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分享:杨老师 2024-04-01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根据达尔文的观察,“小麦很快就能呈现新的生活习性”。小麦有一点是与众不同的,它和人类结盟,征服世界,它比其他任何传播到全球的伟大禾本科植物“更能适应生态环境”。人类靠着能够发明与利用技术的天赋,比其他所有物种更善于在各种环境中存活;小麦虽然不像人类那么能屈能伸,但它的多样性更加显著,因此能侵入更多新的栖息地,以更快的速度成长,演化得更快而不致灭绝。小麦如今分布在地球表面逾6亿英亩的土地上。我们将此种禾本科植物改良为人类的食物,用科学把野地里的无用东西改造为维系文明的事物。

如果没有小麦,我们无法塑造现在、供养未来。考古证据显示,从以前到现在,可被归类为小麦的各种禾本科植物主要集中种植于西南亚。随着生态交流,小麦扩散到全球,并让地球表面许多地区都被小麦田覆盖。不过,小麦何以如此受人喜爱这个问题,和人类起先为何要种小麦这一问题,很可能是相关的。各种了不起的禾本科植物和稍后将讨论的根茎与块茎类主食作物通通可以拿来酿酒。此特性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因为有些专家认为啤酒是极重要的产物,最早就是对啤酒的需求促使人从事农业。人们采集可以吃的禾本科植物,起先或许是为了收集不必多费工夫处理即可食用的种子。啤酒号称是“一切文明的起源”,发酵谷物发挥神奇的效果,“使人欣然定居在怡人的村落”。

然而,小麦的成功显示出,如果真有所谓的关键产物,这产物就是面包。对那些率先种植小麦的农夫或后来受到小麦吸引的族群而言,小麦相较于其他可食的禾本科植物只有一个显著优点,那就是它的秘密成分,亦即麸质的含量比其他作物高了许多。这使得小麦特别适合制成面包,因为麸质加了水让面团变得易揉易搓,而这种黏度能够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被封锁在面团里。不过,史上每一个至少曾一度漠视或抗拒小麦吸引力的文化,都曾从面包外的点心摄取淀粉质,诸如美洲人吃的(早于面包出现的)爆玉米花,不产小麦地区的族群食用的燕麦饼。尽管如此,上述种种菜品和其他类似菜品都只是至尊面包的副产品。若没有面包,小麦不过就是众多谷物中普通的一种。

这只会令问题更加神秘,因为面包到底有什么特别呢?有关人类如何以及为何开始制作面包,目前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理论,说不定这正是面包的成功关键:它是“神奇”食品,人类的精良技艺使原料成分产生微妙的变化。就像率先栽培出可食禾本科植物的农夫,头一批面包师傅把小小的谷粒化为如此丰盛的食物。我宁可相信这是真的,但它显然是无从证实的臆测。食物史上这至为重要的一章可能将是一个永远难解的奥秘。

在小麦尚未提升到现今的至尊地位前,可以说,在人类基本主食中根茎块茎植物具有决定权。世上许多农业文化和一些最引人注目的文明的基本主食是根茎和块茎,而不是禾本科植物。有些根茎或块茎植物的栽培历史可能至少和可食禾本科植物同样悠久。尽管缺乏决定性证据,不过权衡各种可能性,我们可以猜测起码有几种根茎植物的栽培年代早于禾本科植物,这纯粹只是因为它们实在太容易种植了。

对于今日的主食地位,像山药、芋头、红薯、木薯等大多数根茎和块茎植物虽然展现出史上有名的适应力,但或因储存、或因口味等因素,似乎都无法挑战世人钟爱的禾本科植物——谷物。马铃薯则是例外,它如今是世界第四大粮食,虽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但市场占有率相当大,而且打破文化界限,深受不同文化的人喜爱。它跃升到如此显赫高位的过程实在是精彩绝伦,因为客观来看,当初有人驯化栽种马铃薯就已够惊人了,遑论将它移植到安第斯山脉(野生马铃薯最早出现之地)独特的高山环境以外的地区。有些野生品种是肉食性植物,而所有野生品种或多或少都带有毒性。我们几乎可确定红薯的栽种早于马铃薯,而人类最早会起意选食马铃薯,可能正因为它和营养丰富的红薯很像。已知最早的栽种试验约在7000年前安第斯山脉高山登场,地点为秘鲁中部或的的喀喀湖周遭。试验一经成功,马铃薯便让高山居民拥有和山谷、平原居民同等的力量。

