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I 卷 选择题(3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2.5分)
最早将体现“以悲为美”审美特点的骚体歌赋引入叙事文学领域的,是以《史记》为代 表的史传文学。这些带有浓郁感伤色彩的骚体歌赋,为叙事写人的史传文学渲染了悲剧氛围, 营造了凄怆情境,彰显了悲剧人物的精神气质。
作为楚骚传统的重要( ),“以悲为美”的骚体歌赋对中国古代小说抒情性的形成, 具有特殊意义。以穿插的骚体歌赋为( ),可以充分认识抒情性是中国古代小说富于民 族特色的文体特征之一,由此也可证明中国古代史传叙事传统与诗骚抒情传统的交汇
( ),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
和《史记》相比,近乎“纯史”的《汉书》叙事虽( ), 。如《李 广苏建传》中李陵自伤遭际的《别歌》“其源出于《楚辞》,文多凄怆”,而作为世情小说 典范的《红楼梦》能成为章回小说的巅峰之作,与曹雪芹对楚骚传统的成功借鉴密不可分。
(选自陈才训《楚骚传统与中国古代小说的抒情性》,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媒介 视角 溶合 循规蹈矩 B. 载体 视野 融合 循规蹈矩
C. 载体 视角 融合 中规中矩 D. 媒介 视野 溶合 中规中矩
2. 下列填入文中划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其中很多故事仍饶有情致,这也得益于其穿插的骚体歌赋。
B. 但骚体歌赋的穿插使其中的很多故事仍饶有情致。
C.但其中很多故事仍饶有兴致,这也得益于其穿插的骚体歌赋。
D.但骚体歌赋的穿插使其中的很多故事仍饶有兴致。
3. 下列诗句不含有“悲”的因素的一项是( )
A.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B. 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
C.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D.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4.下列各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幸蒙大恩 幸蒙其赏赐
B.信义安所见乎 君既若见录
C. 置币遗单于 留待作遗施
D.《国风》好色而不淫 谣逐谓余以善淫
5. 下列划线处所填虚词,最恰当的一 项是(
管子曰:“仓廪实而知礼节。”民不足而可治礼,自古及今,未之尝闻。古之人曰:“一 夫不耕,或受之饥;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 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礼甚众,是天下之大残 ; 淫 侈 之 俗 ,F 日 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 礼甚少, 靡之礼甚多;天下财产. 得不蹶!
A.也、以、而、何 B.乎、之、则、焉
C. 也、之、则、焉 D.乎、以、而、何
6.下列各项表述,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怀瑾握瑜”出自《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以美玉喻指高 洁品德,《屈原列传》中“何故怀瑾握瑜,自令见放为”便是此意。
B. “结草衔环”是由“结草”(出自《左传 · 宣公十五年》,魏颗得老人结草绊敌报恩) 和“衔环”(出自《后汉书 ·杨震传》注引《续齐谐记》,杨宝救黄雀得衔环报恩)两个报 恩典故融合而成。《陈情表》中用“死当结草”来表达李密对皇帝的效命衷情。
C. 欣欣向荣”语出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句,此处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D. 游日骋怀”语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所以游日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一句,意 思是纵目四望,舒展胸怀。
7. 下列各句艺术手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
A.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通感)
B.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视听结合)
C.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借喻)
D.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点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材料一:
气候变暖可改变植物、传粉者的物候,并破坏物种之间已有的互作关系。随着温度的上 升,许多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有些则会延迟;同样,气候变暖也可能导致传粉动物(例如 昆虫、候鸟、哺乳类)的出现或迁徙时间提前或者延迟。但传粉动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比植 物更加敏感,这可能导致植物和传粉者间物候匹配性发生改变。最近数十年来,气候变暖导 致伊比利亚半岛的传粉昆虫物候比其传粉的植物开花物候显著提前,这使得传粉昆虫与其原 有授粉对象之间的互作机会显著降低。
传粉者与植物间的物候不匹配,使花资源供应短缺,可获得的有效花粉资源减少,导致 传粉者种群数量下降;相应地,植物因缺乏合适的传粉者而导致传粉失败,其通过有性繁殖 产生的个体的数目会急剧减少,并可能最终导致植物群落衰退。
( 取材于肖宜安等《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植物——传粉者网络的研究进展》) 材料二:
将全球温升稳定在一个给定的水平意味着全球“净”温室气体排放需要大致下降到零, 即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平衡。这一平衡通常被称为中和或净零排 放。由于目前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大部分是CO₂, 因此在各国提出的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 中也常用碳代指温室气体。各国提出的与中和相关的目标表述主要包括四种:气候中和、碳 中和、净零碳排放和净零排放。
