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精品试题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分享: 2024-04-16 下载支付: 5 立即下载

一、现代文阅读(35)

()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

阅读下面的文宁.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仇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比如,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贯、多元一体的大一统传统,修齐治平、兴亡有责的家国情怀,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义利兼顾的经济伦理,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的生态理念,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执两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维方法,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的交往之道等,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带、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冶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责经验教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中华文明从来不用单一文化代替多元文化,而是由多元文化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中华文化认同超越地域乡土、血缘世系、宗教信仰等,把内部差异极大的广土巨族整合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越包容,就越是得到认同和维护,就越会绵延不断。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一直传承的理念,主张以道德秩序构造一个群己合一的世界,在人己关系中以他人为重,倡导交通成和,反对隔绝闭塞;倡导共生并进,反对强人从已;倡导保合太和,反对丛林法则。

(摘编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2023.6.2)

材料二: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看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作为记录语言和传承文明的载体,它由最原始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逐渐发展演变为真、草、隶、篆等字体,历经岁月锤炼,不断融合与变化,反映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变迁。

在汉字造字六法中,“象形”“形声”“会意”等造字规律,使汉字具备了以形表意的特点,也造蹴了其独特意象中国的汉字在表音的同时还兼具情感的表达,并在漫长的积淀、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形成规范体系,传播深远,与各民族文字相互交融,影响了周边国家的文化,形成覆盖多国的“汉字文化圈”。

表意性,体现了汉字以意赋形、以形写意的造字规律,使其蕴含丰富的文化信息,而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特点,则让汉字成为当代设计领域的“宠儿”.设计师们巧妙利用汉字形义相生的特质,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汉字整体结构与基本笔画的意象表达,传递中国精神,彰显中国智慧。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讲求准确与高效,以汉字为主体的标志设计往往拥有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更因汉字传情达意的功能而具备识别性强、内涵丰富、表达精准等特点由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的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同样是彰显汉字意象之美的典型代表,该标识以“宫”字为基础,设计者将“宫”字上一点巧妙转化为海水江崖纹和玉壁的组合形象取“珍如拱璧“之意.“宫”字方正的结构象征紫禁城的建筑格局,下不封口的设计则寓意现今的开放与包容.标志整体”天圆地方”,既生动表现了故宫之“形”,又充分传递出其文化精髓,充满设计巧思与艺术趣味。

中国汉字经历岁月洗礼,薪火相传,如今已发展出成熟而多样的字体系统,随看科学技术的更迭,激光照排技术替代活字印刷,让汉字的传插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而数字媒体的介入使汉字字体的设计迎来了质的飞跃。当我们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汉字时,会发现其创新的设计方法如万花筒般千安百态、绚丽多彩。

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字体——计算机字库字,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印刷字体”,其飞速发展带动了及字字体设计的变革当常见的宋体字、黑体字已经不能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多样化的字库字设计便如雨后春笋般莲勃生长,目前,计算机文字输入系统可选择的字体种类不断拓展,除各类常规字体以及为适应屏幕显示而相继出现的方正博雅宋、微软雅黑等改进字体外,许多极富中国传统美学价值的书法字体也陆续被设计师们整合并转化为字库字,如深受大众喜爱的康熙字典体、颜体、柳体等。

此外,一批字体设计师将目光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挖掘,通过创新的设计方法激活古老汉字的文化魅力,使其以薪新的面貌走进现代生活,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设计的“汉仪陈体甲骨文”字库,是首例将甲骨文转换为计算机字库字的设计作品,设计师通过探索甲骨文蕴含的数学几何之美,提出“格律设计”的方法论,为古老的汉字穿上“新衣”。

可以说,随看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涌现的新字体,因兼具可读性、趣味性、艺术性和传播性等特点,不仅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了便利,也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设计在与新兴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间的束缚,从纸媒延伸至屏幕,从静态转变为动态,从二维拓展到三维,不断变幻面貌,可谓有光、有声、有色、有形,未未,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乔全新维度。

(摘编自刘时燕《汉字设计,激发传统文化新活力》,光明日报2022.10.10)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习近平总书记用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关键词对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作出了精准提炼和系统总结,

B.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五千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文明,其中“向内凝聚”的理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汉字由产生之初的图形符号、象形文字,以及后来用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形成的文字,都体现了汉字以形表意的特点。

D.汉字不是封闭的语言符号系统,而是要不断接纳新事物,只有聚焦于汉字当代价值的挖掘,创造出新写法,才能保持汉字的文化魅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覆盖多国的汉字文化圈的形成,足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这一特性的生动写照。

B.中国人独特的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及思维方法,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C.激光照排技术替代活字印刷,让汉字的传播方式和汉字字体的设计迎来了质的飞跃。