不过,我们追溯马铃薯全球大迁徙路线时会看到,这种块茎植物在它的每个发展阶段都受到蔑视。18世纪时,拉姆福德伯爵必须改变马铃薯的样子,才能使囚犯工厂的犯人接受它们;帕尔曼蒂耶必须谎称栽种马铃薯是国家机密,才能诱骗农夫种植它们。人们排斥马铃薯的原因之一,或许有助于解释芋头和木薯为何无法让全球广泛接受,那就是它们三者都有一种神秘的特性:未加工处理前都含有毒性。至少野生马铃薯是有毒的,就连木薯和芋头的栽培品种也带有有毒的晶体,必须经过仔细加工才能除掉毒素。发现这些天然含毒性的植物值得人工栽培并将之转化为食物,是“原始”农艺学所缔造的又一项奇迹,也是早期农业史上另一桩未解之谜。

(摘编自【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文明的口味:人类食物的历史》)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麦借助人类科学的帮助,由野地无用之物而改良为人类的食物,它凭借超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多样性,覆盖了当今地球表面的大片土地。

B.小麦以其麸质的含量高而优于其他可食的禾本科植物,并借助自身的黏度,使得神奇的面包横空出世,也开启了小麦的征服世界之旅。

C.在入选人类主食的竞争过程中,大多数根茎块茎植物逐步难以应对禾本科植物的挑战,而马铃薯则能突破谷物的垄断,跻身主食前列。

D.虽然当今科技发达,但人类如何以及为何开始制作面包,何时发现以及怎样将天然含有毒性的植物驯化而为食物,仍是食物史上的难解之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禾本科植物或许是因为其可食用的种子而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它有发酵而酿酒的功能,有些专家认为对啤酒的需求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的动力。

B.作者推测,根茎块茎植物成为人类农业栽培对象的年代要早于禾本科植物,是因为它易于种植,但这一观点缺乏科学证据,因此不可采信。

C.拉姆福德伯爵与帕尔曼蒂耶对马铃薯的处理行为,介绍了马铃薯在成为主食的过程中被蔑视的遭遇,也暗示人类为推广食物做过不少尝试。

D.以小麦为代表的禾本科植物与以马铃薯为代表的根茎块茎植物,如果没有与人类结盟,很可能难以改变自己与人类关系的历史发展。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画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夏威夷王国时代的宫廷菜品“波伊”是人们将红心芋头蒸熟后捣烂成泥、再静置数日发酵而成的菜肴,夏威夷国民以其味道为荣,但在其他地方始终没有流行。

B.经人工培植,寒冷地区的黑麦由杂草而为特色食物,过去因质感与口感而不受喜爱,而今与藜麦一样因深受经济和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士的青睐而得以大为扩张。

C.山药经历了被膜拜而后圈养呵护再移植的过程,在渐进神化中被驯化培植,逐步占有非洲农业发展的一席之地,而后一路向东扩散到东南亚、新几内亚等世界各地。

D18世纪初,法国人在观察美洲原住民的生活后提出报告说:“木薯的汁液虽然在煮沸以后变得香甜如蜜,非常好喝,不过它的确十分危险,能置人于死地。”

4.请根据下面节选的语段内容与选文第⑥段相关内容,简要概括马铃薯有“独特的力量”的原因。(4分)

