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E网

首页 > 试题试卷 > 推荐试题

推荐试题

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附答案答题卡)

分享:杨老师 2022-02-15 下载支付:50 立即下载

绝密★启用前

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试卷(全国卷)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 (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春秋时期,孔子通过总结和反思夏、商、周三代的文化遗产,继承并发展了古老的“礼”观念,赋予其新的思想内涵,创造性地建立起一套以“礼”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儒家思想体系。“礼”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规范。它通过对人们思想行为的引导、制约和规范,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与“礼”均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礼记》看来,“礼”是高于“仁”的。《礼记·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由此可见,连“仁”也是以“礼”为依据的。

中国古代政治是以“礼”为基础的政治。“礼”与中国古代政治理念、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制度、爵位制度、土地制度及其他各种政治制度,在古代都属于“礼”的范畴。“礼”与法制也有密切关系。“法”源于“礼”,是从“礼”中衍生出来的,《管子·枢言》云:“法出于礼。”“礼”被赋予了强制力便是“法”。“礼”是一种社会道德教化工具,“法”是一种事后的惩罚措施。“礼”和“法”都是人们的行为规范,“礼”依靠道德教化的方式引导人们别贵贱、序尊卑,而“法”则依靠强制力使人们共同遵守“礼”的有关规范。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模式中,“礼”与“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对社会秩序发挥着调节、约束的功能。许多统治者和政治家还往往以“礼”为依据,进行制度建设或改革。如王莽在建立新朝的过程中,以《周礼》为据,改革诸项制度;西魏末年,苏绰辅佐权臣宇文泰,依据《周礼》进行官制改革;宋代王安石也以《周礼》作为其变法的理论依据。凡此种种,均体现出儒家所倡导的“礼”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色与基调。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固有的、体现某种价值取向并且持续发展的优秀的思想样态。它既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身份特征。儒家所倡导的“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完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关于“礼”的宗旨,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孔子用“和为贵”高度概括了“礼”的根本精神。“贵和”的价值取向就是崇尚人与自然、社会及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精神。所以,“礼”的目标,就是通过引导社会各个阶层以及有着各种不同价值诉求的人们按照“礼”的规范和模式,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们缓解矛盾,和谐共处。儒家倡导的“礼”主张实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实现大同理想社会。这种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精髓。数千年来,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战乱和分裂,但总体上一直处于“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之下,儒家“礼”文化中“贵和”的价值取向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形成的宽容礼让、谦恭善良、求大同存小异的道德传统,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调。这种基调的形成,也正是“贵和”的价值取向长期影响的结果。

在我国数千年的古代社会发展进程中,随着社会生产力、经济关系与思想意识的发展和变迁,儒家所倡导的“礼”不断地受到冲击和挑战。但是,“礼”依然是古代各种制度的理论基础和价值标准,也是历代所追求的理想制度模式。不唯如此,儒家礼乐文化的“贵和”价值取向还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

(摘编自丁鼎《“礼”主导中国古代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A.“礼”作为夏商周的文化遗产,经孔子继承发展后,逐渐成为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的核心。

B.“礼”既是社会的政治理想和伦理道德规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

C.“贵和”是“礼”的根本精神,它让社会有了贵贱之别和尊卑之序,并形成了礼让传统。

D.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实现社会大同,追求人与人的和睦是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作者在论证“礼”与“仁”、“礼”与“法”的关系时引用了典籍,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文章从中国古代政治和中华民族精神两方面,论述了“礼”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作用。

C.作者列举古代社会进行制度建设或改革的事例,目的是证明“礼”对社会具有调节作用。

D.作者在文末指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礼”虽受到冲击,但依然对中华民族有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与“法”都能约束人的行为,前者倾向于教化和引导,后者偏向于惩戒和处罚。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属于“礼”的范畴,这是有些君王依据“礼”来改革制度的原因之一。

