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通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切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只有联系群众,表现群众,把自己当作群众的忠实的代言人,他们的工作才有意义。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众的主人,看作高踞于“下等人”头上的贵族,那末,不管他们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众所不需要的,他们的工作是没有前途的。
我们的这种态度是不是功利主义的?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例如,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
(摘编自1942年5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甲)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没有优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热闹、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触及人的灵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鸣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牢记,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所以,我们必须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努力创作生产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形成“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乙)之势。优秀作品并不拘于一格、不形于一态、不定于一尊,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顶天立地、也要铺天盖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有的胡编乱写、粗制滥造、牵强附会,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炫富摆阔,形式大于内容;还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凡此种种都警示我们,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我同几位艺术家交谈过,问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了两个字:浮躁。一些人觉得,为一部作品反复打磨,不能及时兑换成实用价值,或者说不能及时兑换成人民币,不值得,也不划算。这样的态度,不仅会误导创作,而且会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人类文艺发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粗制滥造,不仅是对文艺的一种伤害,也是对社会精神生活的一种伤害。低俗不是通俗,欲望不代表希望,单纯感官娱乐不等于精神快乐。文艺要赢得人民认可,花拳绣腿不行,投机取巧不行,沽名钓誉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轿,人抬人”也不行。
“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丙)大凡伟大的作家艺术家,都有一个渐进、渐悟、渐成的过程。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丁)创新是文艺的生命。文艺创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同创新能力不足很有关系。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就多处讲到,作家诗人要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唐代书法家李邕说:“学我者拙,似我者死。”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艺创作是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创新,是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的集成,是胸怀和创意的对接。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生产全过程,增强文艺原创能力。
(摘编自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只有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活作为自己作品的内容,才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文学家、艺术家。
