⅲ(本题共1小题,15分)

17. 解释加点词。

枉用相存          ②海不厌深;

依依墟里烟;       ④势拔五岳掩赤城;

失向来之烟霞;      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⑧因为长句;

予出官二年         ⑩低眉信手续续弹;

秋月春风等闲度;    暮去朝来颜色故;

迷花倚石忽已暝;    峥嵘岁月稠

坐促弦弦转急

四、作文(60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少年气是砥砺奋斗的志气,是挑战权威的锐气,是出走半生归来依旧少年的生气。少年气无关年龄,无关境遇,是个体成长乃至家国绵延的生命力。

你对少年气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学年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