从当时安第斯山区玉米和马铃薯的分布状况,可看出当地的政治生态如何运作。玉米为神圣作物,种植在祭司的园子里,那里海拔甚高,可能根本不适玉米存活,土地贫瘠又有霜害,因此耕作起来相当辛苦、事倍功半,所得的少量玉米只能供宗教仪式使用。欧洲人观察到,马铃薯就全然不同,它已是一般劳动者的日常主食。据说,“一半的印第安人除此以外没有其他东西可吃”。此说法是可信的。马铃薯便有了独特的力量维系安第斯文明。

5.这本书被当今科学界与出版界视为杰出的科普文,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谈谈它作为优秀的科普文具有哪些突出的要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激情 爱丽丝·门罗

那年夏天,格雷斯在小塞博湖北边伯莱瀑布旁边的一家旅馆里找了个活儿。她在铺设干净餐具准备接待下一拨客人时,感觉到有人想和她说话。那是莫里。他说:“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有空的时候跟我一起出去走走?”

格雷斯在摆银餐具,几乎连眼皮都没抬。她说:“被人激将来的吧?”因为他的声音既高又紧张,站在那里直僵僵的,好像来得挺勉强似的。这儿的姑娘都知道,有时一伙从度假村来的年轻人会互相激将,看谁有本事把一位女招待约出去。

什么?”他显然受到了伤害,这时格雷斯停下手里的活儿,抬眼看他。她似乎在一瞬间就把莫里整个人都看了个透。这个真正的莫里,胆怯却很热诚,天真但是很有决心。

好吧。”她快快地说道。她的意思可能是说,好吧,别生气,我知道这不是激将,我知道你不会那样干的。也可以理解为,好吧,我答应一起出去就是了。她自己也不太清楚究竟是哪一种意思。可是他把话理解成同意了,当下便安排起来——连声音都没有压低,也没有注意到周围的用餐者朝他投来的目光——说是第二天下班以后就来接她。

他真的带她去看电影了。他们看的片子是《新娘的父亲》。格雷斯一点也不喜欢这部影片。她讨厌里面的那些像伊丽莎白·泰勒的女孩子,她讨厌被宠坏的富家小姐,她们什么负担都没有,只会撒娇发嗲、索钱要物。莫里说那不过是一出逗趣的喜剧罢了,但她说问题不在这里。她也分析不清楚问题关键到底在什么地方。换了别人都会认为,那是因为她当女招待,穷得上不起大学,如果她结婚也想摆这样的排场,那真得节衣缩食省上好多年,自己来负担这笔费用才行。(莫里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对于她能这样想却没一点看不起的意思,相反倒几乎是怀着敬意呢。)

她无法解释,自己也不太明白,她所感觉到的并不完全是妒忌,而是一种愤怒。并非因为她不能那样散漫地花钱购物,那样穿衣打扮。而是因为人们都认为女孩子就应该这样。那就是男人——一般人,所有的人——认为她们应该是的样子。漂亮、当成宝贝似的供着哄着宠着,自私而又蠢笨。女孩子似乎就应该这样,那才有人为之神魂颠倒。这以后呢,又会当上母亲,一心都扑在孩子们的身上。自私倒不自私了,但还是一样无知。永远都是如此。

她正为此而怒气冲冲,但是身边却坐着一个爱上了她的男孩,因为他相信——顷刻之间就相信——她在思想与心灵上都是既成熟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的,而且还把她的贫穷视为一圈有思想性的浪漫光环。(他自然知道她穷,不仅是因为她在干着的活儿,而且也因为她说话有很重的渥太华峡谷的乡音,这一点当时连她自己都还未能察觉到。)

他尊重她对影片的看法。现在既然听了她结结巴巴、充满火气的分析,他倒也打算试着讲讲自己的想法了。他说,他现在认识到,人性中,再没有比妒忌更为幼稚、更为女人气的了。这一点他算是明白了。他反对妒忌,就跟她不能容忍轻浮、不满足于像一般的女孩子一样。她是不同凡俗的呀。