D.甲骨文里蕴含着数学几何之美,设计师可通过计算机将其中的数学规律研究出来。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

A.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B《公羊传》载,隐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统”、东汉何休注:“统者,始也。……莫不一一系于正月,故云政教之始。”

C秦灭六国、三国归晋、南北朝合于隋、五代十国合于宋、清统-·台湾等,这些中国历史上的战争有“以战止战”统一国家的原因。

D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设立了三公九卿,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地同域”,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4.请结合材料二第三段相关内容,对下面艺术字“弯”字的创意进行解说。(4)

5汉字既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分析汉字是如何体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与和平性的。(6)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点豆子

李娟

五月初开始点花豆子了。

我们这里地多人少,赶上春秋农忙时节,经常有人上门请我们一家去帮几天忙。那个累啊!每次干下到一半,我妈就找借口开溜了,剩下我们几个勤勤恳恳干到最后,晒得跟土豆一样结实。中午在地头树荫下吃饭的时候,一个个吃得昏昏欲睡。吃过饭只休息了半个小时就继续干活,困意顿肖,随之而来的是无边无尽的疲惫。五月风大,万里无云。

要干的活其实很简单,两个人一组,面对面站着,一个持锹倒退着铲土,另一人捧只装豆子的搪瓷碗,对方每铲起一锹土,就赶紧往铲出的小坑里扔两三柱种子,持锹的人随即用铲起的土顺势填回。就这样一个坑又一个坑、一行又一行地点下去,

我比较喜欢撒豆子,而且撒得特准,三两粒种子给捏在手指头上随手一抛,就乖乖滚落坑底,簇作一堆,①太佩服自己了。可后来才发现,大家都是这样撒的,而且撒得都很准

挖坑也简单,但终究得使几分力气、所以还没点完两亩地,我的手心就给打出了整整齐齐的两排泡,而且还是对称的。这种事怎么好意思让人知道,只好死撑看,寻找撒豆子的机会.

不过我有些怀疑呢:干燥的大地,坚硬的种子,简单的操作,食物就是这样产生的?劳动的力量真是巨大啊,还有大地的力量,种子的力量,种子像是这个世上所能有的一切奇迓中最最不可思议的。想想看:它居然能在最最粗砾的大地上萌生出最娇嫩的芽,居然能由一粒变成很多很多,

由于去年压过膜,土壤里到处缠裹看千丝万缕的塑科薄膜碎片。这是多年来持续压膜累积下来的、地太大了,人工清理残片是不可能的。虽然明知对土地危害很大,但也只能随它。来年春天,还是得雪上加霜地继续压新膜.要不然作物长不起来,就是长起来产量也低。

也许这里的气候和土地并不适合农业,如此广袤的大地,所供给的却如此有限,碧绿茂密的农作物,原源不断地汲取大地的养分,向人们的物质受用传递。我们是在向这大地勒索。

旁边的一块地正在耙,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光看脊背坐在小四轮拖拉机上,浑身随着“突!!!”的机器声而大幅抖动。看上去他使出的劲比拖拉机使出的劲还要大。帽子也不戴,脸和脊背给太阳晒得油光发亮。

拖拉机后面挂着的铁耙子上面站着一个女人,用自己的体重压耙。那女人可能是他的

母亲,包着花花绿绿的头巾,笔直地扶在拖拉机后面站着,来回好几趟都没见地换个安势。

我妈说,她们年轻那会儿,耙地用的是铃铛刺,卷一大捆挂在拖拉机后面,上面压几块石头,但肯定耙不深。

以十字镐开垦坚硬的荒地,一点点耙平、耙细土块,滤去草根、石块,然后点播种子,引水灌溉——在妈妈的年代里,这些简直就是热情和浪漫的事情!劳动便是一切,能生存下去便是一切、所有的“最最开始”都是那么美好纯洁,令人心潮激荡……虽然在我们看来,祖先们所做的其实并不比我们现在所做的更聪明,更丰富,但是,我想,我们之所以还是要永远记住并感激他们,永远承认他们的“伟大”,大约是因为,他们给我们留下的最最宝贵的遗产,不是现成的生存之道,而是生存的激情吧?

