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杨老师 2024-01-18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羲和“生十日”、夸父“与日逐走”、后羿“射九日”,我国古代神话中与太阳有关的内容可谓精彩纷呈。我们的先民很早就开始观测太阳、记录太阳活动。 两千多年前《汉书五行志》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成帝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

近年来,我国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探日工程也提上日程。我国的探日工程规划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射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验证多项太阳探测的关键技术,完成我国太阳空间探测“破冰之旅”。第二阶段,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探测太阳“一磁(太阳磁场)两暴(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现象。第三阶段,由易到难,实施日地L5点探测、太阳极轨探测和太阳抵近探测“三步走”计划,实现更精确地测定太阳磁场、确定太阳活动三维结构及预报空间天气等目标,按照规划,2021年10月14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顺利升空。相隔不到一年,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卫星“夸父一号”也发射升空,“羲和”和“夸父”两颗卫星同时在轨工作,交相辉映,让人们再次领略到特有的中国式浪漫。

材料二

卫星在茫茫太空中飞行,要完成探日任务,如何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羲和号”搭载的原子鉴频太阳测速导航仪,在国际上首次在轨采用了原子鉴频原理,实时准确地确定太阳光的频率变化,进而获取卫星相对太阳的视向速度,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约15亿公里远的距离对太阳“明察秋毫”,这对卫星相机的指向精度和稳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卫星均采用平台舱和载荷舱固连的设计方法,平台舱活动部件的振动会不可避免地传递至载荷舱,影响了相机观测质量。“羲和号”大胆创新,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非接触式磁浮卫星平台,将平台舱与载荷舱物理隔离,使卫星相机拥有了超高指向精度和超高稳定度。太阳Hα谱线能够直接反映太阳爆发的源区特征,因此,探测该谱线,对研究太阳活动尤为重要。以前对于太阳Hα谱线的探测只能在地球上进行,受大气干扰,探测数据经常不连续、不稳定。“羲和号”搭载了秘密武器———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可以在太空对太阳Hα谱线进行高分辨率成像,获得更加准确的观测数据,这填补了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

“夸父一号”也携带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我国自主研发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太阳硬X射线成像仪和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这三大“法宝”既有组合优势,也有各自的特色和本领,能帮助“夸父一号”完成其他卫星从未完成的多项探日任务。2022年8月,我国科学家向世界通报,升空不到一年的“羲和号”已经观测到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取得了丰厚的科学成果。同年11月,“夸父一号”刚刚升空不到一个月就获取了一项令人惊叹的探测成果———目前国际上唯一以近地视角拍摄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羲和”和“夸父”这两颗卫星,仿佛被科学家们赋予了来自远古神话的超凡力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材料三

带给我们光和热、让万物自由生长的太阳,也有“发脾气”的时候。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等太阳活动是空间灾害性天气的源头,会给航空航天、卫星通信等系统带来极大影响,会干扰定位系统,使GPS定位出现严重偏差,还可能造成输油、输电、输气管路的大范围断裂。全面认识太阳活动,为预报空间天气提供支撑,是当前各国探日工程的重要任务。我国的探日卫星也是带着这样的任务升入太空的。

我国的探日卫星在近两年踏上探日征途,既是科学技术发展成熟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家们的有意之举。科学家们知道太阳活动具有周期性,大约以11年为一个周期, 2021年至2022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本次太阳活动峰年预期在2024年到2025年,我国的两颗探日卫星适时升空,正好可以记录这一周期内太阳活动由少变多、逐渐活跃直至达到高峰的过程,为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羲和”和“夸父”携手探日,会产出大量的观测数据,这些数据会及时对全世界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免费开放。目前,“羲和号”的科学数据已向全球开放共享,得到美、法、德等国太阳物理研究学者的广泛应用。与世界共享,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航天人的博大胸怀,彰显了中国文化中和谐共赢的理念。

(三则材料取材于陈海波、刘华、陈京、董雪盈等人的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书》中记录了太阳黑子出现的时间、颜色、大小、位置等信息。