B.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只能通过是否产生优秀作品衡量,其他的方面都无足轻重、无关紧要。
C. 改革开放以来文艺创作中出现的问题都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相关,对此,我们必须重视。
D. 对功利价值追求是当前部分文艺作品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而其危害并不限于文艺领域。
2. 下列对材料二中四处诗文引用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处开宗明义,意在强调文艺工作者应具有使命意识,要创作出符合时代特质和人民需求的作品。
B. 乙处以龙文巨鼎设喻,生动形象,意在强调文艺作品应有各自的风格特点,不应只固守一种形式。
C. 丙处与下文的“望尽天涯路”相呼应,意在强调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首先就需要有远大的志向。
D. 丁处为当前的文艺创作指明了方向,引文中的“世运”与选文第一段中的“伟大时代”遥相呼应。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第二段,在明确了唯物主义者所反对的和所主张的功利主义后,回答了段首提出的问题。
B. 材料一第二段以某种作品为例,进一步阐释真正的革命功利主义者与一般功利主义者间的区别。
C. 材料二第三段运用排比,既突出了当前文艺创作中存在不良现象的原因,也增强了论证的气势。
D. 材料二第四段中的“花拳绣腿”“自我炒作”等词语,从反向强调了文艺工作者应有的正确态度。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文艺创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5. 对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两种艺术形式的关系,两篇讲话为什么会有不同的主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灯
沈从文
两年前我就住在这里,在中国公学教了一点书。仍然是这样两间小房子,前面办事后面睡觉,一个人住下来。那时正是五月间,不知为什么,住处的灯总非常容易失职。一到了晚间,或者刚刚把饭碗筷子摆上桌子,认清楚了菜蔬,灯忽然一熄,晚饭就吃不成了。
我的厨子是个非常忠诚的中年人。年纪很轻的时节,就随同我的父亲到过西北、东北,去过蒙古,上过四川。他一个人又走过云南、广西。在家乡,且看守过我祖父的坟墓,很有了些年月。上年随了北伐军队过山东,在济南府眼见日本军队对于平民所施的暴行。那时他在七十一团一个连上做司务长,一个晚上被机关枪威胁,糊糊涂涂走出了团部,把一切东西全损失了。人既空手回到南京,听熟人说我在这里住,就写了个信来,说是愿意来侍候我。
电灯的熄灭,在先还少许时间就恢复了光明;到后来越加不成样子,所以每次吃饭都少不了一支烛。于是这老兵,不知从什么地方又买来了一个旧灯,擦得罩子非常清洁,把灯头剪成圆形,放到我桌子上来了。
从学校返回家里,坐近满是稿件和新书新杂志的桌前,很努力地把桌面匀出一点空间,放下从学校带回来的一束文章,一行一行地来过目。把一堆文章看过一小部分,看看天气有夜下来的样子。弄堂对过王寡妇家中三个年轻女儿,到了时候照例把话匣子一开,意大利情歌一唱,我忽然感到小小冤屈,什么事也不能做了。但是当我面对这煤油灯,当我在煤油灯不安定的光度下,望到那安详的和平的老兵的脸,我忘记了白日的辛苦,忘记了当前的混乱,转成为对于这个人的种种发生极大兴味了。
学校工作这老兵像是漠不关心的。他最关心的是我的生活。对于我这样年龄,还不打量找寻一个太太,他比任何人都感到不平。他仿佛把责任完全放在他自己身上去,从此对于和我来往的女人,都被他所注意了。每一个来我住处的女人,或者是朋友,或者是学生,在客人谈话中间,不待我的呼唤,总忽然见到他买了一些水果,把一个盘子装来,非常恭敬地送上。客人走去后,又装成无意识的样子,从我口中探寻这女人的一切,且窥探我的意思。
那时到我住处来往次数最多的,是一个穿蓝衣服的女孩子。好像一年四季这人都穿的是蓝颜色,也只有蓝色同这女人相称。我的老管家私下里注意了这女人许多日子,他看准了这个人一切同我相合他一切同意。
有一天,那个穿蓝衣的女人又来到我的住处。那时因为还没有吃晚饭,这老兵听说要招待这个女客了,显然十分高兴,走下楼去。到吃饭时,菜蔬排列到桌上,却有料不到的丰盛。不知从什么地方学得了规矩,知道了女客不吃辣子,平素最喜欢用辣子的煎鱼,也做成甜醋的味道排上桌子。
把饭吃过,这老兵不待呼唤,又去把草果拿来,把茶杯倒满了,一切布置妥帖了,趑趄了好一会,才走出去。他到楼下喝酒去了。他觉得非常快乐。他的梦展开在他眼前,一个主人,一个主妇,在酒杯中,他一定还看到他的小主人。可是,真可怜,来此的朋友,是告我她的爱人W君的情形,他们在下个月过北平去,他们将在北平结婚的!无意中,这“结婚”二字,又断章取义地为那尖耳朵老战马听去,他自以为一切事果不出其所料,他相信这预兆,也非常相信这未来的事情。到女人走去,我正伏到桌子旁边,为这朋友的好消息感到喜悦,也感到一点应有的惆怅的时节,喝了稍稍过量的酒的好人,一个红红的脸在我面前晃动了。
“大叔,今天你喝多了。怎么忽然有这样的好菜?客人说从没有吃过这样的菜!”本来要笑笑的他,听到这个话,样子更像猫儿了。他说:“今天我快乐!”