格雷斯一直记得那天晚上自己穿的是什么衣服。一条深蓝色的舞裙,一件白上衣。显然,在表现出来的她与希望别人认定的她之间,是存在着差别的。但她身上绝无那会儿时兴的那种小巧精致或是精心修饰的痕迹。衣裙边上有些破损,事实上,还使她带点儿吉卜赛风格呢,何况还有最不值钱的镀银手镯,以及那一头又长又卷、野性十足的深色头发,若是上班端盘子,她是得把头发用网罩套起来的。

不同凡俗呀。

格雷斯是由她的舅舅舅妈带大的,严格地说应该是舅公舅婆。她母亲在她三岁时就去世了,她父亲另行建立起了家庭。带大她的那对老夫妻对她很好,甚至很以她为骄傲,只是不太清楚应该怎么管她,因为他们不善于与别人交流。舅公以编结藤椅为生,他教会了格雷斯该怎么编,以便自己眼力不济时最终有人把这门手艺接过去。

她二十岁,中学刚毕业。照说她应该早一年毕业的,可是她做了个奇怪的选择。她住着的是个很小的镇子,可那里却有一所能让学生受五年教育的中学,使你够资格去参加政府规定的一种考试,当时是称作高级注册考试的。这样,学生就不必去学所有的中学科目。她在该校念的一年学期结束时——那应该是她最后的一年,也就是十三年级——格雷斯试着去参加了历史、植物学、动物学、英语、拉丁语和法语的考试,得到了本来无此需要的好成绩。可是到九月份她又回来,说她还想学物理、化学、三角、几何与代数,虽然这些科目一般认为都是女学生最不易学好的。那一学年结束时,她已经学了十三年级所有的科目,除了希腊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德语,但她在的那所学校里都没有教这些科目的老师。她在三门数学课与自然科学课程上成绩也都不错,虽然不如上一年那么突出。她也曾想过,那么,是不是可以自学希腊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德语呢,这样,就可以试着参加明年的相关考试了。可是学校的校长跟她谈了一次话,告诉她这样做达不到什么目的,因为她反正也没有可能上大学,更何况大学课程也是不需要如此完备的一份“拼盘”的。她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她有什么计划吗?

没有,格雷斯说,她只是想把义务教育能免费提供的东西全都学到手罢了。以后仍然是去干她编藤椅的手艺活。

(有删改)

文本二:

门罗,1931年生于加拿大,20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中说:“在爱丽丝·门罗的作品中,外部世界的宁静总是显而易见的,它打开了通往内心世界的大门,而内心世界恰恰相反。门罗写的是真正的救赎——因为她展示了有多少不同寻常的东西可以融入到被称为‘平凡’的拥挤的空虚之中。……爱丽丝·门罗以一种毫不妥协的方式证明,爱很少能拯救我们,也很少能带来可靠的幸福,而且很少有事情能像我们自己的梦想一样毁灭我们。”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格雷斯和莫里的相遇在平淡中有一丝浪漫色彩,让读者对二人后来的发展充满期待和好奇。

B.格雷斯看完电影后认为社会对女孩子形象的规训和固化,是一种自私而又蠢笨的行为。

C.格雷斯面对莫里的搭讪表现出对陌生人的戒备心,这与她的家庭组成和成长环境息息相关。

D.格雷斯以后仍然去编藤椅,可以看出她虽然对自己的命运有思考,当时却并没办法去改变。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心理描写是展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本文在塑造格雷斯的形象时就恰当地运用了这种方法。

B.本文描摹的对象都是小镇、小人物,和汪曾祺的作品相似,用对生活的敏感捕捉幽微的瞬间。

C.作者在对格雷斯上学的叙述中表达了对女主人公的温情,比如校长关心询问格雷斯未来的计划。

D.本文语言简朴传神,不在表层给人以冲击力,而靠语言的质地和韵味带给读者无限的回味思考。

8.文中两个画线处反复表述“不同凡俗”,请结合材料分析其内涵。(4分)