净零排放与气候中和的定义并不完全等同,这是因为气候中和是从对气候系统的影响出 发,而净零排放则是从排放角度进行定义,零排放与零影响之间并不等同。首先,温室气体 净零排放并不等同于气候净影响为零。虽然温室气体排放是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最大贡献 源,但并非唯一来源。其次,气候中和并不必然要求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有研究表明,稳定 的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会导致新的气候影响,因此气候中和只要求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 达到稳定而不必要求其达到零排放。
(取材于邓旭等《何谓“碳中和”?》)
材料三: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增加天津、重庆等城市作为新一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天津市积 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引领消费升级,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数字人民币是由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以广义账户体系为基础,支持银行账 户松耦合功能,与实物人民币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和法偿性,由指定机构参与运营并向社会 公众提供兑换和流通服务。
数字人民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可靠等特点,是绿色低碳的货币工具和支付工具。 而现金管理成本较高,其设计、印制、调运、存取、鉴别、清分、回笼、销毁以及防伪反假 等环节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业界普遍认为,数字人民币有条件成为绿色金融的重 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等)
材料四:
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调查显示,近年来,虽然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和金额均高于现金交 易的笔数和金额,但是我国对流通中现金的需求量依然巨大。
中国流通中现金 (M0) 金额
(取材于《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
8.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相比传粉动物,植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加敏感,它们会提前物候期以适应环境。
B. 气候变暖会导致植物和传粉者之间的物候匹配性降低,这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C. 碳中和是在进入大气的温室气体排放和吸收的汇之间达到的平衡,即净零排放。
D. 短寿命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不会有新的影响,也不会对动植物的物候造成影响。
9. 根据材料三、材料四,下列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数字人民币是央行发行的法定货币,与现金等价,具有价值特征,可以安全使用。
B. 相比现金,数字人民币可降低印制、运输、防伪等管理成木,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C. 数字人民币是绿色金融的重要抓手,在推动绿色低碳生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D. 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手机支付越来越普遍,但中国流通中现金余额仍呈增长趋势。
10.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气候变暖,全球植物的物候期会提前或延迟,生物多样性将遭受系统性破坏。
B. 净零排放目标达成的过程有助于保护环境,且有利于未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C 数字人民币将很快取代流通领域的现金而成为便捷高效、安全低碳的支付工具。
D. 人民币数字化在减少碳排放、改善动植物间物候、促进种群繁衍方面意义重大。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6题。
选文一 苏武传(节选)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 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 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 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 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 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 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 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 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 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 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无复再言!”
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文二
答苏武书(节选)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 报德也。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沫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 窃慕此耳。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
足下又云: “汉与功臣不薄。”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徒失贵臣之意. 刭身绝域之表。此功臣义士所以负戟而长叹者也!何谓“不薄”哉?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 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 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 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愿足下勿复望陵。