C.“礼”的目标是让各阶层的人遵守“礼”的规范,实现该目标离不开“和”的精神。

D.民族精神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过程中能不断完善,“礼”起了重要作用。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气气候变化本质上是地球系统能量调整的过程。地球系统的能量最初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地球表面被大面积的海洋覆盖,因此海洋是地球接收太阳辐射的重要载体,一直被视为地球上最大的储热器,海洋中热量的变化,能够直接加热或者冷却空气,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并通过大气环流影响更远区域的大气活动,进而对远程的天气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天气是指一个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变化状况。海洋影响天气的典型途径之一便是热带海洋对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影响。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台风的胚胎,当热带洋面温度超过26.5℃时,大量高温高湿的空气流入低压涡旋中心,这些空气在辐合上升的过程中释放大量凝结潜热,为台风提供了初始能量。台风在热带海洋上生成以后,通常一边高速旋转一边向陆地移动,这一过程中会不断消耗动能,因此台风要维持并进一步发展,都需要海洋源源不断地提供水汽和热量。全球每年生成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其中西北太平洋生成的台风数目最多,因此我国也是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

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大气状况,根据其变化周期的长短,又可以分为几个季节或者几年以下的年际变化和10年以上的这种长期的年代际变化。海洋对于年际气候和年代际气候均有着重要的影响。热带太平洋是影响全球年际气候异常的主战场,其海温变化主要呈现27年周期的冷暖位相转换,暖位相和冷位相分别对应我们熟知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根据热带太平洋海温增暖(变冷)中心的位置,厄尔尼诺、拉尼娜又分为东部型和中部型两种。当传统的东部型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不仅能够影响沃克环流引起热带大西洋、印度洋海温的增暖,还容易激发大气波动,将能量向更远的地方传播。例如引起北美冬季气温出现东北暖、西南冷的分布;使得亚洲夏季风减弱,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偏多……但是中部型厄尔尼诺,在上述区域引起的气候异常与传统型厄尔尼诺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因此,不同类型的厄尔尼诺的气候影响也是目前学术界深入研究的话题。拉尼娜产生的气候异常基本与厄尔尼诺相反。

由于大西洋尤其是北大西洋的海温变化呈现出6080年周期的年代际冷暖位相转变特征,因此在影响年代际气候方面,大西洋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当大西洋海温处于暖位相时,会引起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欧亚大陆所有季节气温偏高,海陆温度差异在夏季增强,冬季减弱,因此亚洲夏季风增强,冬季风减弱。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冬季的显著增暖就与大西洋海温处于暖位相有关,是人类活动和北大西洋海温增暖相叠加的结果。随着未来北大西洋海温转入冷位相,我国冬季变暖趋势有望放缓。

海洋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有着巨大的热容量,能够吸收和存储大量的热量。海洋面积辽阔,海水蒸发能够输送大量的水汽进入大气层。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含量的分布。海洋和大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在影响天气和气候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说海洋是天气气候的主导者毫不为过。但是气候变化也对海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加剧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温升高、海洋酸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海洋环境的变化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天气气候异常,导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严重影响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节能减排,减缓海洋环境的变化,是人类的当务之急。

(摘编自刘婷《海洋,天气气候异常背后的主导者》,《气象知识》202172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本质上说,地球系统能量调整导致天气气候变化,而海洋中热量的变化会对远程的天气气候产生显著影响。

B一个区域短时间内大气变化状况称为天气,海洋影响天气的典型途径就是热带海洋对台风生成和发展的影响。

C某一地区长期平均的大气状况称为气候,根据其变化周期长短,可将其分为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气候两种。

D中部型厄尔尼诺与传统型厄尔尼诺在相同区域引起的气候异常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引起学术界关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海洋一直被视为地球上最大的储热器”“热带洋面上的低压涡旋是台风的胚胎”,这些语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海洋的特征及对天气的影响。

B我国是受台风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原因是全球的台风主要集中在太平洋和大西洋,尤以西北太平洋数目最多,而我国正处于太平洋东海岸。

C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海洋对于年际气候和年代际气候均有着重要影响,作者分别举大西洋尤其是北大西洋和热带太平洋这两处海洋进行说明。

D作者先总说天气气候变化与海洋的关系,再从天气和气候两个角度分别说明海洋对天气气候异常的影响,最后又作了总结,论证结构非常清晰。

6.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文末画横线句子所作推断成立的理由。(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酒监王伯杨  揭方晓