9.本文题为“激情”,却被收录进作者的短篇小说集《逃离》,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的意图。(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藉。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材料二:

何充字次道,庐江人。丞相王导妻之姊子,故少与导善,早历显官。明帝亦友昵之。成帝即位,迁给事黄门侍郎。平苏峻乱,稍迁东阳太守。在郡甚有德政,荐徵士虞喜,拔郡人谢奉、魏顗等以为佐吏。王导、庾亮并言于帝曰:“何充器局方概,有万夫之望,必能总录朝端。臣死之日,愿引充内侍,则外誉唯缉,社稷无虞矣。”由是加吏部尚书。及导薨,转护军将军,与中书监庾冰参录尚书事。庾冰兄弟以舅氏辅王室,权侔人主,虑易世之后,戚属转疏,将为外物所攻,谋立康帝【注】,即帝母弟也。每说帝以国有强敌,宜须长君,帝从之。充建议曰:“父子相传,先王旧典,忽妄改易,惧非长计。故武王不授圣弟,即其义也。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今琅邪践阼如孺子何社稷宗庙将其危乎!”冰等不从。既而康帝立,帝临轩,冰、充侍坐。帝曰:“朕嗣鸿业,二君之力也。”充对曰:“陛下龙飞,臣冰之力也。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帝有惭色。建元初,出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徐州刺史,镇京口,以避诸庾。俄而帝疾笃,冰、翼意在简文帝,而充建议立皇太子,奏可。及帝崩,充奉遗旨便立太子,是为穆帝,冰、翼甚恨之。充居宰相,强力有器局,临朝正色,以社稷为己任,凡所选用,皆以功臣为先,不以私恩树亲戚,谈者以此重之。然性好释典,崇修佛寺,供给沙门以百数,糜费巨亿而不吝也。于时郗愔及弟昙奉天师道,而充与弟准崇信释氏,谢万讥之云:“二郗谄于道,二何佞于佛。”永和二年卒,时年五十五,赠司空,谥曰文穆。

(节选自《晋书·何充传》)

【注】康帝,即后来的晋康帝,当时身份是琅邪王。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A琅邪B践阼CD孺子EF社稷G宗庙H将其危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文中指友好、亲善,与《离骚(节选)》“谣诼谓余以善淫”中的“善”意思不同。

B.稍,文中指逐渐,与《苏武传》“稍迁至栘中厩监”中的“稍”意思相同。

C.重,文中指敬重,与《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中的“重”意思不同。

D.数,文中指计算,与《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中的“数”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将军王敦特意在众人面前夸赞担任庐江太守的哥哥王含政绩斐然、广受赞誉,作为下级的何充对此却持有异议。

B.何充在东阳太守任上有很多有益于百姓的政治措施和成就,颇受王导和庾亮的赏识,在二人力荐之下,得到提拔重用。

C.外戚庾冰兄弟权倾朝野,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地位,他们希望让太后的弟弟康帝即位,并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

D.何充担任宰相,才能度量出众,一心为公,正直无私,深受人们赞誉,但又笃信佛教,花费无度,受到他人讥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2)昔汉景亦欲传祚梁王,朝臣咸以为亏乱典制,据而弗听。

14.后世评价何充“抗直不谄”,文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次韵和杨伯子主簿见赠  陆游

    文章最忌百家衣,火龙黼黻【注】世不知。

 谁能养气塞天地,吐出自足成虹霓。

予使江西时以诗投政府丐湖湘一麾会召还不果偶读旧稿有感  陆游

 文字尘埃我自知,向来诸老误相期。

挥毫当得江山助,不到潇湘岂有诗?