一切事都使我哭笑两难。我不得不把一切真实,在一种极安静的态度下为他说明。他望到我,把口张大着;听完我的解释,信任了我的话。他毫不作声,那黄黄的小眼睛里,酿了满满的一泡眼泪。本来是非常强健的身体,到这时显出万分衰弱的神情了。
经过这一次喜剧的排场,老兵性格完全变更了。
福建方面起了战事,他要我送他点路费,说想到南京去玩玩。可是这人一去就不回来了。
这就是我桌上有这样一盏灯的理由了。我欢喜这灯,经常还使用它。当我写到我所熟悉的那个世界上的一切时,当我愿意沉溺到那生活里面去时,把电灯扭熄,燃好这个灯,我的房子里一切便失去了原有的调子。我在灯光下总仿佛见到那老兵的红脸。
(节选自《沈从文小说精品》)
文本二: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的生活条件并不算好,但“我”却接受了老兵前来帮“我”管家的请求,这某种程度上与他跟“我”家的情缘有关。
B. “我”会将学校工作带回家中做,而居住环境的不安静,会搅得“我”心烦意乱,正是老兵让“我”获得了内心的安定。
C. 老兵对“我”关心是全面而周到的,特别是对“我”的个人问题,更是煞费苦心,一门心思地想促成“我”的婚姻大事。
D. 在“我”的婚事闹了乌龙后,老兵深受打击,决定离去;再次投身军旅,重操旧业,可能成为他最终的选择。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灯在小说中起着线索的作用,它不仅串联起了故事的来龙去脉,也让读者从中看到了特定的时代里特定的人物形象。
B. 小说重视细节描写,比如老兵将买来的旧灯“擦得罩子非常清洁,把灯头剪成圆形”,说明他有追求时尚美的心。
C. 小说重点叙写了有关蓝衣女子的事,用笔上采用误会手法,使情节带有戏剧性、趣味性,可读性大大增强。
D. 从文本二看,沈从文先生对小说创作是有独到理解的,显然他的“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可从《灯》中见出的。
8. 文本一以“我在灯光下总仿佛见到那老兵的红脸”结尾,有何意蕴和艺术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9. 文本二对沈从文先生“要贴到人物来写”这一深得小说学精髓之语的内涵作了解析,请据此简要赏析文本一。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节选自苏洵《六国论》)
材料二:
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因使人索六城于赵而讲①。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与秦城何如?不与何如?”楼缓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官于鲁,病死。妇人为之自杀于房中者二八。其母闻之,不肯哭也。相室②曰:‘焉有子死而不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于鲁,是人不随。今死而妇人为死者十六人,若是者,其于长者薄,而于妇人厚?’故从母言之,之为贤母也;从妇言之,必不免为妒妇也。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与,则非计也;言与之,则恐王以臣之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王计之,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资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以救矣。”楼缓闻之,入见王曰:“不然,虞卿得其一,未知其二也。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虞卿闻之,又入见王曰:“危矣,楼子之为秦也!夫赵兵困于秦,又割地为和,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心哉?是不亦大示天下弱乎?且臣曰‘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于王,王以五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五城,并力而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是大王失于齐而取偿于秦,一举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因发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之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逃去。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三》)
【注释】①讲:和解。②相室:古代为卿大夫管理家务的人。
10. 材料二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秦以其力A攻B其所不能C取D倦而归E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F攻G以资之H是助秦自攻也。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小的方面,与韩愈《师说》“小学而大遗”中“小”的用法相同。
B. 举:全,都,与《阿房宫赋》“函谷举”和《鸿门宴》“杀人如不能举”中的“举”含义均不同。
C. 厚:优待,看重,与《烛之武退秦师》“邻之厚,君之薄也”中的“厚”含义不同。
D. 对:回答,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路率尔而对曰”中的“对”含义相同。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赂秦,此举不仅使贿赂者国力亏损,也让没有贿赂的国家失去强大的盟友,贻害无穷。
B. 材料一把赂秦的土地比作“薪”,把秦国的贪欲比作“火”,“薪不尽,火不灭”生动表明,贿赂只会助长对方的侵略气焰。
C. 楼缓援引公甫文伯的典故,目的是打消赵王对自己的猜疑,从而更好地为赵国出谋划策,使得赵国在与秦国打交道时立于不败之地。