民国年间,西城青年王伯杨从初等师范学校毕业,回家乡向梁镇当了一名高小教师。

向梁高小并不大,二三十位教师,三四百名学生。可在当时,“民国”才刚刚被小老百姓听闻,这儿应该算是整个黄土高原难得的新兴之地。以此学校为中心,几年间,陆续有了商品交易所、镇公所、税务所、保安队等许多商务、政务、军务机构,向梁便隐然是一座繁华的大城镇了。

王伯杨好酒。他喝酒非常豪爽,不扭捏,不做作,不矫情,更重要的是,从不作弊,酒品极佳。同事付好蝶、叶沉香也好酒,年龄相当,一来二去,就与王伯杨成了莫逆之交。没事时,去镇里的二马酒馆喝酒,那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候。

王伯杨他们,酒量好。商品交易所、镇公所、税务所、保安队等机构的人,有些不服,相约跟他们拼酒。按规矩,拼酒前双方各约定好一人监酒。所谓监酒,就是在拼酒时,盯着对方,不让对方出“千”,也就是作弊。这方的酒监当然是王伯杨了,因为三人中,他酒量最好,在醉得死去活来时,还能紧盯着对方,让人作不了弊。

起先是商品交易所的前来挑战,三人分别是盐官李、铁官陈、茶官彭,都是血性之人。桌上,菜极简单,只一碟花生米,一碟陈豆干,一碟酱牛肉,一碟小咸鱼,可酒却已经上了好多坛,一个个喝得眼珠子血红,脖子、脸都成了猪肝色,依旧不肯认输。茶官彭实在顶不住了,趁人不备,一碗酒偷偷顺着衣襟往地下洒了小半,自以为没人看到。不料,王伯杨眼尖,拎着茶官彭湿漉漉的衣襟,硬是逼着他补喝了一大碗酒。这碗酒下肚,茶官彭立即倒在了桌子底下,商品交易所只得告负,王伯杨他们凯旋。

税务所不服,约王伯杨他们拼酒。税务所的税官吴三味有个习惯,每喝一碗酒,就用随身携带的毛巾擦下嘴,说是莫让酒辱了做人的斯文。八碗酒过去了,吴三味习惯不改。王伯杨哈哈大笑,一把拽过吴三味的毛巾,从里面生生拧出了半碗酒;作弊者负,税务所仨好汉灰溜溜而去。保安队不服,约王伯杨他们拼酒。保安队队长姓范,号称“酒桶”,也是千杯不醉之徒。这天,双方喝得昏天黑地,范酒桶有些顶不住,似有意,也似无意,顺手倒了一碗浑浊的茶水,嚷嚷道:“再喝,再喝,谁怕谁啊!”王伯杨讥讽道:“这酒怎么淡如水啊?”范酒桶一时羞涩,拉起俩同伴落荒而逃。

最后,镇公所出马了。镇公所是政务衙门,平日里迎来送往,大事小情都在酒桌上解决,所里一个个颇得后天锻炼,不是“酒仙”就是“酒神”,最不济也是“酒徒”。向梁镇的人说,要是有人能杀得了王伯杨他们在酒桌上的威风,非镇公所莫属了。这天,双方在二马酒馆拼上了。从小盅到大碗,从互敬到互拼,这一通比拼啊,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始终分不了胜负。

突然,王伯杨站了起来,一拍桌子,气愤说道:“我们中有人作弊!”镇公所的黄所长冷哼一声,发誓道:“若能抓得我们作弊的证据,我们立马认输,一辈子不赴酒局。”王伯杨脸露痛苦之色,尴尬说道:“不是你们,而是我们这边有人作弊。”原来,付好蝶喝糊涂了,到后来每碗酒下肚,都会下意识地往地上吐下口水。在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王伯杨看来,这与作弊无异:虽只是口水,可还有不少从舌尖上挤出来的酒呢。