B.太阳极轨探测比太阳抵近探测的难度更大。

C.“夸父一号”可对日冕物质抛射进行探测。

D.“羲和号”和“夸父一号”在我国探日工程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2.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羲和号”可以在浩渺的太空中准确获取自身的位置和速度。

B.传统卫星的平台舱活动部件振动会影响卫星相机的观测质量。

C.太阳Hα成像光谱仪已经帮助“夸父一号”获得了多项探日成果。

D.“羲和号”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太阳爆发源区的高质量观测数据。

3.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阳活动可能会让使用GPS定位系统导航的司机开错路。

B.某地区出现大范围、长时间停电,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

C.太阳活动周期是我国科学家确定探日卫星发射时间的因素之一。

D.我国两颗探日卫星可以完整记录第25个周期的太阳活动过程。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关于“羲和号”“夸父一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字均来自神话。               

B.可同时在轨工作。

C.均在近地视角拍摄了太阳硬X射线图像。

D.均可以为预报空间灾害性天气提供帮助。

5.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探日工程的发展有哪些特点。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陵字少卿,善骑射,拜为骑都尉,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天汉二年,贰师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臣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愿得自当一队,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上壮而许之,乃诏陵以九月发。

陵于是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至浚稽山,与单于相直,骑可三万围陵军。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杀数千人。单于大惊,召左右八万余骑攻陵。陵军步斗树木间,复杀数千人。虏不利,欲去,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陵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叹曰:“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夜半时,陵上马,壮士从者十余人。虏骑数千追之,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

上闻陵降,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常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抑数万之师,转斗千里,矢尽道穷,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初,上遣贰师大军出,而贰师功少。上以迁欲沮贰师为陵游说,下迁腐刑。久之,上悔陵无救,岁余,遣公孙敖将兵深入匈奴迎陵。敖军无功还,曰:“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上闻,于是族陵家,母弟妻子皆伏诛。

其后,汉遣使使匈奴,陵谓使者曰:“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以亡救而败,何负于汉而诛吾家?”使者曰:“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陵曰:“乃李绪,非我也。”陵痛其家以李绪而诛,使人刺杀绪。单于壮陵,以女妻之,立为右校王,贵用事。昭帝立,大将军霍光素与陵善,遣陵故人任立政至匈奴招陵。陵曰:“归易耳,恐再辱,奈何!”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

                           (选自《汉书•李陵传》,有删改)

注:①汉武帝宠爱的李夫人之兄李广利被任命为贰师将军。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单于相直                     直:遇到

B.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         会:恰巧,正赶上

C.迁盛言                         盛言:盛气凌人地说

D.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孽其短     媒孽:借端诬陷成罪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诏陵以九月发            以亡救而败            

    B.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    如浞野侯为虏所得       

C.射矢且尽                  陵提步卒不满五千

D.彼之不死                  久之,上悔陵无救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毋令专乡贰师军

    不要让单于专向贰师的军队进攻

B.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

单于在汉军后面掩护,利用弯曲险阻的山势投下垒石

  C.后亡还,天子客遇之

    后来逃回来,皇帝仍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D.上以迁欲沮贰师

    皇帝认为司马迁想要诋毁贰师将军李广利

 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朝皇帝听说李陵投降的消息后,经历了愤怒-后悔-愤怒的心理过程。

B.司马迁认为陵率领五千步兵对阵几倍十几倍的匈奴骑兵,虽败犹荣。

C.李陵投降后质问汉使者为何诛杀他全家,可见他对皇帝的做法感到困惑。

D.李陵曾给匈奴造成巨大损失,单于仍重用他,可见单于看重李陵的才干。

10.导致李陵投降的因素有哪些?根据文意简要概括。(6分)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1题。(共6分)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阳货》)

(1)下列对“兴、观、群、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兴,振兴民族和国家。

B.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C.群,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D.怨,讽刺时政,发泄不满。

(2)在孔子看来,学习《诗经》除了“兴观群怨”之处,还有哪些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共12分)

燕歌行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注:①李将军,指汉代将军李广,以善战爱兵著称。

 

12.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诗写出战役的全过程:开头八句写出师,“山川”八句写战败,“铁衣”八句写被围,“相看”两句写死斗的结局。