【注】火龙黼黻,《左传·桓公二年》:“火龙黼黻,昭其文也。”原指火形和龙形的文彩,后用以比喻作文只知雕章琢句,犹如补缀百家之衣。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首前两句直击为文之弊,写诗作文不要一味因袭拼凑,不要刻意雕琢字句。

B.第二首前两句,诗人自知自己文章价值不高,以致诸位前辈向来对自己不抱希望。

C“养气塞天地”中“养气”,与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义。

D.两首诗的标题中“次韵”“见赠”“以诗投”等用语体现了古代诗歌的交际功能。

16.古人常以诗歌的形式论诗,陆游的这两首诗阐发了怎样的诗歌创作主张?请结合两首诗的三、四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贾谊《过秦论》中“                        ”两句与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语义相似,写出了陈涉起义的影响之大。

2)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中用对仗与互文的手法,写杭州西湖歌乐昼夜不停、人们快乐生活的景象的两句是“                        ”。

3)兰(兰草、兰花),是中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古人常用它来表情达意,如“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天一会儿晴一会儿雨,一时云翳飘拂,一时晴光潋滟,   ①   。碧波之上,观山水之变,体会节气的须臾转换,时空像风一样被触及,清欢中生出了一股莫名的惆怅。

招鸟岛、云起岛、小瀛洲栖满了夜鹭、白鹭、苍鹭、池鹭,它们鸣啭、起落。榕树、黄槿、水翁树,枯枝搭的鸟窝   ②   ,落羽杉上,纷纷扬扬落满鸟影。这里是一个鸟的天堂。

我曾在泰山看到过两个巨大的鸟巢,即便最大最厚的鸟巢也是简陋的,会漏下天光,无法遮风挡雨。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人类的房屋,星湖周围,城市扩张,楼宇一个年代比一个年代建筑得豪华。人类不仅要求遮蔽风雨,还追求豪华时尚,甚至攀比,连墙也用木头和皮革包裹起来了。相比鸟儿只取几根凋落的枯枝,我们向大自然的索取是不是过多了?我们消耗着地球的资源,也耗上了自己一生的精力,房屋早成了人的囚笼。鸟巢千万年不曾变化,鸟儿不为巢所累,它们   ③   ,在天地间飞翔。它们成了这个世界自由的象征。

都市中的星湖,鸟与人类共居的景象,诗化了多少人的晨昏与梦境。我欲做一个鸟儿的梦——洪荒之梦,在星移斗转间,不沾半点红尘,体悟自然的禅意,只作濠濮间想。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选项中的破折号与文中尾段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B.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C鸟声“呀——呀——”在那个宁静的夜晚凄厉地呼叫。

D.她的坚强……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请结合文本分别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指纹,是手指上的各种皮肤纹路的总称。   A   ,因此经常被用来核实一个人的身份。今天的地球上大概有八十多亿人,而法证科学认为,在其中找不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指纹。   B   ,指纹上每一根纹线的粗细、长短、形状、倾斜角度都不尽相同;纹线之间还会形成平行、交叉、穿插等情形。因此,按照排列组合的原理,这些纹线能形成的组合数量,就非常庞大了。可以说,即使地球上的人口再增大十倍,   C   

通过指纹鉴别来判断身份,②主要是去比对纸上的指印和印在某个物体表面上的指印。③通常一般都是用手指蘸染印泥或墨水盖在纸上,④印出来清晰、规整,比对起来也相对简单。⑤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先在指印上找到几个特征点,⑥比如两根纹线是否交叉,是否朝着同一个方向倾斜,是弯折还是直线等,⑦再去看看需要对比的指纹上有没有类似的特征点。⑧通常来说,有10个特征点一致,就能确认是同一个人的指印。⑨今天的指纹鉴别,原理与之类似,⑩但是使用仪器来完成,速度更快、准确率更强。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31119日,第11届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在茅盾故乡浙江桐乡举行。刘亮程的长篇小说《本巴》授奖辞说:刘亮程的《本巴》对天真童年的追念和对时间的思辨,寄托着人类返璞归真的共同向往。刘亮程获奖感言说:我喜欢小说中哈日王这个孩童,他长着一只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只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学也许正是那只天真的孩童之眼,这个世界,即使被大人看过无数遍,也永远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这是文学对人类初心的观照。

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word试题+答案解析)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