D. 材料一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行文气势充沛,颇具说服力;材料二人物语言生动,情节发展一波三折,很有可读性。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14. 虞卿认为不能“以地事秦”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霓裳羽衣曲》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开篇写月夜行船。“载”化静为动,将月光具象化,和李清照“载不动许多愁”中的“载”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今朝露宿何妨”犹如苏轼词中的“何妨吟啸且徐行”“鬓微霜,又何妨”等,以“何妨”展现随遇而安的豁达。
C. 词人听到《霓裳羽衣曲》后期待登楼远眺,既是对自然风光的向往,也暗含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
D. 这首词和《念奴娇·过洞庭》都是写洞庭湖的景色,均体现张孝祥豪放清旷的词风和乐观洒脱的人生态度。
16. 这首词想象瑰丽,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一句和“__________”一句运用叠词,分别形容宫殿里面音乐和舞蹈的效果。
(2)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批评赵国不能武力抗秦到底的句子是“__________”。
(3)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怨诽”的来历。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红楼梦》常有一种“如闻其声”“尽闻其声”的感觉。什么欢声笑语、闲言碎语、快人快语、酸言醋语、唇枪舌剑、情话痴语以及官方语言、粗村语言……都写了个绘声绘韵、淋漓尽致。读书时耳边一片吱喳喧哗,掩卷后余音在耳,拂之不去。却原来,《红楼梦》不但要用眼睛看、用心想,( 甲 )。
为什么有这样的听觉效果呢?第一,《红楼梦》的人物语言是绝对生活化的口语,是响叮叮(不说“响当当”,因为“当当”太铿锵了)的活人活话,绝对没有半文半白、半中半西的那种二手三手的“文学语言”,那种作家读书读多了读痴了造作出来的文词儿字话。再看看我们的某些同代同行,或“炼字”炼入魔道,或朦胧故作玄虚,或作者拿人物当传声筒,差之多矣!可以说《红楼梦》众人物说的话并不“文学”,有的也不合语法,然而行云流水,全系天成。第二,《红楼梦》人物语言是高度性格化的,各有己腔,各有己调。王熙凤的快人快语( 乙 ),但晴雯的快语只是任性、尖刻、大胆,王熙凤的快语后面则往往另有目的:或逗笑承欢讨好,或显示决断才干与追求高效率,或充满威胁和要求绝对服从等。特别是人多嘴杂的场面,最见作者功力,硬是写了个“面面俱到”。第三,这些人物语言,不但有外在的生动、幽默、或俏皮或尖刻或憨厚或圆熟的色彩,更常常使人想到它们背后、它们深处的没有说明的东西,可以说是说话人的潜台词,可以说是一种“语势”,即说话人的全部思想感情的趋势,使读者在“如闻其声”的同时“如见其人”“如见其状”。
18. 填入上面一段文字甲、乙两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还要用耳朵细听品味 虽然与晴雯相似
B. 尚需大声朗读出来 虽然发自真诚坦率
C. 尚需大声朗读出来 虽然和晴雯不同
D. 还要用耳朵细听品味 常是刻意为之
19. 下列加点词语与文中“三手”造词方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阿Q十分得意的笑了。“哈哈哈!”酒店里的人也九分得意的笑。
B. 这天气,不得不令人想起“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C. 过去不识字的叫做文盲。现在不懂科学技术,就要成为科盲。
D. 元帅说:“不是开小差,而是开大差,是执行中央北上的方针。”
20. 结合下面材料中画横线部分,简析刘姥姥“粗村语言”的特点。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车继续前行。天山在我们的左侧一直紧紧跟随,或者说我们始终跑不出天山的护围。像地球的围墙,矗立在天涯尽头。我们见到的只是它的北坡,绵延千里没有一根树木,裸露着连成一体的褐色岩石,有时青棱棱的,有时泛一点紫色,似铜浇铁铸。沟沟壑壑,森然惊目,像历史的亦或是大自然的一道道伤口。山顶堆积着白雪,由于山形和山崖无一处是雷同的,积雪分布得千奇百怪,更增添了天山的神奇。
公路在拔高。在我们的右侧又出现了一道山脉。我们变成在大峡谷里行进,视野受到局限,戈壁滩不再是一望无垠了。这条大峡谷一头通向内地,另一头仿佛直达天上。公路对天山越贴越近,我们的车在延着山脚跑。不论是翻越这座天边之山,还是登临这座天上之山,不都是到了天上吗?
21. 文中成语“铜浇铁铸”描写天山北坡,请简要分析其巧妙之处。
22. 文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齐桓晋文之事》)
材料二:疟疾威胁人类健康长达数千年,有人认为人类不能战胜疟疾。屠呦呦带领团队经过长期、反复的实验,终于提炼出青蒿素,甚至还自己充当新药试验者,最终拯救了亿万人的生命。
材料三: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哪些想法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脱离材料含义范围。
试题word版及答案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青海省西宁市二中优质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内蒙古通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县域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沈阳市五校协作体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辽西重点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福建省泉州市四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安徽省马鞍山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唐山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