B.开头八句,从辞家离国到榆关、碣石,再到瀚海、狼山,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气氛也从宽缓渐入紧张。  

C.“铁衣”四句,一句征人,一句思妇,错综相对,征人和思妇两地遥望,离别之苦逐步加深。“空”字暗示重会无期。

D.最后四句,前两句表现士兵们为了建功立业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的气节;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复杂感慨。

1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虽然是古体诗,但多处使用对偶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诗风豪迈悲壮,有力地表现了深沉强烈的感情。

B.全诗运用鲜明的对比,如士兵辛苦久战与将领纵情声色作对比,古代爱兵善战的李广与当今落败的将军作对比。

C.“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侧面写出损兵被围的原因是将帅受到皇帝恩宠而骄纵轻敌。

D.“铁衣”八句有四句的尾字押ou韵,所发出的深喉音有助于表现征人和思妇悲苦的心绪、幽咽的神情。

14.  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

 

15.在横线处写出原句。(共8分)

   (1)古代一些著名诗人将汉语运用到了极致。如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这样描写音乐带给人的奇幻感受:“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①        ②      。”李商隐在《锦瑟》中这样表达惝恍迷离的人生感怀:“   ③    ,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④    。”陆游在《书愤》是这样描述自己豪迈的抗金经历:“    ⑤       ,铁马秋风大散关。”

   (2)“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能够警醒后人免于重蹈覆辙。如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指出,“忧劳可以兴国,   ⑥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⑦       ”。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出秦朝速亡的根本原因是“    ⑧      ”。

(二)根据《红楼梦》“抄捡大观园”的情节,回答第16题。(共10分)

大观园是作者笔下虚构的理想世界,是宝玉和少女们的青春乐园。他们在此生活自在闲雅,主仆之间几乎忽略了等级差别,没有功名利禄的干扰,也没有外面世界的尔虞我诈。但大观园的最终命运是归于毁灭,而“抄检大观园”事件就是大观园毁灭的开始。

(1)下列对“抄检大观园”事件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邢夫人在大观园中发现了傻大姐手中的绣春囊,以此为把柄针对王夫人、王熙凤二人,这是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

  B.王夫人听从王熙凤的主意,本以查赌为由暗查大观园,但王善保家的加入后,就变成一众人到各处丫头房内搜查。

  C.王善保家的因为丫头们不肯趋奉她,本想借抄捡一事寻她们的把柄,却不料查出自己外孙女司棋的私情而丢脸。

  D.抄捡过程中,丫头晴雯的反抗是负气倾倒箱子,小姐探春的反抗是怒打王善保家的,二人反抗的程度和理由一致。

(2)下列对“抄检大观园”事件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抄检大观园”的情节颇为曲折,波澜起伏,文字活泼生动。如凤姐化被动为主动,王善保家的本想立威却打嘴现世等。

B.作者刻画出“三春”的鲜明性格。如探春性格刚烈果敢,见识高远;迎春懦弱无主见,麻痹自己;惜春孤僻冷漠,胆小执拗。

C.抄检事件使多位少女成为直接和间接的受害者。探春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直接引发后文的贾府被抄。

D.抄检大观园是荣国府内部矛盾激化的一次失控表现,背后的尔虞我诈、权力冲突才是整件事的深层根源。

(3)为什么说“抄检大观园”事件是大观园理想世界毁灭的开始?请结合“抄检”及其后续的某一情节简要分析。(4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17-20题。

宋代风雪

①想到宋代,首先想起的是一场场大雪,想到宋太祖雪夜访赵普,想到程门立雪,想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仿佛宋代,总有着下不完的雪。

②一入宋代,中国绘画就呈现出大雪凝寒的气象。雪,突然成了宋画的关键词。像范宽的《雪山萧寺图》、宋徽宗赵佶的《雪江归棹图》,都是以雪为主题的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是从隆冬画起的,一队驴子驮炭而行,似乎预示着,今夜有暴风雪。萧瑟的气氛,让宋朝的春天,显得那么遥远和虚幻。