王伯杨举手认输。可向梁镇的人都认为,王伯杨虽败犹荣。

从此,王伯杨这个酒监,既监对方也监己方的名声,一下子就传出去了。

五年后,王伯杨离开了向粱镇,在省城当了一名法官。向梁高小就只剩付好蝶、叶沉香两人喝酒取乐了。一次,酒酣耳热后,付好蝶趴桌上喃喃自语:“王伯杨会是一位好法官,他不作弊!”叶沉香也深以为是:“监人者不足为意,监己者难能可贵。”

又过了五年,秋风起时,付好蝶在镇上大染坊里,央人帮着染件棉布,以做秋衣之用。棉布还未进染缸,叶沉香就匆匆找来,脸色极是难看。他告诉付好蝶:“省城传来消息,王伯杨办案时原告、被告通吃,胡乱判断,落下把柄,被人告了,正革职反省。”

付好蝶一下子愣住了,手一松,原本紧攥着的那匹棉布滑进了染缸,白色的棉布瞬间成了如染缸里的颜料一般的青色,找不到一丝纯粹的白。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关于向梁高小及向梁镇的描写,为故事展开提供了社会背景,同时为下文关于拼酒的描写创设了条件。

B.小说在描写拼酒场景时,塑造了如茶官彭、吴三味、范酒桶等人物形象,主要是为了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趣味性,使小说更具生活气息。

C.文章为了突出王伯杨做酒监时刚直公正的特点,描述了四个拼酒场景,不断强化重复以加深读者印象,为后文人物形象的翻转蓄势。

D.文章结尾关于白色棉布染色的细节描写,与人物形象的转变相照应,含蓄委婉,富有深意。

8.本文是如何塑造王伯杨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9.文章塑造王伯杨这一形象,展示了“监督”应有的哪三重境界?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仆固怀恩阴结回纥、吐蕃叛。十月丙寅,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回纥在城西,子仪使牙将李光瓒等往说之,欲与之共击吐蕃。回纥不信,曰:郭公固在此乎?汝绐我耳。若果在此,可得见乎?光瓒还报,子仪曰:今众寡不敌,难以力胜。昔与回纥契约甚厚,不若挺身往说之,可不战而下也。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卫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也。郭晞扣马谏曰:彼,虎狼也,大人,国之元帅,奈何以身为虏饵!子仪曰:今战则父子俱死,而国家危。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不然,则身没而家全。以鞭击其手曰:去。遂与数骑开门而出,使人传呼曰:令公来。回纥大惊。子仪免胄、释甲、投枪而进,回纥诸酋长相顾曰:是也。皆下马罗拜。子仪亦下马,前执药葛罗手,让之曰:汝回纥有大功于唐,唐之报汝亦不薄,奈何负约,深入吾地,侵逼畿县,弃前功,结怨仇,背恩德而助叛臣,何其愚也!且怀恩叛君弃母,于汝国何有?今吾挺身而来,听汝执我杀之,我之将士必致死与汝战矣!药葛罗曰:怀恩欺我,言天可汗已晏驾,令公亦捐馆,中国无主,我是以敢与之来。今知天可汗在上都,令公复总兵于此,怀恩又为天所杀,我曹岂肯与令公战乎!子仪因说之曰:吐蕃无道,乘我国有乱,吞噬我边鄙,焚荡我畿甸,其所掠之财不可胜载,马牛杂畜,长数百里,弥漫在野,此天以赐汝也。全师而继好,破敌以取富,为汝计,孰便于此?不可失也。药葛罗曰: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子仪竟与定约而还。吐蕃闻之,夜引兵遁去。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B.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C.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D.回纥/吐蕃合兵围泾阳/郭子仪命诸将严设守备而不战/是时/回纥与吐蕃闻仆固怀恩死/已争长/不相睦/分营而居/子仪知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吐蕃,是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自松赞干布至朗达玛总共延续两百多年。

B.丙寅,天干地支的组合,古代可用它来纪年、月、日、时等,文中是用来纪年。

C.捐馆,“捐”指放弃,“馆”指官邸,“捐馆”是官员去世的比较委婉的说法。

D.畿甸,“畿”指靠近国都的地方,“甸”指郊外,“畿甸”指京都及附近地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子仪听说回纥、吐蕃军队联合攻唐出现矛盾,就派遣李光瓒前往劝说回纥共击吐蕃,但回纥人没有亲见郭子仪,不相信李光瓒。