(选自李陵《答苏武书》,有删节)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前长君为奉车 长君:兄长
B. 扶辇下除: 除: 台阶
C.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 虚:虚假,不真实
D.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 图:料想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而刘夙婴疾病
B. 因谓武曰 因厚币委质侍楚
C. 报恩于国主耳 得双石于潭上
D. 且汉厚诛陵以不死 垣庭周墙,以当南日
13.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B.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C.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D.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
14.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一交代了李陵和苏武感情“素厚”:李凌不仅对苏家的变故关心了解,而且亲自为 其祖母送葬,如今又为了改善苏武的伙食而不辞辛劳亲至大海上为他“置酒设乐”。
B. 选文一李陵劝说苏武的话既事实清楚又入情入理,大大震动了苏武的内心,以致苏武无 言以对,只能以君臣父子、以死报君的套语陈词来答复李陵。
C. 选文二李陵自陈内心,他“不死”是为报恩,并列举了范蠡、曹沫、勾践的例子来说明 这样做法自古有之,自己没有成功,所以痛苦地吐血悲伤。
D. 选文二李陵不同意苏武“汉与功臣不薄”的说法,他从自己先祖李广遭际讲起,至苏武 滞留匈奴十九年归汉却未得到厚遇的现状,斥责了汉廷做法的不妥。
第Ⅱ卷 非选择题(115分)
15.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
(2)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3)陵虽孤恩,汉亦负德。
16. 请从选文一内容中概括,李陵从哪些方面劝说苏武投降匈奴?(3分)
三、古诗词鉴赏(7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蜀道
[明]李贤
峭壁嵯峨万仞高,乌江声急浪花飘。
悬崖栈阁穿云上,挂树猿猱带雨号。
绝顶振衣秋思远,长空回首帝乡遥。
平生浪说登云路,今日身亲到碧霄。
【注】李贤,明代名臣。景泰三年,李贤受朝廷委派由西安赴四叶‘考察庶官 ”。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
A. 本诗首联直接描写了蜀道山高谷深的特色。而李白则用“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 愁攀援”来侧面烘托道路崎岖和难以通行。
B. 离开西安地界,李贤一行翻秦岭过巴山就进入了蜀道,本诗颔联就用夸张的修辞记录了 路途中的所见所闻。
C. 本诗尾联的“身亲到碧霄”与李白《蜀道难》的“扪参历井仰胁息”都运用了虚写手法 描写蜀道的高,想象丰富,生动形象。
D. 李贤描写蜀道着重于高和险,突出艰难。而李白描写蜀道,不拘泥于高、险,还写了蜀 道的历史、地理和神话传说。
(2)试比较本诗与李白的《蜀道难》表达的情感有什么异同。(4分)
18.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良将劲弩守要害之 处 , (《过秦论》)
(2)寄蜉蝣于天地 , (《赤壁赋》)
(3) “屈原辞赋悬日月”,这是李白对屈原的高度评价,在《屈原列传》中,与之类似的 两句是为
(3) 《 陈 情 表 》 中 运 用 借 喻 的 修 辞 手 法 表 明 尽 孝 的 必 要 的 两 句 是
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贾长沙痛哭
郭沫若
在一天晚上,几个彗星正在东方拖长尾巴的时候,文帝在宣室里召见贾谊,旁边只有一 位胖子丞相张苍侍坐。
“彗星是不足怕的,”他说,“彗星这种东西只是稀罕的自然现象,怪异诚然是可以怪 异,但用不着担心,因为它与人事的休咎并没有关系。没有智识的人因怪而生畏,狡黠的人 便乘着这种机会图谋不轨。执政的人在这时候是应该加以善导的。开发民智自然是根本的办 法,但这种办法不能应急。应急的办法是利用民众的常识来加以新的解释。譬如彗星像扫帚, 就说这是除旧布新,是天老爷提起了扫帚来扫除天下的弊端,扫除国家的外患。这样一来, 一般没有智识的人便可以得到安心,狡黠者也就无机可乘了。”
他这番意思,在文帝是闻所未闻。文帝听得也真是专心,在贾谊说话的时候,把自己的座席向前移动了好几次,几乎和贾谊接起了膝来。
但是,胖子丞相张苍却有点不太安稳了。张苍是习天文律历的人,他在旁边听着贾谊的 “除旧布新”的话,觉得就像是在暗射自己,又看到文帝那样的倾心,隐隐感觉着自己的位 置和权威有点动摇,但他一点也不露声色。
室中的铜壶漏滴了三下。张苍这时候才很稳静地说:“贾先生的除旧布新的话是极应该 采纳的,但今晚已经夜深了,贾先生身体不甚健康,皇上也不好过劳。”
贾谊便先退下去了。之后,文帝又对着张苍吐露了一下自己对贾谊的倾心。
“贾生毕竞是一位天才,”他说,“很久不见他,以为我自己的识见是超过了他的,但 今晚听起他的话来,当今的人实在是没有一个能够赶得上他的。”
“是,是,是,”张胖子回答着,“贾先生的确是一位不世出的天才,天才。有天才的 人是不同凡俗的,我记得他在长沙做过一篇《吊屈原赋》,那文字真真是屈原再来。那里面 有几句是‘呜呼哀哉,遭时不祥,鸾凤伏窜,鸱鹗翱翔’,真是契合屈原的身世,但一般的 人便不很了解他,说他明明是借题发挥,存心毁谤朝廷;说他把自己比成屈原,把陛下比成 楚怀王,真真是‘曲高和寡’呢。贾先生如再涵养得几年,我看是愈会得到人望的。贾先生 终竞是未来的大器啦。”
就这样,贾谊又受了老头子的一箭。
贾谊经过一次召见之后,他的意见果然得到采纳,他的位置也得到超迁;他由长沙王的 太傅被调为了梁王的太傅。
文帝是把张苍的话照着字面解释的,他的确想为贾生养蓄威望,好让他做张苍的后继者。 他让他做了梁王太傅之后时常召他进京咨询,直率的贾谊照旧是慷慨淋漓地对权势者毫不容 气。他那篇有名的万言的《陈政事疏》,在两千年后的今日虽然都还虎虎有生气,但在当时的权贵者却字字都是眼中钉。别人正在歌舞升平的时候,而他偏要“痛哭”,要“流涕” 要“长太息”。
他在梁国住了将近四年,在前元十一年的六月又陪着梁王入朝。他们是一路骑着马进京 的,临到咸阳城下,刚好入关的梁王有意矜示自己的英武,便纵马飞跑起来。但不幸在咸阳 桥上马失前蹄,梁王便坠了马,把脑袋跌破了,死了。
贾谊看到梁王的死,由于突然的冲击和过分的失望,顿时在马上便吐了几口血。
老头子们得到了总攻击的绝好的机会,他们的非难的箭丛集在可怜的贾谊的病躯。
“究竟是少不更事,丧心病狂——文不习武事啦,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啦,何况是皇子,是帝 胄——这罪是值得连诛九族的——他自己应该跳下咸阳桥去以一死谢陛下----他还腆颜人 世,装病吐血啦——到底不愧是天才,天才,天字第一号的天才...... ”
贾谊的病已经没有再起的希望了。
在有一天晚上行将破晓的时候,他一个人睁着眼睛仰卧着。他突然看见虚空中有一位很 憔悴很瘦削的人,年纪怕有六十岁的光景,颈上带着一串秋兰穿成的花圈,上衣是荷叶集成 的,那人很亲蔼地埋下头来看着他。
“贾先生,你认得我吗?”