③这在以前的绘画中是不多见的。绘画在晋唐,色调明媚雅丽,风景光感强烈,人物表情雍容。到了宋代,却分出了两极——一方面,以溪边野花、天上飞鹤,凸显这个朝代的繁荣与华美;另一方面,又有那么多的画家痴迷于画雪,画繁华落尽、千峰寒色的清旷,画“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的孤寂,画“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肃杀。

④宋代雪图中的清旷、孤寂、肃杀,确实有气候变化的原因。隋唐,气候温暖,其画中桃红柳绿、兽鸟出没、马蹄欢畅的景象,如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气候状况。而寒冷是大宋的宿命,一场接一场雪频频光顾大宋的疆域,落在汴河的桥上,落在冻滞的酒幌上,落在东京鳞次栉比的瓦片上。太湖全部结冰,杭州频繁落雪,就连华北的梅树都全军覆没,以致王安石写诗“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雪盈尺”“断流”“伤麦”这样的表述充斥着大宋的史书和奏折。宋代画家也用大雪题材,坐实了那个朝代的冷,以至于我们今天面对宋代的雪图,依然感到彻骨寒凉。

⑤但宋画的变化,不只受制于外在的气候,更取决于审美趣向的改变和哲学性的加深。

⑥若把唐画与宋画放在一起,我们会发现二者是那么泾渭分明,就像唐三彩与宋瓷,前者热烈奔放到顶点,后者细致沉静到极致。这一方面关乎唐、宋两朝的气候变化,另一方面又与这两个朝代的气质相吻合——唐代中国是一个跨民族共同体,在中原文明的衣冠礼乐中注入了草原民族的精悍气血,所以李白的诗热烈奔放,唐画绚烂张扬;而宋代又回到“中国本部”,与辽、西夏、金、蒙古同为列国之一,宋代画家的审美趣味也由唐画繁丽热闹的外在追逐,转向了素简、幽秘和内省。晋唐那种花红柳绿的青绿绘画不再是主流,水墨山水大行其道,世间的所有色彩、层次与秩序收纳在黑白两色中,用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创造荒寒寂寥的画境,以寄托自己幽远飘逸的神思。

⑦如果说在晋唐,中国绘画走进了它激情丰沛、充满想象力的青春期,那么到了宋代,中国绘画则进入了它充满哲思冥想的成年。宋代绘画一方面追求着俗世里的热闹繁华,另一方面又越过浮华的现实,而直抵精神的根脉;由俗世的艳丽,遁入哲学式的深邃、空灵。所以,宋画的格局是不同以往的,绘画的核心不再局限于一人一事,而是瞄准了整个宇宙。那些卷,那些轴,不仅营造出无限的空间,更营造出无限的时间。画山,画雪,其实就是画地老,画天荒,画宇宙的浩淼——他们在一切事物里寻找永恒的意味。在永恒山水、无限宇宙里,力与美,悲伤与超然凝为一体。“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厚重雪意,“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苍茫感,在唐代没有找到对应的绘画图像,却在宋画里一再重现。

⑧我一直不相信《雪江归棹图》是宋徽宗画的。画面上延伸的是北方的雪景江山,蔡京在跋文中描述它:“群山皎洁,行客萧条;鼓棹中流,片帆天际;雪江归棹之意尽矣”。全图不着色,它抽去了所有繁华绮丽的成分,突然变得冷漠幽寂、深沉内敛,那清旷、孤寂的境界,与宋徽宗的其他画作格格不入。宋徽宗是爱热闹的,喜欢吉祥富丽、活色生香,《祥龙石图》《瑞鹤图》里的那种飞升感和生机盎然感,才符合他的品性。但《雪江归棹图》卷里,还是看得到宋徽宗的影子。他是用雪,来为自己的王朝歌功颂德,雪江归棹,这大雪覆盖的江山,不是归了他赵家吗?