②大地平坦开阔,蓝天倾斜,遥远的地方有三棵树并排着站在一起。东面芦苇茂密的地方有沼泽,不时传来野鸭清脆的呜叫。我顶风撒种子,腿都站黏糊了,肩膀和腰又酸又疼,右手机械地动弹着,种子也越发扔不准了.只好怪下午风大,怪我妈把坑儿把歪了。

知道戈壁准上太阳暴晒,我还特意穿了一件长袖衬衣,但袖子再长也不可能长过指尖,只能搭在手背那里。结果才一天工夫,手就成了阴阳手。

我往前走,我妈倒退着走,她铲开一个小坑,我连忙撂下种子;她随即把锨里钙起的土撂出去埋住种子,我便顺势踩上去一脚,令种子和土壤亲密接触。这样,每点完一行,回头一看,我的脚印呈“人”字形,紧密整齐地排列了整片土地,太有趣了。

其他人都陆续点到下一块地上了,只有我们俩还在这块地上的最后两三行埂子上努力,四周空空荡荡,风呼啦啦地吹,一片很大的白色薄膜被吹到了蓝天上,越飞越高,左右飘摇,天空那么蓝。

我们两人仍在那里寂静地干着,动作娴熟和谐,四下空旷。

如果只有两个人,站在荒野里点豆子,那幅情景远远望去,会不会使看的人落下泪来呢?

会不会使人流看泪反复猜测:他们俩到底种下了什么,使这片大地,长满了荒凉?

关于土地,我妈常说,在她很小的时候,她的老师就告诉他们,土地使用化肥,是一种有罪的、危害极大的行为。虽然短时间内能提高产量,但对土壤破坏极强。如果持续依赖化肥,不到二十年,这片大地就会被毁去……

可是三十年过去了,这片大地仍然在化肥的刺激下,年复一年地透支看。似乎一切都还逐远看呢,似乎大地远比我们所得知的更加强大,

再想想看:大地能生长出榱食,这是一件多么感人又忧伤的事情!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文章叙述了点豆子的劳动过程,真实地再现了戈壁人家艰苦的劳作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努力生活的态度的赞美。

B.文中对劳动的描写充满情趣,如“我妈”十活“找借口开溜”,“我”被晒成“阴阳手”,小男孩很努力地操纵拖拉机等。

C.妈妈对过去劳动方式的回忆,引发了“我”对那时劳动的感叹,在“我”看来,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是宝贵的。

D.人们使用化肥和塑料薄膜让这片不适合农业的土地也长出了茂密的农作物,作者充分肯定了这种人定胜天的精神。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作者将环境描写穿插在叙事中,使文章显得视野开阔,意境辽远,突出了广阔无边的地域风貌,也增添了文章的抒情意味。

B.画线句子①“太佩服自己了”与后文中发现“大家都是这样撒的,而且撒得都很准”形成了反差,极具反讽意味。

C.画线句子②画面感极强,“大地平坦开阔,蓝天倾斜”写出作者的视觉感受,运用拟人手法写的三棵树在辽阔背景烘托下震撼人心。

D.文章语言朴实而又灵动,充满跳荡的生机和诗意,如“晒得跟上豆一样结实”,“他使出的劲比拖拉机使出的劲还要大”。

8文章结尾处“大地能生长出粮食,这是一件多么感人又忧伤的事情”,这句话意蕴丰富,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

9文章多次描写了点豆子的劳动细节,这么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曛,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

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曰:“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曰:“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幸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曰:“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追乎!”帝曰:“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帝伤惜之,诏下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逸民列传》)

材料二: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青,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做光武岂能逐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莫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决决,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节选自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

【注】①复:免除(赋税徭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

昔唐尧A著德B巢父C洗耳D士回故有志F何至G相迫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A.舍,文中指安置,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舍”意思不同。

B.差,在文中指略微,稍微,这与成语“差强人意”中的“差”字意思相同。

C绝,文中指停止、止歇.与《一峡》中“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绝”意思相同。

D.轩冕,卿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也比喻官位爵禄,文中意思为官位爵禄。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严光年轻时就有盛名,曾与刘秀一同游学,刘秀即位后他就隐姓埋名,虽多次被征召都果断回绝。

B.司徒侯霸同严光有旧交情,派人传话希望严光天黑时来见他,严光口授回信把绝并警告他不要趋炎附势。

C.范仲淹很推崇严光,认为他淡泊名利,高风亮节,可使贪婪的人变得廉洁,使懦夫变得勇敢,不愧是名教中人。

D.光武帝将严光请进宫中.IH多日,晚1:二人同床而眠,严光将脚放在光武的肚子上,光武也没有生气。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1)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

(2)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14材料二范仲淹认为,“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战”,请从材料一中,找出范仲淹这么说的理由。(3)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选人不遇

王维

桃原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下敢题凡乌,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蜂。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驰驱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注】①柳市南头:汉代长安地名,著名的九市之一、②凡乌:典出《世说新语》,三国时吕安访好友嵇康卡遇,秘康兄础喜出迎,吕安下人,在门上题“()”字离升,嘲讽描喜是几鸟③看竹:典出《晋书·王義之传》,王羲之之子王敝之闻吴中一家育好竹园,不访主人而直入其园,赏竹吟诵。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王维在首联中写出了此行的日的,桃源与世隔绝难以追寻,繁华人世中也可以寻访隐逸高人。