“呵,你不就是屈原先生吗?”他叫了出来,声音是嘶的。“难得你老人家远来。我有 一肚子的话正想对你老人家说.....我看,我是败北了。我活了三十二年,自从有了知觉以 来,我自己问得过良心,我从不曾做过一件对不起人的事。我并不曾倾轧过人,并不曾想把 别人挤掉让我自己称霸。我教梁怀王骑马射箭,是念到天下的局面十分贴危,内患随时有爆 发的可能,外患没有一天的止息,我希望梁王成为真正的国家的柱石。然而.....谁料得梁 王......竟因此而夭折呢?我自己努力了一辈子,尽心竭力想做一个‘人’.....然而,我 到底因为什么得罪了他们,他们是这样执拗地残刻呢?内忧和外患.....一天一天地加紧了, 而他们不管,他们却只晓得来攻击我......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心肝呢?屈原先生,我实在是 不明白,我要请你告诉我。
那人对他说:“你怪那些老人们为甚要忌刻你?就是因为你太聪明,太高向。你受人忌 刻,是应该引以为安慰的。因为你比他们强,故而他们怕你,觉得他们的地位和权威会被你 夺掉。你该把他们的攻击看成一群蚊纳过耳。你哀怜他们罢,因为他们生成是蚊纳,只能有 点蚊纳的本领。天下赞成你的人很多,忌刻你的人究竟是少数,你该为赞成你的多数人保重。” 贾谊愈见用力握着拳头,像要从床上起来的样子,但他的身子突然反倒下去了。
床头的矮桌上一盏如豆的灯光,为倒下去的风势所扑灭。室中黑暗,什么也看不见了。 只是东壁的窗缝里漏进了一些破晓的光线。
1936年5月3日(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4 分 )
A. 贾谊将彗星天象解释为“除旧布新”,文帝闻所未闻,将座席前移了好几次,从侧面表 现出贾谊的才华。
B. 张苍看似在夸赞贾谊,实则是忌妒讽刺之语,是将贾谊视为眼中钉,背后对贾谊进行打 压 。
C. 文章写贾谊因遭受中伤贬谪后总是爱哭,表明他懦弱无能,也为后文他的英年早逝做了 铺垫。
D. 本文主要描写了贾谊与文帝、张苍与文帝、贾谊与屈原的三段对话,这完全是历史的真实。
E. “如豆”的灯光被风势扑灭,暗示了贾谊的逝去,而窗缝里漏进的“破晓的光线”则带 来了些许希望。
20.贾谊对屈原的倾诉写出了贾谊多重的身心感受。请加以梳理概括。(6分)
21.历史上屈原自己以死明志,而在本文中作者却写他劝贾谊“该为赞成你的多数人保重”。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作者这一创作意图的理解。(5分)
22. 司马迁在《史记》中编写了《屈原贾生列传》,后人遂将“屈贾”并提。请结合文本, 找出贾谊与屈原的共同点。(6分)
五、语言表达(10分)
23.阅读以下文段,完成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 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A 。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 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 例子中可以看出…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难以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的记住一长串文 字。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 他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 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 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 )的归纳和抽 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 B 。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 查阅,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 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 )的目标 .
(1)请在文章括号内填写恰当的成语(3分)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 (4分)
(3)文中第2段有3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 不得改变原意. (3分)
六 .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①“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离骚》)
③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④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游褒禅山记》)
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 · 长沙》)
⑦启超没有什么学问,可是也有一点喽!(《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材中很多名句,不仅丰富着我们的语言,史对我们的人生有着启迪。读了上面六句, 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本资料下载地址
微信扫码分享
站长推荐
华大新高考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天津市津南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十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衡水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重庆市七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辽宁省沈文新高考研究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汉中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二开学收心检测语文试卷(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调研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陕西省榆林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河北省张家口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试题+答案解析)
所属栏目:推荐试题