⑨只是,这大雪也在林冲的世界里纷纷扬扬地落着,好像下了一个世纪,下满了整个宋代,严严实实地,封住了逆来顺受的林冲的去路。那是真正的冷,盘踞在人心里,深入人的骨髓。宋徽宗画《祥龙石图》,画《瑞鹤图》,那“祥”“瑞”,那热烈,都被林冲这样一个小角色轻而易举地颠覆了。

⑩靖康元年,又一场大雪,下得“天地晦冥”,来自北方的金戈铁马踏过封冻的汴河,北宋王朝就在这场大雪中,走向它的终局。雪江归棹,而徽宗却归了金朝,在北国“坐井观天”。大雪无痕,寒冷伴随着寂寞侵蚀着他。

(11)无论《雪江归棹图》卷里收纳了多少吉祥的含意,我看到的,仍是画卷里那片辽阔奇绝的山川宇宙,那种宋代雪图所共有的荒寒画境。

(12)宋代许多雪景山水图都不画人,那人,在画外。纵然“空山不见人”,也会“但闻人语响”。把所有的“有”,都归于“无”;在“无”中,又隐含着无数的“有”——这就是藏在宋代雪图里的辩证法。

(13) 正如冷到了极处,反而会激发出生命更大的潜能。我想宋徽宗,燃起对生活最强烈的渴望,应当不是在他纸醉金迷的宫殿,而是在苦寒萧瑟的北国。所以,一无所有的宋徽宗,在北国的雪地里写诗:“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天南无雁飞。”宋画的力量也正在于此,直逼生命最脆弱处,方能表达绝处逢生的意志。让一个人燃起生命热情的,有时未必是杏花春雨、落叶飞花,而是雪落千山、古木苍然。有大悲恸,才能有大希望。

(14) 宋人用大雪凝寒的笔意,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悲剧美感的精神空间

(15) 宋人画雪,不是那种欢天喜地的好,而是静思、内敛、坚韧的好。假若还有希望,也不是金光大道艳阳天的那种希望,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

(16) 于是想起少年时代的某一个夜晚,我躲在温暖的被窝里,读到如许文字:“林冲投东去了两个更次,身上单寒,当不过那冷。在雪地里看时,离的草场远了,只见前面疏林深处,树木交杂,远远地数间草屋,被雪压着,破壁缝里透出火光来……”

(17) 我相信在宋徽宗的晚年,他所有的眼泪都已流完,他只是一个白发苍然的普通老头,在雪地上执拗地生存着。假若他那时仍能画画,真该再画一幅《雪江归棹图》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自己颠沛的一生,做一个交代。

(取材于祝勇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墨山水大行其道                大行其道:流行成为一种风尚

B.与宋徽宗的其他画作格格不入      格格不入:指风格完全不同

C.那是真正的冷,盘踞在人心里      盘踞:形容冷得沉重压抑

D.在北国“坐井观天”              坐井观天:眼光狭小,见识短浅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将独到的艺术见解和深刻的历史思考汇于笔端,用典雅的文字描绘“宋代风雪”的人文古韵。

B.文章多次写林冲与宋徽宗,均以独特的视角,将人物的命运与雪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构思的匠心。

C.第16段引用了叙写林冲的语句,意在说明作者在少年时代,已对林冲及其悲剧命运有深刻认识。

D.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凸显了宋代雪图在绘画风格上的创新以及审美情趣、格局方面的不同凡响。

19.第14段写道:“宋人用大雪凝寒的笔意,创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悲剧美感的精神空间。”请结合全文,说说精神空间的悲剧美感有哪些表现。(6分)

20.文章标题“宋代风雪”有哪些含义?(6分)

 

五、写作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很多同学在决定读哪本书、听哪首歌、去哪里参观游览时,会依据网络上的“评分榜”做选择。你是否赞同这种选择方式?请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2)为了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班级要开展一次“回到历史现场,采访历史人物”的学习活动,向自投汩罗江的屈原和19年守节不屈的苏武提出采访问题:“您为什么人做出如此选择?”请你任选一人为他写出答案。要求:答案符合课文内容,且符合人物身份。

(3)请从苏武和屈原中任选一人,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的精神品格。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大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1)古人说,“观往而知来”。意思是仔细考察过去,就可以推知未来。今天这句话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发展,仍具有启示意义。

  请以“观往知来”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小说创作中,作者常常在前面设下伏笔,为后面作出提示或暗示。生活中, 一些曾经看似无关紧要的人或事,在经历了一段时间以后回望,那其实是人生的“伏笔”。

请以“伏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