B王维诗颔、颈两联借助典故和环境描写,突出表现了日逸人的高雅脱俗,是一位真正的隐士。

C.韦应物的这首绝句首句写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诗人正逢休闲无事,于是他就去拜访友人。

D.这两首诗都写了寻人不遇,语言均简淡自然,既富有诗情画意,而又不失含蓄,意味深长。

16.这两首诗都写了访人不遇,作者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老子》书中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语句,是用“行路”形象地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就是“                                                        ”。

(2)在《春江花月夜》中,诗人反用鱼雁传书的典故,表达相爱的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的句子是“                                                           ”。

(3)小刚准备写一篇文学短评,主题为唐宋诗人用时空对举方式来营造阔大意境,让读者获得独特审美体验,你可以为他提供的例句有“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

草地是地球上适应陆地环境最成功的一种生态系统,也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它在地球上已存在6500万年。气候周期性干旱、草食动物众多和野火频繁,高海拔地区的低温和较大的昼夜温差,    ,广泛适应这些环境的草地植物主要是广义的禾草,几乎所有早期文明都源于禾草种植。

草地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相关数据显示,全球人类热量肖耗的60%以草类植物为基础,这表明我们同草地早已成为(             )的生命共同体。如果人类的祖先没有放弃森林走向草地,我们可能就无法实现直立行走。

世上最优良的农田大都曾是肥沃的草地.尽管人类进行种植和开发是必要的,    例如种植浅根系的一年生植物,每年翻耕和施用过量氮肥,不仅造成水土流失,还大大降低了生物多样性和固碳能力,破坏了草地最重要的禀赋。

人们过度利用草地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导致草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而我们提高退化草地的覆盖度,为草地增加绿度,    ,却不能作为最终目标,只有通过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把退化草地恢复到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接近地带性生态系统,才能保持草地功能和服务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从而与人类长久地和谐共生。

18.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恰当的成语。(2)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

()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杭州亚运会的举办,让中国再次汇聚世界目光。由于配合杭州亚运会,一批富有文化韵味、融入体育元素、融合科技感与艺术美的公共艺术作品和文化景观相继在浙江多个城市落地,扮靓城市公共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成为家门口的“文化风景线”,为盛会营造了热烈氛围。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载体,追求文化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漫步杭州湖滨步行街,公共雕塑《湖之源》引人注目。该雕塑以珍珠为基础造型,艺术化表现关于杭州西湖原起的传现——“龙风夺珠”典故。作品中间,大大小小的珍珠镶嵌在波纹间,形成镂空效果,也串联起两侧的波纹和镜面,象征西湖的山与水,虚实相生,尽显东方审美意蕴,雕塑中还嵌入灯光,每当夜幕降临,光影在波纹间闪烁,成为夜间一道亮丽的景观。

注重公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是当下公共艺术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维度。一些公共艺术作品与空间融为一体成为景观构筑物,观众置身其中可获得沉浸式体验。

以杭州亚运会的举办为契机,一件件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多维表达,成为对城市文化的“阅读”和“再书写”、这种体育和美育、城市和艺术、自然和人文的多重互动,将成为人们对亚运会记忆的亮点,也将敷发公共艺术赋彩城市空间的更多可能。

20.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中破折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A.添粥的机会除了特殊的日子——譬如老板、老板娘的生日,或者发丁钱的日子之外,通常是很难有的。

B正当他从楼梯上滚下来的时候,瓦莲卡和两位太太刚好走进来;她们站在下面看着——对别里科夫来说这比什么都可怕。

C.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D.你永远那么青翠挺拔,风吹雨打,从不改色,刀砍火烧,永不低头——这正是英雄的井冈山人的革命精神。

21文中第一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22.最后一段中“阅读”“再书写”的含义是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5分)

四、写作(60)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现代文阅读丨材料二启示我们: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视觉符号,凝结着先人非凡而卓越的智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汉字设计在与新兴科技的碰撞中突破了空间的束缚,未来,新技术与新观念的产生必将为汉字设计带来更加丰沛而鲜活的生命力,为汉字之美再忝全新维度。

读了上面的材料,再结合高中三年的学习,你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一定有所感受吧。假设你有一位外国朋友,想来中国学习中文,可是又深感汉字难学,写信向你抱怨说,如果汉字也能使用拼音文字就好了,你会怎样回答他?请你给他写一封信,说出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统一以“振华”名义署名;不少于800字。

2024届山西省省级名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