B.郭子仪前往回纥军营前,他的部下担心其安危,建议挑选精锐骑兵随从,郭子仪认为此举不利于劝服,最终勇闯敌营,晓以大义。

C.郭子仪到达回纥军营后,首先解除武装,见到回纥首领药葛罗,拉着他的手,委婉地说他虽对大唐有功劳,但当下所为不合道义。

D.回纥人认识到之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且认为郭子仪的谋划对自己一方有利,于是就与郭子仪签订盟约,吐蕃听说之后,撤兵离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往以至诚与之言,或幸而见从,则四海之福也。

(2)吾为怀恩所误,负公诚深,今请击吐蕃以谢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答子履学士【注】见寄  欧阳修

颍亳相望乐未央,吾州仍得治仙乡。

梦回枕上黄粱熟,身在壶中白日长。

每恨老年才已尽,怕逢诗敌力难当。

知君欲别西湖去,乞我桥南菡萏香。

【注】子履学士,即陆经,越州人,字子履,时知颍州,为欧阳修好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诗歌标题可知,子履学士在颍州曾寄给在亳州的欧阳修一首诗,因此欧阳修写了这首诗作为回信。

B.首联从两个方面写自己在亳州的快乐:一是与好友相去不远,二是所辖之州曾是神仙居住过的地方。

C.颔联紧承上联“仙乡”,化用典故,写出了昼寝无事烦扰的悠闲心境,表达了对亳州的喜爱之情。

D.尾联说子履学士在告别西湖离职而去之前,向我寻求一些桥南的荷花,暗寓了子履学士为官的清廉。

15如何理解颈联的“恨”和“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文学家雨果誉为“大艺术”,雕塑、绘画、音乐等曾经都依附于教堂;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不同,(   ),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入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而非控制自然。

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帝王、贵族、士大夫等阶段,但雅集却  ①  ,出现在各个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  ②  ,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生活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艺术”的中国园林。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  ③  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匆忙的现代人的  ④  和发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脉相承   美轮美奂   寄托   离开

B口耳相传   美轮美奂   寄寓   归来

C一脉相承   引人入胜   寄寓   归来

D口耳相传   引人入胜   寄托   离开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西方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B西方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中国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C中国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西方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D中国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西方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生活场所,而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B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B.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游览场所,而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

诗意的栖居”

D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猎豹生活在非洲大草原,它长距离奔跑的时速是六七十千米,而短距离的时速可达110千米,相当于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

猎豹能够快跑,是   ①   。在非洲大草原上,猎豹的食物是羚羊、斑马等食草动物,而羚羊、斑马个个都是善于快跑的健将,如果猎豹想要捕食它们,就必须是快跑冠军。于是,猎豹的身体结构就进化成                 ②   :它的身体前高后低,腰身细长,四肢特别长,爪下还有很厚的肉垫,一步就能蹿出很远,特别适合狂奔;它的脊柱弹性也很好,在奔跑时可以将身体弹向前方;它的尾巴就像灵活的舵,可以   ③   ;另外,它的肺活量也很大,使它在奔跑时有足够的氧气。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

21.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5

 

四、写作(60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无处不在。孔子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认为美的不一定都是善的,要尽善须用“礼”来约束,使之趋向“仁”,即所谓尽善尽美。庄子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则推崇自然与简朴之美。孟子云:“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认为美需要高扬人的主体力量,美好显露于外,强调内在品质与外在形式的统一。

美育形式多样。“乐行而志清”(因音乐的流传而使人志趣清明)是艺术之美的体悟,“清辉能娱人”(山水景色如同清灵的光芒让人愉悦)是自然之美的观照,“以文化人”是美的熏陶与化育,等等。

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示?作为一名高三学子,你心中的“美”和“美育”是怎样的?团委邀请你在周一升旗仪式上,为高一的学弟学妹们谈谈你的理解。请你结合实际写一篇国旗下讲话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提示:点击下面的下载链接,即可下载本卷word版试卷、答案及答题卡!


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全国卷)(附答案答题卡)

微信扫码分享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